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人之外的,客观的、绝对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指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世界是抽离物质的宇宙法则或意念的创造物。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它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

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

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当作是主观感觉或者意识的产物,认为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等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个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由于“绝对精神”、“理念世界”、“理”都属于客观精神或原则,因此黑格尔、朱熹和柏拉图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而且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哲学的基本派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又包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单就“主观”和“客观”这两个词来说,人们往往把主观对应意识,客观对应物质,如“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这也是造成上述纠结的一个因素。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德国的费希特、中国的孟轲以及王守仁等。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柏拉图,他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理念”;德国的黑格尔,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中国的朱熹,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理”。

理在事先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1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就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体”,把世界万物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对世界本源问题的猜测。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规律是世界的本源,否认意识的作用。例如:朱熹说的“理在事先”,老子说的“道”。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

高中哲学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怎么区别

客观唯心主义。

原话是朱熹《性理全书》中说的。理,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原则,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天理,天理是规定万事万物的根据,所以说理在事先。这个在先,既指时间上在先,更指逻辑上在先,逻辑上在先,即是根据的意思。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这个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主观设定,因此还是唯心主义,由于这一派唯心主义将天理这样的本来是主观设定的东西看成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哲学上将之称为客观唯心主义。西方哲学中,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基督教哲学中的上帝,都是客观唯心主义。 到了陆九渊,他认为,心即理也,理不外心,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论题: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识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中国宋代的朱熹主张“理在事先”“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德国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

程颐:“有理则有气”“有理面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主观唯心主义论题:

中国宋代的陆九渊认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认为“心即是天”,“心者,天地万物之主”;

奥地利的马赫认为“物是感觉的符合”;

风吹动的旗是唯物的, 旗飘动才有风颠倒因果是形而上学 ,是你们两个的心在动是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德国的费希特、中国的孟轲以及王守仁等。“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资料:

客观唯心主义百度百科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首先,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基本问题上持对立看法的两大阵营,不是哲学流派,这一点要搞清楚。 2,其次,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列宁说了一句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只有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有意义。”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唯物”和“唯心”时,要想到除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之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也不要去分辨谁对谁错。离开了“哲学基本问题”去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再次,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内容,要从形态上来认识。唯物主义3种形态,唯心主义2种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当成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不可再分割,所以把原子作为世界本原);辩证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一般的共性,即“物质”,并以“物质”作为世界本原)。唯心主义比较笼统,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在人的精神之外设想了一些精神性的存在,如“自然神”,“天命”,“绝对精神”等,并把这些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4,简而言之,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这个精神是属于人的,还是在人之外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的世界本原是“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以外的”别的精神。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一、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

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

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

“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二、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扩展资料:

正确区分辨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

2、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个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观唯心主义

百度百科——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观的本原 对吗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错误地回答了意识和物质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它根本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看做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存在于“我”的意识之中,是“我”的感觉、观念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如“世界理性”、“理念”、“绝对精神”等。唯心主义是信仰主义的一种精巧圆滑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通常是反动阶级和保守势力的世界观,是反动阶级维护其阶级利益和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奴役的工具。

唯物主义(materialism),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更多>

如何区别主观/客观唯心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是的。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并且由于对视一时有不同的理解,形成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员的认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事物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首先,先要搞清楚概念,不要把不同类的概念归到一起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产生的,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精神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其次,唯物主义包括三种形态,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所谓客观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都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从而区别于唯心主义。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作为世界本原,具有朴素直观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把当时科技的最新发现“原子”作为世界本原,并且把世界看成是绝对的不动的,从而陷入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以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把对具体物质形态进行抽象得到的“物质”作为世界本原,从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最先进的唯物主义。最后,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指那些把世界本原看成是人的精神或心灵的哲学,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但不是人的精神而是人之外的精神,比如天命,命运,上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