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派,又称左翼,是指支持改变传统社会秩序,创造更为平等的财富和基本权利分配,左派,这名词是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议会中坐在左侧,支持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的人。

2.右派,又称右翼、政治右派是指各种保守和反动的政治立场,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今日,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

如何划分左右派?

具体到中国,有人把拥护毛泽东、拥护政府的人和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军人统称为左派;

把拥护宪政民主、支持西化,反对计划经济的人称之为右派。

在近现代政治中,左派是指社会中维护社会中下层利益,支持改变旧的不合理社会秩序,创造更为平等的财富和基本权利分配的群体。

在政治中,右翼、政治右派是指各种保守的政治立场,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今日,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资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

左右派划分的标准可以这么规定:

其一,支持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右,否则是左。

其二,支持私有制的是右,否则是左。

其三,支持政府只制定一般性规则,而不干预市场的是右,否则是左。

其四,支持人权的是右,否则是左。

其五,支持民主的是右,否则是左。

其六,支持法制治国、反对道德治国的是右,否则是左。

怎么区别左派与右派?

左就是思想激进,右就是思想保守。
左派、右派的主要区别:
1、社会追求:
左派:追求一个能够保证绝大多数人的民主、自由、公平和富裕的社会;强调公平竞争。
右派:追求一个他们自身或者阶层的绝对民主、自由和富裕;鼓吹适者生存的“丛林原则”。
2、人权:
左派:强调民族利益、国家主权与个人人权的统一;
右派: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民族权利的分离,个人权利高与国家、民族权利。
3、工农群众:
左派:同情工农群众、相信工农群众;
右派:轻视工农群众、脱离工农群众。
4、气质与个性:
左派:壮怀激烈,心胸坦荡,多“先天下之忧而忧”者;
右派:思维拘谨,空谈民主,实际上多为“绝对自由主义”的信奉者.
信仰:
左派:是社会进步的理想主义者,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可以牺牲个人的和眼前利益;他们重视精神的平等和高尚超过物质的享受。因此,他们也是社会主义者。
右派: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只相信眼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只相信能够立马获得的物质利益。因此,他们也是机会主义者.
(五)左派:坚持继续革命.
右派:反对继续革命.
(6)左派是火,能给人类带来温暖,但掌控不好也容易把这个世界烧焦;
右派是冰,常让人生彻骨冰凉,但无形之中抑制空气燥化,只能做跑鞋上的鞋带,防止鞋子跑掉了。
在政治中,在中国大陆,左派、右派的划分都是以政府为参照系的。
完全支持政府的就是极左,
大部分支持政府的是左派,
大部分反对政府的是右派,
完全反对政府的就是极右。
所谓左派右派之分是个历史的产物,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诞生的名词,又被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讲清左派右派这个问题,还和你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有关。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转变。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象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资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要万万年的,因此他们并不承认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左派,在他们那里,左派恐怕是要被称作空想派、乌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也还存在路线之争,主要地区分为改革派与维持派(也称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一些改良,这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学习和靠拢,其政策主张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称其为左翼或左派。而维持派(或保守派)则更多地要求维护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反对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其主张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一般称其为右翼或右派。不过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称呼来表示,比如,美国的民主党属左翼,但通常称之为自由派,而美国的右翼共和党则被称为保守派。
与左倾和右倾的概念相对,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又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比如激进的右翼极力反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对已进行的改革拼命反对并主张撤消之,一般称为极端保守派,而激进的左翼就主张实行大胆的、迅速的改革,这大概是叫极端自由派吧。我们可以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两派的主张变得模糊起来,都在向中间靠拢,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拢。
其实左派也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但这通常和右倾、左倾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
政治术语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91年的制宪会议上辩论时,拥护激进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议会的左边,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立宪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从这一含义中引申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一般来说,右是指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或是反动的,投降的或是悲观的、保守的。这种思想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右派。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公开反对的是国民党右派分子。后来又出现了对反革命势力妥协退让而葬送革命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与右相对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进步的,如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团,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是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又如国民党内部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何香凝、廖仲恺等都是国民党左派。在文化战线上,积极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联盟”。
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分别指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对革命是有害的、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当时的右倾即保守派虽然可能延缓革命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的损失,因此右字不含贬义。到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同样由于习惯,至今“左”字上的引号一直没有去掉,右字也一直未加引号。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坠入空想和盲动。可以说“左”是对左的形而上学的极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实际上抛弃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现实性,片面强化了革命的冒进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实行冒进主义,这种思想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左”派。如中国历史上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党造成严重损失。
左右派的来源似与法国大革命有关。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含义不尽相同。
在现代政治的发源地西欧,左派通常指共产党和社会党,而右派通常指自由党和保守党。前者如英国工党、法国共产党、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后者如英国保守党、法国保卫共和联盟、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
在冷战时代,左派泛指共产主义及其同情者,而右派则指一切反对共产主义的势力,不仅包括东亚和拉美的右翼军事独裁政权(前者如南韩的朴正熙政权、南越的阮文绍——阮高其政权、泰国的他侬——巴博政权、印尼的苏哈托政权,后者如古巴的巴蒂斯塔政权和智利的皮诺切特政权)和阿拉伯世界保守的君主政权(如沙特、阿曼、约旦等君主政权),甚至也包括西欧各国的社会党政权(如英国工党政府、法国社会党政府、德国社民党政府),因为这些政权无一不和美国密切合作通力反共。那时还有一些不左不右的中立主义政权(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政权),但这些中立国家实际上是在帮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忙。
在共产党国家,左派一般指党内的信奉原教旨主义、顽固拒绝变革的狂热分子,而右派用来指党内的改革派、自由派,当然也包括党外的持不同政见者。前者如“四人帮”,后者如刘少奇、邓小平。

左右派的分别代表什么?

左派: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维护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倾向,激进不喜欢妥协,中国的左派一般都是和民族主义相结合的。

右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要求进行资产阶级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消灭国企,引进西方政治经济制度,推崇普世价值。

左派通常主张积极改革,主张把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革除,从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反对派一般自认为左派;右派一般较为保守,主张稳妥、秩序、渐进、缓慢的改革方式,强调维护旧有传统,保皇党一般自认为右派。

左派和右派的历史起源:

左派和右派的称呼最初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大革命期间的各种立法议会里,尤其是1791年的法国制宪议会上,温和派的保王党人都坐在议场的右边,而激进的革命党人都坐在左边,从此便产生了“左派”、“右派”两种称呼。

在刚开始,这个政治光谱的定义是以人们对“旧政权”的态度为判断标准,“右派”也因此代表着支持贵族、或教士利益,而“左派”则代表反对这些阶级的利益的人。

在当时,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也被视为是左派,然而这样的立场在现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则被视为是右派。不过即使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极端的左派也会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以支援贫穷人民。

以上内容参考:-左派和右派

政治上左右派别如何划分的?

以“公民自由(个人自由)”为核心是左;以“经济自由”为核心是右:左派认为“公民自由(个人自由)”是核心,而“经济自由”只是经济模式的选项。右派则视“经济自由”为核心,认为“经济自由”会最终带来“公民自由(个人自由)”。
公平的结果是左;公平的程序是右:古典自由主义强调程序的公平,自由市场便是例子之一。自由意志主义学者罗伯特·诺齐克便是强调区分“历史过程”和“最后结果”两者的20世纪知名理论家之一。但另一方面,现代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如约翰·罗尔斯则主张左派的政策也是使用以过程为根基的推论,而一些新保守主义者倾向使用军事手段建立民主才是属于最后结果。
反对自由市场造成的不均等为左;而接受之则为右:通常,政治上的争论都是聚焦于政府究竟应该(干涉主义)或不应该(自由放任)介入经济以救济贫穷的问题上。诺兰曲线将这个差异作为左派和右派两大差异的轴线之一。不过,政府的干涉并不一定就代表重新分配财富或平等主义的政策:一些形式的干涉是为了满足某些财团公司的利益,例如社团主义的政策。所以左派往往支持对于少数民族、中下层民众等弱势群体进行援助、保护,而右派偏好顺其自然、自由竞争,即使其结果是造成主导种族、阶层对政治和经济的掌控。
偏好一个“更大的”政府为左;偏好一个“更小的”政府为右:政府的大小在这里可以视为是政策和立场的差异,虽然政府雇员的数量通常被用以作为主要指标。不过,一些人也注意到某些政治流派如无政府共产主义、自由社会主义的存在与这种政治光谱不相合,反而如同诺兰曲线一般垂直于左右派之外。
平等为左;自由为右:提出这种区隔的是哲学家诺贝托·波比欧(Norberto Bobbio)和Danielle Allen。波比欧主张唯一准确的左右派差异是有关人们对平等理念的态度,因为只有左派会想要保护或促进平等,而右派则会想要维持或增加不平等。左派和右派也同样都宣称同时追求平等和自由两者,然而他们对这两词却又有不同的解释方式。
一个现世政府为左;一个宗教政府为右:这种差异在美国、印度和欧洲的天主教国家特别明显(这些地方也是反教权主义代表左派的区域),有时候也包含中东。
集体主义为左;个人主义为右:不过,1960年代的反文化浪潮便是以强调个人自由为特色,而这波浪潮主要则被归类为左派,而在宗教/现世的冲突上,现世主义者往往更倾向于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宗教自由超越集体的信仰价值。不过,被许多人视为右派的法西斯主义也强调“国家的组织概念”,抱持着集体主义的概念,将国家看作是一个集体的实体。
革新为左;保守为右:虽然在一些国家里“右派”和“保守派”往往被视为同义词,但这一区分在讨论左派右派的光谱时很少获得重视。
法律支配文化为左;文化支配法律为右:这个公式是由美国的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莫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提出才为人所知的,但最早则是由埃德蒙·伯克所构想的。
支持跨国家团体为左;仅支持独立国家和政府为右:一些左派团体可能会被右派视为恐怖份子、但却可能被左派视为自由战士。右派的运动通常支持他们自己国家的主权并反对其变动。在欧洲,支持欧盟者通常来自左派,而支持国家主权至上者则来自右派。
国际主义和世界观为左;国家利益为右:经济民族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在左右两派都可以发现,左派的保护主义是以确保国内的工作机会为目标,而右派的保护主义则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公司和经济。
认为人性和社会为可变性的为左;认为它们为固定性的为右:这是先天与后天之间的争论例子之一。最先以此定义左右派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
认为人性本善为左;认为人性本恶为右:在这里左派认为邪恶和痛苦是由社会的不公平所造成的,修正此问题便能使人性向善。而右派认为邪恶是人性必然产生的。可是,人性本善说有人必须因为好保护这样的保守的侧面,一方的人性本恶说有人必须因为坏改变这样的革新性的侧面。
社会主义为左;资本主义为右:这是近代最广为所知的分法,多数媒体中提到左右派时也多半是指此种分法。这里的社会主义泛指高税收、高福利、高政府干预调控的政治体制,而不一定是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