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教导了三千多学生,但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

有道德的弟子:颜渊、冉伯牛、仲弓。

擅长政务的弟子:冉有、季路。

辩才出众的弟子:宰子我、子贡。

精通文章的弟子:子游、子夏。

还有其他63位弟子,史书中并未明确记载,他们是:端木赐、曾参、子謇、高柴、仲由、冉雍、言偃、子张、子羽、子贱、子思、曾皙、公冶长、南宫括、季次、颜路、子木、子羔、子开、子周、子牛、子迟、子华、子旗、叔鱼、子柳、子鲁、子循、子析、子石、子产、子之、子南、

孔子的72个名弟子后来都从事什么工作了呢

此人名叫:端木赐

宇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斤。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学绩上的优异,首先体现在他的“言语”水平的高超上。《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子贡是“言语”方面的优异者,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话技巧、演讲技能上有独到之处。据《左传》等史书可知,在孔子那个时代,外交礼宾人员的语言训练主要取之于《诗》,这已成为当时的一种习尚。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⒄,《诗》已成为当时语言训练的主要教本。《诗》就是后来成为“六经”之一的《诗经》。在《诗》的学习中,孔子不仅要求学子们搞通弄懂《诗》的本来意义,而且要求他们能对《诗》“活学活用”,在外交礼宾场合能顺手拈来以达己意,而这,没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难以做到的。在孔子的门徒中,子贡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论语·学而》曾记载孔子、子贡师徒二人对答,子贡灵活运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形。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断章取义”恰到好处,故而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而且说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认为他对该诗的理解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在《论语》中给予弟子“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样高度评价的还有另一位,那就是子夏,而子夏是“文学”上的优异者,这说明子贡不仅在“言语”上极为优异,即使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于子游、子夏之徒。’《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说:“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看来师徒二人经常争辩一些问题。使子贡在“言语”方面才能大加发挥的当属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了。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子贡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引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论语》仅说子贡在“言语”方面优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子贡在其它方面的卓越才能的认识。其实仅就“政事”方面的业绩而言,他也决不逊色于子路、冉求等人(此二人都是“政事”方面的优异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从孔子列举的三个优点看,我们觉得子贡的优点——“达”,似乎更是从政者不可或缺的。所谓“达”就是通达事理,试想一个从政的人如果能够“通达事理”,他就会高屋建瓴,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全局和整体,而不会为繁琐的细枝末节所迷障,这样的人肯定会把政事处理得有条不紊。而子路的“果”(果断)、冉求的“艺”(多才多艺),都不过是从政必需之一端,他们同子贡的“达”相比应该说是低了一个档次。正因为子贡通达事理,又有杰出的“言语”才能,所以他才会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正因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会在出使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获得圆满成功。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⒅。“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⒆,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有耳共闻,故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当时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⒇。鲁国的另一大臣子服景伯把叔孙武叔的话转告了子贡,但子贡谦逊地说:“譬诸宫墙,赐(子贡)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手之云,不亦宜乎”⒇意思是说:自己的那点学问本领好比矮墙里面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但孔子的学问本领则好比数仞高墙里面的宗庙景观,不得其门而入不得见,何况能寻得其门的又很少,正因如此,诸位才有这样不正确的看法。当时鲁国的另一个大臣陈子禽听到子贡的这通解释不以为然,他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⒇”意谓你不过是谦恭罢了,难道仲尼真的比你强吗 总之,所有这些对子贡的赞誉并非空穴来风,它说明子贡在当时的名声、地位和影响,确实已不在他的老师孔子之下。司马迁作为有远见卓识的史学家,他在《史记》中甚至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孔子得“执”子贡而“益彰”实是不刊之论。试想子贡当年“常相鲁、卫”,出使列国,各国待之以上宾,其地位显赫一时,而且他又有一副伶牙利齿;每到一处在完成使命之后,每每要附带宣讲其老师的一套理论和主张,尽管孔子的那些理论主张有的与时代相李扦格,但看在子贡的面上,总要听一听,这在客观上就推销了孔子。孔子的儒学成为显学,孔于的名声布满天下,实与得“执”于贡这位高足弟子有关。司马迁对此看得很准。

尽管子贡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与成就,但他在孔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论语·公冶长》记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谁更强些)”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贡对此是深知的,但孔子偏偏向子贡提这样的问题。子贡相当有涵养,他说:“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其实到底子贡与颜回哪个强,世人有目共睹。子贡与颜回比,就政事言,颜回要交白卷;就生存能力言,颜回连生计也几乎维持不下去,《论语》说他“屡空”,看来断炊的事情亦经常发生,而子贡却是“家累千金”;论彰扬其师之美名,颜回更没有子贡那样的巨大能量。至于孔子遇危难、遭险恶时,子贡总能挺身而出,显其大智大勇。《史记·孔子世家》曾载孔子困陈、蔡,绝粮,情形十分危急,而当时孔子门徒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是“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凡此种种,不说颜回,即令三干弟子,哪个能与子贡相匹敌、论高低,孔子对子贡这样一个学绩优异、政绩沛然,经商能力卓异的弟子竟以为他不如颜回,这实在令人费解!看来即使聪明若孔子者,也有昧暗不明的时候。史实足以证明,子贡是孔门弟子中之最杰出者。

端木赐死于齐国。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孔子七十二贤人名单及成就

主张仁政。

孔门七十二贤指的是孔子的子弟。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1] 。

孔子72个贤德弟子及成就

1、颜回

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2、闵损

字子蹇(闵子骞),以字广为人知。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

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3、冉耕

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

4、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5、冉求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6、宰予

字子我,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7、公西舆如

字子上。

8、司马耕

名耕,字子牛。春秋末年宋国人。生年史料无征。《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9、公西_

春秋末年鲁国人。公西氏,字子上。

10、公_哀

名哀,字季次;一说字季沉。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不详。他出身于平民之家,一生潦倒。家境不富裕。

11、南宫括

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南容三复‘白圭’,孔子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12、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13、原宪 

原氏,名宪,字子思,通称原思,亦成原思仲。生于公元前525年,卒年不详。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

14、宓子贱

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15、澹台灭明

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人。其年龄“少孔子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6、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17、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

18、孔忠

春秋末年鲁国人。孔氏,名忠。

19、叔仲会

春秋末年人。叔仲氏,名会,字子期。

20、原亢藉

(《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21、乐_

春秋末年鲁国人。乐氏,字子声。

22、步叔乘

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

23、施之常

春秋末年人。施氏,名之常,字子恒。

24、颜哙

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哙,字子声。

25、秦非

春秋末年鲁国人。姓秦,名非,字子之。

27、左人郢

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人氏,名郢,字行。

28、燕_

春秋末年人。姓燕,字思。

29、县成

春秋末年鲁国人。县氏,名成。字子祺。

30、颜祖

颜氏名祖名襄。

31、句井疆

春秋末年卫国人。句井氏,名疆。

33、奚容_

春秋末年卫国人。奚氏,名容_,字子皙。

34、公坚定

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名坚定字子中。

35、公夏首

字子乘,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36、后处

春秋末年齐国人。后氏,名处,字里之。

37、公良孺

春秋末年陈国人。公良氏,名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38、任不齐

春秋末年楚国人。姓任,名不齐。

39、商泽

字子秀。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氏,名泽。

40、壤驷赤

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壤驷,名赤,字子徒。

41、颜之仆

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之仆,字叔。

42、荣_

春秋末年鲁国人。姓荣,字子_。

43、申党

春秋末年鲁国人。申氏。

44、罕父黑

字子索。

45、秦祖

孔子弟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46、石作蜀

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石作,名蜀,字子明。

47、公祖句兹

春秋末国鲁国人。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生卒年不详。

48、冉季

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季字子产。生卒年不详。

49、公孙龙

春秋末年楚国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石。

少孔子五十三岁。

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卒年不详。

50、曹恤

春秋末年蔡国人。曹氏名恤,字子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51、冉孺

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孺字子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52、颜幸

春秋末年鲁国人。姓颜名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前503),卒年不详。

53、巫马施

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陈国人。姓巫马,名施,字子旗,亦称巫马旗、巫马期。以勤奋著称。

54、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55、梁_

春秋末年齐国人,姓梁名_,字叔鱼。小孔子二十九岁。汉追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56、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前515—?)字子有。小孔子四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57、公伯寮

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名列第二十四,作为孔子的重要弟子加以介绍。

58、漆雕开

名开,《史记·仲尼北子列传》《集解》谓其为鲁人。字子开。则生于公元前540年。卒于何年,史料无征。

59、高柴

名柴,字子羔。亦称子高。春秋末年卫国人(一云齐人)。约生于公元前521年,死于何时未见文献记载。

60、颜无繇

颜路,名无繇(由),字路,春秋末年鲁国人。颜路生于公元前545年,卒年不详。

62、商瞿

名瞿,字子木。春秋末年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63、曾参(前505~前435)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_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死于公元前435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_(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64、曾_

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65、仲由

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66、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67、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68、狄黑

春秋末年卫国人。姓狄,名黑,字皙。

69、廉_

春秋末年卫国人。姓廉,字庸。

70、漆雕哆

孔子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

漆雕氏,名哆,字子敛。(《家语》作侈)

71、伯虔

春秋末年鲁国人。

72、樊迟

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的学生有哪些?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字子敛。 颜高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字子选 公良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字开。 公夏首字子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字子疆。 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字子叔。 荣祈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字子徒。 秦 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字子声。 叔步乘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字子声。 廉洁字子庸。 叔仲会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字子上。 公西点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1、颜回(字子渊)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

2、闵损(字子骞)

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   为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3、冉雍(字仲弓)

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一方长官(《雍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仲由(字子路)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5、言偃(字子游)

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

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第九人”,受儒教祭祀。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今虞山镇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东岭有言子墓,学前街有言子专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