可以做燃料,也可以做工业原料,尤其在化工上,但是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做燃料,其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于发电,供热,等等,类似汽油、柴油的用途。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或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海洋能源的用途有哪些 具体一些,文字最好多一些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生态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海洋空间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当今世界正面临资源枯竭、能源短缺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21世纪海洋将成为人类开发的重点领域,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1.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地球动物的80%生活在海洋中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49门96个纲,共约20万种海洋中鱼类约有近万种,大陆架是主要的渔业基地,占世界捕鱼量的80%以上;海洋中甲壳类动物共有25000多种;藻类共有10门约10000多种,人类可以食用的海藻有70多种,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海洋中的230多种海藻含有各种维生素,240多种生物含有抗癌物质;软体动物也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繁多的一个门类,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海洋研究的深入,海洋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及药物
2.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按法国石油研究院的估计,全世界海洋石油可采储量为 1 350亿t据美国专家统计,世界有油气的海洋沉积盆地面积有2639.5万km2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海上产油区有波斯湾、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欧洲的北海和美洲的墨西哥湾,称为四大海洋石油区;海上天然气的储量似以波斯湾为第一,北海第二,黑西哥湾第三
图2 水母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海洋深处有大量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甲烷,也叫“可燃冰”是地球上蕴藏的石油、天然气总和的若干倍,是非常宝贵的能源
3.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
据各国专家调查分析,在海洋中除了海底表层有各种矿产资源外,在2000~6000m 深的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锰、镍、钻、铜等金属结核资源,其资源总量大约有7万亿t在太平洋区域约885万km2有多金属结核分布,资源总量约有3万亿t,东区域最有希望的是以克拉里昂一克里凰顿两个断裂为边界的富集带,平均富集度11.9kg/(kg·m2)总储量150亿t
位于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属于全人类的财产这些资源的勘探开发由专门设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负责管理《联合国海洋公约》确定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是“平行开发制度”,即一方面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的企业部直接进行开发;另一方面由各缔约国及其公司通过与管理局签订的合同进行开发
4.海水资源
海洋是由巨量的水质组成的,全球海洋的总水量13.7亿m3海水中深解有大量的盐类,据估计其总量可达500亿t海水中区测定或估计出含量的有80余种元素人们利用海水生产食盐、提取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钾、溴化钾等除此之外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水,日本已有40%~50%的工业用水是直接用海水解决的,我国沿海城市直接利用海水的数量约为40亿一50亿t海水的淡化技术也在日趋成熟,海水淡化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海水资源开发事业据统计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在300多个近岸工厂中利用海水生产食盐、镁盐、溴、重水及淡水等海水中的重水是控核聚变发电的能源,是新一代主体能源,意义重大,而且深海中重水储量十分巨大,对人类未来具有重大价值
5.海洋能源
海洋中蕴藏着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自然能源海洋能分布广、蕴藏量大、可再生、无污染,预计21世纪将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估计,全世界海洋能总量为766亿kW,技术允许容易的1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为法国的朗斯电站,总装机24万kW,年发电量5.44亿kWh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波能发电机的一个国家,它的航标灯和灯塔上的波力发电机已经实用化了首先提出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法国物理学家德尔松瓦,他的学生克劳德在古巴海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获得了lOkW功率此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设计成功了16kW的海洋温差发电站日本科学家在海水温差发电上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为南太平洋瑙鲁设计了lOOkW功率的发电站,是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温差发电站据国家海洋局提供消息,我国将在舟山市岱山海域建成世界首座潮流电站,功率为lOOkW一300kW如能获得成功,将在亚太地区进行推广
6.港口资源
全世界沿海国家有许多适合建港的岸线和海湾,历来被认为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有许多港湾资源受到重视并被开发利用,促进了海洋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适合建设深水大港的岸线资源具有战略性意义
7.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覆盖地球2/3以上的表面积,拥有广阔的空间资源它不仅能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也许将来它还会为人类生存提供空间,1978年由17国联合组织的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估计:“地球表面对人口的负载能量最大可能达1 000亿,以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3000年后即可达到到时有2/3的人口应该住在海上”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人们将不得不对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也许将来,用铝、镁等轻型合金建造的人类住房——三维高层建筑会屹立在海面之上,人类会在海洋上空建造出更具现代化的空间城市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是什么
冰是透明的水冻结而成的,很常见。然而世界上还有一种冰,人们对它所知甚少,它就是“可燃冰”。可燃冰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天然气水合物”。
可燃冰的发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
“可燃冰”三个字道破了它的用途——可以燃烧,它是继煤、石油和天然气后,人类发现的又一种新型的能源。就外表而言,它酷似冰,是一种透明的结晶。中国科学院汪品先院士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时介绍,可燃冰的发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年,人们发现天然气输气管道内形成白色冰状固体填积物,这种天然气水合物给天然气输送带来很大麻烦,石油地质学家和化学家便对如何消除这种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研究。20世纪60年代前,前苏联在开发麦索亚哈气田时,在地层中也发现了这种气体水合物,这时人们才开始把气体水合物作为一种燃料能源来研究。此后不久,西伯利亚、北斯洛普、墨西哥湾、日本海和印度湾等地方相继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人们意识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潜在能源,于是掀起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热潮。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条件,首先是温度不能太高;第二是压力要够,但不需太大,0℃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第三是要有气源。据估计,陆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可燃冰的有利条件。绝大部分的可燃冰分布在海洋里,其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可燃冰中的甲烷大多数是当地生物活动而产生的。海底的有机物沉淀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死的鱼虾、藻类体内都含有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另外,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项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甲烷水合物的晶体。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处于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和水在温度2℃~5℃内结晶,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形成可燃冰。
在不同的海域,环境条件各异,因此,可燃冰存储的水深也各不相同。在赤道海区,可燃冰存储在400~650米水深的海域,但在南、北两极,可燃冰存储在100~250米海深的沉积岩中。显而易见,这是极区与赤道的水温条件不同所致。
可燃冰极易燃烧,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产生的都多得多,而且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不难想象,当人们解决了可燃冰的开发技术后,可燃冰就可以取代其他日益减少的化工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成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我国海洋开发方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关注可燃冰,有的已开始对这一能源进行研究。然而,可燃冰的开采谈何容易,时至今日,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可燃冰的开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果将可燃冰从深海简单地提升,那么在升出海水的过程中,随着水深变浅,水的压力降低,水的温度升高,可燃冰会融化,可燃冰中的甲烷会释放出来,而可燃冰中的甲烷含量要超过自身体积的100多倍,有可能引起可燃冰灾害,还可能造成温室效应,影响大气温度。然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人类总是会向可燃冰的藏身之地进军,并终将解决开采可燃冰的技术问题。
举世关注可燃冰
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两倍。目前,在世界各大洋中已经查明的可燃冰存储区已有60多处。据测算,仅在我国的南海,可燃冰资源量就达相当700亿吨石油,约相当于我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在世界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可燃冰的出现燃起了人类对新能源的无限渴望。美国、俄罗斯、日本甚至还有印度都先后投巨资对可燃冰进行研究。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提出建议研究开发可燃冰,参议院、众议院有上千人提出议案,支持可燃冰的开发研究。目前美国每年用于可燃冰研究的财政拨款达上千万美元。
NH3 CH4 中文怎么讲?? 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汽冰”。由于分布浅、分布广泛、总量巨大、能量密度高。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主要替代能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密切关注。
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韩国、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计划。迄今,人们已在近海海域与冻土区发现水合物矿点超过230处,涌现出一大批天然气水合物热点研究区。
什么是冻土 ,干吗用的?/谢谢
分类: 理工学科
解析:
NH3: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 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
密度07188克/升。分子式: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04,CAS编号:7664-41-7。
用途: 由于氨拥有非常刺鼻的气味,在救伤方面,会用少量而于挥发的氨作为令人清醒的吸入剂。
CH4: 甲烷,最简单的烃(碳氢化合物),化学式CH4。在标准状态下是一无色气体。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
甲烷是天然气的最主要成分,是一种很重要的燃料。同时它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潜能为22(即它的暖化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廿二倍)。
它主要的来源有:
有机废物的分解
天然源头(如沼泽):23%
化石燃料:20%
动物(如牛)的消化过程:17%
稻田之中的细菌:12%
生物物质缺氧加热或燃烧
世界八成甲烷的产生皆来自人为活动(主要是畜牧业)。在过去二百年,地球大气中的甲烷浓度升了两倍,由08ppm上升至17ppm。
可燃冰:又称甲烷水化合物、甲烷气水包合物,是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形成的水和甲烷结晶,外形和冰相似。在面临能源危机的世界里,可燃冰可能将代替石油和天然气,因为它的潜在能力特别强:一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日本预计在2016年起开始进行商业开采。
冻土定义 冻土是指0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冻融作用 冻土地区气温低,土层冻结,降水少,流水、风力和溶蚀等外力作用都不显著,冻融作用则成为冻土地貌发育的最活跃因素。随着冻土区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水分相应地出现相变与迁移,导致岩石的破坏,沉积物受到分选和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产生冻胀、融陷和流变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它包括融冻风化、融冻扰动和融冻泥流作用。 在冻土地区的岩层或土层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裂隙和孔隙,它们常被水分充填,随着冬季和夜晚气温的下降,水分逐渐冻结、膨胀,对围岩起着很大的破坏,使裂隙不断扩大。至夏季或白昼因温度上升,冰体融化,地表水可再度乘隙注入。这种固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解,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冻融风化不仅造成地面物质的松动崩解,形成了冻土地区大量的碎屑物质,而且在沉积物或岩体中还能产生冰楔、土楔等冰缘现象。由于地表水周期性地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形成了上宽下窄的楔形脉冰,称为冰楔。冰楔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楔宽只有数十厘米,深不足1米;大的楔宽可达5~8米,最大深度可达40米以上。当冰楔内的脉冰融化后,裂隙周围的沙土充填于楔内,形成沙楔。沙楔也可能是地面冻裂以后,没有形成脉冰,砂土就直接填充在裂隙中。 融冻扰动一般发生在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内。当活动层于每年冬季自地表向下冻结时,由于底部永冻层起阻挡作用,结果使其中间尚未冻结的融土层(含水土层),在上下方冻结层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融冻褶皱,又称冰卷泥。 融冻泥流是冻土地区最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数度至十余度的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融冻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融冻泥流,年平均流速一般不足1米。由于泥流顺坡蠕动时,各层流速不一,表层流速大于下层,所以有时可把泥炭、草皮等卷进活动层剖面中,产生褶皱和圆柱体等构造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