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比蓝玉早逝世。

胡惟庸出生年不详,卒于1380年,汉族,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蓝玉出生年不详,卒于1393年,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洪武二十六年即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史称蓝玉案。

蓝玉和胡惟庸哪个先死

蓝玉:
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藉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谓丞相惟庸也。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胡惟庸: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尽囚诸臣,穷诘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乃敕法司取勘。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当坐罪。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御史中丞商暠时谪为中书省吏,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讯,词连宁、节。廷臣言:“节本预谋,见事不成,始上变告,不可不诛。”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

朱元璋先后诛杀了四位功臣分别是廖永忠、胡惟庸、李善长、蓝玉。
第一位:廖永忠,死于1375年。
第二位:胡惟庸,死于1380年。
第三位:李善长,死于1390年。
第四位:蓝玉, 死于1393年。
1、廖永忠,死于1375年。 廖永忠在迎韩琳儿回应天的路.上,韩琳儿翻船而死,廖永忠可能是窥探朱元璋的想法,犯了朱元璋的忌讳。廖永忠也是有名的武将,平定了福建、广州、广西,为朱元璋灭夏扫清了障碍。
2、胡惟庸,死于1380年。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宰相,也因此废除了数千年的宰相制度。这个很好理解, 朱元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分设六部,分散了大臣的权利。胡惟庸的死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 飞扬跋扈,再就是因为他谋反的事。毕竟几千年,他是真谋反还是假谋反已经无从考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3、李善长死于1390年,也是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的老将,位极人臣。李善长可以说是死于太傲慢了,对朱元璋的赏赐不知感恩,他最后也是以胡惟庸党问罪而处死全家的。
4、蓝玉,蓝玉死于1393年,也是明朝的开国将领,也是以谋反罪被杀。蓝玉是开国将领,也无法避免的会居功自傲,纵兵毁关、口出傲语,后面有人告发蓝玉谋反,所以也被朱元璋杀了。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是什么?

顺序如下:

1、朱元璋诛杀廖永忠。

简单来说,就是投靠自己时间越短的,就会越早被杀。朱元璋第一个杀掉的是廖永忠,理由是“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

不过,这或许只是其中一部分,廖永忠曾经“窥探朕意”,在小明王韩林儿的事情上,廖永忠让朱元璋背了黑锅,所有人都以为是朱元璋指示廖永忠干掉小明王的,因此,这应该也是朱元璋处死廖永忠的一个原因。

2、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之后就比较有名了,胡惟庸案以及蓝玉案。胡惟庸案中,宰相胡惟庸专政擅权,很多事情没有请示朱元璋,直接就办了,在朱元璋得知胡惟庸隐瞒不报占城来贡之后,勃然大怒,涉事官员相互推诿,更是让朱元璋恼火,下令彻查胡惟庸等人的罪行。

这件事情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的死而结束,前后延续数年,涉案被杀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一直存在争议,究竟是否与胡惟庸有勾结的李善长。

蓝玉案。蓝玉军功赫赫,风头强劲,这让朱元璋很是不爽,而蓝玉也的确仗着自己的威望做了一些事情,朱元璋终于动了杀心,诛杀蓝玉,族诛三族,平时与蓝玉有些来往的人也都遭遇抄家的下场,前后因此而死的人竟有一万五千人之多。朱元璋借着这件事,将军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彻底铲除了将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3、韩国公李善长。

定远人,早年间加入朱元璋义军,“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1370年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左丞相,位居功臣第一,朱元璋在制词将他比作萧何。之后李善长一度与刘伯温在朝中博弈,后推举胡惟庸任丞相。1390年朱元璋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将77岁的李善长以及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

4、吉安侯陆仲亨

濠州人,17岁就加入了朱元璋义军。1370年陆仲亨被封为吉安侯。曾因事被降为指挥使,负责抓捕盗贼,但不久恢复爵位。朱元璋经常对人说“此(陆仲亨)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但1390年朱元璋惩治胡惟庸党时,陆仲亨的家奴举报他与唐胜宗、费聚、赵庸同谋,因而被处死。

5、延安侯唐胜宗

濠州人,18岁时就加入朱元璋的义军。1370年唐胜宗被封为延安侯,曾因“擅驰驿骑”,被夺爵,但不久又恢复。此后他又镇守辽东、巡视陕西,1390年坐胡惟庸党被处死。

6、宋国公冯胜。

定远人,初名国胜。早年间与兄长冯国用结寨自保,后归顺朱元璋。1370年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朱元璋在诰词中称冯“胜兄弟亲同骨肉”。1393年蓝玉被杀当月,冯胜被召回京。两年之后(1395年),冯胜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7、颖国公傅友德。

砀山人,元未加入红巾军。傅友德先后在明玉珍、陈友谅麾下,但无所知名,后归顺朱元璋,遂得重用。1370年傅友德被封为颍川侯,此后他大放异彩,平巴蜀、征西塞、伐云南,功勋第一。1384年晋封为颍国公。1394年傅友德被赐死,据说他是在朱元璋面前当众自尽的。

之后有很多记载甚少的不做列举。

朱元璋是怎样的人:

看了上面这些,你是否认为,朱元璋实在是心狠手辣?震惊历史的明初四大案中,胡惟庸与蓝玉案件是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的政治案件,“空印案”应是整顿吏治的案件,“郭桓案”则偏向于经济案件,而当时因这些案件而死的人,不下十五万。如果单看这些数据,似乎朱元璋实在是一个恶魔似的皇帝。

我们可以联想一下秦始皇,他在历史上的“罪名”,很多都是后世添油加醋上去的,就比如“焚书坑儒”,焚书是有,但是先秦时期还不是有很多古籍保留了下来?至于坑儒更是太过夸张,只是杀了一些嚼舌根的方士,却被说成了坑儒。

朱元璋也大抵是这种情况,看清人给他的画像就知道了,能怎么丑化就怎么丑化,以至于后人真的以为他长了一张鞋拔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