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上的知识有如精神的食粮;
2、书上的知识有如源源不断的养分;
3、书上的知识有如智慧的钥匙;
4、书上的知识有如缤纷多彩的海洋世界;
5、书上的知识有如一把把无形的武器。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什么世界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这是 《格林童话》的一句名言。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书上学到的知识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深刻理解, 正如陆游所说得什么?
书带给我们什么知识
书是美好的,书是充满知识的,书是有教育性的,书是妙不可言的……
书再好也没有用,关键是要——看书。看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看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作文水平;看书可以了解天下大事;看书可以使人开心;看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完美……
看书的好处数之不尽,说之不穷,就说说我看书的好处吧。
在我心目中,看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
以前,我写的作文读上去枯燥乏味,自己看看心里也不是个味,我问了班级里好多作文好的同学,他们都说是作文书给他们的好处,所以我每个星期都定期去买一本作文书,把书反复看,看的遍数多了,就再去买一本,颠来倒去地阅读着……我就这样如饥似喝地看啊看,两个月后我已经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终于,我的作文本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一个“优秀”我顿时信心大增,继续如痴如狂的看作文书。几个星期过后,我的一篇作文竟得了个“优秀大拇指”!我此时心里十分感谢作文书,感谢它带来了成功。
看,这就是书给我带来的好处,书读多了,作文自然写得棒。
看书还陶冶了我的情操。
我看了一首浪漫温馨的诗,心里就会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觉得安详舒心。而看一首娟秀小巧的诗,就会有股跳跃感,像全身动了起来,仿佛看见泉水正叮咚的响,声音清脆爽亮,令我有一种清凉活跃之感。
身心到这样一种美好的境界里,怎不是陶醉?当然,这又是书带来的好处。
看书让我获取了一些精神上的力量。就如我刚不久学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文中的霍金就给我不少的启发,从中我知道人在面对挫折时要顽强不屈。前不久,我还看了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保尔的精神与毅力犹如钢铁般坚定,这种品质又是值得我学习的。还有很多,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了我要好好珍惜现在,当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最近学的古文《两小儿辩日》里告诉了我不要不懂装懂……
这还是书带来的好处。
当然,看书还带给我不少好处呢,所以我才喜欢看书。就比如说在紧张的学习之后,看笑话类的书,可以让你放松心情;又比如说科技类的书,可以让你知道现在的科技的发展情况;再比如说智力类的书,可以测你的大脑怎么样,让你变得喜欢思考……书里的知识无边无际,让我经常手不释卷,爱看书到了疯狂的境界,一看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连妈妈叫我做事都听不见,一捧起书就把身心融入情境中去了。
看书的确有数不清的好处,看书是件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吸取知识,在知识中体验快乐
知识包括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有关知识的名言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诺思科特: 博学的人是知识的蓄水池,而不是源泉
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
弗莱克斯: 大学是这样一种机构:它自觉地献身于对知识的追,力争解决难题,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人们的成就,并用真正的高水平去教育人
切斯特菲尔德: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
宋·朱熹: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英·拉尔夫: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
切斯特菲尔德: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塞·约翰逊: 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自然意向,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会为获取知识而不惜一切
恩格斯: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卡斯特: 管理者不承担创造知识的任务,他的任务是有效地运用知识
·里格斯: 经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他在品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功能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特殊的管理方式
邓小平: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科尔莫戈罗夫: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赫·斯宾塞: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约瑟夫·鲁: 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奥·霍姆斯: 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
叔本华: 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
论衡: 人有知识,则有力矣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爱因斯坦: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