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沈从文和冰心都写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石子船》《边城》等;散文集《湘行散记》等。沈从文是20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和神采。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沈从文《腊八粥》原文

《腊八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卜……”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 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妈,妈,你喊哈叭出去了罢!讨厌死了,尽到别人脚下钻!” 若不是八儿脚下弃得腊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会单同他来那么亲热罢。 “哈叭,我八儿要你出去,快滚罢……”接着是一块大骨头掷到地上,哈叭总算知事,衔着骨头到外面啃嚼去了。 “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八儿的爹,看那只哈叭摇着尾巴很规矩的出去后,对着八儿笑笑的说。 其实,“赏它几脚”的话,倘若真要八儿来执行,还不是空的?凭你八儿再用力重踢它几脚,让你八儿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气,顽皮的哈叭,它不还是依然伏在桌下嚼它所愿嚼的东西吗? 因为“赏它几脚”的话,又使八儿的妈记起了许多他爹平素袒护狗的事。 “赏它几脚,你看到它欺负八儿,哪一次又舍得踢它?八宝精似的,养得它恣刺得怪不逗人欢喜,一吃饭就来桌子下头钻,赶出去还得丢一块骨头,其实都是你惯死了它!”这显然是对八儿的爹有点揶揄了。 “真的,妈,它还抢过我的鸭子脑壳呢。”其实这也只能怪八儿那一次自己手松。然而八儿偏把这话来帮助他妈说哈叭的坏话。 “那我明天就把哈叭带到场上去,不再让它同你玩。”果真八儿的爹的宣言是真,那以后八儿就未免寂寞了。 然而八儿知道爹是不会把狗带到场上去的,故毫不气馁。 “让他带去,我宝宝一个人不会玩,难道必定要一个狗来陪吗?”以下的话风又转到了爹的身上,“牵了去也免得天天同八儿争东西吃!” “你只恨哈叭,哈叭哪里及得到梁家的小黄呢?” “要是小黄在我家里,我早就喊人来打死卖到汤锅铺子去了。”八儿的妈说来脸已红红的! 小黄是怎么一个样子,乃值得八儿的爹提出来同哈叭相较呢?那是上隔壁梁家一只守门狗,有得是见人就咬的一张狠口。梁家因了这只狗,几多熟人都不敢上门了。但八儿的妈,时常过梁家时,那狗却象很客气似的,低低吠两声就走了开去。八儿的妈,以为这已是互相认识的一种表示了,所以总不大如别人样对这狗防备。上月子,为八儿做满八岁的生日,八儿的妈上梁家去借碓舂粑粑,进门后,小黄突然一变往日态度,毫不认账似的,扑拢来大腿腱子肉上咬了一口就走了。这也只能怪她自己,头上顶了那个平素小黄不曾见她顶过的竹簸。落后是梁四屋里人为敷上了止血药,又为把米粉舂好了事。转身时,八儿的妈就一一为他爹说了,还说那畜生连天天见面的人也认不清,真的该拿来打死起!因此一来,八儿的爹就找出一句为自己心爱这只哈叭护短的话了。 譬如是哈叭顽皮到使八儿的妈发气时,八儿的爹就把“比梁家小黄就不如了!”“那你喜欢小黄罢?”“我这哈叭可惜不会咬人!”一类足以证明这只哈叭虽顽皮实天真驯善的话来解围,自然这一类解围的话中,还夹着点逗自己奶奶开心的意味。 本来那一次小黄给她的惊吓比痛苦还多,请想,两只手正扶着一个大簸簸,而那畜生闪不知扑拢来就在你腱子肉上啃一下,怎不使人气愤?要是八儿家哈叭竟顽皮到同小黄一样,恐怕八儿的爹,不再要奶奶提议,也早做成打狗的杨大爷一笔生意了。 八儿不着意的把头转到门帘子脚边去,两个白花耳朵同一双大眼睛又在门帘下脚掀开处出现了。哈叭象是心里怯怯的,只把一个头伸进房来看里面的风色,又象不好意思似的(尾巴也在摇摆)。 “混账……”很懂事样子经过八儿一声吆喝,哈叭那个大头就不见了。 然而八儿知道哈叭这时还在门帘外边徘徊。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京 沈从文

腊八粥和故乡的元宵的作者分别是什么

2021年4月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二小“行于精研 成于精致”的精彩课堂系列展示活动中,六年级语文组老师共同教研,精心备课,呈现了一节精彩的高年级语文课。通过一碗甜甜的腊八粥,引领学生走近作家沈从文先生,感受他对家乡的怀念,亲情的眷恋,给人无限的回味。

首先,由李静老师执教了《腊八粥》一课。课上,李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等粥过程中描写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八儿的几种馋相,从而梳理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这几幅画面中八儿的内心活动的变化。体会作者借助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的结果,让学生懂得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布局谋篇,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结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最后,让学生们欣赏了冰心、梁秋实笔下的作品《腊八粥》,品读不同作家笔下的腊八粥里蕴含的各种滋味。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展示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内涵和风采。

说 课

课后,王智颖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地说课。通过王老师对本节课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各个环节的深入讲解,使我们更清楚了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以及蕴含于民风民俗中的浓浓亲情。

评 课

最后,由刘志梅老师针对本次课从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拓展相关文学作品,在关联阅读中感受文本蕴含的浓浓深情这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在集体研讨中,组内的每一个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发,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找到教学的最有方案,运用到课堂中,既发展学生,又成就了自己。

《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为我们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从中可以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的气息,展现了乡间的自然与纯美。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土文化的怀恋,以及对故乡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年之过去的惋惜,快乐的日子虽有,可总是很短暂的,我们要享受那幸福时光,但也要学会珍惜,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腊八粥》是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腊八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后的疑惑,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族风情,是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