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教育主张。

二、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

1、人须受教育,近于禽兽。

2、教育内容在于明人伦。

3、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

三、墨子:

1、 十分重视因材施教。

2、 特别强调言行的一致。认为学要落实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实践观念。

3、 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

<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如下: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如下:

共同点:

二人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同时两人都强调了百姓的作用。

不同点:

(1)人性论: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荀子肯定“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

(2)教学思想: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更倾向于“外铄”。

(3)其次,由于哲学观和人性论上的区别,导致孟子和荀子在教学思想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更倾向于“外铄”。在学与私的关系上,孟子比较强调“思”,主张深造自得,专心致志;而荀子更提倡“学”。孟子的这种观点是受其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夸大“思”的作用而忽视“闻见”,过多强调理性认识。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_孔子的仁爱思想

孔子: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孟子: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荀子: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儒家思想的根本“仁爱”思想,共同表现形式“礼乐制度”。这方面孔子孟子与荀子是一样的,那他们思想上有什么不同吗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与荀子思想的异同

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孟子提出了"性善说",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前者从性善论出发,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学说,如存心养性,反身而成,养浩然之气而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广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阴阳等学派的思想成果,他吸收了道家的天道 自然 无为自然观"天行有常,部位尧存,不为桀亡"

孟子和荀子在王道上具有相同点,,但是荀子不象孟子那样强调统治者要启发民众的道德自觉,强调的是要以社会行为规范-礼约束民众,并且他并不排斥在治民中使用刑罚孟子的性善是为修己提供人性根据,而性恶说则为修己时要约之以礼"提供人性根据

荀子将人的生理本能称为"性",将人为的称为"伪"孟子将人天生具备的向善要求和可以为善的能力称为"性"[孟子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而荀子强调外在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有些学说认为孟子是"传道之儒"的代表,而荀子是"传经之儒"的代表,但这种区别不是绝对的

孟子强调"天命",主张"天人合一";荀子强调天道自然,主张"天人之分"

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在最终目的上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在道德上加强修养,成为君子乃至"圣人"荀子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其弟子韩非和李斯都从于法家,这与荀子的思想部分并不反对刑罚是有一定影响的

孔子与孟子思想的不同

首先是两人的性格上。孔子幼年家里贫穷,他的满腹才华,基本都是靠 自学 。他向长者请教学问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他 教育 学生,总是不厌其烦。甚至连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为师。而孟子则不同,孟子的性格较刚烈,愤世嫉俗。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和孔子有所不同。孔子时期还是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尚未完全崩坏,而到了孟子的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礼乐全部抛到了脑后。孟子自视为救国救民的济世能人,他看到诸侯交战,百姓饿殍遍野,其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话。

其次,两人对“仁义”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仁”,还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义更加形象化了,对“仁”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第三,从施政角度来说,孔子比较偏向于“复古”。他提倡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他对礼乐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而孟子则比较激进,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施行暴政的君王总是一语中的,表现了他朗朗正气。

孔子的仁爱思想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将仁的原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的秩序风气,通过不懈的努力,把“仁”发展成一种思想学说,成为自己成就的代名词,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仁”思想最突出的就是“爱人”。他要求大家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孔子思想表现的一种大爱。孔子把“爱人”做为社会的准则和人们约束自己的规范,在这个统筹范围内,建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儒家思想 文化 。符合春秋时期的人民发展,也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发展,十分贴合实际。

孔子的仁还注重道德的修养。仁爱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道德是存在内心的素质,仁爱的要求可以更好的发挥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为仁由己,既自我约束又追求道德完善。孔子仁的思想在另一角度是培养君子的德行。古代,作为一名君子,必须德行兼备。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有学识内涵,要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

有没有关于明人伦的故事,或者孔子和其他教育家教育思想的相同之处

共同点:二人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同时两人都强调了百姓的作用。

不同点:

(1)人性论: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荀子肯定“性恶论”, 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

(2)教学思想: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更倾向于“外铄”。

扩展资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七篇,留给后世。犹如绵绵春雨,普降于漫漫的历史文化中。

浅谈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繁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比如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

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我过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

孟子、

墨子、荀子的教育思想有着很多的相似和相

同之处。首先,

他们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属于平民阶层,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模式,

推动

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

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都特别强调教育者的素质和教育方

法,

认为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能够对受教育者产生很多的影响。

第三,

都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

方法,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强调人的自身的特长。以上就是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在教

育思想上的共同之处。

作为处于思想比较活跃、

学术性比较强的时代的教育家来说,

不同的人的教育思想和理

念是不尽相同的,他们都有着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的看法和观点。

孔子作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学

思结合、因材施教、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在《论语》中就讲到“三人

行,则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教育思想,这些也就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

心内容。其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尊为“亚圣”孟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但又提出了与不尽相同的观点。

孟子的教育思想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

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第一,人须受教育,近於禽兽。第二,教育内容在於明人伦。第

三,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除此之外,孟子

特别强调人伦教育,

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哪些是应该做的事。

孟子在

《滕文公上》

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五伦使得人际

关系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来表达,社会因此而稳定发展,这就是教育的作用。

墨子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在教育方面也有着独树一帜的思想理念。第一,

墨子十分重

视因材施教,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第二,特别强调言行的一致。认为学要落实到行,突出

了墨子的实践观念。第三,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

。认为儒家的“不扣则不鸣”

的方法很消极,会错过教育时机。

荀子的教育思想:

第一,

旬子认为教师的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政治职业,

只有儒者和君

子圣人来承担

;

教师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的职业政治文化工作者。因此,他特别强调教

师的地位与作用。第二,旬子十分强调教师的尊严,以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第三,荀子

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具有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的选

择与采用的决定作用。

荀子的教育观不是无源之水,

其理论基础就是

《荀子》

中阐述的以

“性

恶论”

为基础的人性论学说”

《荀子

儒效》

从荀子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荀子所说的教

育就是以“善”去教导人,倡导人,使之向善,向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方面转化。

对于教育的观点,

我有自己一下浅薄的看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教人如何更好地

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孔子被称为我国古代教育第一人,其

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思想的主流,

其教育思想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思

想发展的主流,

在我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

展,

完善了儒家教育思想,

使之成为完整的体系,

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同时,许多观点对现代教育仍有启示作用。

当然,

墨子的教育思想也有很多的借鉴之

处。研究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在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意义,在教育的理

论和实践方面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虽然如此,

作为现代的教育,

已经与古代的教育有着天

壤之别,所以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摒弃,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古今结

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的迈上新的台阶。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