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2、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街也年年欢庆不衰。

正月十五闹元宵什么意思?有什么习俗吗?

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意思是庆祝春节的最后一天,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望,按照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点起彩灯、猜灯谜、吃元宵、一起燃放烟花赏月。

一、“闹元宵”的含义

这里的“闹”其实不是打闹、争斗的含义,而是“热闹”、“庆祝”的含义,因此闹元宵真正的意义是庆祝元宵佳节,利用这种热闹的氛围驱散旧的一年的不愉快、不顺利,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深切祝愿,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二、这一天的传统的习俗

元宵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这一天全家聚集在一起点灯、赏灯、猜灯谜、或者吃元宵、也会燃放烟花炮竹庆祝,这些传统的习俗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

吃元宵:吃元宵是最基本的习俗,这种米粉做成的小吃,因为馅是甜的,外形是圆形的,被人们看成团圆甜蜜的象征,因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必须吃元宵。

猜灯谜、看灯展:元宵节最初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正月十五燃灯祈福的习惯就不断的流传下来,唐朝时这种习俗发展到高潮,所有的人都会在元宵节当日制作彩灯,并且利用彩灯开展各种助兴活动,现在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这种习俗。

燃放烟花爆竹:在这一天也会燃放烟花爆竹,这个习俗其实和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有相同的意义。都是除旧破碎的意思。

三、各地的习俗略有不同

吃元宵、赏灯、猜灯谜、燃放烟花都是传统的习俗,随着禁燃令的执行,全国已经取消了燃放烟花的习俗,为了节省财政开支,很多县市也取消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庆祝活动,不过很多景点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元宵?闹元宵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元宵?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闹元宵的由来和传说,主要有两种说法:
1、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汉惠帝却被吕后掌政,平乱之后,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闹元宵要做什么?

1、吃元宵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元宵节最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当时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 芝麻 、豆沙、黄桂、 核桃 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 糯米 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 糯米 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闹元宵寓意是什么?

寓意是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闹元宵意思

民间风俗。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例句:1、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人如潮。舞龙舞狮踩高跷,鞭炮声声笑声高。香甜元宵尝一口,幸福生活身边绕。2、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到了,愿君元宵节快乐,欢欢喜喜观花灯,开开心心赏明月,团团圆圆吃汤圆,健健康康人平安,幸幸福福交好运,吉祥如意发大财!

引证:1、元王德信《北西厢记·斋坛闹会》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2、李瑛《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春风高,家家闹元宵。3、袁鹰《一声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闹就是指热热闹闹地欢乐一天的意思。因为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元宵节过后,气温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冬闲已经过去,元宵节这天既是一种放松式的休闲活动,更是表现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用欢乐的笑声在吉祥的气氛中,迎接丰收一年的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