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学习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学科的特点及我省现阶段的教学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教学目标的拟定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2条 课时教学目标的拟定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性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第3条 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其中凝聚着教学经验,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4条 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阶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 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例题和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 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间、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 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和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第8条 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9条 教学环节的构建和情境的创设都须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但环节不宜过多。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性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
第10条 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 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12条 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第13条 课堂调节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太多。
第14条 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简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和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5条 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作用。
第16条 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17条 要重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
第18条 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好形式,注重作业涉及到针对性好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涉及到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19条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20条 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第21条 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第22条 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第23条 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24条 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个别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但不能让“小老师”过多代替教师进行辅导。
第25条 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要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条 对学习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定合适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命题与学业检测
第27条 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教师在编制试卷前,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条 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和区分度。试题的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第29条 检测的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30条 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前,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标》的教学建议有哪七个方面
《课标》的教学建议有以下七个方面:(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科学地阐明了“写作”“写作能力”“写作教学”的内涵与要点。
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不只是一种技能,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又是
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表达自我,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流。表达和交流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则是重要方
式,而书面的表达和交流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书面的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总是要表达交流自己对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理解与看法,表达交流自己各种
各样的想法与要求。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因此,写作的过程又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
程,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不仅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写作是创造,即使是写一篇应用文、写一张便条也是一种创造。因为,
应用文、便条也需要清晰明白、文从字顺。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充满创造的、复杂的精神劳动。
2.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所谓文如其人,写作总是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也往往能看出这个人阅读的量、阅读的面、阅读的品位,看出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应以写作为中心,也不意味着阅读为了写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种提法提示我们应十
分重视写作教学;应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注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习之间的关系;应多从写作去考察评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写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
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
写作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进行简单的字词句篇的“作文训练”。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逐渐融入社会,
成为社会的一员,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是“真情实感”的源头活水。同时,这样的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人的精神世
界丰富与提升的过程。
写作指导的目标是能够让学生书面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正表现了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写作指导就应着力于培植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乐于”“易于”“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准确地把握“写作”的目标
写作教学指导,应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建议”部分,主要强调要根据学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并对“写话”“习作”的定位做出说明,指出:
“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是课程标准的重要改革,降
低写作的门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打好写作的基础,不要操之过急,坏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写作兴趣,削弱了他们对母语的感情。要遵循儿童语言
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学建议”突出了“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四种能力,而不仅仅是表达能力:这与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也充分体现了写作教学建议的总的指导思想。观察、思考是表达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绝非只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
力紧密相连,也表现了人的基本素养。因此,观察、思考、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表达。
“教学建议”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教学尤其要重视文风问题,要引导学生抵制社会恶劣文风的影响。这既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
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创设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在初学写作的时候,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使他们动辄得咎,望而生畏。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爱护童心、童趣、童真,要总是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要提倡平时多练
笔,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不要总是在作文课上应命而作。要改进命题作文方式。命题作文要贴切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如果总是让他们无话可说,那么,他们也
就更有可能去说假话、空话、套话,抄抄别人的东西了事。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写作,命题之时注意留有空间,让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题,这才是好的做法。
(五)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与实践
写作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会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这是任何
文体的写作必须经历的几个环节。指导任何文体的写作,都应重视这些环节。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应有一个取材、立意、构思的过程。学习列出提纲,或画出思维
导图,这样一个提炼 思想、谋篇布局的过程,是利于写作的。初稿完成后,还应该加工润色,反复修改。
重视这些写作环节,也是重视写作的基本规律。把握住这些环节,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些“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佳话,并不是没有这些基本环节或过程,只不过是在大脑中完成了取材、立意、构思、布局等环节。中小学生学习写作,应重视这些基本的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突出了“立意”。本来“实验稿”中的“构思”也含有“立意”的意思,但突出“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是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练意”。空洞的文章,套话连篇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
重视写作的这些基本环节,在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上下工夫,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希望只是通过模仿名篇佳作甚至优秀学生作文选,就能写出
好文章,那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即使是模仿,也应对模仿的佳作做出分析:人家怎样构思立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遣词造句。简单的仿写,甚至生吞活剥,是不可
取的。
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提高。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听说
读写的实践中学会听说读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实践,不等于不要知识,也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但是,即使把一些写作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没
有大量丰富的写作实践,还是学不会写作,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所以,写作知识的教学,还是要精要,有用。太多了,太系统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学习。在学生
多读多写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修改,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会更好。
(六)注意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七)注意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
写作指导还应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和网络环境,革新了教育手段,改变了教育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
网络,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相互评改的机会。很多学校,学生建立自己的网页,建立自己的博客,运用网络
查找资料,在网络上相互评改作文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包括: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在语文常规教学中,课程标准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
首先,它制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这就使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目的性更明确。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在预设教学的过程中,使预设更有方向性,更具可行性。
其次,它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实施建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几点
一、提出的基本理念有 1、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时,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培养数学应用及创新意识《标准》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课程教学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 3、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标准》合理地吸纳了我国数学教育中“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理念,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形式化的表达。 4、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标准》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表明了《标准》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将使得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能够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对我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启发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1、深入学习和理解《标准》,灵活弹性地使用教材。 2、突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理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以形成积极的数学体验。 4、挖掘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5、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6、倡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7、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的六大要素
新课程标准的六大要素是【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包括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两方面。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 描述学生要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此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还有学业质量,通过学生的表现说明课程内容具体“学到什么程度”。
2022年英语版课程标准中,之前相对松散的教学内容被整合为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个要素。
其中,主题作为总的引领,指示课程育人的大方向;语篇是依托,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作为学科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影响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也是课程育人的学科内容依托;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动态发展的技能方法,这二者既是手段也是目标。
六要素不可分割,共同体现英语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学习策略,通过具体的语篇载体来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建构主题意义、发展语言技能,进而运用语言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课程内容六要素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