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流传中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意思是说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圆月,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就会阴天或下雪。

2、2006年农历中秋节当天北京等地区阴天转多云,中秋节晚上开始云遮月,后来多云转晴。2006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凌晨大雪纷飞,中午后雪逐渐停止,但仍为阴天到多云天气,寒风呼啸,正好再次验证了这句农谚的准确性。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意思是什么?

“八月十五云遮月”,说的是在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两天,夜晚如果出现彩云把亮通通的月亮遮住的情况,那么在5个月后的正月十五,就很有可能会有降雪天气。也就是说,头年的正月十五是阴天,来年的正月十五很有可能也会飘大雪。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流传中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

诸如此类的农谚还有:

1、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2、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3、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4、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5、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6、龟背潮,下雨兆。

7、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8、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含义是什么?

意思是八月十五日如果天空中的云彩将月亮遮挡住了,那么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可以看到下雪的景象。这句话是农村的一句俗语,逻辑性并不是很好,只不过是以前人们在观察的时候形成的一种经验之谈。

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相隔一百多天,这其中的时间跨度非常大,这句俗语说的内容其实并不是那么准确。这句俗语就好像是天气预报,在八月十五日这天预告了正月十五那日的天气,前后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性,也无法解释这其中的缘由,科学上也是很难说得通的,所以俗语并不能尽信。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天气,这个季节的天气大多数都是比较晴朗而又干燥的。秋天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了小麦的播种,若是在这个季节看到天空中出现云彩遮挡住月亮,可能之后会连续下雨,这对于小麦的发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因为秋天很多时候都看不到云彩,所以一旦天空出现云彩,那时候的人们就会特别敏感。之后如果再正月十五能够下雪的话,也就代表着是一个好的收成。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两种天气进行结合,也就出现了这句俗语,代表着庄稼好收成。

其实之所以一些俗语能够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在以前农民对于天气非常关注,希望能够有一个好天气让庄稼的收成更好。不过这些俗语都是没有什么逻辑性的,所以没有必要去过于相信它。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

从我小时候起,村里的老人就说,“8月15日云遮月,正月15日雪灯”,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8月15日是我们的中秋节,在我们这边的中秋节有一句名言,那就是15月16圆,中秋节是古人赏月,但15月不是最大最圆的,最圆的时候是16月。第二天是元宵节,在四川过年的时候会有挂灯笼的样子,欣欣向荣的灯笼代表着今年的家庭团圆和兴旺,这是一个很好的意思。

这两个关于这个季节的说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村的老一辈总是根据天气来预测来年的节气变化。如果8月15日多云或月亮被遮住,明年元宵节的天气不会很好,可能会下雪。换言之,如果8月15日天气下雨,则次年正月十五将有雪。这个成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假日天气之间的回声关系。

正月下雪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因为正月十五,冬小麦开始变绿,需要水。人们通过8月15日的月亮预测来年15日的降雪,判断是否丰收,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原因是天气之间有节奏的关系。节奏是指某一种天气的发生,对应于未来对应天气的天数。这种节律的长度从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到240天不等。“8月15日和正月15日之间的差异是农历正好150天的节奏。历史数据证实,每当中秋节多云或多雨时,次年正月15号就会多云或下雪。

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是两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一个是中秋节,在秋天赏月,另一个是元宵节,在春天赏灯。这两个节日相互对应,相互呼应。通过8月15日的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天气预报,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八月十五日如果天空中的云彩将月亮遮挡住了,那么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可以看到下雪的景象。这句话是农村的一句俗语,逻辑性并不是很好,只不过是以前人们在观察的时候形成的一种经验之谈。

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相隔一百多天,这其中的时间跨度非常大,这句俗语说的内容其实并不是那么准确。这句俗语就好像是天气预报,在八月十五日这天预告了正月十五那日的天气,前后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性,也无法解释这其中的缘由,科学上也是很难说得通的,所以俗语并不能尽信。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天气,这个季节的天气大多数都是比较晴朗而又干燥的。秋天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了小麦的播种,若是在这个季节看到天空中出现云彩遮挡住月亮,可能之后会连续下雨,这对于小麦的发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因为秋天很多时候都看不到云彩,所以一旦天空出现云彩,那时候的人们就会特别敏感。之后如果再正月十五能够下雪的话,也就代表着是一个好的收成。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两种天气进行结合,也就出现了这句俗语,代表着庄稼好收成。

其实之所以一些俗语能够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在以前农民对于天气非常关注,希望能够有一个好天气让庄稼的收成更好。不过这些俗语都是没有什么逻辑性的,所以没有必要去过于相信它。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

说的是如果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空被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看不到月亮,到了来年的正月十五,很可能就会下大雪。跟很多谚语一样,这也是劳动人民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这都跟大气韵律有关。大气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这种韵律时间长短不一,比较公认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而“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按农历计算,正好是150天的韵律。



云遮月”“雪打灯”,实际上就是两次冷空气过程。也就是说,,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这样,到了明年元宵节前后,又会有冷空气到来,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正是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