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的杨氏模量一般是2.0,单位是10的11次方牛顿每平方米。铁:1.9;铝:0.70;黄铜:0.91;铜:1.1;玻璃:0.55;铅:0.16;镍:2.1;钨:3.6。单位都是10的11次方牛顿每平方米。

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变能力的物理量,杨氏模量衡量的是一个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刚度。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还可用于机械零部件设计、生物力学、地质等领域。




杨氏模量是多少?

常见金属的杨氏模量所在范围为0.16到3、6;

常见金属的杨氏模量列举如下:

1、钢:2、0;

2、铝:0.70;

3、铝:0.70

4、黄铜:0.91;

5、铜:1、1;

6、铅:0.16;

7、钨:3、6;

单位都是10的11次方牛顿每平方米;

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具体要计算时,可以查金属手册,更精确、权威。

实验测的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大概是多少

杨氏模量为2.0E/10^11pa。黄铜由其牌号及试样状态,其杨氏模量从90Gpa到123.5Gpa之间,计算一般取E=90Gpa若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铜的话算出的是2.X10^11N.M-2。

杨氏模量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当一条长度为L、截面积为S的金属丝在力F作用下伸长ΔL时,F/S叫应力,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截面积所受到的力。

实验测的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数量级大概是十的八次方牛每平方米,不同金属丝略有不同,或者直接用pa做单位也可以。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中,金属丝长度,金属丝直径,反射镜面后支架长度,镜面到标尺表面距离,标尺刻度的变化量,这几个物理量的测量精度都对最后结果准确度的影响很大。

扩展资料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必须是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必须的。因为杨氏模量的定义就是“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判断。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第一句就说“在弹性限度内”。 第二个问题。

这首先要说说数据处理里的概念:几个数相乘除时,其结果的位数与这几个数中最少的相同。例如,1.2345678*1.1(=1.35802458)=1.4。杨氏模量公式中,全是乘除的关系。若要求杨氏模量有3位有效数字,公式中任一个数都不能少于3位。

式中除金属丝的直径外,都能量出4位数。例如,金属丝长度约半米多,用米尺量是534.0毫米,4位;只有金属丝的直径较小,约半个毫米,用直尺量是0.5,1位;用卡尺量是0.50,2位;用千分尺量是0.5。

可见,金属丝的直径必须用千分尺量,才能保证算得的杨氏模量为3位。总之,不同的长度用不同的量具,是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 从相对误差角度考虑,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以金属丝的直径为例,用直尺量是0.5,绝对误差0.2,相对误差=0.2/0.5=0.4。

用卡尺量是0.50,绝对误差0.02,相对误差=0.02/0.50=0.04;用千分尺量是0.500,绝对误差0.002,相对误差=0.002/0.50=0.004。可见用千分尺量金属丝的直径,相对误差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