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

1、笔法,习字用笔,因习惯不同,只要在运、行笔过程中方便自如即可,不一定非要一一纠正。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那些执笔、用笔不规范的朋友在书写运笔过程中笔锋的起收、提按、顺逆、中侧、转折、顿挫、徐急、藏露、展收、方圆等的综合把握能力,让其比较不同执、行笔的优劣。

2、结构,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对于书法结构中的“平正”和“险绝”的辩证关系论述得很精辟,说明

构成书法作品的三要素是什么?

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
书法三要素详解:
一、笔法
笔法,指用笔的方法。用笔的方法有:起笔、收笔、圆笔、方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提按、转折等。
二、结构
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产生结构的艺术技巧。结构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书法的结构往往就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做合适的艺术安排。这些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三、章法章法有大小之别。小章法即一字之内的点画关系如何布置,或几字之间怎样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
章法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
形制:即规格,形式如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斗方、扇面等。
正文: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书写者要根据字数、字体和形制的不同来决定章法的布局。
行款:即落款,指正文之外的文字。有上、下款和长、短、穷款之别。内容一般为正文出处、书赠对象、时间、书写原因、跋语等,下款为时间、书者或斋馆、名号等。但一般情况极少有全部写齐的,故以短款、穷款居多。可视章法需要而定。
钤印:分姓名印、斋馆印、年号印、肖形印、闲印等。形有方、长、圆、椭圆、随形等。文有白、朱(即阴文、阳文),除姓名印外都可做引首印。即盖章在第一行第一字下外侧为多。姓名印可分姓印与名印,视作品情况用一、二方均可。至于印的大小视款字大小而定。我们以为宜小不宜大,绝不可超过款字大小。

书法三要素是哪三个 书法三要素简单介绍

1、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

2、笔法:习字用笔,因习惯不同,只要在运、行笔过程中方便自如即可,不一定非要一一纠正。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那些执笔、用笔不规范的朋友在书写运笔过程中笔锋的起收、提按、顺逆、中侧、转折、顿挫、徐急、藏露、展收、方圆等的综合把握能力,让其比较不同执、行笔的优劣。自古习字,首重用笔。

3、结构: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对于书法结构中的“平正”和“险绝”的辩证关系论述得很精辟,说明了学书者由浅而深、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的客观过程。

4、章法:学会了笔法与结构,朋友还要解决整幅书法作品的章法问题,即绘画上所称的“经营位置”。一幅作品书写的字数有多有少,所反映的情绪和格调也不尽相同。

书法三要素是什么?

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

书法的基本的形式就是集点画成偏旁部首,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法则(结构法)组成单字,之后在对单子按照语法进行组织,才有语言和书法的意义,才能形成书法的章法。正因为如此,我们学习书法同样需要按照这三要素去临摹学习书法。

所谓的笔法,就是写好点画的技法。从技法角度来说,三要素之一就是笔法,从点画线条造型来说就是点画线条。虽然说法有异,说的都是一回事,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

欣赏书法,同样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去欣赏。因为这是过程书法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点画线条的形质和用笔是否到位,是否有所师承,临摹掌握的深度如何,结构布势的处理如何,取法与哪位书法家或书体,整体章法形制和通篇内部书法和谐统一,风格走向,都有需要通常章法的规律来扑捉。

书法的三要素可以说是书法家们一辈子都字苦心孤诣,禅精竭虑研究的问题。

中国书法欣赏的三要素是什么

中国书法欣赏的三要素:整体形态美、点画结构美、墨色组合美。

一、整体形态美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

二、点画结构美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

三、墨色组合美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

扩展资料:

中国书法发展史:

1、先秦时期

目前发现的汉字最早的成熟形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保留有部分象形文字色彩的汉字形态,从十九世纪末人们发现甲骨文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5万片的甲骨出土。从这些甲骨上发现了中国书法的元素:汉字书写的结体、布局等等。

2、秦汉时期

由于李斯在书法方面的名气很大,后人把小篆也称为“李斯小篆”,认为小篆是李斯一人发明的字体。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小篆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作官用印玺的首选字体,篆刻艺术就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3、三国魏晋时期

在这个时期,五种基本字体,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都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其中草书、楷书和行书三种字体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对后世影除了钟繇、王羲之父子以书法闻名的之外,还有一些当时的名士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例如东晋大臣王导、谢安、庾亮,隐士戴安道。

4、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魏晋以来的成果,有所发展,尤其以楷书成就最高。但是南朝和北朝在风格上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南朝主要有羊欣、范晔、王僧虔、萧子云、萧衍、陶弘景等;北朝有崔浩、郑道昭、赵文渊、王长孺等。

这些人里面,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是有名的皇帝书法家;范晔、王僧孺和萧子云是文学家,而陶弘景则是医学家。

5、隋唐和五代十国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汉以来的又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大一统时期,这个时期在很多方面也达到了秦汉以来的又一个高峰。隋朝立国时间较短,在风格方面还有很多对南北朝书法的继承因素,但是隋朝的楷书在整体上已经逐渐趋于平正、规整,并且显示出融合南朝和北朝不同书风的气象。

6、宋朝和辽金时期

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混战局面。宋朝立国长达300余年(960年-1279年),大部分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朝廷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相继出现,被后人合称为“宋四家”,宋朝书法一时变得光辉灿烂。

7、元朝和明朝

元朝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是赵孟頫,人称“赵体”,与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齐名,至今仍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楷书典范之一。

8、清朝和民国

明末清初,很多书法家慢慢放弃学习晋唐的帖本风格,反而学习更古老的汉朝碑刻的隶书体。 清初著名的书法家有金农。到了清代中期,书法受到考据学的影响,书法家追求年代更久远的篆书。

于是篆、隶书体得以复兴,而书法家更利用篆、隶书法的线条趣味来写楷书或行书,这种新的书法风气,被称为“碑学”。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