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的纵容溺爱使子女容易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心理。而对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包庇纵容,容易使他们产生孤僻、冷漠、放荡不羁、狂傲自负等不良心理,常常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满,易和他人发生争执冲突,一旦被坏人教唆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父母的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对,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的管教方式,造成青少年的自卑、逆反、压抑、焦虑、过分孤僻和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样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类型。 

3.父母素质低,亲子沟通不足。由于父母文化素质偏低,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是以喂养为主,无法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导致青少年远离家庭,向外界寻求认同和支持,而导致受到不良影响。如个案访谈中的被告人童某某在学校里受到被害人殴打、威胁后,回家后也不愿意求助于父母,获取父母的帮助,导致其愤怒情绪升级,进而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处理矛盾,最终造成犯罪。



00后犯罪的人数是否在逐渐增加?

没有。

以前的破案慢而且破案率不高导致抓捕到的犯人不多,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破案率在增加抓捕到的犯人增多。

未成年犯人的年龄集中段还是16-18岁,因此从时间上看还轮不到00后。而且从年纪上看00后最多也只是12岁,这个年龄段犯罪率是十分低的。

00后最大的也不慢14周岁,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任何罪名主体都不适格 不存在犯罪一说。

刑责年龄的制定应侧重他是否有犯罪能力。以前14岁以下儿童体弱力薄性成熟晚,一般不具备制造杀人抢劫强奸这些恶性案件的能力,但现在许多14岁的小孩已经具备这种能力。在很多暴力性案件中,常看到行为人未满14周岁。而且,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还应该参考作案的方式、恶劣程度等因素。

未成年犯罪不多但是也不少,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家庭不完整等问题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良,心智不健康等问题。

但是未成年犯罪不能一昧的靠法律来监管,要想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就要从源头找原因。单纯从法律角度看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恐怕只会治标不治本。刑事责任年龄只可能一降再降,最终还会体现到未成年人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教育、监管、引导、惩罚、矫治、接纳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才能让孩子们的未来一个都不会少。

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与监管,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孩子相伴最久的朋友,家长好的孩子不一定好,但是家长行为不当的孩子,行为一定不良。

青少年一般是指10到30岁的人群,他们有很多行为严重危害到了社会,也有很多青少年行为过激危害到人群,对他们自己和家庭也有严重影响,在这段时期青少年严重触犯法律行为的便会受到一定法律制裁,那现在社会中为什么有这么多青少年犯罪呢?

在社会上一些客观因素形成,比如家庭因素,家庭让他们缺乏教育,有很多父母为了工作忙碌孩子得不到关爱,年幼时心灵便会扭曲,为了报复社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很多家庭因为过分溺爱所有事情满足孩子需求,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任性的性格,出现一些波折便难以接受。到现在为止有很多家长用粗暴方式教育孩子学习,很多孩子不敢回家流落街头被坏人教唆,与坏人一起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网络发达,很多孩子在手机上学习一些不良嗜好,严重危害了他们品行。

还有一些主观因素导致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一些事情判断能力比较差情绪也不稳定,遇到事情容易冲动,再加上平时学习压力大产生一些偏激的行为。很多学校在教育方面得不到重视,让学生缺少法律知识,学生不知道自己行为后果,不懂法就不会遵纪守法,待悲剧发生后他们才醒悟已经为时已晚。

青少年是人生历程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段历程作为家长要提高教育理念,担负起教育责任,平时注重言传身教,维持好家庭气氛创建一个好的生长环境,也希望学校能够加强思想道德,树立起法律观念,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的世界观和性格,青少年犯罪不禁危害了社会也严重了影响了自身,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所有的青少年树立一个正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