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背景音乐中不仅有着第六站的语句。原因二:6年也是释迦牟尼的修行时间。另宫崎骏曾提及海原电铁是环状线,正好对应六道轮回的概念。虽然剧中电车只单线单方向运行了。好像和上面的说法略有抵牾,不过关键是想说剧中6这个数字是和佛教有比较深的关联的。另有考据证明列车里的无脸人寓指撒旦,沼之底这站的名字其实暗暗对应撒旦被封印了1000年无底之地。

千与千寻里六号车站的含义还有影片的含义

影片中,汤婆婆能夺去人的名字,藉此来控制人,”名字”就象征了”自我”。白龙和千寻均被汤婆婆夺去了名字,但是他们靠着互相的提醒而找回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情节。要知道,导演写的是人和河流的一段爱情故事,初时感觉上有点不明就里,可是想深一层,它并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它写的是人与河流的关系,引申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来是很亲密的,可是这种亲密的关系随着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而就故事情节看来,似乎导演觉得人要找回"自我"还是要靠大自然的帮助。例如千寻靠白龙而记着自己的名字;而河神给千寻的那颗丸就帮助所有角色找回自我;河神正正象征了大自然界,它受到了人类的污染,只有河神被洗涤干净后才能再发挥它的神力,这一段是很明显的写了导演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的看法。在这个题材上导演表达了他很有趣的想法,在他看来仔漏,人与大自然应该是互动的关系,平衡的关系,就像千寻与白龙,反对人类对大自然一直以来主宰式的看待。

与大自然对立的,导演写了文明的一面--------浴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所,虽然是一个享乐的地方,然而其实它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分别,可是,导演却说无面人入了浴场后就学坏了,原因何在呢?导演以一个浴场来代表一个享乐和文明的地方是很巧妙的,因为浴场本来有”清洗”的意思,本来是一个洗去所有污秽的地方,然而它在故事里却是念绝烂一个让人迷失自己的地方。

故事一开始就说了,要在浴场工作就要先被夺去名字,所以在浴场工作的都是迷失了自我的。在那里的人基本上差不多是一个模样的,为钱而工作。千寻靠着记着自己的名字,冲出了那里,依靠的不只是勇气,还有是最宝贵的纯真(对金钱无动于衷)。千寻的父母被变作猪,导演要说的似乎就是以猪这种无意识自我的动物来代表失去自我的人类,他们连自己变作了猪也不自觉(如电影中所说的)。

另外,呕吐在电影里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象征意义,在电影经常出现(河神/无面人/白龙)。呕吐的意义大抵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洗涤方法,剧中几个人均是通过呕吐来寻回自我,河神靠着千寻的纯真,呕吐了所有人类带来的污染,而回复本来面目,无面人呕吐了使它回复原始面貌,白龙也是靠着呕吐活过命来。人的占有欲往往让人越吞越多,就像无面人,越来越膨胀的同时,就会越想吞噬,甚至吞噬大自然,只有通过呕吐,呕出我们想占有的东西,我们才能看清自己,找回自我。

最后,想说的是无面人这个角色,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角色,象征了空虚与寂寞,而它是最原始的,本来就存在,并无好与坏之分。当无面人看见千寻时,是那一种纯真吸引了他,这也是一种原始的需求,但在这种需求的同时,一种想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渐渐演变成一种占有欲,并且想通过金钱来建立关系,金钱似乎使无面人不再孤单一人,然而通过吞噬他人,膨胀的不单是他的身体,还有是他的空虚与寂寞。到最后,无面人最渴求的仍然是千寻的纯真,一种不能通过金钱来建立的关系。对于无面人,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他未进入浴场之前,是不会说话的,进入浴场膨胀之后就开始会说话,但当他回复本来面貌后却又失去了语言。

所以,宫崎骏想表达的大抵就是大自然与文明社会的对立,人在文明社会中的迷失,只有通过重新反省与大自然的关系来找回自我。

千与千寻的女主角, 现代家庭长大下的十岁少女.

在普通家庭成长, 得到双亲悉心爱护的独女.

故事开始虽讲述搬新居时的情况,

但对千寻来说, 却是要入新学校认识新朋友感觉到烦厌.

辗转间来到不思议之町, 千寻欲制止被物引诱, 对何事都有贪欲的双亲.

跟两亲相反的, 她没有好奇心, 是不肯从自己的世界向前踏一步的那类人.

双亲中了计变了猪, 千寻没办法不一个人生活了.

她被不思议之町的支配人汤婆婆夺了名字, 自己逐渐变成不属于自己, 她害怕.

她变成了 "千"在这个环境中打工.

不做事就会变成猪, 是这个世界规矩.

千寻很努力的工作, 这是她出生10年间第一次做的事.

宫崎骏作品以往的主人公都是天真, 开朗, 乐观, 兼且拥有好好的能力.

今次变成甚么也做不到的千寻, 一个受保护下成长的现代小童.

究竟她可否返回以往的世界呢.

 宏键 现代日本人取回自己 "生存的力量"

宫崎骏版爱丽斯梦游仙境舞台中出现的各种人物,

有象征现代日本的寓意.

浴场支配人汤婆婆作为一个对钱非常着紧的经营者,

但放任儿子, 坊,的失格母亲.

浴场顾客KAONASI(中译:无面人)除了大洒金钱之外就没有办法

令别人注意, 性格跟小孩同样的人.

其他像阿玲及青蛙男都是拜金者,

帮助千寻的HAKU(中译:白)温柔与冷酷双重性格的少年.

千寻被夺去自己的名字, 感到丧失自我的恐布, 就好像当代大人们感到的不安感.

之后千寻冒险所认识的人物, 让以千寻角度观赏电影的观众也体验一下吧.

让千寻呼唤沈睡了很久的 "生存的力量" .

她开始发掘潜在着自己里面的 "生存的力量", 她认识到现在正在 "寻回自我".

但是, 故事中千寻虽然在寻找自我, 但这不代表他成长了.

只是她感觉到自己自身涌出来的力量罢了.

与千寻同样, 我们这些没有了自信的日本人再一次寻回自己应有的 "生存的力量".

这是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的其中一个重要契机, 这是宫崎先生的一言.

取回"生存的力量"的千寻又怎样呢.

剧情后半她变了整套戏的女主角, 救了河神,

另外唯一一个人用真心对待无面人, 最后她引导了无面人解放自我.

千寻面对救过自己但面临频死状态的阿白时, 也不顾自己的危险,

毅然向拯救阿白唯一的方法挑战.

对千寻来说, 她是出生以来第一次 "为了他人而做过甚么甚么事".

在10年的人生中, 她只是从亲人 "供给" 之下长大,

她第一次为了他人而做 "供给者" 的角色.

这样拼命的去做不问回报的事,

千寻确实感觉到原来她一直不知道自己的 "生存的力量".

衣食住无忧, 现代典型少女的千寻, 在影片始段时苦闷没表情的样子,

正好反影了她才10岁, 就已经失去了自我.

这次不思议之町的冒险, 学识了出生至未做过的 "供给者角色",

得到了生存实实在在的感觉.

这种感觉正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我们一早抛诸脑后的感觉吧.

这套戏的发展, 千寻感觉到"生存原来是不可思议",

这就是她今次旅程的终点.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无面人"

无面人一直想跟千寻做朋友, 却因为受人拒绝, 因而发怒做出一连串暴力行为,

到最后跟千寻说我好寂寞我好寂寞时, 还一直追着千寻, 终于在最后得到救济.

无面人是不懂与他人构通的人, 利用金钱支配别人, 被意中人拒绝就做出

疯狂行为, 爱情这方面除了死缠难打就不懂做其他事的人.

宫崎骏主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无面人"”,

喜欢了人就死缠难打, 按耐不往的寂寞感, 随便发泄忧郁的情绪,

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本质.

无面人是我们现代日本人拥有的性质的一个结晶.

手提电话, 上网, 人与人的距离好像在缩短.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自己与其他人的构通虽然变得便利, 也同时变得复杂.

无面人本身, 是宫崎骏对现代人构通考察的一个警钟 至于6号车站,我想不出有什么含义,倒是沼底站和单行的列车,锅炉爷爷说没有回来的列车了,而千寻回答“我和朋友走回来”更让人动容。

千与千寻结局看不懂

千寻要把印章还给钱婆婆顺便道歉,锅炉爷爷给了4张火车票,要她到第6站沼低才下车。后来小玲来找她说那个客人是一个叫无面人的妖怪,再说出汤婆婆要千寻去伺候它,要令它给多一点钱。可是无面人要吃掉千寻,结果千寻说如果要吃掉她的话,那就先吃掉河神之丸,没想到无面人吃了之后就呕出许多污浊的东西,他暴走了,一边问她给了它吃了什么,一边追着她,半路还吐得汤婆婆满脸肮脏。

千寻逃出去了,无面人也跟来了。结果小玲坐船载着她到火车站,无面人也跟着她了,那时候的它已经把肚子里的东西和人都吐出来了,也不会再攻击千寻了。它跟着千寻一起搭上火车,来到第6站。

在千寻乘着火车去第6站时,白龙醒来了,他跑去汤婆婆面前并告诉她最重要的东西不见了,她先拿起旁边的金子仔细看看,然后对着白龙奸笑,可是白龙不为所动,汤婆婆被旁边的声音吸引,破解法术发现坊变成了那3个绿人头,再发现金子只是泥土罢了。她冲去房间看,找不到自己的儿子,结果怒气冲冲地冲去白龙面前质问自家儿子在哪里?他说在钱婆婆那里,她就像泄了气球般地自喃自语,然后问白龙到底要什么条件才能的回自家孩子,白龙说会带坊回来,作为交换条件,让千寻和父母回去人类的世界。结果汤婆婆阴险地问就算他被五马分尸也无所谓了吗?白龙没回答(这里是谜)。

镜灶桐答头转到千寻来到了第6站,下了车走了一段路,发现前方有一个会走路的路灯,领着千寻来到钱婆婆的屋子,进到钱婆婆的屋子里,钱婆婆招待千寻他们喝茶,千寻代替白龙来道歉,要求钱婆婆解除轮握坊的魔法,她就说早就解除了。

然后那条被踩死的那条虫是汤婆婆为了控制弟子而放进去的。

在喝茶期间,钱婆婆聊了她与汤婆婆的事情,并且告诉千寻因为神隐法则的问题,所以帮不到她就出父母和白龙。千寻就问她和白龙好像以前就认识了,钱婆婆就说“曾经发生过的的事情是不可能会忘记的,只不过是想不起来罢了。”

千寻因为担心白龙和父母,原本是要回去了,后来钱婆婆要她等一等,并且送了发束给她。

后来白龙来了,千寻很开心,钱婆婆也原谅他,作为交换要好好保护千寻回去,坊和千寻他们一起回去,无脸人就留下来做助手。

在半路,千寻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曾掉进过河里然后那条河现在被填了上面也建了房子,并且告诉白龙他真正的名字:赈早见琥珀川=河的名字,赈早见琥珀主是他的名字,也隐慧就证明了琥珀主是神明。

白龙突然鳞片飞舞,龙型变回人性,他告诉千寻他回想起来了,真正的名字和当年千寻是因为鞋子掉进河里,为了寻回鞋子才跳进河里的,是琥珀救了她上来。他们之间的对话很温馨,很令人感动。(lz你应该要看)

最后,回到了汤屋,汤婆婆在等着他们,坊也变回本体。结果汤婆婆给了她一场测试,要她在那群猪里,寻找自己父母,千寻想了想便回答她自己的父母不在这里,结果答案是对的,那群神明妖怪在欢送他们离开那里,白龙牵着千寻的手来到了一片草原之前,有青蛙石像的阶梯上。他告诉她父母已经在另一端等着她了,要她离开时不要回头,她问白龙他会如何,白龙回答她他会与汤婆婆说他不做她的弟子了,也会回到原本的世界里。

白龙:“我也会回到原本的世界。”

千寻:“我们还会再见面吧?”

白龙:“一定会啊。”

千寻:”一定啊。“

白龙:“一定,快走吧!不要回头。”

然后,白龙依依不舍地放开了千寻的手,慢慢收回了手。 后来,千寻找到她的父母,离开了神隐,离开了隧道,她转头望着隧道,不知道在想什么,千寻妈叫她上车,叫了几次,结果千寻就上车了,再转身的瞬间,她头上的发束闪过红光, 就这样,他们全家离开了隧道了。

《千与千寻》背后的思考

  《千与千寻》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讲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与父母一同迷失,最后通过寻找,找到来处的故事。

荻野千寻在2001年影片上映时,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换言之荻野千寻是一个出生在1991年日本的小孩。而日本在1991泡沫经济崩溃后到2000年代初期长期经济不景气,这十年在日本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The Lost Decade),日本公知学者们又将1991年的日本人称为“The Lost 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

  因此千寻这个角色正是上述这“迷失的一代”的代表。宫崎骏想通过这个讲述千寻迷失的故事告诉当时的日本人在迷失中如何寻找与回归。而“千与千”两个“千”加起来正是2000,“千与千寻”寓键手意着影片将探讨日本这个国家在“2000年”这世纪之交的“探寻”。

  网上有许多影评都将《千与千寻》定义成是有多重主题的动画电影,实则不然。整个动画都是在通过讲一个小女孩迷失的故事来隐喻日本的“国之迷失”,探讨的是当代日本应该如何寻找出路,迷失的这一代人如何自我救赎。这是整个故事的Designing Principle(设计原则)。故事中所有的设定都是服务并依托于这个核心设计原则。

  千寻一家为什么会走入迷失?千寻一家人的奥迪从国道20转入国道21后,父母为了抄近道走捷径,最后导致了全家的迷失。

  这正是寓意日本这个国家即将从20世纪行驶入21世纪,而由于上一辈人“走捷径”不走正轨,因而带着整个日本走向泡沫一般迷失的境地。而车牌1901也颇有寓意,1901正是20世纪的初始之年。

  父母要走捷径时,千寻已有不祥的预感,她不停挣扎,不停大声呼喊着“我不去”,但父母的坚持让千寻不得不紧随其后,这其实对应的是日本现实世界中年轻一代依附长辈,人生道路被“规定”,被带着一条道走到黑的悲哀与无奈。

  千寻的父母走进迷失世界后看到无人经营的饭店,肆意地享用原本要供给神灵的饭菜,千寻的母亲说“等有人来了,再付钱就是。”千寻的父亲则说“有爸爸在,怕什么,信用卡现金随他收”。这种先享用后付款的“信贷”概念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彻底走向迷失的根源,千寻一直说“我不要”,但依然拦不住贪吃的父母,转过身来父母已经变成了“猪”,无奈地任由一些看不到的“饭店主人”肆意鞭打。

  很多影评都把《千与千寻》定义为一部爱情电影,影片中的白龙大多认为是千寻的男朋友。但这未免有些牵强,别忘了荻野千寻在故事中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而全程自始至终白龙更像是千寻的守护者,莫非宫崎骏只是如此肤浅?这部作品只是鼓励早恋?

  当然不是!

  为什么叫白龙?

  “白”是日本的神祗之色,包括国旗都有大片的白色;而“龙”在日本也是正统皇室的象征,也是水神的象征。

  白龙跟千寻的关系可以从影片的一些对话看出一些端倪:

  白龙在影片开端管千寻叫“好孩子”,并且不只一处,也就是说在白龙的眼中千寻就只是一个孩子。

  千寻问白龙:“你为什么知道我的名字”,白龙说:“你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你”。

  为什么白龙这么说呢?

  在影片最后,千寻帮白龙找回自己的袜唯名字,白龙的本命叫“饶速水琥珀主”,(另有译:“赈早见琥珀主”)。“饶速水”的这个名字是根据《日本书纪》跟《先代旧事本纪》中记载的一位神灵的名字——“饶速日”而来,因而千寻说听到白龙的名字后说道:“好棒的名字,像神明一样”。

  那么,“饶速日”是一位怎样的神灵呢?据说“饶速日”是在日本天孙降临之前驾临人间,并且统治大和地方,后在神武天皇东征的时候被夺权而归降,而自此沦为日本神武天皇的臣下,但是“饶速日”一直被一些日本人看做是始祖之神,是日本集体精神意识的缘起。

  也就是说影片中白龙象征着的是“大和”未被天皇骑劫颠覆前的本源与正统,也意味着日本的过去。因此白龙叫千寻“孩子”,对千寻说“你很小的时候稿好嫌我就认识你”。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一个无国界( borderless)的时代,无立足之地的人是最受人鄙视的。立足之地就是过去,就是历史。 在我看来,没有历史的人和忘记了过去的民族,只能如蜉蝣一般消失,或者像一只鸡一样只知埋头生蛋,直到自己被吃掉。《 异境中的千寻——这部电影的主旨》—— 宫崎骏 1999年11月6日

  而白龙作为水与河流,是生命起始的意象,千寻曾经掉到过白龙的河水里面,正是胎儿与母亲怀胎时羊水的写照,而龙又是阳性的代表,所以白龙也象征的是千寻(日本)的过去与由来。

  然而可惜这条代表这“大和”的本源与信念的河流,因为时代要发展被建筑掩埋填没;白龙为了学习魔法,为汤婆婆利用,干了许多不好的勾当,慢慢忘记了自己的真正姓名。正如锅炉爷爷所说:“白龙成为了汤婆婆的徒弟后,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神也越来越凶恶。”

  白龙在执行偷取钱婆婆的魔女印章任务中,被其所下的诅咒弄得遍体鳞伤,无数的白纸不停袭击他,而在白龙快死的时候,千寻的河神丸子令白龙吐出印章保住一命。

  如果白龙代表的是日本的过往,那么他所窃取印章是魔女钱婆婆制定契约的凭据,或可以理解为象征“主权”,而一张张白纸则自然对应的就是一张张“不平等条约”。

白龙(过往的日本)因忘记了自我,被利用去窃取并吞下了不应吞食的印章(“主权”),而被诅咒并被一张张白纸(“不平等条约”)追击。几近丧命,终于在千寻的帮助下,吃下了河神丸子吐出了印章(主权)才得以存活。

  油屋是一个日本古典风格非常强烈的澡堂子,所有的员工都是日本穿着日式的传统服饰,而在这个充满传统“和风”的建筑中的最顶楼层——“天”,是一个完全西式风格的房间,并且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高级的职权者是一个不管穿着还是长相都是西方人模样的钱婆婆。

  这不正是日本与美国的关系的隐喻吗?

  在油屋这个生产体系中,所有人都在拼命干活,但是既得利益者却是高高在上的洋人婆婆;所有人都用姓名与这洋人婆婆签订了契约,而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同出卖了灵魂;在汤婆婆管辖的这个世界,只要不劳动就会变成动物,每个人都必须为汤婆婆创造价值;白龙(日本)为了向汤婆婆学习魔法干尽坏事,日益凶残……

  此外,这个洋婆婆会不时化成头发白色的鹰(美国的国鸟)去巡视这个属于她的世界。

  カオナシ 无面男在日文中有“没有颜面”的意思,它代表的是2000年日本人的一种迷失状态,迷茫,阴冷,孤独,容易被影响同化。在千寻与无面男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影片中确实有这种寓意:

  千寻的这几个问题也是宫崎骏对现代日本人的一种哲学叩问。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要去向何方?

  当代的日本人弄不清楚这三个问题:无面男只知无意识无度地吞噬一切贪欲,自己虽不停壮大,却给周遭带来了破坏,并让自己外表的不断丑化变态。这映射的是日本一味盲目的发展,忘记了来处,忘记了本源,也不知何往。

  无言沉默的无面男执意要给千寻药牌,金子,所有他以为千寻会想要的东西。但正如千寻所说的“我想要的东西你绝对拿不出来。”这应该是日本人年轻一代与上一代人心灵深处的某种对话,迷失的上一代人创造的东西并非这代人真正所需要的,他们创造的“财富”对年轻一代“毫无价值”。最后,无面男与白龙一样:无尽无度的吞食最后以“呕吐”来完成自我救赎。

  为什么千寻原本的使命(calling)是解救自己已经变成猪的父母,但是故事中她却似乎全程忘记了?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小千把自己从河神那里拿到的河神丸子救了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白龙与无面男就是父亲与母亲的象征:白色的白龙,黑色的无面男,正是一阴一阳,且不论白龙与无面男这两者谁是父,谁是母。白龙无尽的保护,无面男无尽的给予,不正与“父母”并无二致么?

  如果这个隐喻成立,那么最后千寻分别帮助了白龙与无面男后,汤婆婆让千寻从一大群猪中选出自己的父母时,千寻信心满满并毫不犹豫地说“这里没有我的爸爸妈妈”,则不难理解了。因为千寻知道他的父母早已另有化身。而在影片结尾,白龙与无面男全无送别千寻走出神隐世界,惟白龙叮嘱千寻千万别回头,当小千走到出口时,却霍然发现父母早已在那等候。由此说来,白龙跟无面男就是千寻父母进入这个世界后的化身寓象也非常合乎情理。

  “曾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这是钱婆婆对千寻说的话。

  钱婆婆住在水上列车的第六站,影片出现的所有数字都有深刻的隐喻,那么如果一站隐喻十年,那么就是千寻要回到60年前才能与钱婆婆对话,由影片上映的时间2001年往回推到,60年前即1940年代,而1940年日本在世界上做什么,应已无需赘述。

  千寻带着无面男(现代迷失的日本)代替白龙(过去的日本)向住在沼之底的钱婆婆道歉。那么钱婆婆的身份已经不言而喻。

  汤婆婆住在油屋的“天”,钱婆婆住在遥远的彼方的“沼之底”,一天一地,又是一组阴阳对立的关系。正如汤婆婆说,她跟钱婆婆是双胞胎,却一点都合不来。如果汤婆婆是暗喻“欧美”,钱婆婆应就是暗喻“亚洲”无疑了。

  图片中是钱婆婆“沼之底”的家,这个“亚洲风格”的建筑物在外观上跟“油屋”汤婆婆的全西化是鲜明的对比,两者几乎天壤之别。

  而更妙的是,“荻野千寻”中的“荻”字本是如芦苇生长在水边沼泽的植物的意思,“千寻”则在中文与日与中有着相同的意义,“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因此“荻野千寻”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长自很深的水底的植物” 与钱婆婆的住所“沼之底”正好呼应,也就是说钱婆婆的住处——“沼之底”正是“荻野千寻”生命的本源,正如同“亚洲”才是“日本”的本源。

  坊宝宝是汤婆婆这个洋婆婆养大的日本巨婴。他穿一件印有"坊"字的红色肚兜。虽然他个子非常大,却是婴儿的模样,很娇惯任性,因为害怕“细菌”而天天待在堆满了玩具和枕头的房间里。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坊宝宝喜欢用哭来威胁人。

  坊宝宝就如同当代的日本年轻人,在欧美文化的包裹与保护中成长,被父母娇生惯养,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只知道玩乐。而讽刺的故事中这么一个未出过家门、害怕细菌又不讲道理的孩子,被钱婆婆(亚洲)变成了一只与细菌为伍的小老鼠,跟随者千寻走出了房门展开旅行,等他再回到钱婆婆身边时,却已经长成了能自己走路、不哭不闹、懂人情世故的大孩子了。

结语:

  宫崎骏通过一个小女孩走入异世界而迷失的故事,尝试提出自己对当代日本这种“国之迷失”精神层面的解答——

带着现在迷失的自我,溯根寻源,为过往的错误致歉自省,找到自我,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谁,方才知道何去何从!

  而对于这部创下无数佳绩的寓言体电影,宫崎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 千寻上车的那一瞬间,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