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止肺炎的传播,特别是新冠肺炎的传播。所以为了健康,我们要更好地分餐。
2、防止幽门杆菌的传播,有效地预防胃病的发生。而幽门螺杆菌存在于口腔唾液中,如果传染了,会造成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3、消化系统痢疾的传播。如果你有消化系统痢疾的疾病,那么你的筷子上就会带上这种病菌,再用这双筷子夹菜就容易给别人传染,所以分餐制可以避免这个疾病传染给别人。
4、预防甲肝的传染。一双筷子在众多盘子里夹来夹去,有甲肝的朋友就会传染给别人。如果用公筷公勺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了。
5、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分餐可以各取所需,根据自己饭量和需要进食,可以有效地防止浪费。
6、帮助自己营养均衡,防止偏食。尤其是对于儿童可以有效地杜绝偏食、挑食的坏毛病。
7、有利于减肥。肥胖患者可以根据特定的需要,制定食谱,定量,这样不至于在一起多吃,过量进食从而更好地减肥。
聚餐与分餐的进餐方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聚餐容易提升气氛,拉近人们的距离。缺点是都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卫生保障不了,因为不知道谁有无携带病菌。
分餐干净卫生,不用担心好东西被抢光。缺点是人们可能感觉有隔阂有距离。
不过随着开放和个人注重卫生饮食,分餐制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
分餐制和公勺公筷制什么意思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相对于大家比较熟悉的共餐制、共用餐具等就餐方式来说,分餐制、公筷公勺和自备餐具等就餐方式对于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尤其是它可以预防很多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比如在我国非常普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炎。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共餐制以及共用餐具的弊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
在采取共餐制时,许多经唾液传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会随之混入菜肴和餐具上,然后传播给其他人。共用餐具也会带来相同的威胁。比如幽门螺旋杆菌、肠道寄生虫、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霍乱、副伤寒、甲肝、戊肝等传染病,都可以经过共餐制和共用餐具来传播。
分餐制、公筷公勺以及自备餐具等就餐方式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群体在实行。但这些其实是比较健康的就餐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因此是非常有必要广泛提倡的。所谓分餐制,就是餐具和餐食互相分开,各吃各的,互不影响。而公筷公勺则是一种不完全的分餐制。
在外就餐时,应该执行严格的分餐制,最好是自备餐具。亲朋聚餐时,如果不好勉强采取分餐制,也要提倡采取公筷公勺。在现阶段来说,因为我国餐桌文化的影响,完全实行分餐制可能是不太现实的,但公筷公勺却是必须的预防手段,也是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
除了预防经唾液传播的疾病之外,分餐制还可以有效减轻大众对于乙肝、艾滋病等其它传染病的心理压力,虽然这类传染病一般是不通过共餐来传播的。再比如采取共餐制时,因为接触距离的拉近,一些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现在中国人喜欢在一起吃饭,古人为什么要分开吃?
1、公筷公勺是公用的筷子盒勺子,即大家用来夹菜的筷子,放在盘上,大家拿来用,不过不能放到口里,是为卫生问题设计的。私筷是大家各自的筷子,且现在都提倡聚餐用公筷,餐具要消毒。
2、公筷,是专用于夹菜的筷子。不用于吃饭。为了方便夹菜。很多人误以为使用公筷,是防止别人把病传染给自己,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使用公筷,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和和气气的吃饭,尽管分餐较为健康卫生,但是似乎很难在中国推行下去。尤其是逢年过节,哪怕离家再远也要回去吃个团圆饭。本以为合餐是从历史遗传下来,但是翻阅了古籍之后才知晓,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都遵循分餐的模式,就连历史上最为出名的鸿门宴事件也都是分餐制。
古人之所以采取分餐制主要受到当时就餐时的坐姿影响,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并没有发明桌椅板凳,而在宴席之上,大多数古人全都是采用跪坐的姿势,并且双腿绝不能岔开,否则会视为无理的表现。而之所以选用这种姿势,主要是因为在先秦时期衣物大多是开裆裙裤,为了防止走光,所以只能正襟危坐遮住下体。而在就餐之时,坐姿的限制不能满足合餐,所以都是一人一桌来进食。
而之所以从分餐制改成合餐制,主要是受老百姓习俗的影响。不管什么朝代,老百姓的日子最为艰苦,再加上频繁打仗民不聊生。食物匮乏本来就没有多少口粮,无法分配给每个人。并且老百姓们需要辛苦劳作,没办法将太多的时间全都消耗在准备食物之上,所以民间百姓更加推崇于合餐制。
此外,南北朝时胡人日常骑马出行,为了方便聪慧的古人将服装改化成了合裆裤,同时跪姿也被坐姿所取代,甚至越来越多人发现坐着吃饭更加舒服。这也看得出来人类一直以来都追求享受。享受。而到了宋朝,跪坐时代彻底结束,合餐制全面推出流产至今。合餐的好处也非常多,推杯换盏方便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耳酣之际哪怕是陌路之人也能在餐桌之上快速结交友谊,尤其是当下社会中,谈合作都是在酒桌上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