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

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那么出名?

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些名言的份量至今未见他个名人超越。他们深植于世界上每个人的心灵,对做人对理想作用于一生。

据说世界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有过排名,他们分别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孔子被排在首位,十大文化名人他们的名言相比较孔子的名言最有价值。

美国1980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举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合国总部大楼大厅立有孔子雕像,基坐上刻有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下图。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道不同,不相为谋。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言必信,行必果。

8.德不孤,必有邻。

9.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巧言乱德。

16.听其言而观其行。

17.小不忍则乱大谋。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天下为公。

20.世界大同。

2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23.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2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5.听其言而观其行。

2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7.礼之用,和为贵。

28.过犹不及。

29.不迁怒,不二过。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2.敬鬼神而远之。

3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34.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老子、孔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为何孔子最出名?

老子、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三位思想家中为何以孔子“名声”最响?原因其实比较好理解。

首先,来比一比道家和儒家。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带着浓郁的“隐”的特色,只是这个“隐”与佛学的“避世”不一样,更像是“隐于世”。这里以道家“无为”的观点为例。

道家的“无为”剔除的是人主观行为中的“过度私欲”,于此自然而为。学说道理虽巧妙,但却满满都有削弱人野心、欲望等意味。于此,从来不缺野心和欲望社会,对于道家来说,便不能称之为可让道家特色尽显于人前的“舞台”了。

而儒家思想自古以来以“积极有为”为主旋律,鼓励人们“建功立业”,而孟子更是发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号召。于此,儒家思想无疑是“显学”,是活跃于“人世”的学说。

所以道家思想整体来说,没有儒家思想那么“突出”,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于此,相较于“隐逸”意味相较明显的道家的老子,人们可能更加熟悉显学儒家孔子。

其次,来说说孟子和孔子。

虽然孟子的“性善论”、“仁政”等学说都很精妙,但是他的理论基础更多是以孔子学说为基础进行发挥。无论是学术成就上,还是后世影响上,孟子以孔子作为自己标杆,以效仿孔子为志周游列国的孟子,所以,孟子是万不会也不愿去无礼地自比于孔子的。

1、道家为何“知名度”不如儒家?吃亏在一个“隐”字

要说孔子的名声为何比老子名声叫得“响”,就得论一论儒家和道家二学派的特点了。

在颜小二看来,就影响力而言,道家的影响力未必输过儒家,只是道家学派“隐于世”的意味相对明显,这一点让道家在“知名度”一事上有点“吃亏”。

需要说明的是,道家这里的“隐”并非避世,而是有强烈的削弱人的“利己之私”的意味。深谙道家思想的人,大多很少会主动争取,心中更无利己排他之急不可耐的期待,于此也不会有什么显眼的“作为”。同时,因为与旁人看待生命的角度不一样,旁人趋之若鹜的名利,于深谙道家真谛的人便犹如“残羹赘瘤”。于此,在人人争夺聚光灯的时代之下,热爱“夜空”的道家,就显得太低调了。

或者这么说更直接一些,道家以带有利己排他之私的“有为”为“强作妄为”,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人于“自然而然”的顺势而为之下,虽不至于“避世”,但是会日渐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这是一种大境界,但也因其过于“低调”和“无声”,以至于对道家学派不了解的朋友,会认为道家是“出世”的学问。

相比于道家的“低调”,儒家就显得“高调”多了。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奔走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下的他卖力“自我展示”,被人笑“惶惶如丧家之犬”都不在意,他这么做,大抵是为了恢复他心中的“礼”,期待儒家思想可以让动荡的天下多那么一丝恢复“秩序”的可能。

同时,他又打破周王朝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让“受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也就是说,因为孔子的努力,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接受教育,就“开私学、广收弟子”这一行为来说,孔子的举动,相较于道家,就显得十分“高调”。

除此之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也一直以“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鼓励后人。于此,儒家思想的积极有为正好与“竞争”为主题的社会相契合。在这种“契合”之下,封建社会掌权者借儒家教化维系社会秩序,于此推,儒家的“知名度”自然便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封建王朝大多数时候的主流思想。

也就是说,讲求“自然而为”的道家思想虽不避世但却有隐于“世”的倾向,而儒家倡导“积极有为”,不少学子都以“平天下”为人生终极目标,于此儒家就社会影响来说,“知名度”比道家“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2、儒家之内,孟子不及孔子有名?

那么儒家学派之内,孔子有没有遇到“后生可畏”的情况呢?遗憾的是,自孔子以后,儒家世代大先贤,还没有一个敢或者说可以与“孔子”相比的。

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尚且还可以拿在一起比一比,学派之内,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之后的历代思想家,大抵还没有谁可以与二学派创始人比上一比的。

如果非要说说孟子比不上孔子的原因,那就拿孟子和孔子两位大先贤的经典理论来简单说说吧。

孔子说“仁”,指出“仁者爱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在孔子心里,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且可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势“立人”、“达人”,才可以称为“仁”。而孔子的整个学说体系,更多便是围绕“仁”这个核心展开议论的。

孟子,以孔子为标杆,他效仿孔子周游列国,还留下了《孟子》这本传世著作,里面记录了他周游列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一些哲学观点,其中,“仁政学说”为其著名观点之一。

而孟子的“仁政学说”,虽是治国之道,但是其学说却是以孔子的“仁”这一哲学观点为根本基础的。

如果没有孔子之仁者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大前提,孟子心里的君主如何做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仁政”?

也就是说,孔子思想对于孟子思想,犹如“地基”一般的存在,孟子思想再精妙,更多是对孔子思想的某一方面的发展和拓展,因此不存在“另起炉灶”一说,想要“青出于蓝”,还是太难。

至少孔子之后,于儒家思想的发展上,还没有谁可以说超越孔子的。

3、孔孟老庄:宝藏年代难以逾越的思想家

乱世给诸子百家提供了绝佳舞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孔孟老庄所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让后人惊艳的同时,也对我国千年文化造成深远影响。

孔孟老庄这类大先贤似乎是千年以前那个指明方向的人,后人对于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虽有“超越”的野心,但却依旧在“框架之内”。

比如董仲舒的“独尊儒术”,虽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却没有逾越儒家“正名”思想的大前提。

再比如后世嵇康,他虽对老庄思想有深刻体悟,但是却将老庄的“超然脱俗”引向了近乎空谈的发展方向,没有走出道家“无为”的大前提不说,还有“走火入魔”的趋势。

这深刻表明,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不同的时代,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会从不同角度启发我们、引导我们思考,有时候我们把握不好道家之“反者道之动”,或儒家之“中庸”那把握“度”的大原则,我们可能会走入“死胡同”。但是,颜小二始终觉得,古哲们给我们带来的“别有洞天”,值得我们“越挫越勇”。

毫无疑问,孔孟老庄是宝藏年代难以逾越的思想家,就像孟子尚未挖掘出孔子思想的全部精华一样,我们之于孟子、庄子等等,乃至孔子、老子,他们的思想于我们而言,亦是充满无限活力的文化宝藏,值得挖掘。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古代的老师夫子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孔子那么出名呢?

古代的老师夫子那么多,只有孔子那么出名的原因:因为孔子的思想更为独特,更为单纯,更加具有着独一无二的象征性,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角色之一,其中还有许多观念时迄今日也被大众用于文化教育树德。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名先秦时代的儒家学说的代表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生在鲁国,公元前479年去世,终年72岁。孔子的先祖是赵国的贵族阶级,在孟子早多代前就光辉远去了。年轻时候做了一些官衔,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基础教育的身上,徒弟有三千人甚至更高,72人是十分知名的。其同学是桃李满天。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及其教育学家,与此同时他还是儒家学说的代表者;他曾经领着徒弟周游列国;但是最终返回它的故乡,其实就是鲁国,一心从业基础教育被称作“天纵之圣”及其“千载圣贤”那样颇高的点评,是当年最负盛名的博学者了,且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以其家长在尼丘山,因此孔子是名丘那样的来历,曾撰写过《诗》、《书》,《礼》《乐》等对后人具备重大实际意义的说辞个人作品集。道士注重无为之治,不参加权力斗争,因此在朝堂前知名度看不出,但因为其善于养生秘诀,因此也遭受执政者的青睐。墨子虽善于行政机关之法,但却畜养战士,侠以武犯禁,被统治者所不可,因此自秦代之后,墨子在中部地区就难得少有容身之处。其他每家慢慢转变成好用之学,非常少再参加朝中权力斗争,又被儒家思想压在身下,因此各家的代表者在也没有过于知名的了。

为什么到今天还对孔子推崇备至?孔子的影响力为何这么大?

我们发现现在在各个方面都还是对孔子推崇备至的,而且孔子当下在很多人的影响力心目当中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尤其在很多学生当中影响力非常大。那么为什么到今天还对孔子这么推崇呢?

首先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孔子当时的很多观念对于现在依然是有着非常大的借鉴意义的。而且那种智慧即使是现在的人也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透彻,孔子身上是有着极其大的建议的,他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在现在仍然是有着巨大的意义,也同样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适用的,比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为人处事的态度放到现在也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还有孔子的好学的态度也确确实实就是孔子能够成为一个智者,能够拥有着非常多的知识的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对于当代人也同样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因为那些就是非常正确的方式和观念。所以即使是放到现在,依然对孔子是推崇自己的,因为他的一些为人处事的智慧理念也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

其次就是因为孔子的很多理念作为一种指导,指导了我们很多的人,对于我们的文化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他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而且甚至可以说很多文化都是从孔子的文化开始的,这同样也是为什么孔子到现在依然有着那么大影响力的原因,就是因为孔子当时的各种观念,各种想法以及他的一些知识和文化奠定了很多文化的基础。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当中的一些观念追其根源,和孔子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所以自然他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孔子到底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他这么有名?

影响
孔子与中华文化
孔子虽为诸子之一,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本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西汉武帝前推行道家理论而以“无为”治国.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巩固了孔子学说在中华文化中的主轴地位,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徵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孔子与世界
孔子学说在中国周边地区,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地,都有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
孔子的思想也对世界其它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西方,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霍尔巴赫、莱布尼茨、休谟、魁奈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子思想,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
争议
孔子思想虽受到历代朝代的高度重视,但却在近代以来受到较多的批评.有人认为孔子思想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批评者并未对孔子思想有深入了解,仅仅是在字面上作文章.
虽然孔子思想曾遭受太平天国之乱、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的冲击,但是孔子思想仍旧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灵魂.
孔子的思想:思想
“仁”的人生哲学
“礼”的社会秩序
君子与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