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是精神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社会的发展。它主要靠书店这条流通渠道来推广。从书籍的本质出发,书店的功能可概括为:传播思想,普及文化,联系读者,促进出版。同时,书店还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书店的一些重要性:

1、书店是普及和推广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普及文化的关键措施是兴办教育,而各项教育事业需要的教材,则要由书店来供应。

2、书店是作者、编者同广大读者联系的纽带。“熟悉读者、熟悉书”,“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是书店联系读者的重要功

24小时书店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1、可以更加方便地为喜欢阅读的人群服务、

2、可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3、客观上也增加了书店的客流量和营收。

综观全国24小时书店,最先引爆24小时书店概念的莫过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月4日下午5点,三联书店在豆瓣网三联小站和三联书店微博等自有媒体上发布的几句话,顷刻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开春了,春风沉醉的深夜,影院清场,商店打烊,我们这里有一张书桌、一盏灯,留给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在这里,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话语不多,却是三联书店开设24小时书店的前奏曲,更是日后各地24小时书店陆续诞生的前奏曲。

谈及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成功开设的原因,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认为是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的结果。张作珍介绍说,去年年底,国家出台了对实体书店免除13%的增值税的政策,三联韬奋书店获得了100万元的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这笔资金为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转型升级提供了经济支持。

4月23日,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经过试营业后正式开业,成为北京第一家24小时书店。就在全国媒体的目光集中于此时,5月18日位于杭州市青年路的解放路新华书店,也传来开设24小时不打烊书房的消息。这个名叫“悦览树”的书房,很快成为杭州年轻人的“文化约会地”,再次为社会所关注。此后,深圳、广州、青岛、郑州、西安……3个多月间,无论是来自国有出版发行企业,还是来自民营实体书店,开设24小时书店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冒出,这一文化现象由此诞生。

对于24小时书店的诞生,著名作家王蒙在4月23日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正式开业现场评价道:“北京出现越来越好的书店,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探索:书店转型升级范本

当前网络时代的冲击,出版发行企业亟待转型升级已经提上不少企业掌门人的议事日程,图书发行企业怎么转型?怎么升级?开设24小时书店,也许是一个实验范本。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忠义说:“其实几年前我们就一直在纠结实体书店怎么转型升级。如果简单地把书店营业时间延长,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几年后,一个解决方案出台,那就是开设24小时书店,而帮助王忠义下这个决心的是民营企业菲比咖啡馆的加入。王忠义说:“如果两家不合作,光是我做,说实话这个决心我下得很难,一家咖啡吧开到通宵,我认为他要做也会很难。但是两家一起做,这件事情就成了。”

在王忠义看来,书店不卖书就不叫书店,如果书店只卖书也非常难。所以在实体书店经营颇具挑战性的今天,双方联手推出了24小时书房,就是希望为杭州夜晚留住更多读书的人。

对此,菲比咖啡馆总经理沈艺深表赞同。沈艺说:“我们是想提倡一种纸本文化的回归。我认为纸本文化迟早会有回归的一天。今天我们怎样来引领这个回归?想到的是要创造一个环境,一个让喜欢读书的人在夜间能够坐下来看书,让不喜欢读书的人看到这个环境后也想去拿一本书坐在那里读。”

如今,承载着美好愿望的杭州24小时“悦览树”书房开业两个多月,对于经营者最为关心的销售情况,王忠义的看法是,目前的着眼点不应该在销售额增长上,因为24小时书店培育的是一种大于经济价值的文化价值。24小时书店,是新华书店与民营资本合作的试验田,也许是新华书店探索转型升级的范本。

服务:构建公共阅读体系

将书吧定位在事业和产业的综合体,既具有经营性,又具有极强的公益性,提出24小时书店可以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部分观点的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尹昌龙。以深圳书城24小时书吧为例,尹昌龙介绍了其从亏损5年到扭亏为盈的过程。

2006年,深圳书城开业。在大书城与特色书店相结合的模式下,24小时书吧随深圳书城诞生。让尹昌龙等没有想到的是,24小时书吧在前5年时间里持续亏损,中心书城只能用其他方面的收入来弥补。扭亏为盈的转机来自近3年24小时书吧经营模式的改变。在尹昌龙看来,书吧的赢利点在于其为读者解决了服务配套问题。

让书吧有人间烟火味儿,尹昌龙认为这是书吧与书店的最大区别。从在书吧里单纯地闻到书香味,到同样能闻到咖啡香、面包香,这种配套服务正是读者所能接受和需要的。

一个发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的是便利性,随时随地提供服务,而24小时书吧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一是它随时。半夜时分,书店都关门了,24小时书吧可以提供买书、读书的服务。二是它随机。每个城市不可能都拥有很大的书城,但是可以有很多的书吧,书吧可以以比较轻巧灵活的方式,随时出现在家门口,满足居民读者的需要。从现在来看,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就是资源不平衡,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区,书吧灵活、便利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均衡。

24小时书店大事记

1 2006年11月1日,深圳书城24小时书吧开业。这家中国内地坚持最久的24小时书店已跨过近8个年头,有65万小时不熄灯不打烊的纪录。

2 2012年3月,上海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开始“不打烊”。其营业首日的凌晨到天亮只有5笔交易,不过其持续营运至今已有一批铁杆粉丝。

3 2014年4月23日,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经过半个多月的试营业期后正式开业,成为北京第一家24小时书店,带火了24小时书店概念。

4 2014年5月18日,杭州市新华书店也传来开设24小时不打烊书房的消息。这个名叫“悦览树”的24小时书店,很快成为杭州年轻人的“文化约会地”。

5 2014年5月24日,在郑州市宋寨南街天明路口东侧路南一个不起眼的橙色小楼外,“书是生活”书店作为24小时不打烊书店正式运行。

6 2014年6月21日,陕西嘉汇汉唐书城和万邦图书城启动24小时营业试运营。嘉汇汉唐书城小寨店每周一、三、五、六营业24小时,万邦图书城小寨店每周二、四、六、日营业24小时。两家书城联手合作,完成了一个全天候24小时不打烊的“万嘉夜读”。

7 2014年7月12日零点,位于广州市体育东路的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开张。

8 2014年7月18日晚,山东省首家24小时书店“明阅岛”书店在青岛书城二楼揭开了面纱。

简约风格实体书店的优势与意义

我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书籍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我认为书籍是我们能够享受自由的海洋。

网络上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就是德国人将书店称为灵魂加油站。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人把书籍放在很重要的一个地位。我非常认同他们的做法,因为我认为书籍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够看到书籍的重要性。

对于我来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籍,人类想要获取知识是非常难的,可能只能通过口口相传。但是有了书籍尽管你没有老师,你想知道的东西可以从书籍里面找到,这就是一件非常幸福并且非常有用的事情。

无论你想知道什么,只要你去看书,从书里寻找答案,你都能够找到你想要的那一个。所以我觉得,一个人想要进步,他离不开学习知识,而如何学习知识,就是看书看书是最好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我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其次我认为书籍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很多时候人的心是非常浮躁的,他可能受外在影响比较多,可能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是你看书的时候你能够找到这个生活,以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非常奇妙的东西。当你看了这些东西之后,你的灵魂就可能会得到一些安慰。所以我觉得在你看书的时候,你的灵魂是非常平静的,尽管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很多困境,但只要你在看书的时候,你的灵魂就非常的平静,而书籍就是你灵魂的栖息地。

不仅如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非常困扰,有很多事情得不到解答,但是只要你去书中寻找答案,你都能够寻找到能够去慰藉你那困惑的灵魂。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的心非常浮躁,这个时候一定要停下脚步去看书,让你的心得到安静。

最后我觉得书籍是我们能够享受的,最自由的一片海洋。在这个社会中,无论你做什么事,你都要受到约束的,但是看书不一样,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你想钻研什么样的知识你就可以钻研什么样的知识,在书籍中你的灵魂,你的脑海里的思维是非常自由的,所以我觉得书籍是人们可以享受到最自由的一片海洋。也希望大家能够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

去图书馆,有什么好处?

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它是这个城市不可代替的都市气质,反映了城市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实体书店的优势和价值,在于能给读者带来良好的线下阅读体验,可以组织各类沙龙论坛让作者与读者深度交流等。图书和体验感才是实体书店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取胜、内容为王,才能长久吸引读者。

简述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义

1、去图书馆会让人阅读得更多

研究表明,阅读的目的在于脑力的发展,当人阅读的时候,脑细胞在飞速成长,已有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新的联系逐渐形成。阅读还是学习基本的语言和文学技巧的最好的活动之一,这些技巧是成功的必备技能。

2、逛图书馆时,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杂志。

在图书馆,可以抱着携带的所有书,看完之后立刻还回去,然后再带一堆新的回家。而且,图书馆天然的具有“偶然发现”的特质——可以随意浏览而没有购买的压力——允许去发现更多。

3、读书养性

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还可以提高理解能力。

扩展资料:

多读书,可以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全身都有礼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

快到世界读书日了,书店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还会需要书店吗?

意义:

读书使人明智。王安石说过“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培根也曾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由此可见,不论是古往今来,亦或是横贯中西,阅读的益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的知识,扩宽眼界。其次,知识的更新,可以让刺激我们去进一步的思考,启迪智慧。在我们脚步和眼光都不能到达的地方,通过阅读形成的精神、思想却可以遨游其中。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关乎个人发展的同时亦影响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而现下,“移动阅读”时有发生,“碎片化阅读”屡被提及,真正高质量的深度阅读却并不多见,全民阅读已经为我们敲醒警钟。

正如此次两会人大代表欧阳黔森说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阅读,那么,这个民族将会失去活力。”如今,推动全民阅读恰逢其时,构建书香社会同样紧迫。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构建书香社会正是助力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好举措。

为此,国民应该注重阅读,强调深阅读,既继承传统文化亦接纳新文化,同时国家要加大投入建设社会基础阅读设施,提高优质出版物数量,让书香走进家家户户。在社会上形成要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扩展资料:

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时间不长,经验有待积累。目前,全民阅读缺乏专业指导,缺少社会阅读氛围,阅读数量、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全民阅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组织和操作、评价和考核没有得到系统的整合;

全民阅读的影响力以及活动的创新还有待加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国家层面的行动规范与要求,具体工作缺乏公开环节,全民阅读因经费不足,发展不均衡。

公共图书馆新书很少,利用率较低。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图书馆的布局和藏书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民营实体书店“关停转”现象丛生,生存面临重重困难。民营实体书店是国有书店的重要补充,它们的广泛存在、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是推进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

当前,民营实体书店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倒闭风潮正在涌现,好的社科人文书店已所剩无几,如果再不持续采取政策扶持,后果将是无法弥补的。

重点阅读人群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高校学生、青少年是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少年时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可能在成年后保持阅读习惯,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阅读量小、功利性强、通俗化、快餐化、重网络阅读、轻纸质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

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尚未设立关于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的教学课程。目前仅有的一些阅读教学,还只是依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中小学开设阅读课,从小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基础工程。

为此,建议建立国家阅读节日。把全民阅读上升到关系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阅读问题列为国家重要议题,在财政经费上提供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建议设立国家阅读基金或国家阅读专项资金,用于全民阅读相关工作。使全社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制定学校、社区和城镇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对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环境设施、图书数量、服务质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是否达标,由独立的评审机构认定。

同时,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文化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

推行“公共图书馆+学校+家庭阅读”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学校、书店等公共资源的作用,来推进“家庭阅读”,弥补家庭藏书量有限、儿童阅读面窄、父母阅读量小等问题。

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之间建立流动借阅服务制度,学校图书馆可以定期调查儿童和家庭的阅读情况,制定可持续的家庭阅读计划。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巨大藏书量也可作为学校图书馆的补充,建立流动借阅服务协议,让藏书“活”起来,真正成为儿童和家庭的精神食粮。

支持实体书店设立公共阅读场所。对于质量高、经营好的、具有城市地标作用的民营实体书店,在房租方面给予补贴,简化其中程序,落实扶持政策,确保达到真扶持的目的。建议为实体书店提供无息贷款,以支持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实体书店奖励和支持范围,带动更多省市县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尽早实现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全覆盖,像精准扶贫一样给予实体书店这片城市“精神绿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的公共阅读场所。

加大投入建设农家书屋,推进美丽乡村进程。开展图书下乡、文化共享,满足农民群众求知增收致富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解决看书难的问题,发挥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文明乡风的良好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营造书香社会 ,助力文化强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香社会

实体书店是复苏还是消亡?

且本文章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文章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文中内容已力求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仅供参考。第三方对本文所载内容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文中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实体书店还是会复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很多人回归理性。在网购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在网上购买书籍是因为网购便宜又方便。但是慢慢地,网购的缺点也显现出来,就是有可能读者买的书并不是自己想看的,或者在网上找了很久但是没有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籍;在实体书店就不同了,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先翻阅几页,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感兴趣。

其二,很多人开始注重慢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电脑,ipad,手机获取的信息是即时信息,这就导致了人的快生活。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却不能像以前一样沉住气一口气阅读一本书的一半。许多人开始感受到在浮躁的社会应该放缓脚步,让自己走得慢一些,听从自己的内心,安安静静坐下来沏一口好茶,读一本好书,感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其三,国家有政策帮扶。2016年6月16日发布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了“要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考核评价体系;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项目和特色中小书店转型发展通过奖励、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实体书店在国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国家的支持,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开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