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区别是: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们属于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2、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以王子身份出家学道,示现成佛,寿命80岁,距今不到3千年。释迦牟尼在《阿弥陀经》里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于十劫以前成佛。“劫”是佛教中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所以阿弥陀佛成佛在先,释迦牟尼成佛在后。

3、因释迦牟尼出生于印度,对我们来说属于西方,所以说是西方教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西方,所以也说是西方教主,但两者含义完全不同,一般说西方教主常指阿弥陀佛。

4、释迦牟尼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佛祖,是最大,示现在此地教化众生。而西方三圣是指常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佛菩萨,所以不包括释迦摩尼佛。

5、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关系可以比喻为两个学校的校长,阿弥陀佛这个校长在极乐世界收学生去他那上学进修,最后毕业成佛。释迦牟尼佛这个校长在这个娑婆世界辅导我们好好学习,考上极乐世界这所大学。

请问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有何区别?

在坐部佛教里只有释迦牟尼佛唯一佛,而在大乘佛教里十方三世都有佛,而横向存在三个世界,中央娑婆世界教主为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是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他们三个是平行的,而我们人类生活在娑婆世界,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直接主管

本师释迦摩尼佛和阿弥陀佛有什么区别?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同一个人。释迦牟尼佛是中央婆娑世界的教主,而阿弥陀佛是西方净土世界的教主,另外释迦牟尼佛还是佛教的现在佛。佛教认为时间和空间上有恒河沙数目的佛陀,比如世间自在王佛生活在燃灯古佛尚未达到无上正觉的时代。

同样是佛。释迦牟尼与阿弥陀佛有什么区别?

一、成佛机缘不同

先说释迦牟尼佛,释迦乃是族名,意译为“能仁”;牟尼意译为“寂默”。释迦牟尼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应化在古印度,他是迦毗罗卫城的王储,名乔达摩·悉达多。尽管王宫的生活优渥,悉达多王储却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所困扰,他认为众生皆苦,享乐只是暂时的。为了帮助众生寻找究竟安乐之道,他离开王宫,先是在苦行林修行,后又师从当时的禅定大师,之后又到雪山行苦修。这些修行方式最终被他舍弃,佛经中称作“知非即舍”。最后,在35岁年,他只身在菩提树下静坐,最终悟道。

而阿弥陀佛的成佛机缘,则主要记载于《无量寿经》当中,过去无量劫前,阿弥陀佛为一国之主,名为世饶王。当时,有佛住世,佛号世间自在王佛。世饶王见到佛的庄严相好,信心具足,于是舍国捐王,师从世间自在王佛修行,得名号法藏比丘。他立志成佛,并且誓愿成就超胜殊妙的佛土,使得众生乐生他国,永不退转道心,直至成佛。经文中记载了他在无量劫中勤勉修行的经历,他宏发救度众生的四十八大愿,终于在距今十劫前成佛,得报极乐净土。

二、住持佛土不同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门认为每个佛世界,都有一佛应化住世。我们生活的世界,在佛经中被称作娑婆世界,过去和未来都有无量佛现世。通常,以燃灯古佛代表过去一切佛,以当来下生弥勒佛代表未来一切佛,以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佛。从佛陀成道度化五比丘开始,他便以无始劫以来诸佛所说法,教化娑婆众生。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释迦牟尼佛就像众生的“老师”,故而信众常尊称其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经中有载,阿弥陀佛成道后,就于极乐净土教化众生。譬如《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以及他所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都以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声佛号,成佛有余”,阿弥陀佛的名号,乃是万德庄严所成,念诵者和听闻者都有无量功德。如同人自香花丛中过,虽然枝叶未曾沾身,香气却早已沁入心脾。信愿持名,心净口善身正,自然得生彼国极乐世界。

三、左右协持不同

汉地寺院一般有规整的布局,其中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核心。大雄即佛的德号,因释迦牟尼佛福慧具足,能够雄镇大千世界,故而得名“大雄”。寺院的大雄宝殿中,居于中央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则是其胁侍,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二位尊者一长一幼,比较容易辨认。规模比较大的寺院当中,大雄宝殿内也会供养阿弥陀佛,位于大殿的西侧,表法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两位胁侍,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两位菩萨都与念佛法门有着甚深渊源,观世音菩萨以“耳根圆通”法门得道,而大势至菩萨则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教法传世。

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的区别

      一、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释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称为“释尊”或“佛陀”。佛陀、薄伽梵、世尊都是指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当于耶酥在基督教(天主教)中的地位,相当于默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相当于老子在道教中的地位,相当于孔子在儒教中的地位。

      二、阿弥陀佛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阿弥陀”

      在显宗或汉传佛教中,阿弥陀佛的造像为右手下垂,掌心向前作与愿印,左手持莲华。手作与愿印,表示众生的往生之愿和阿弥陀佛的接引之愿相互摄引,阿弥陀佛能与愿众生;手持莲华,因为极乐世界的众生不是胎生,而是莲华化生。由于自己的愿力和佛菩萨的悲愿,不须父母为缘而化生莲华中。莲华为出于淤泥而清净,离一切烦恼得身心清净成为圣者。修念佛生净土即化生莲华。阿弥陀佛以莲华接引众生来住此国佛刹。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认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

      三、和尚为什么都念南无南元阿弥陀佛,以及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之间的关系

释迦牟尼佛是此方佛,阿弥陀佛是他方佛。 

释迦牟尼,就这一次来说,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弥陀佛成佛在10劫之前。 

释迦牟尼佛住世目的之一是为了引导众生往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住世目的之一是为了教导极乐世界的众生,让他们也成佛 

极乐世界距离我们的世界有10万亿个世界之远。释迦牟尼则确确实实在我们的世界生活过。 

阿弥陀佛在距今10劫的时间建立了极乐世界,并且发愿,只要念诵他名号的人,都将往生于彼世界。所以大家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了往生到那个绝对没有烦恼的世界中

      四、那么有小伙伴说,是不是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地位高啊。

      然而并不是

      凡夫俗子分别心如此之重!佛佛道同!只要彻悟成佛,境界和能力就没有差别!只要确实是成佛了,就没有什么根本的差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佛有不同的愿力,发了不同的愿,在不同的世界说法。没有大小之别,地位和能力都一样。

师兄们讲一下阿弥陀佛 和 释迦牟尼 佛佛像的区别

区别如下:

1、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而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2、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为大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3、释迦牟尼佛一般造像为结跏趺坐,手托钵,阿弥陀佛坐像手托莲花,站像一般为左手托莲花,右手下垂,坐接引众生状。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释迦牟尼 (佛陀)

百度百科-阿弥陀佛 (佛教术语)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造像非常接近,但还是可以区分的。

阿弥陀佛最常见的佛像只有两种,一种是坐姿,一种是站姿。这里先说站姿,阿弥陀佛是接引佛,所以站姿多为接引手印,即佛的右手向下垂,手掌心向外;另一只手置于胸前。阿弥陀佛坐姿为禅定相,双手置于盘腿之上,捧了一个钵。坐姿的阿弥陀佛容易和释迦牟尼佛禅定相混淆,因为释迦牟尼也有禅定相,在很多时候可以区别开的是手上有没有捧钵。比较正确的造像,释迦牟尼禅定相是没有钵的,因为禅定悟道时的释迦牟尼还没有成佛,那个时候还没有钵,但很多造像的也给释迦牟尼禅定相做了钵。这种情况还是综合分析来区别比较好。

三方佛中的区别。在三方佛中(以你的视觉来分左右),中央肯定是释迦牟尼,那么剩下的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肯定就是一左一右。大多数情况下,阿弥陀佛在右边,药师佛在左边,也有例外。但这个时候只需要区分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即可,药师佛一般手捧长有药草的钵,另外一只手持要草药(花草样式的)或药丸(圆形或椭圆形的丸子),能区分出药师佛,那么另外一尊就是阿弥陀佛了。

单独存在的时候,主要依据姿态,比如站姿会结接引印、坐姿是禅定托钵相。姿态可以区分很多佛像,比如乐山大佛,为什么说是未来佛弥勒而不是其他什么佛呢?因为他的坐姿是双手下垂放于膝盖上的,这就是未来佛主弥勒坐姿之中的一种(未来弥勒成佛时在龙华树下举行龙华会时的坐姿)。

还有就是根据周围的环境,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而西方极乐世界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是净土宗信徒们希望死后往生的地方。关于极乐世界的绘画或者场景就非常漂亮,最常见的就是阿弥陀佛坐于一颗树下,这颗树非常大,上面长满了奇花异果、珍珠宝石……这也是判断阿弥陀佛的重要特征。另外就是阿弥陀佛的侍者,分别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他们共称西方三圣。所以有观音菩萨和大势至站在旁边的就肯定是阿弥陀佛了。释迦牟尼身旁站的是他的两大弟子(罗汉),或者是八大菩萨,这就和阿弥陀佛有显著的区别。

(图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下方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背后是长满奇花异果、珍珠宝石的异常繁荣的树,双手托钵)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整理。佛的辨识主要通过姿态、手势、法器、侍者、环境来辨识,虽然他们都很像(甚至一样),但综合分析考虑还是不难分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