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根的一般形成原因: 种球成熟后,尚未炸果前,因意外折断倒地,又恰巧被浮土或枯叶所覆盖。遇到相应的条件,在种球内发芽,其形态犹如捂豆芽菜,所有的种子同时发芽,发芽后因生长空间受限相互纠结粘连,形成一块状芽群,纠结了千万颗种子基因的赘生物,就是龙根。

兰草龙根有什么作用

可用于观赏。龙根根茎的特点有两种:一种是在兰草的一些直根上有分支根,如同“鹿角”或“弹弓叉”型根。

另一种是在苗根上形成姜状根、块状龙根,似姜状、珊瑚状。在自然界中,这类兰草“龙根“多是单株独苗的幼弱苗株或成年老株根部依然保留的现象。

每株仅生一到三条龙根,在芽或根的的正下方,呈垂直或分支状态。在山野中,凡是幼小的单株兰苗多数属于这类龙根苗,成年兰苗为数不多见。

龙根的种类:

1、姜状龙根

姜状龙根,也有人称块状龙根,形似姜状,也似珊瑚,兰株从块茎上长出。 姜状龙根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兰花蒴果尚未成熟开裂时就被树木的枯枝落下而断,或者为野兽践踏,或者被虫鸟咬断,落地后蒴果中数以万计的种子可能很多颗粒同时密集萌发,相互纠结成块在一起状似块茎。

这种姜状龙根也是生于腐殖土的表层,无需“掘地三尺”,但较少发现。有一兰友曾采到两块这样的块状龙根,他自留一块,送我一块。我们都用原生地的腐殖土浅栽,均未成活,也许是这种龙根下山后因环境改变而不易栽活。

2、假龙根萌发的龙根苗

自然界中的兰株,由于某种原因,有时会被山泥深埋,危及兰丛的生存,假鳞茎就在深埋的土里萌生一条比较长的竹节根(假龙根),穿过土层展叶。

3、奇特的龙根苗

铭品兰花的植株在其根烂叶枯、濒临夭折之时,其残根的某一部位会向上再生一条真龙根,穿出土面,在龙根的末端萌发新株。这是一种奇特的龙根苗。

扩展资料:

龙根的成长:

龙根即经形成,要么寻找生长点破土而出,要么夭折。而当外界条件适应其生长时,它便集千万颗种苗的力量,从首先破土的生长点上形成子芽,以获取可供众种群生存及生长的光合作用。而此时的种群是呈满布生长点乳凸状白色晶亮体。

当外界条件极适宜其生长时,众多乳凸状便能竞相快速萌动,而先前破土的子芽,便因失去供体强有力的营养供给,转入半休眠状态。而它获取的光合作用却更促进了供体的生长。从而成就了地下部分,即为膨大了的龙根群、块。

同时,在每一体积的龙根块生长时,所有的种芽便蛰伏着,集众种芽的力量,将所有的养分提供给先破土的子芽,而此时的外界条件又较适宜子芽的生长。

加之种芽提供的大量养分,便使子芽快速成苗、生根,而当子芽成苗、生根后,便自动减少从种群处获取养分,以便种群在条件适宜时还能生长。

然而,此时生长的子芽已形成了自身的营养器官-----芦头(即假鳞茎),并逐渐形成自身的根系。而根系的生长却又将原先的供体(龙根块)包裹、覆盖。进而又产生了阻碍龙根块生长的事实,造成龙根块新生长点受抑,久而久之,龙根块便当息于土中。

怎样将兰花组培苗养壮?

组培兰花的水、施肥管理。 1、水。在保证兰花幼苗不受有害菌侵入的前提下,管理的重点在于水和肥料,水在养任何兰花当中都是关键,但对于组培兰花苗,供水与一般的有所区别,因为组培兰花的根除了硬化时出的棒子硬化根,大部分是在试管内生出的根,这些根细小,根质少,就整株兰花来说,兰花的呼吸和蒸腾功能弱,所以兰株消耗水分少,盆内植料水分不易蒸发时,容易引起烂根和烂龙根,最后引发感染而死亡;这样的根又不易过干,把盆内控制得较干,虽然对预防有害菌的发生和烂根有好处,过干的话也会使根干空,兰株无法吸收水分而慢慢干死,因此,在浇水时要做到见干便浇,浇不过涝,但要浇透水,这样的话看来很难掌握,只要在植料和环境上做下文章就会很好控制,上面说过使用透气的小盆,选用中小颗粒植金石并把兰花放在比一般兰花稍荫的环境下,给盆面通风即可。 2、肥。使用全植金石,如不施肥兰花的营养就会不足,组培兰花苗的生长就会受阻,由于肥跟不上,也会使兰花发生死亡,建议使用叶面肥和活力素,建议把肥料和活力素都稀释1000倍,连续使用了三天,用后会发现兰花迅速地生长,有的兰花中心叶一天能长近2厘米,叶色也变的漂亮,但任何好的东西都有二面性,对组培苗苗的施肥更要做到薄肥勤施,过浓一样会使组培苗死亡,施肥时最好在浇水后进行,并对叶面进行风扇通风。 在养兰花组培苗时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主要环节,一个主要环节的缺陷往往影响到全局,我认为杀菌、浇水、施肥是养好组培兰花幼苗的三个主要方面,杀菌是关键,浇水是基础,施肥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