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或作上关。即今福建光泽县西南上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东方县治此。

2、上的字典解释上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去观的字典解释观(觀)ā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

上林县云上观山湖楼盘在哪里

南宁云山观山湖项目位于罗文大道北侧,最美最宜居相思湖中央居住区核心位置。俗话说得好,城市建设好,规划要先行。目前整个南宁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建设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城市西面也迎来了另一波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西北,政府要把西城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的新南宁。

观音山上观上水?

估计没人对得上!这是一幅绝对!

我从专业的角度帮大家初步分析一下吧!最近还有网友说我乱说,那好,我依据的是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的王力教授(1900-1986)的《诗词格律》,不清楚的请自行网购。

上联征对:观音山上观山水

——这是广东省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扩大景区影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广东楹联学会联合主办的征联活动,悬赏价7万起,目前已修定为70万元整。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参加应对的2000多人、5000多个下联中,据主办方评审,仍未有达到主办方征联要求满意的应征下联。主办方决定征集对句将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出现满意的对句为止。

要想了解这上联怎么对,就要普及一下对联的知识。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体,拥有严谨的格律,用现代话来理解,至少具备六大基本要素,即:①字数相等,②内容相关,③词性相当,④结构相称,⑤节奏相应,⑥平仄相谐,以这幅对联为例,列举如下:

观音山上观山水

①字数相等:7字,故下联也要七个字;

②内容相关。不仅仅是描述的内容,而且对联还特别限定了必须是广东省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面的景点,那么就更要命了!范围更狭窄了!我们姑且当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观音山上观山水”,可以理解为A、我们爬上东莞市的观音山上去观看风水;B观音菩萨在观音山上观看风水,那么下联就要跟这句对联的意思有所关联。

③词性相同+④结构相称:上联是:名词(观音山:地名)+方位词(上)+动词(观)+名词(山水),下联也必须是这样的结构,同时“观”字在这里既是名词(观音)又是动词(观山水),一词多性,且“山水”又是个并列词语(山和水是并行的词语,那么下联也要这样的结构!

⑤节奏相应。上联是:3+1+1+2(“观音山+上+观+山水”)=4+3(“观音山上”+“观山水”)结构,那么下联也必须是一模一样的。

⑥平仄相谐。所谓的平仄,是指汉语发音的音调,古音分两大类五音调,其中用现代汉语的音调来描述,即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属于平声字,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和入声(古音(现代普通话话没有了,仅存于地方语言内,如粤语等)属于仄声字。对联的规律是上联的平仄要和下联的平仄恰恰想法,且无特殊语言的前提下,最后一字是仄声字的为上联,最后一字是平声字的是下联,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下联的平仄推出来: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联:囗囗囗囗囗囗囗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外,平仄还有“窄对”(平仄一字不能错)和“宽对”(简单而言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们姑且将其列为“宽对”好了,那么下联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必须是仄、平、仄,这样下联的平仄就应该是:

下联:

平仄:囗仄囗仄囗仄平

其次,对联的九大禁忌也要熟悉,不然写了错句,行家一看就会知道你的底细: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这个我就不赘述了。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迎门楼下迎游客

/平/仄检查:

观音山上观山水,

古: /平//平//平/仄通/平/仄, ◆水四纸上声

今: 通/平//平/仄通/平/仄,

迎门楼下迎游客

古: /平//平//平/仄通/平/仄 ◆客十一陌入声

今: /平//平//平/仄/平//平/仄

————————————

每个字都对上了

出句平仄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采用七言联律:“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中第三字“山” 是可平可仄的。对句则应用“通仄平平通仄平” 应对方为合格联律。

出句词性

①观音:专有名词;山:名词;观音山:偏正组成的专有名词性,而且是由“观音” 与“山”组合的名词词组。

②上:方位词。

③观:观赏(动词)。

④山:名词;水:名词;山水:按本句的语境,这是由山、水组成并列结构的名词,作“观”的宾语。所以,“山水”一词不仅仅是“山”和“水”的简单相加,而是并列的词性,指观音山周围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山水”若是做偏正词用,则“山上的水”的涵义就显得窄了,要转品也受局限了,故要求不能以偏正词组应对。

句子成分

无主句句式

观音山上丨观丨山水

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本句省略主语,“观音山上”在本句里作状语使用,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主谓宾句式

观音丨山上丨 观 丨山水

主语丨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观音作主语(后面省略介词“于”),“山上”是本句状语,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机巧(机关)

重字技巧

第①、⑤字位重“观”字

第③、⑥字位重“山”字

断句技巧

无主句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我)在观音山上观赏山水

主谓宾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观音在山上观赏山水

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的基本要求

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

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

3、要注意出句“技巧”、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

4、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且具有诗意。

对句要点

根据上述要求,就会发现目前征到大量的对句未能达到要求。

一是未认真审阅征稿启事,或只看到出句就应对,对出句子离题很远;

二是未掌握对联知识,应对的句子不符合联律要求;

三是未弄清出句的机关所在,未能有针对性地攻克机关;

四是忘记用观音山的景观作对的要求,因而对非所求。

对句有以下几点须弄清

1、对句第①字与第⑤字是重字,这个字要具备名、动两用的词性。

2、对句第②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如是意节断句,另当别论)

3、对句第③字与第⑥字是重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

4、对句第④字应为平声字,且最好为方位词,不然就会出律或不工。

5、结句第⑦字应为平声字,不然就会出律。

6、出句的第⑥第⑦字“山水” 已明确为并列词组,且可转品,那么对句也应与此对应的并列词组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