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精神概括为柔、韧、刚。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博大精深,客家妇女在人伦关系的处理上,表现出充分的柔性,在吃苦耐劳方面,表现出充分的韧性,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充分的刚性。

柔性:夹菜的风俗。同样去赴宴,男客不夹菜,而女客夹菜,女客不上席的风俗,长嫂为母。客家妇女是贤妻,是良母,温柔敦厚,堪称楷模。韧性:客家妇女担当着操持整个家庭事务的重担,培育出惊世骇俗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里的苦,不是一朝一夕的苦,是长年累月,乃至终生操劳。刚性:在异族入侵,家国不宁之时,客家妇女则表现出大义凛然的刚烈气概。

客家人精神三个字的概括

党的十六大郑重地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任务。客家妇女是客家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已为世人所公认。而客家精神又是民族精神的典范。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博大精深,笔者用柔、韧、刚三个字来表述:客家妇女在人伦关系的处理上,表现出充分的柔性,在吃苦耐劳方面,表现出充分的韧性,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充分的刚性。
先说柔性。
有3个至今还存留在客家地区的风俗例子。
1、夹菜的风俗。同样去赴宴,男客不夹菜,而女客夹菜。所谓夹菜就是在宴席上属于女客的那一份好菜好肉,女客用碗盛起来,在席上只吃一些汤水类。席散后,女客将酒席上夹下的好鱼好肉带回家给公公婆婆或小孩分享。
不过,这种风俗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今天,已经弱化。
2、女客不上席的风俗。逢年过节,家有庆宴时,女人不上席,或在灶前厨下吃,或等男丁吃完后再吃,或设下席或偏席。这是女人对男人的恭敬与谦让。
这种风俗至今还有极大的普遍性。女性在男性面前总是谦让,表现出礼仪上的甘居人后。
3、长嫂为母。客家地区称长兄为父,父亡后,长兄承担起父亲的责任,而长嫂也相应地承担母亲的责任,对小叔子和小姑子的抚养嫁娶确实负起母亲的责任。
总之,客家妇女是贤妻,是良母,温柔敦厚,堪称楷模。
再说韧性。
客家妇女担当着操持整个家庭事务的重担,培育出惊世骇俗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里的苦,不是一朝一夕的苦,是长年累月,乃至终生操劳。上山砍柴,下地犁耙,上屋盖瓦,厨前做饭,灯下缝衣……一双天脚闯天下。
客家地区一向有崇尚读书的习俗和风气,千百年来,客家母亲含辛茹苦,鼓励儿女们读书上进,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
身教重于言教。客家妇女的现身说教更是深刻感人,客家人的家庭教育大都以妇女为中心,客家男子大都外出谋生,持家教子的重担几乎都落到妇女身上,“家头教尾”(养育子女)、“田头地尾”(耕田种地)、“灶头锅尾”(家务劳动)、“针头线尾”(缝补衣裳)等四项妇功的养成和履行,年复一年,有的甚至一辈子,真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劳苦。
在客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不但儒者达士具有这种品质,就是布衣百姓也重礼仪,讲守信,热情尚礼,谦和大度。客家母亲在对后一代的教育要求中,主要是先辈优良人格的再现,它绝不仅仅是对先辈业绩的简单回忆和眷恋,而且具有超越时间的永恒性和跨地域的同根性,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充满生命力和说服力的。况且,身教重于言传,客家母亲们身上那种勤劳耐苦精神对后辈的熏陶亦可谓举世罕有,那正是客家人优良人格品德的真实展示。其教育效果无疑可以入脑入心,激励后辈,是子孙们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元帅勤劳、俭朴的优点也为世人所公认,那正是他母亲钟太夫人言传身教的必然结果。母亲真切的人格力量,使朱德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有助于后辈对前辈的教育永远认同,铭心刻骨,进而透过内省转化为自身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出现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客家妇女们的“言传与身教”的教育特色,无疑是客家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力量源泉之一。
最后说刚性。
前文说到客家妇女柔的一面,那是指客家妇女对待亲人、对待同胞表现出的一种精神特性。但是在异族入侵,家国不宁之时,客家妇女则表现出大义凛然的刚烈气概。
客家妇女参战早有先例。相传南宋某皇帝被敌军追逐时,为梅县一群上山砍柴的客家妇女所救,当下南宋皇帝题赠:“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并对此地女人死后一律封“孺人”。而“孺人”本是五品知府以上的夫人的称谓。
当年的中央苏区所在地就是客家地区。客家地区扩红的宣传主力,就是苏区妇女,比如当年苏区扩红宣传的兴国山歌大王谢水莲就是个典型之一,用山歌动员客家子弟上前线,出现了母送子参战,妻送郎当红军的感人场景。
客家妇女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保大家,支援革命,支援前线,做军鞋,抬担架,“一首山歌三个师”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因为当年中央苏区是建立在纯客家地区的,组成中央红军有生力量的多是客家子弟,中央红军主力的四分之三牺牲、失散或冻饿死亡在长征途中,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江西、福建的客家子弟,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富有革命传统的客家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而客家女人表现的刚烈精神也永垂青史。

客家精神是什么?

客家精神是指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拼搏的精神,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勇于革命,溯本思源、怀国爱乡的精神和赤子之心,克勤克俭、崇尚文化、聪明好学的好传统,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和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

客家先民来自黄河流域,根在中原、花繁五洲。因避战乱、逃灾荒等原因,离开陕西、河南、河北、山西故土,扶老携幼、翻山越岭,辗转南迁。

因离乡别井、客居他乡,故大部分客家先民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边远山区,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辟客家新天地,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无不得益于"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的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是什么

客家精神是指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拼搏、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勇于革命、溯本思源、克勤克俭、崇尚文化、聪明好学、精诚团结、孝顺父母、互相帮助、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怀国爱乡的精神和赤子之心等优良传统和精神。
客家先民来自黄河流域,根在中原,花繁五洲。因避战乱、逃灾荒等原因离开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故土,扶老携幼,翻山越岭辗转南迁。因离乡别井客居他乡,大部分客家先民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辟了客家的新天地,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客家精神是在客家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为客家社会的人文发展起引导作用。客家人来源于中原汉民族,他们北方人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煅造出客家人乐生迈进,刚强弘毅,勇敢豁达的优良品格。客家人是拥有“北方强者血统”的一批人。

客家人的特点是什么?

1、讲求实际,刻苦勤俭,艰苦奋斗的美德;

2、坚贞、刚强,不屈不挠,富于反抗的精神;

3、念祖恩,爱国爱乡的美德;

4、团结奋斗的精神。

5、崇文尚武的精神,乐善好施的风尚,艰苦卓绝,开拓进取,勇于冒险,团结奋进,独立自强的精神。

6、开拓,崇文,爱国,刻苦务实;

7、自立更生,艰苦创业;

8、尊师重教,热爱知识;

9、勤劳实干,开拓进取;

10、重视家庭,夫妇互助,弟兄和睦;爱国爱乡,不忘祖宗。

客家人的来历: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地区,是从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各省,主要生活分布广东东部北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什么是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是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炼出来的客家文化的深层内涵,客家人优秀的民系精神突出地体现在它的开拓精神和革命精神,换言之,客家精神的精髓是革命的精神。
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徒中,通过漫长的历史整合、兼容、同化、改造、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独特的风俗以及共同的心理认同,造就了客家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革命进取的精神,最后形成了崇先报本、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穷则思变、勇于开拓、团结协作、海纳百川等为主要特点的客家精神和基本特质。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共性基础上个性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