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本称至圣林, 位于山东曲阜城北1、5公里处, 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

孔子的尸体真的埋在孔林吗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 一间,在 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 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进入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子墓里遗体哪去了?

孔子墓里遗体哪去了。孔子死后,遗体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孔子墓的介绍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偏南地段。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墓前石碑2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阴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书。

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后碑篆书宣圣墓三字,上款正书门生益津高书,下款书甲辰春二月既望五十一代孙元措立石。甲辰年,据推算为蒙古乃马真。

孔子死后,被秦始皇大肆挖墓,孔子后人大喜称:挖的好!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家族墓地的风水关系到后代子孙的兴盛和衰败。而孔子的墓地修建得并不是很完美,还差一条河。可是,秦始皇却误打误撞,却在孔子的墓地之处挖出了一条人工河,让风水变得完美,所以,孔子的后代很高兴,称挖得好。

孔子的家族墓地又叫孔林,从古到今,埋葬着孔子以及他的后人上十万人,经过了2400多年的孔林仍然完好无缺,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其风水好。传说不管当地发生什么天灾,孔林附近的植物也生长得很好,不会枯萎,而且土壤也不会干涸,就连老鼠、蛇虫都没有,所以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据古书记载,孔子73岁时,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带着子贡在曲阜附近寻找墓地,最后,终于在城北的泗水河之滨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就告诉后人,其死后要葬身在这里。

孔子死后,子孙后代就在此地为孔子修建了一个陵墓,然后将孔子埋葬进去。但是这块陵墓其实并不算特别完美,直到孔子死后270年,才因为秦始皇而弥补了这个很重要的缺陷。

我们都听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故事,而作为儒家的代表,孔子就是第一个打击的对象。秦始皇让人抄了孔子的家,还要去挖孔子的墓地,达到破坏风水的目的。

为了阻断孔林的风水,秦始皇的军队就在孔林的墓地和故宅之间挖了一条小河流,挖好没过几年,秦朝就被灭了,建立了汉朝。从那以后,儒家被重用,孔子以及他的子孙后代的地位当然也变得非常高了。

孔子后人认为这与秦始皇挖墓时,挖出的河有很大的关系,多亏了这条河,孔林的风水才会十全十美,从而家族也世世代代兴盛起来,而孔林也完美的保存了2400年。孔子后人当然要为秦始皇的挖墓行为叫好咯!

孔林有墓葬多少座

10万余座。

孔林围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占地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以前的曲阜城还要大,栽有树木10万余株,可以说是一座植物园。孔子的子子孙孙死后都是葬在孔林,林内墓冢累累,坟墓多达10万余座,墓碑4000多座,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林介绍: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孔子死后就埋葬在这里,当时是没有坟堆的,到了秦汉时期,才将坟筑高。当时孔林也只是有为数不多的坟墓以及几家的守林人,后来随着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的推崇,孔子的地位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孔林内有金、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墓碑4003块,一些汉碑已经移入到孔庙了,至今还留有严嵩、翁方纲、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家写的碑文,孔林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是中国数量最多的碑林。

作为一处家族墓地,2000多年来埋葬从未间断过,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扩建,才有了今天这个规模。古墓千年在,林深五月寒,这里的树林太多了,如果在寒冷的阴天来孔林,会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很多人是不敢一个人独自来这里。

孔子的坟还在吗?

还在
孔子的墓位于孔林中心。进圣林门,过洙水桥,经享殿,可看到由红色垣墙环绕的孔墓。墓前有巨碑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石台系唐代从泰山运来峰禅石筑成。
孔子死前曾将自己离世比作泰山崩塌,而他死后成为帝王之师、万世之表,这座高大的石台,正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如巍峨泰山,顶天立地。夫子墓葬,规格非凡,气势恢宏,连帝王之墓也要稍逊一筹,乾隆为此感叹:“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
夫子的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重的筑墓形式。墓右为其子孔鲤的墓冢,南边是孙子孔攸的墓,这种墓葬布局形式叫“携子抱孙”。俗话说“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按这种说法,此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若有人对此有疑问,只有靠自己去思悟了。
孔鲤是孔子的独根苗,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孔攸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故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
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三年,相继离去,只有子贡又守了三年。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孔子墓西侧的子贡守墓处建了三间西屋,立碑题“子贡庐墓处”。子贡与孔子之间真挚感人的师生谊间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子贡原名端木赐,江南卫国人,原为财富满门的一方巨商,因敬仰孔子学问,弃商从学,很快成为孔子的十大高徒之一。
子贡后来从政,又是风云一进的人物,但始终极其崇拜孔子,常说:“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矣”。孔子死后,子贡从江南千里奔丧;丧事完,又为孔子守墓六载。期间,他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于其师墓旁,寄托他对老师的一片真情。楷树木质坚韧,树干挺直,象征孔子为人师表,天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