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一个习俗:“腊月初五,吃五豆”,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也叫”五豆节“。每逢腊月初五,要凑齐蚕豆、豇豆、黄豆、绿豆、豌豆五种豆子,把它们和玉米糁或红薯、大米搅在一起煮成粥,当早饭食用,俗称“吃五豆”,又称“喝五豆粥”。老百姓相信,五豆节家里有五豆,便预示着以后的日子如豆子般圆满,倘若缺了哪一种豆子,那就意味着家里要受穷了。也有人认为,五豆节吃五豆的习俗,乃是为了教育那些不爱惜粮食的“败家子”,使他们明白农民伯伯种田不易。俗话说:“吃了五豆就糊涂。”意思是说,全年辛勤劳动,节俭

腊月初五 是什么节日?

腊月初五--五豆节
五豆节在农历十二月初五日。豫西南阳一带许多人家要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豌豆等五种豆子和玉米糁一起煮粥吃,称"吃五豆"。
所谓"五豆节",就是在腊月初五的这一天,用五种(或多种,没有一定之规)不同的豆子加小米,熬成稀粥。吃了"五豆粥",来年定然五谷丰登,五路发财!

腊月初五吃五豆什么来历

关于“五豆节”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与秦始皇有关。传说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时候,有不少劳役被饿死、冻死。

之后人们为了御寒解饥,就把带来的杂粮凑在了一起,熬成一锅粥众人围着一起喝。后来长城修完了,这些存活的人幸运的返回了家乡。

为了铭记这段经历,这些人在每年的腊月初五都会喝“五豆粥”忆苦思甜。再到后来就慢慢的发展成了一个名叫“五豆节”的节日。

各地风俗

“吃五豆”的风俗,在陕西各地的农村,都普遍地流传着。具体的吃法,因条件不同,大同小异。如关中平原地区,主要以大米或小米为主,配以五样豆熬成粥,每人早饭必须喝上一碗粥,再吃锅盔、馒头、油饼等主食。

富裕人家还炒菜、喝酒,有荤有素,各显其能。铜川地区的农村,把腊月初五日,称“五豆日”,早饭做“大麦仁粥”,配以五种豆子,表示本年麦、豆丰收。

2018年农历腊月初五属什么,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2018年农历腊月初五属什么? 农历 二0一八年 十二月 初五日 大 (阴历)
公历 2019年 1月 10日 星期四 摩羯座 (阳历)
中国的 农历计算生肖是以立春作为生肖交替的节点 ,也就是说,2018年农历戊戌狗年,一直到农历2019年的立春才会结束,因此,从老黄历上来看, 农历2019年的立春正好是2月4号,也就是腊月三十。
那么在腊月三十之前出生的宝宝就是属狗的,在腊月三十之后出生的宝宝就是属猪的,所以腊月初五出生的宝宝自然是属狗的啦
。 农历腊月初五有哪些传统习俗? 农历腊月初五称为五豆节,潞城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豆饭 ,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 所谓五豆饭,就是用五样豆子和 小米 煮成的饭。吃五豆饭传说与纪念稷王有关。
古人人为了纪念农耕始祖后稷,许多地方建有稷王庙,如:位于山西稷山县县城中心的稷王庙,就是奉祀我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该庙原在县城以南50华里的稷王山上,相传这里就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历史上有盛大的庙会。人们在过年前的腊月初五吃五豆饭既是纪念后稷神,又有迎接大年的到来之意,还标志人们又将长一岁,小孩子又长高了一些,正如当地俗语云:吃了五豆,长高三指头。过了腊八,长高一巴扎(一巴掌)。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
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农历也就是阴阳合历,也叫做夏历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 。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