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4、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5、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6、及时惩罚莫迟疑。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孩子犯错如何正确处理
导读:孩子犯错如何正确处理?有些家长在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倒是想尽可能的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而不再犯,但却不懂得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孩子犯错如何正确处理?下面我为您介绍。
一、孩子犯错时该怎么做
孩子难免会淘气,父母这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再这样我就生气了”。此时家长心里肯定是在想,孩子知道我生气了之后就会听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假如父母经常对小于6岁的孩子说“我生气了”,时间长了孩子会逐渐养成消极的负面人格,特别容易产生自卑忧郁的心理,还会害怕与陌生人相处,严重的甚至还会有自杀倾向。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面对孩子,千万别总把“我生气了”挂在嘴边。那么孩子调皮捣蛋和犯错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1、冷静下来分析孩子的动机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先不要急着生气,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动机何在,当搞清楚原因之后再做定夺也不迟。其实孩子犯错都是有原因的,若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先生气责骂,不但不能使孩子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而且还很容易给他的心里带来阴影。所以家长这时应该冷静下来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然后引导耐心孩子改正错误。
2、分析错在孩子还是大人
孩子的思想与大人在很多时候是不同的,有些事情孩子认为应该是这样,而在大人看来却是另一番模样。倘若这时候家长认为是孩子的错,那么极有可能将孩子单纯的世界给抹杀了。要知道孩子的世界是富有想象力的,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奇怪想法,不过作为父母,先不要急着否定他,而是应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孩子的观点何尝不是一种想象力丰富的表现呢!
3、分清大错与小错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犯的错误总是太过敏感,老想着要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给予纠正,然而很多时候孩子犯的错无非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不应该小题大做。所以家长应该容忍孩子犯的一些小错,不必每次都去纠正他,或许在他尝到了错误做法的后果之后,自己就会想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让孩子自己去领悟,效果比家长的教导要好的多。
孩子犯了错,家长不要总说“我生气了”,或者直接用行动表示你的愤怒,如此很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叛逆因子,这对你的教育来说无非是一块绊脚石。每个孩子都需要大人的耐心和关心,一味的责怪只能给他造成心理阴影,其实,耐心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二、批评孩子的注意事项
1、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
2、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留面子。批评最好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进行。
3、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统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孩子做错了事,该怎么处理?
导语:父母要怎样面对孩子犯错家庭教育专家指出 孩子不同的犯错有不同的处罚方式:比如,乱画东西,乱丢玩具等,处罚的方式是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工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父母要怎样面对孩子犯错首先,你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了解。他的优缺点各在哪里,你要心知肚明。孩子为何会犯错,或者为何一而再的犯错,你要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本质,而不是首先想好怎么去惩罚他们。
其次,你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因为孩子比较小就对一些小错误进行姑息,总一天这些被忽视的小错误会铸成大错,让父母措手不及。
再者,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试着挽回一些错误。比如,他生气打了邻居家的孩子,你可以陪着他一起去道歉。你应该做好一个监督者,让孩子切实的行动起来,去试着弥补他的过失。
最后,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在他能理解的范围内,明确的告诉他什么错误不可再犯,并和他一起制定他也认可惩罚的措施,例如:欺负邻居妹妹,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不可以吃巧克力等等。
父母要怎样面对孩子犯错1、不要一味的责骂和打骂孩子
要知道孩子犯了错,他自己心里都有怕的感觉,怕父母的责骂,这时你如果细心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你就会知道孩子犯了错自己也很自责的不好意思见父母,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原因,怎样预防犯错。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犯错了要勇于承担后果,而相反孩子犯错了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不了解儿童心理的想法与犯错的原因当众打骂孩子会导致儿童心理问题让孩子产生,不好意思见人整天呆在房间里,胆小、叛逆、等反感让孩子离你更远
2、处罚要恰当
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犯了什么错,对孩子犯的错进行分析,对孩子处罚的目的是要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及错误的程度和伤害。要注意的一点是,别联系过去的错误加重现在的处罚,这样孩子会很反感。
3、不要重复处罚
父母要一条心地教育孩子,不可重复处罚,重复处罚会给儿童心理产生抗拒心理。
4、严宽要有度
父母对孩子的处罚要有“度”,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轻描淡写。
5、处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处罚要选对时机,不要在孩子刚犯错误还处于很兴奋的时候处罚,也不要在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处罚,应该选在孩子犯了错误,思想正处在矛盾时进行处罚。而且处罚的时候还要看场合,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在大家面前当面出丑。
6、根据孩子性格处罚
家长处罚孩子时,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决定处罚的轻重和方式,这很重要,不要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要怎样面对孩子犯错一、无意识的“错误”
解释: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个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而导致的失误。
场景1:红苹果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总是“闯祸”。妈妈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总是当时点头认错,下次照犯。上回妈妈买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给正在看电视的爷爷吃,在厨房门口就直接给爷爷扔过去了,没想到正好扔在爷爷的老花镜上,老花镜掉在地上“怦”的一声摔碎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真是拿她没办法了。
给妈妈的建议:很多妈妈看到孩子闯祸了,就劈头盖脸地说一顿,而不和孩子讲清楚原因。而像红苹果这样大大咧咧的孩子,这样说说极有可能扭头就忘记了,所以下回接着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妈妈应该让红苹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她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也就会少犯此类“错误”了。
二、好奇导致的“错误”
解释:因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采取一些“破坏”行为或相对“过激”的行为,导致一定的损失。
场景2:豆豆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小到大,凡是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她都会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小的时候,豆豆只是过去看一下、摸一下。现在豆豆长大了,5岁多的她,见到什么稀奇东西就会直接冲上去探个究竟。妈妈很担心豆豆会伤到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对好奇导致的“错误”,比如想弄清新鲜事物的新奇之处,而把玩具等拆坏或者探究某些危险事物等,从本质上说这类不属于错误,而是探索世界的起点。
但这种探索有时候会很冒险,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或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需要妈妈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失或伤害较小,妈妈不妨鼓励孩子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小心。如果进行严厉批评,孩子不仅不会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觉得自己无能,会自暴自弃。当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为太冒险,造成的损失或伤害很大,妈妈就一定要马上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非常严肃而中肯地告诉孩子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并帮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趋利避害导致的“错误”
解释:为了避免爸爸妈妈的批评指责,不得不犯的“错误”;或者为了“讨好”爸爸妈妈(如想让爸爸妈妈多陪自己)而犯的“错误”。
场景3:性格温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从上了妈妈报的绘画班就开始撒谎。有好几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画,妈妈检查画时,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画当自己的给妈妈看。妈妈对此很是不理解,觉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诚实、不撒谎,并且自己和丈夫也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诚实、很听话,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
给妈妈的建议:对待孩子为趋利避害而犯的“错误”,比如说谎以避免妈妈的批评等,此类问题表面看来虽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妈妈,妈妈应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是不是过分看重事情的结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错误”。过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孩子尽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满意的回报时,便会犯上述“错误”。如果是这样,妈妈先作自我批评,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引导孩子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四、盲目模仿导致的“错误”
解释: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从而导致“错误”。
案例:妈妈一回家,就看见客厅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着扫把正在扫,可是越扫越乱。妈妈问:“亮亮你又在淘气,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见妈妈绷着脸,小声说:“妈妈,我想帮你打扫卫生,可是……”
给妈妈的建议:孩子是好心办了坏事,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弄得乱七八糟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妨再给孩子做个示范,教孩子正确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让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乐于参与,多做几次,孩子就不会帮倒忙了。
如何对待犯错后的孩子?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熊孩子闯祸家长一定要负责任的。不能以小孩子不懂事为借口。家长不承担责任。
熊孩子的故事屡见不鲜。闯祸的事情。也更是不断的发生。特别是这些年。家里就一个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别惯孩子。所以搞得孩子。相对来说就更淘气。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来说。应该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其实有些小孩子。他的很多做法都是和家长那里学来的。家长。业余时间喜欢看书的。久而久之这个小孩子他也喜欢看书。家长业余时间喜欢玩游戏的。小孩子也喜欢玩游戏。总之,家长喜欢做什么?他就喜欢做什么?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效应,往往家长两个人平时在家里聊天的时候或者是谈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时候。家长的观点也会左右小孩子。如果你注意观察。孩子到五岁以上基本上他就能分辨是非了。然后家长的观点就会给孩子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等到七八岁的时候遇到问题你就发现。他说出来的观点和想法和家长。基本是相似。说这些无外乎就想说家长对孩子影响特别的大。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孩子的成长是否健康。因此熊孩子在外面惹了祸家长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该赔偿损失的一定要赔偿损失,该教育孩子的要教育孩子,该给对方道歉的要给对方道歉。特别是。熊孩子做错了一定要熊孩子给人家道歉。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做错了。要承认错误。要向别人道歉的良好习惯。
熊孩子做错事情肯定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做错了事情。归结于孩子小既不愿意道歉。又不愿意赔偿对方的损失。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对孩子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他会和家长一样习惯于。不道歉。不赔偿损失。这对他人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常说一棵小树要从小就开始修枝叉。然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小孩子是一样的。从小你不让他接触各种规矩。不让他接受。法治的教育。那么他将来就不懂法也不懂规矩。其实人们总在说法制教育有点早。一点都不早现在的小孩子五岁。基本上你跟她讲道理她都能听懂。我们家的小孩子。外公说他的时候他就会说。他要报警说外公虐待他。是违法行为,一个五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大人当时都不理解。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怎么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的动画片。各式各样的。里面或多或少都起着教育作用。你是没到关键时刻到关键时刻小孩子他都能想起来要使用这些方式来保护自己。因此,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又要从小事情做起。只要他做错的就一定要批评教育给别人造成损失的就一定要当着他的面进行赔偿,并且要对孩子有相应的惩罚。一次我带着孩子到文具店去。文具店里面有很多。瓷器的东西看着很好玩。孩子就在那乱动。我已经劝解过他了那些东西不要碰掉地下就打碎了。但是他不听趁我不注意仍然去碰那个东西最终打碎了一个。当我发现时及时让他跟服务员道歉。服务员态度倒很好说我们也有责任这个东西放的位置太低了小孩子。一走一过就能拿到。但我仍然坚持当着孩子面赔偿了那个瓷器的损失。然后他要买的玩具。我也没给他买。我告诉他你买玩具的钱已经赔偿这个瓷器的损失了。虽然她闹的很厉害我仍然坚持没有给他买这个玩具。到现在他印象都特别深刻。想起来他还讲。不能碰人家东西碰打了。就不给买玩具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对孩子将来的人生成长肯定是有利的。
孩子做错事情应该如何教育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同时,家长惩罚还有几点注意事项是必须要知道的哦。
家长惩罚孩子的注意事项
处罚要恰当。对孩子的错误要进行分析,让孩子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及错误的程度和危害。千万注意不可联系孩子过去的错误而加重处罚,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可重复处罚。父母不论谁进行了处罚,另一位不能再给予处罚。重复处罚只能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
严宽结合。“严”是指孩子必须明白所犯错误的危害性,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轻描淡写。“宽”是指家长应谅解孩子的错误,因为孩子犯错往往是不自觉的,尤其对孩子的第一次错误不要处罚过严。
处罚的标准不可随意改变。如果家长以自己情绪的好坏而随意处罚孩子,往往使孩子养成家长脸色行事的习惯。
处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在孩子兴奋时,处罚易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不高兴时,处罚如“火上加油”,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刚犯了错误,正在思想矛盾时进行处罚。处罚孩子还要注意场合,千万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否则会伤害其自尊心。
考虑孩子的性格。家长处罚孩子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决定处罚的轻重和方式。
爸爸妈妈,惩罚孩子要恰当才会有效果哦
孩子做错事情,家长要了解具体的情况,然后根据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惩罚,并且正确分析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教育孩子时,不怕孩子犯错,最怕孩子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错误。孩子不承认错误,慢慢有可能养成习惯性逃避责任的坏习惯。因此,在孩子犯错时,需要老师、家长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孩子以后才能主动承认错误。
其实有很多孩子逃避错误,甚至会有抱怨的心理状态,尤其在一些父母管教比较严厉的家庭,只要孩子犯错就会被严厉批评或责罚。久而久之,孩子害怕一旦承认错误结果会更糟,还不如坚决不承认。或者,有些孩子觉得做错事很丢人,自尊心导致不愿意承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批评教育方法
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即便是罪犯被审判前还有个申诉的机会呢,更何况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听听孩子的解释,既是给孩子机会,更是给自己机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也让自己的批评和教育方向有更强的针对性。
家长批评孩子最好单独进行,因为孩子也是看重面子的,他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缺点。如果在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或朋友的面、当着亲朋的面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到羞辱,从而变得叛逆而更不容易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