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老太婆”汉军旗人,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夫姓赵、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协助其三子赵侗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本名洪文国、河北“国民抗日军”、爱女赵理智。赵洪文国的二子赵连秀、三子赵侗,故以赵洪文国知于世,人又多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赵老太太”,无党无派,当时被国人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被人们传诵为双枪老太婆的白坤洁,在泥泞的道路上,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了她的革命征程。

双枪老太婆原型竟然是她?赵洪文国的结局是什么

对于小说《红岩》,上了年纪的读者们可能会非常熟悉,还会记得里面有个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特别是后来《烈火中永生》中这个“双枪老太婆”一枪击毙叛徒甫志高,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其实双枪老太婆是有原型的,那么这个原型是谁呢

她就是赵老太太--赵洪文国,汉军旗人后裔,夫姓赵,本名洪文国,于188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抗日英雄赵侗的母亲,人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无党无派。

“九一八”事变后,年过五十的赵老太太的第三个儿子赵侗与同乡苗可秀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赵老太除了变卖家产做军费,还将自家变成抗日义勇军的临时指挥所。

两年后,苗可秀成立“少年铁血军”。赵老太太负责购买保存枪支弹药,安排铁血军的重要军事会议,收集情报等,迅速发展至500多人。

不久,日军围攻赵家堡,将赵家几十年积累从财富付之一炬,但赵老太太随即组织民众,以“少年铁血军”的名义,进行抗日宣传,激起民众的抗日热情。

1934年8月,日军再次围攻赵家堡,将包括赵老太太在内的赵氏家族和乡亲300多人,一同抓进监狱。

日伪对赵老太太利诱逼供,想让赵老太劝说苗可秀解散“少年铁血军”,但她始终不屈服。

两个月后,日军将要对她秘密执行死刑时,被铁血军救出,同时解救的还有300百多乡亲。

赵老太太携全家秘密住在北平,暗中联络抗日义士,支援少年铁血军。

1949年4月,蒋介石秘密派遣赵老太太南下,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其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足重庆,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暴动,提出“赶走 ,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抵抗进川的 ,阻止 十六兵团起义,枪杀 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

翌年2月,赵洪文国被捕,拒不投降,被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死刑,时年已70岁。

双枪老太婆的人物经历

首先申明两点:第一,我不反对文学的合理虚构,我反对的是将艺术形象与历史人物的混淆和生牵硬套;第二,我无意质疑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要讨论的是华蓥山上到底有没有「 ”双枪老太婆”。 如果你到华蓥山来旅游,那么你必须得看到高高耸立的这座雕像: 图1 位于华莹山旅游点的双枪老太婆雕像 这样的雕像不止一座,至少在刘隆华的故乡南川也有一座。 1961年,长篇小说《红岩》出版,书中塑造了一位手使双枪指哪打哪的游击队指挥员双枪老太婆,十分成功,随着不同体裁文艺作品的移植,几至家喻户晓。改开以后,媒体自媒体开始活跃,太多自以为是的文人寻找双枪老太婆原型的活动便也拉开了序幕。后来,怕是不够热闹,许多 机构也参与进来。很快的,双枪老太婆的原型被官方定为刘隆华、陈联诗和邓惠中三人。 其实,关于双枪老太婆,早就有《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给予了说明:在当时创作小说《红岩》时就立下规矩:凡是写明是牺牲了的,多半有一位乃至几位烈士作原型;凡是没有写明是牺牲的,就大多是虚构的。双枪老太婆没有牺牲,那也就是说,小说中的双枪老太婆,根本就没有原型,而是纯属虚构。 不管小说原作者怎么说,既然是英雄形象,只要沾点边,就攀个原型,有什么错吗?当然没错,爱慕英雄总是好事。所以,将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认作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没毛病。 但是,因为艺术作品里的双枪老太婆能手使双枪百步穿杨,就非要说正史上的刘、陈、邓等也一定是手使双枪百步穿杨,就大错特错了。可偏偏就有那么一大批的历史领域创作者不这么认为,既然小说里里快板书里的双枪老太婆能手使双枪百步穿杨,历史上的刘、陈、邓等,就必须也得手使双枪百步穿杨不可。在陈联诗逝去三十多年后的1994年,一部多达五十余万字的《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隆重推出,成为这一创作潮流中的代表作。 我原先比较迷信什么什么「 ”纪实”,后来因为地滩文学对这两个字的玷污,变成了现在一看到「 ”纪实”就恶心。不过对于某某名人的「 ”自述”,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予信赖,所以一看到陈联诗的自述,就迫不及待地借来看了。但是,顶多看了不到五万字,就再也看下去了。 图2 手持两把塑料玩具枪做戏的双枪老太婆 因为《自述》要证明「 ”我”是个双枪老太婆,自然就必须有不少「 ”我”如何练枪打枪的故事。可作者显然没有玩枪的经验,比如书中写到「 ”我”从开始时连保险机都不会打开,连缺口准星都有啥用还不知道,到左右开弓扬手就能打下天上飞着的麻雀,却只用了几天的时间,而且还是在因为枪弹紧缺环境恶劣不敢多打实弹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个……你信吗?在陈联诗逝去三十多年后新创作出的这个「 ”自述”,我是无论如何看不下去。 我没看到邓惠中和刘隆华「 ”自述”有这样神的速成枪法,但仍有相当多的非艺术的历史类文章说她们都是双手会打盒子枪而且是百发百中的。只可惜,所有这些文章,却全是近三十年才出台的。八十年代以前未见有这样的记载,六十年代以前更未见有这样的记载。 即使没有原型,即使被认定的原型并没有手使双枪的文献可考,那么,如果华蓥山起义中刘、陈、邓以外真的还有能手使双枪的女将,将其称作双枪老太婆,可不可以呢?可以。但可惜——没有。 我们就来细数一下华蓥山地区的历次武装斗争,看看有没有这么一个能手使双枪的女将。 第一个,就是陈联诗的丈夫廖玉璧领导的灰色调的游击队。该队于1931年组建,1935年廖牺牲后,队伍解体。华蓥党史办提供的资料上,仅仅写到陈联诗协助其夫动员民众,却并没有关于她参与领导和手使双枪的记载。 由于川东乃 统治的中心后方,从廖玉璧游击队失败,一直到抗战结束,就再无任何红色武装存在于此。一直到1948年秋,根据中央关于南方各省工作「 ”凡有可能建立公开游击根据地者,应即建立公开游击根据地”的指示,川东以华蓥山为中心的武装起义,才又相继暴发。 图3 弄一帮凃脂抹粉的女戏子来表现当年的革命者,不知是尊重还是亵渎 这次大起义震惊了党国朝野。但所谓的大起义,却是相对的,是无法与土地革命时期的大起义相提并论的。在土地革命时期,歼敌一百两百可能不值得一提,而在四十年代的南方,在 统治已经巩固的深远后方,能够歼敌三个五个,就十分的了不起了。华蓥山的武装起义,就正是如此。 起义很快就失败了。由于是各支队各自分散进行的,起事时间不同,失败时间也不同,但其坚持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半个多月,而最短的,有两个支队,是当夜起事,天不亮就溃败了。整个起义总共歼敌人9人。 起义分别是: 总指挥:王璞。 第四支队,负责人未详。 第五支队,谈剑啸、刘隆华、杨玉枢、秦华、曾永兴、曾霖等,其中的政委刘隆华即所谓双枪老太婆原形之一。 第六支队,未详。 第七支队,负责人张蜀俊、杨奚勤等。 第八支队,负责人蔡衣渠。 以上各支队,唯一的女姓就是刘隆华了,不过这个女政委是在起义前不久才受组织派遣来到川东的,起义很快失败了,她也就另行他调离开华蓥山了。她参加领导的五支队的起义,两股力量各与敌作战1次,各毙敌1人,而被击毙的二敌中,也没有资料显示是刘隆华用双枪射杀的。 双枪老太婆的另一原形邓惠中也是参加了起义的,但不知在哪个支队,也找不到有关她参战和手使双枪的记载。 图4 内容见图 当时的川东,不是拉锯区,不是游击区,更不是解放区,那是国统区,还不是一般的国统区,自进入四十年代以来,那里已经是建立起巩固的政权的 核心统治区。在这样的地区,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被证明是不明智的。大起义失败后,川东党吸取教训,将搞大暴动改为组织短小精干之武工队进行游击,于是原来在起义中失散在各地的骨干,组织了多个小型的武工队,坚持敌后。各小型武工队主要有: 陈尧楷、徐相应等领导的武工队,活动在张家场、杨通庙、文星乡一带; 王群、向杰栋、胡正兴、粟绍波等领导的武工队,活动在观阁、桂花场、千丘塝一带; 张蜀俊、袁念之领导的武工队,活动在阳和乡、天池乡和挹爽、观音乡一带; 王兆南武工队,活动在东岳乡一带。 遗憾的是,这所有的武工队的和骨干当中,还是没有女性。 其实,只要弄明白当时川东的环境,也就该清楚,在这样的 铁桶一般统治的地区,根本就没有你频繁开枪的可能。你这枪声一响,说不定会立马招来百倍千倍的敌军对你进行围剿。这样的环境,即使谁真的有左右开弓百步穿杨的功夫,又到哪去施展呢? 图5 华莺山起义王璞烈士 在当时,在 统治的后方,如果真有这么一位双枪女将,相信那些热衷于炒作的国统区的新闻媒体,绝对不会只字不提,但也许是我阅读面不够宽吧,我曾经用了不下十天的功夫翻当年的报纸,有关双枪老太婆的字眼,就真的只字未见。 对那些敢于在敌后与男爷们一起搞武装暴动的女姓,我是十分崇敬的。但是不是崇敬她们,就必须得承认她们能够手使双枪百步穿杨呢?我看没必要。江姐不会双手使枪,其形象不是照样的光灿夺目? 还是回到开头那句话,我不认为小说《红岩》中塑造的双枪老太婆有什么不妥,不仅不认为不妥,我还十分地欣赏。但非要将这样的文学艺术形象写入非文艺性质的历史作品中,非要说成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了。

一九三六年五月,为壮大铁血军,增强抗敌力量,赵侗在赵老太太的支持下

赴北平争取关内各界爱国团体和人士支援,筹集武器、弹药,由海道运往东北。然而,由于日寇封锁进入东北水陆交通,加之当时全民抗战尚未开始,筹集军火的计划多次受挫。

一九三七年一月,赵老太太与赵侗和战友得知日寇准备进犯热河,侵占河北,决定在北平组织武装起义,抗击日寇。义举得到杜月笙、史笙赓、沈鸿烈、马占山、张学良诸位先生的热心捐助,以及东北救亡总会的支持。随后从东北调来的优秀军事干部汇聚赵老太太北平寓所,分布到晋察冀各地进行秘密活动,考察地形,调查民情,联络平西民团,发展群众基础。初步计划起义部队由河北向热河推进,杀回东北家乡与少年铁血军会师。赵老太太开始了紧张的购买运输军火、招募运送游击队员等等准备工作。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赵老太太与赵侗和战友二十四人在北平临时寓所焚香发誓,而后分两路于深夜出城,在城郊西南白羊城起义,组织建立“华北国民抗日军”。打响了华北民众抗日的第一枪,攻破北平第二模范监狱,解救包括著名******在内的千余名犯人,在全国首次击落日机一架,激起国内外震动。队伍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基本部队九个支队、外围六个支队的游击队伍,分别驻防在平郊、灵源、怀涞、热河等地,总共计二万五千人左右。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书信邀请,将国民抗日军收编为第八集团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任司令。但赵侗(他当时已是由张君劢任党首的国社党党员)始终未加入***,也未加入国民党,一九三八年九月脱离队伍赴香港投母,1939年又赴重庆。 一九三七年九月,赵老太太南下武汉,一面宣传抗战,争取后方各界给予军火支援,一面率领东北青年和两个女儿去河南太行山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筹建抗日光复军,当时太行山百姓响应者上万之众。经过整编后,赵老太太派遣光复军先遣队北上,准备打通敌后通道,与河北国民抗日军和东北少年铁血军联络,形成贯穿南北的敌后游击战线。

一九三八年“保卫大武汉”非常时期,赵老太太发表《对于目前局势的几点意见》,为全民抗战奔走呼吁,身体力行收复国土,声名动于国内外。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爱泼斯坦以及反战同盟成员绿川英子等多次采访赵洪文国,合影留念并多次发表文章,向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宣传赵老太太,专门介绍其抗战事迹。其中爱波斯坦在一九九一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再次披露了赵洪文国为游击队购买运输军火和赵侗将军在河北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历史。

一九三八年九月间,赵老太太应邀去广州、香港、南洋各地,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受到著名爱国实业家陈嘉庚等东南亚华侨的热烈欢迎,为抗战募集到巨额经费和大批物资。在香港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妇女界名流组织火炬游行,宣传抗战,激发了海外华侨的抗日爱国热情,其场面壮观感人。

一九三八年九月下旬,赵侗由北平取道天津,乘船南下到香港与赵老太太会面。翌年一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邀请赵老太太和赵侗抵达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一时间重庆市万人空巷,欢迎场面空前热烈。在重庆,赵洪文国及赵侗受到极高的礼遇,赵侗被誉为“当代岳飞”,国民政府授予其少将军衔。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赵侗和战友苗可秀举义旗抗日为题材创作的处女作《凤凰城》,由此而轰动大后方。赵氏一家奋勇抗战的纪录片开始拍摄。

一九三九年三月,赵洪文国谢绝了国府赠送的汽车洋房,同时也谢绝了一些社会名流奉劝赵侗将军和战友们留在后方休养生息或出国深造。赵氏母子二人与东北抗战的老战友再次招募选拔东北爱国知识青年,组织晋察冀游击纵队。赵侗被国府任命为总司令,再度率领骨干二百人分两批由重庆赴黄河再度北上,计划与河北、辽南抗日军旧部会合,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九年九月,国府军政两部的部长何应钦和张治中以及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指导长宋美龄联合聘请赵老太太为全国义务兵役宣传指导员。赵洪文国并先川北的南充、达县等十几个县的约请,前往宣传抗日,开始了历时两年,奔波百余市县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当地群众在赵老太太一家抗战七年的英勇事迹影响下,掀起自愿报名参军抗日的热潮。 中国首都南京1937年12月沦陷后,蒋介石在陪都重庆抨击***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游而不击”。为了向大后方人民介绍华北抗日军民在长城内外的浴血奋战业绩,中共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参议会推举赵洪文国到重庆作抗日讲演。起初,国民政府认为此乃“异党爪牙”,派特务混入演讲地捣乱。后因国府方面认为赵洪文国可以“争取”,蒋介石为示笼络,在重庆举行隆重仪式接见赵洪文国,并授予“游击之母”的称号,将其故事编入童子军教材。赵桐在七七事变后于平西正式创建“华北国民抗日军”,活动于河北昌平、涞源、阜平一带。不久,赵侗所部与八路军杨成武部会合,被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任支队司令。1938年赵侗脱离八路军赴香港,1939年春蒋介石电邀赵侗赴重庆。由于双方沟通不充分等原因,1939年6月29日赵侗所率200余人组成的“抗日挺进队”在北进途中,在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处的陈庄,被贺龙和聂荣臻所部的八路军冀中部队伏击围歼,赵侗被击毙,时年二十八岁,所部除一人逃出外全部阵亡。殁后国府追授赵侗中将军衔。

赵侗被伏击事件,只是抗战时期本应合力共同抗日的国共双方武装力量,由于相互不信任等引起的诸多“摩擦”中的一件事而已。

赵老太太在痛失爱子爱女极度悲伤之际,依然奔波四川百余市县,致力于彻底杜绝强行征兵、强抓壮丁等恶习,向国府争取应征抗日青年的荣誉和待遇,呼吁国府注重优抚抗日军烈属,推动全国掀起了自下而上的优抚军烈属爱国运动。赵老太太又将子女(如四子赵连中)和侥幸生还的战友送往军事院校培训,为重新组织东北和华北抗日旧部继续抗战做准备。

一九四三年三月,赵老太太与东北同乡国军中将王达,向国府申请批准挑选部分智勇双全、熟悉游击战术的得力干部,深入湖北武汉一代的敌人心脏,使敌人腹背受敌,牵制业已攻到贵州独山、进而围困四川的日寇主力部队。赵老太太再次将自己的子女送往敌后战场。 一九四九年四月,赵洪文国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其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扎重庆。建立大陆游击区,阻止国民党第十六兵团起义,枪杀解放军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实际上此时赵洪文国的队伍已经变成了土匪。他们秘密策划“反征粮”暴动,一次就杀害了300多名解放军和老百姓。

此时的赵洪文国已经由抗日女英雄沦落为罪大恶极的女匪首。从1950年2月,赵洪文国在率领土匪攻打什邡县城时被179师537团战士活捉,但她气焰嚣张,拒不投降。周恩来得知情况后特意出面,为之说情。但是,被赵洪文国杀害的200多人的家属坚决不答应,西南军区军法处因她民愤太大,仍判处她死刑,时年70岁。赵连中也被处决,时年25岁。赵连中之妻被捕后,在军法处关押期间生了一个男孩。毛泽东闻讯后亲自批示,释放遣回原籍,使其将赵连中之子抚育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