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刚经》是佛教的经典。

2、《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

3、《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经文开始,由号称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发问:当众生立定志向要达到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时,应该将发心的目标定在哪里?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心不能安住,应该如何降伏?即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如何在走向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错误认识和患得患失心理进行克服?《金刚经》就是围绕佛陀对此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



金刚经 属哪个法门

般若法门。 金刚经一共有八百多家注释,印度唯识宗祖师世亲菩萨有注释、天台宗智者大师有注释、三论宗吉藏大师有注释、中国唯识宗闚基大师有注释、慧能大师也有注释,它不是哪个宗的专利。 事实上任何一部经论都不是专属於那一宗,就像华严经不是华严宗专利,法华经不是天台宗的人才能学。

金刚经是哪个时代的人写的?

"回向菩提"说的很好“《金刚经》不分宗派的,哪个宗派都可以受持。这部经 就是破迷开悟的。受持最多的是禅宗,所以实在要说哪个宗派的,那就是禅宗。”

1、净土宗主要是诚心称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曾发愿:如果有人【诚心】的念我名号十遍,愿意往生到我的净土。此人临死时,我一定亲自接他到我的极乐世界——除了犯五逆之罪和毁谤正法的人。

主要修持经典:《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

2、禅宗,达摩祖师引入中国,主要是讲“开悟”“明心见性”等。禅宗的修行法门,主要由出家的僧人修持。需要较高的根器、根基。

主要修持经典,最初是《楞严经》,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经》,后有《心经》、《金刚经》、《楞严经》、《圆觉经》、《楞伽经》、《维摩经》。后来增加了《六祖坛经》(说明:佛经,都是记录佛说的话的,也就是所有的佛经都是佛说的——除了《六祖坛经》是六祖慧能所说)

《金刚经》于公元前494年间,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此经共有六个译本: 一、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鸠摩罗什译; 二、南北朝时期北魏菩提留支译; 三、陈真谛译;以上三译并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四、隋达摩笈多译,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五、唐玄奘译,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第九会,名能断金刚分;摘出别行,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六、唐义净译,亦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经》是般若系经典,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依鸠摩罗什译本为流行本,一般所说的《金刚经》都指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科判则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刚经》古来依无著和世亲的论释为中心被理解,尔后由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真言等各宗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发展。

“金刚”是喻,指印度的金刚石(即钻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它能破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坏,所以他最坚最利,而没有能破。所以用金刚石作为譬喻来形容般若。金刚是贵重的宝物,以譬喻实相般若是诸法中尊。它坚固不为一切所坏,来譬喻观照般若不被一切碍见所侵犯。金刚能裁玻璃,作用猛利,来譬喻文字般若能断众生种种疑惑。

“般若”者,即一切众生自心灵知性耳。因为诸佛即由般若而成就,所以称般若为诸佛之母,般若也即众生自心灵知之性。所以经中释尊说:《金刚经》“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如来所说这个法,是为发大乘心的菩萨所说的,是为发最上乘心的菩萨所说的,可见这个经是殊胜的。

“波罗蜜”是到彼岸,也可译为度无极。本经是般若是波罗蜜,故称般若波罗蜜,是可以解脱一切世间烦恼,修一世福德,从而教人成佛的无上经典。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

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