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茎部的不同

播娘蒿茎部直立,高可达80厘米,分出很多细枝,由茎部能生出小叶。

白蒿茎单生,下方位置稍微木质化,纵向的棱很明显,分布白色的柔毛,茎部下方的主根呈现垂直的狭纺锤形。

2、叶片的不同

播娘蒿叶片为羽状深裂,末端叶片裂片条形或者长圆形,裂片上方的叶子没有柄,下方叶子有柄。

白蒿叶片形状为宽卵状,两面分布细小白毛,长4到8厘米,宽3到6厘米。

3、花朵的不同

播娘蒿花朵颜色为黄色,呈现汤匙的形状,长圆状倒卵形,长2到2.5毫米,与花萼大小相当或者稍微比萼片短一些,花期在4到5月份。

白蒿花朵头状花序大,形状为半球形或近球形,花期在6月份左右。



蒿白与白蒿的区别

蒿白是白蒿的一部分。白蒿一般指戟叶火绒草。戟叶火绒草(学名:Leontopodiumdedekensii)为菊科火绒草属的植物。分布在缅甸以及我国的西藏、湖南、甘肃、贵州、云南、陕西、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常生于干燥灌丛、亚高山的针叶林、干燥草地、高山和草地。

白蒿和臭蒿的区别

两者相似又有不同,白蒿降压消炎,青蒿祛痰治喘。

白蒿:

白蒿,也叫茵陈。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里讲了白蒿的药性与采摘时间息息相关,三月是采摘的最佳时间,此时老枝长新芽,到了四月也只能当野菜吃。白蒿具有消热祛湿、消炎护肝、降血压的功效,有不错的的养生保健作用。

青蒿

青蒿,又名艾蒿、艾草,香气浓烈。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纵棱线。叶子互生,茎中部的叶子二回羽状分裂,线形小裂片。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半球形,多数,成圆锥状,花管状,外面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

老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到端午节我们会用来制作香包,可以避邪去秽,日常也用来泡脚、驱蚊。艾蒿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预防感冒、活血化瘀、护肝利胆、祛痰平喘等等。

1白蒿茎类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

叶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

2臭蒿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臭味。根单一、垂直。茎单生,稀少数,高15-60(-100)厘米,细,有时稍粗。基部粗达0。6厘米,紫红色,具纵棱,不分枝或具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4-8厘米茎、枝无毛或疏被短腺毛状短柔毛。

叶绿色,背面微被腺毛状短柔毛基生叶多数,密集成莲座状,长椭圆形,长10-14厘米,宽2-3。5厘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20余枚,裂片长1-1。5厘米,宽0。5-1厘米,再次羽状深裂或全裂,小裂片具多枚栉齿,栉齿细小,短披针形或长三角形。茎圆柱形,长1-5cm,直径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绿**至浅黄棕色,具多条纵棱有残叶柄和花序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