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亦称宰牲节。我国穆斯林将古尔邦节又称“忠孝节”。“古尔邦”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在这天回族人民会在早晨穿戴好服饰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维吾尔族人民会宰羊献牲,成年男子要洗大净,并去清真寺内会礼,哈萨克族人民会宰羊以作祭献,大家走访亲友相互拜年。

古尔邦节的风俗很多,但由于各地习俗不同,因此风俗也不一样,比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这天男人包括男孩一定要去清真寺做礼拜并上坟缅怀先人,之后要宰牲、杀羊、聚餐、招待客人,举办庆祝活动。柯尔克孜族古尔邦节这天男人们清晨沐浴更衣早早地赶到清真寺进行集体大礼拜,礼拜后到祖坟上怀念先人,并在坟前撒粮食代表死者向鸟类布施;回族古尔邦节这天女人会把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并制作馓子和各种油炸小食品,而男人们则早早地把作为“献牲”的牲畜预先买好,然后去清真寺参加会礼。




古尔邦节是什么意思 古尔邦节的意义

古尔邦节是什么意思 古尔邦节的意义

古尔邦节是拉丁文 Eid Adha的音译,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民间传说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

易卜拉欣独尊安拉并无比忠诚,他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作为敬拜安拉的一种方式,人们对他无私的虔诚行为大惑不解。而且当时易卜拉欣老来无子,甚是烦恼,即向安拉祈祷:倘若安拉给他一子半女,即使以爱子做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他的妻子真生了一个儿子——伊斯玛仪,伊斯玛仪的出生,给他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光阴荏苒,他把许愿的事情忘记了。在伊斯玛仪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的时候,安拉的考验来了。安拉几次在梦境中默示他履行诺言。

于是他先向爱子伊斯玛仪说明原委,并带他去麦加城米纳山谷,准备宰爱子以示对安拉忠诚。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几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抗命和逃走,伊斯玛仪拒绝魔鬼的诱惑,愤怒地抓起石块击向恶魔,最后顺从地躺在地上利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羝羊以代替牺牲。安拉并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 。

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真主降示:“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

穆罕默德顺主命,效发易卜拉欣宰牲献祭,于伊斯兰教历2年(633)12月10日定制会礼,即今宰牲节。宰牲与朝觐同义,目的为求接近真主。

古尔邦节的意义

古尔邦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劝化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在不断启迪穆斯林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对树立信念和巩固信仰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易卜拉欣的宰子行为,激励人们对真主的忠诚。通过学习伊斯玛仪对父亲的孝顺,激励人们要经受住魔鬼的诱惑,任何情况下,不要怀疑双亲,不要背叛父母,这就是忠孝的含义。另外,通过亲自投石打鬼,来驱赶心中的恶魔,从而使人们产生正义感,使命感,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扶贫济困、团结友爱、增强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邪恶作斗争。《古兰经》云:“我确已赐你多福,故应当为你的养主而礼拜,并宰牲献祭。”(108:1—2)

通过古尔邦节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真主的伟大和仁慈,赋予人类无限的恩典和知识的源泉,赋予人类的真理与智慧、精神能力与洞察能力。真主并不让我们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凡是真主命令我们做的,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伊斯兰的任何功课,都是对人的一种考验,并不是真主自己需要。真主说:“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最重要的意义是纪念古圣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是崇高精神,以此来净化当代人的心灵,坚定信仰。

总之,古尔邦节的宰牲,并不是简单的宗教仪式,其意义非常重大。通过这些古老而传统仪式,使人们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团结友爱,相互支持,也是一项善功。宰牲后的肉品,除了自己食用外,其它的肉应该分舍给周围以及偏远山区的穷人享用,通过这种惠及穷人的方式来向真主表示忠诚,这便是伊斯兰敬主爱人精神的具体表现。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必须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只有紧密团结才能兴旺发达。所以,我们在欢庆古尔邦节时,也要体会节日的现实意义,在树立坚定信仰的前提下,加强民族团结,使我们的国家社会和顺,经济繁荣;使全世界各地人民平安、吉庆幸与福。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是什么节日

1、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其中之一,又名称宰牲节。我国穆斯林将古尔邦节又称“忠孝节”。

2、“古尔邦”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当日,朝觐者要进行宰牲。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要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12日3天之内宰牲,逾期无效。我国穆斯林特别重视古尔邦节,是日皆盛装参加会礼,游坟诵经、缅怀先人宴请亲友,有条件者宰牲。我国新疆地区各族穆斯林还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联欢,以示庆祝。现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

“古尔邦节”是一种什么节日?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亦称宰.牲.节。

“古尔.邦”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当日,朝.觐者要进行宰.牲。

我.国.穆.斯.林特别重视古尔.邦节,是日皆盛装参加会.礼,游坟诵.经、缅怀先人宴请亲友,有条件者宰.牲。我.国.新.疆地区各.族.穆.斯.林还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联欢,以示庆祝。现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

古尔邦节是什么意思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穆斯林、回族)。又称宰牲节(‘Id al-Adha),与开斋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也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节的由来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的由来:阿拉伯北部人民的祖先、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安拉,并受到安拉的启示,要他到密那山谷宰掉自己的儿子为安拉献祭,以考验他的忠诚。当易卜拉欣带着儿子到密那山谷,正要把儿子杀死时,安拉看到了易卜拉欣对他的虔诚和敬畏,派天使送下一只羊,代替了易卜拉欣之子的牺牲,这就是古尔邦节的来历。以后每年这一天,阿拉伯人民便根据这一传说定期宰羊献祭,相沿成俗。

古尔邦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当日,朝觐者要进行宰牲。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要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到12日3天之内宰牲,逾期无效。我国穆斯林特别重视古尔邦节,是日皆盛装参加会礼,游坟诵经、缅怀先人宴请亲友,有条件者宰牲。

我国新疆地区各族穆斯林还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联欢,以示庆祝。现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