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传明朝有个人叫沈万三,幼时上过私塾,聪明机智,反应灵敏,其父在浙江耕种几亩薄田,平时经商,忙的时候沈万三就会到店里帮忙。有一次,沈父收购到一批新的茧,让沈万三去集市上卖,谁知他将卖茧丝挣来的钱全部花完了。他父亲知道后,将他痛打了一顿,并逐出家门。沈万三从此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有一次他到一户人家乞讨,刚敲门,就被一堆鸡毛迎面扑来。沈万三很沮丧,饭没讨到,竟讨来一堆鸡毛。他看着这堆色彩绚丽的鸡毛,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自己的手艺,将这些鸡毛做成玩具卖。于是收集这些鸡毛,做成玩具,拿到集市上去卖,并以此度日。
2、有一天,沈万三去集市的途中,看到有人在捕捉青蛙,于是上前阻拦,并告知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不应该捕杀。对方说,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现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没办法,不然要饿死了。沈万三听到这里,就用卖玩具赚来的钱买下了这些青蛙,拿到附件的农田放生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到一群穿青衣的人上前作揖,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日后定会报答。沈万三醒后,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3、有一次,沈万三又经过那里,见那个人在捕鱼,半天了一条鱼没捞上来,倒是捞到一个盆状的东西,顺手就给了沈万三,他就带回家当脸盆用。有一次他妻子洗脸后,把银叉忘在盆里,回来拿的时候,发现有一盆满满的银叉,她很好奇,就把沈万三叫过来。然后他们又试着放入其他的东西,没过一会又是满满的一盆。沈万三就想,放入铜钱进去会怎样呢?他放进一个铜钱之后,很快就变成满满的一盆铜钱,他们惊呆了。没想到这个盆这么神奇。从此他们隐居起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后人就把这个盘称为聚宝盆。
介绍几个沈万三的故事·
1、聚宝盆
有一次,沈万三看见有人拿着几百只青蛙,并准备把这些青蛙杀死,沈万三不忍心见到这些青蛙被杀,于是就用钱把这些青蛙全都买了下来,放在池塘里面,使它们能够悠游自在的生活。
后来有一天,沈万三经过池塘旁边,看见一大堆的青蛙,围着圆圈,站在一个瓦盆上面;呱呱的叫着,好像在说:“沈万三啊沈万三,瓦盆请你带回家!”于是沈万三就将这个瓦盆带回了家,做盥洗的用具。
有一次他用瓦盆洗手的时候,戴在手上的戒指,掉落到瓦盆里,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他才发觉,就去瓦盆里找戒指;这时候,沈万三突然发现整个瓦盆里面都是戒指。
沈万三非常的惊奇,就用金子银子放在瓦盆里面试试看,结果整个瓦盆里都是金子银子!原来这个瓦盆就是所谓的聚宝盆啊!因此沈万三的财富,富可敌国,没人能够比得上。
2、陆氏赠财
元代苏州富室陆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赏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也看破了红尘。手里的巨额财产假如不传给别人,一旦时局动荡,反而会酿成祸害。
于是全部赠送给沈万三,自己去澄湖边的开云馆当了道士,直到寿终。沈万三得到了陆德源的这笔巨资,如虎添翼。
3、设馆尊师
沈万三专门延请王行为塾师,来到周庄,设馆于银子浜。王行教书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沈万三给他的报酬是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酬劳很可观。沈
万三十分懂得知识的作用,更希望子女们肚子里都有很高的学问,能够与外国商人周旋,以继承自己开拓的家业,使沈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云南充军
当年沈万三被充军时,身边带着金、银、铜、铁、锡五个儿子。人们远远看去,总觉得一路上他们的身边金光闪闪。于是有人奏报皇帝,说沈万三去云南时,把江南的财气也带走了。
皇帝连忙下了一道圣旨,不准他们继续前行,要将沈万三的五个儿子就地赐死。小儿子阿锡正好在个旧那儿,接到圣旨后在高山上跳崖自杀,很快化成锡矿。其他四个兄弟的鲜血流进云南的土地,都化为铜矿。
5、归葬故里
沈万三在云南边陲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岁月,终老异乡。身边的亲人将他的遗骨运回发迹地古镇周庄,葬于银子浜下。民间传说,银子浜的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岁不枯。
水下有一个古墓,非常坚固,里面埋葬着沈万三的灵柩。它使今天的人们引发很多思索和启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万三
明朝首富沈万三究竟是如何发家的呢
财神,顾名思义是掌管财富的神祗。在中国神话当中,财神的出现比较晚,职司财富的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这与宋代以后商业的繁荣有关。而且,民间崇拜的财神并不仅只特定一人,依其性质又有正财神、偏财神等等分别,其他不是财神但和财密切相关的神祗也不在少数。关于迎财神的风俗各地也有蛮大区别,不过归根结底,迎财神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望,要想发财致富,只能靠自己的双手。 财神的由来 在各尊正财神之中,以文武财神较为人所熟知。武财神通常是指赵公明、关羽,文财神则多为比干和范蠡。其中又以武财神赵公明最见。 武财神的由来--赵公明这个名号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在故事中他本是一个专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将。到了元代,他又以瘟神形象出现,但逐渐转变为一个可以除瘟禳灾、伸冤和解的正派神祗。 在明代的通俗小说《封神演义》中,赵公明是商朝大将,协助闻太师抵抗周军的进攻,被姜子牙用厌胜之术杀死。在封神台上受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下辖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神。其中陈九公、姚少司是赵公明的徒弟,萧升、曹宝却是帮助姜子牙收取赵公明宝物的死对头。由于手下的四神都富有浓厚的财神意味,赵公明财神之尊的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 在民间传说中,赵公明一生随心所欲,凭着他一身好法术,而把姜子牙打得落花流水,但后来法术被破, 在临死前还不屈就投降,天帝因怜其忠志, 而又致双眼失明,对世间人民财力不会大小眼,故封他为“武财神”。武财神的执守是追讨世人欠债不还,以伸正义。 主持世人财富公正。他的手下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虽然职责并不是直接与财有,可是要财却非通过他们不可。所以成为民间最主要的财神。此外,赵公明也是道教神系中的神,道坛建供时必须要拜祭,以请他来主持奉献给神仙的金银财宝。 稍微观察一下众多饭店会发现,店里都会祭拜关公,把他也当作财神。其实,关羽是众多财神中以刚毅耿介著称的一个。他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非但钱财沾不上边,甚至曾经挂印封金,有点弃财宝如敝屣的反财富倾向,虽然性格上不像是管财的财神,但关公的形象深受大众喜爱,尤其他在小说和各种传说故事里表现出的忠肝义胆,也是一般人对于工作伙伴、合作对象的要求。因此许多生意人不但把神关公看作是管理钱财的神,也把他作为生意上监察诚信的守护神。 文财神的由来--在所有财神当中,陶朱公范蠡大概是最具有财神气质的一位。范蠡是春秋末期协助越王勾践的名臣。在成功地灭吴雪耻之后,他毅然地离开了可共患难不可同安乐的勾践,隐名从商,先隐居在齐国,因为经营得当,而且正派从商,财富迅速累积。但后来又为逃避声名之累而散尽家产,随之到了陶国,自号陶朱公,很快又重新聚积起远胜从前的财富,于是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大豪富。随着年代的久远和故事的传奇性,范蠡被后世奉为财神。在四个正财神之中,以范蠡和财富的关系最密切,生前即为富人的财神代表。进退得宜,不执着于名利的态度,以及出神入化的经营手法是其被奉为财神的重要因素。 相比范蠡,比干被奉为财神则是因为其忠义。比干是商朝大臣,因为忠谏纣王,妲己设计陷害,谎称圣人皆有七窍玲珑心,要纣王将之剜心观看,不料剜出来的心真有七窍,但比干已死去。或说是妲己装病,诈称需要取得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做药引,以除去朝中忠臣。他生前正直,死后无心,故不会心存偏袒成见,适合作为管理分配财富的神祗。显然这是把公和正直当作理想中财神应有的特质,也表现出了一般大众对于财富公平分配的渴望。 文财神多见于民间雕塑和木版年画,大多是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堂室张挂。 民间最爱——利市仙官和财帛星君。前面提及,赵公明的部将中有一利市仙官姚少司,他受民间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三将,许多财神的画像不限赵、关、比、范等人,都有利市仙官随侍在侧,甚至只有利市仙官单独出现。虽然他只是财神部将,但因名字取得十分吉利,得许多梦想大发利市者的欢心。这并不是他本身的事迹所致,而是职称切中人心之功。 此外,一位被民间奉为“富财神”的财帛星君也是最受欢迎的神。这财帛星君就是银行界的始祖、元末明初的大富翁沈三。据说他有一个“聚宝盆”,不断地生出金银珠宝。当时朱元璋要建国时,因为手头拮据曾找他帮忙,而终于完成建国大业。故此把他封皓为“财政部长”,掌理国家财务。后来天帝封其为“福财帛星君”,而手下有“招财童子”,及“接引天宫”二位助手。故而在民间年画中,常常有此人文雅非凡,白脸长须,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的画像,一般从事买卖、股票、银行的人 五路财神——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五路财神的说法。一般而言,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明及其四位义兄弟(或部将)。除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外,其余四路为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姚少司。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观念的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当然也要分区处理。拜五路财神,就是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 除此之外,也有、武、义、富、偏五路财神的说法。除了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二路之外,关公因为挂印封金一介不取,被尊为义财神,而与武财神划分清楚。明初巨富沈万三被奉作富财神。最早到东南亚经商,被称作“大伯公”、“土地公”的华侨苏福禄,由于开偏远地区之利,被当作职司“偏”远财富的偏财神,偏财神既非专以旁门左道之法取财,故文、武、义、富、偏五路都可以算作正财神。 迎财神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接的这位“财神”多指赵公明。因其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他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传说中,赵公明常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在旧时人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抢在前头迎接他。旧时,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过财神,才开门营业,称为开头盘。 此外,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进来享用。在道教传说中,财神赵公明神诞之日为三月十五日(亦有称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于神诞之日到道观中奉祀财神,祈求五谷丰登,财源亨通。 除了“迎财神”,有些地方还有“送财神”的风俗。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多见。 赵公明 武财神的由来和职能: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於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奉祀:旧时称财神赵公明神诞之日为三月十五日(亦有称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於神诞之日到道观中奉祀财神,祈求五榖丰登,财源亨通。不过,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下凡、巡察人世的日子,因此,民间多於初五清早放鞭炮、舞狮子,俗称「接财神」,祈求春节以后开市大吉,财源滚滚。
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充满了诗情画意。看起来也跟其他水乡没有什么不同之处,除了这里诞生过那位著名的富豪——沈万三。
沈万三原名沈富,字仲荣。当时百姓分为奇、畸、郎、官、秀五等,秀为最上等,按照财产再分等次,“富者谓之万户”,沈富在“万户”中排在第三等,所以大家把沈万三称为“万户三秀”,简称沈万三,这一来二去外号就流传了开来,他的真名反而没人记得了。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一说是元朝人),从明代开始,他就成了财富的代名词。嘉靖年间,有一个人花了两万三千两银子买得吏部考功司主事,当时人称之为“沈万三官”。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里有一句话:“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此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像南京沈万三有名气,北京枯柳树有影子,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了。
沈万三究竟有多少财富?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要修筑城墙,沈万三出了三分之一的钱。后来朱元璋要犒赏三军,沈万三说愿意出银子。朱元璋说: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万三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每军犒金一两!
而他这富可敌国的财富从何而来,也是后人一直津津乐道的。流传最广的传说是“聚宝盆说”。说是曾经沈万三救下了百余只青蛙,然后青蛙报恩,让沈万三得到了一只瓦盆。一次,沈万三之妻不慎掉入一支银钗,谁想立刻变成满盆银钗。再用银子一试也是如此,沈万三因此发家。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草媒君翻查资料,真正比较可信的发家之道,大概是以下这些:
躬耕发家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沈万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元至正二年(1342)南浔一带大水,他的父亲沈祐在此时迁往周庄。沈家迁居到长洲县东蔡村以后,辛勤耕作,充分开发了当地大片抛荒的肥沃田土。由于经营得法,占田日广,沈家转为招集佃户、出租田地和发放高利贷的大地主,到沈万三兄弟主持家业时就已经拥有地跨数县的良田。
事实上,沈家趁着元末明初的乱世之际,将一部分失去业主和佃户的土地占归己有,加以改良,并兴修水利,遂拥有了良田数千顷。站稳了发家致富的第一步。
继承遗产
《周庄镇志》记载,“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也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当时汾湖的陆氏富甲江南,可惜没有后人,于是就便宜了娶陆氏之女为妻的沈万三。从陆家的商业致富中沈万三得到了更大的启示:做生意,比务农和放贷都赚钱。
经商致富
元朝时海运发达,外贸畅通,来中国贸易的外国人不少。另一方面,江南经济发达,到元朝后期已为全国之冠。苏州和杭嘉湖地区历来是闻名全国的“粮仓”,素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沈万三拥有田产数千顷,自然有大量的稻米作为商品出售。而当时的北方,包括元大都在内所需食粮,主要靠南方供给,沈万三也变成“售粮大户”。
富起来的沈万三转而“通番”,将当地产的纺织品、瓷器等输往亚非各国,而回船进口大量的珍宝、香料和药材,从中赚取巨额差价。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加上外贸能获得丰厚的利润,沈万三迅速致富并不奇怪。孔迩在《云焦馆纪谈》中写道,沈万三成为海商,来往于徽州、池州(今贵池)、太平府(今当涂)、常州之间,辗转贸易,获金数百万,所以显富。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也说:“苏州沈万三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
由此可见,沈万三的财富起于“农”,而繁于“商”,是一个地道的大地主兼商人。
沈万三对他人总结过自己的四条成功之道:
第一勤劳。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正所谓力不到不为财。
第二诚信。和人做生意不是一次性的,杀鸡而后取卵,乃自绝门路。
第三智慧。做一个生意人,要大智大勇,独具慧眼。清楚的知道每一件货物,最贱和最贵的价位在哪里。
第四机遇,就是运气。如果前面的三样都做足了,只要一点点的运气就能够赚钱了。
关于沈万三最后的结局,在《明史》记载是被朱元璋流放致死,这种说法虽不可信,但他因财获罪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传说刘伯温曾经送给沈万三一张膏药提示他说:这经商要靠头脑,靠实力,要靠心术。你看这一方药膏,这外面的白纸是方的,中间的药膏即黑又圆。天圆地方,黑白分明。当这托纸是十成的时候,中间的药膏是七成八分半,这就是成本。而周围的白纸是两成一分半,那就是利润。若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有黑心之嫌哪。
这固然只是传说,但我们也能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在做生意的同时,也当考虑合法、合理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