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皆循环往复的意思是:世间万物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周而复始地永恒循环,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每个人以及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循环往复是什么意思

循环往复意思是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不止。’”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

示例:

1、唐·李华《祭亡友故扬州功曹萧公文》:“古称管鲍,今则萧李,有过必须,无文不讲,知名当世,实赖吾人。循环往复,何日亡此。”

2、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苾刍清辩若流,循环往复,婆罗门久而谢屈。”

3、清·刘大敏册櫆《序》:“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

4、清·戴名世《程偕柳淮南游草序》:“其於人之工为诗者,必求而读之,涵泳讽诵,尝循环往复而不厌。”

循环往复造句

1、四季循环往复。

2、这个周锋凳期一直循银拿旅环往复。

3、亲情,就是循环往复的爱。

4、担起环保重任,坚持循环往复。

5、然后凝结,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唯美。

6、多年来,循环往复,遂成病疾。

7、整个周期开始自己的循环往复。

8、天圆,地圆,万物循环往复,万事因果相连。

9、即日执行,到下个妇女节循环往复。

10、毕业后,上班,结婚,生子,就开始了循环往复的生活。

万事皆有轮回是什么意思?

“因果循环,自有定数,万事皆有轮回”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事都有他的因,既然走因,就一定会有结果,一切的因果都是早就注定的。不论什么事情都有轮回,人有生老病死,草有枯萎也有新生 不管什么他都是从生到死,再从死到生。
因果循环自有定数意思者敬悉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稿滚,时候未到。万事皆有轮回,意思是说做什么事都会有因果报应。比如说你对老人不好,你的孩子看到你的所作所为。对你也不会好。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了善因,必首乎然会得到善果,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个善果就是你的定数,反之亦然,所以万事万物皆离不开因果定律。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相信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真诚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心存善念,总是好的 。善良的人一般会更幸福,走得更远。
2、当自己受到别人攻击伤害之后,不要想以同样的方法对待,相信好人有好报,坏人会有孽力回馈,做一个善良的人。
3、不要过于埋怨生活的不公,很多时候自有定数,我们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现在的人生过得越来越好,而不是整天抱怨着抱怨那的。

循环往复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循环往复
发音
xún huán wǎng fù
释义
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近义词
周而复始
反义词
始终如一
引用
《全闹野告唐文》第04部 卷三百二十一 ...古称管鲍,今则萧李。有过必规,无文不讲。知名当世,实类无人。 循环往复 ,何日忘此?存、实等泣血千里,羁旅相依。闻其一哀,心骨... 《大唐狄公案》迷宫案-第十二章 ...来访,家奴都须开门后复将门锁上,客人离去时仍要开门锁门,如此 循环往复 ,实令人烦恼。再者,丁虎国整日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对家... 《夜谭随录》卷一 香云 ...,数十百年后旋夷为都邑,旋坎为洿池,旋祀为坛灶,及为井墓。其 循环往复 ,鸟有穷期。而其间之穷期,已无穷矣。凡此宜各自努力,人... 《大唐西域记》卷第十一 ...衣敷草而坐。彼婆罗门踞所持座。非斥正法敷述邪宗。苾刍清辩若流 循环往复 。婆罗门久而谢屈。王乃谓曰。久滥虚名罔上惑众。先典有记...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三 ...扣虎头诃。何不听经。俄而群虎皆去。有顷蟒蛇竞出。大者十余围。 循环往复 举头向猷。经半日复去。后一日神现形。诣猷曰。法师威德既... 《高僧传》卷第十一 ...意扣虎头问。何不听经。俄而群虎皆去。有顷壮蛇竞出。大十余围。 循环往复 举头向猷。经半日复去。后一日神现形。诣猷曰。法师威德既... 《太平广记》卷第三 神仙三 ...,血又化成精,精再化为神,神又化成津液,津液又能液明变成骨。这样 循环往复 的修炼,就可以使你神气清爽精力充沛。这样炼下去,一年可... 《太平广记》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 ...是虹霓。这是天地的规律。人有四肢和五脏,有醒有睡,有呼有吸, 循环往复 。流动,就形成人体的营养作用、卫外机能和血气循环;明显... 《唐摭言》卷四 ...管、鲍,今则萧、李,有过必规,无文不讲。知名当世,实类无人; 循环往复 ,何日忘此!存实等泣血千里,羁旅相依;闻其一哀,心骨皆... 《黄帝内经》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静止,是由神妙的变化来把握的,因而能使万物的生、长、收、藏, 循环往复 ,永无休止。只有那些贤明之人,对上,顺应天气来养护头颅... 《道德经》第十六章 ...②作:生长、发展、活动。 ③复: 循环往复 。 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 《道德经》第四十章 ...于无④。 译文 循环往复 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脊郑下的...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是啥意思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意思是事物不断的轮回重复,生命也不断地生长、繁殖,没有终止。

1、周而复始

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出自: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

2、生生不息

意思是:扮早棚中国道家哲学术语,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没有终止。

出自:周·姬昌《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

译文:不断地生长、繁殖,革故鼎新是万事产生的本源。

扩展资料:

1、生生不息反义词——睁判万念俱灰

读音:wàn niàn jù huī

解释: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处: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白话释义:官场上的人情,不过是最有利的。大家见巡抚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边,万念俱

2、周而复始近义词——终而复始

读音:zhōng ér fù shǐ

意思:为不断地循环往复。

出处:宋 朱厅则熹《近思录》卷一:“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

译文:天下之间的道理,是不断地循环往复,这才有了恒定而无穷无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生不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而复始

万物皆周期

【原文】:

【注释】

①笃:笃定,纯粹。

②命:本性的意思;复命就是往复的本性。

③明:明了,洞悉。

④殆:死亡,灾难。
【解读】:

我们把自己的欲念都清空了,保持一种特别清虚,特别安静的纯粹的状态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体会这个世界的奥妙。万物一齐开始生发、开始运作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秉持一颗特别安静的心,清空自己的心去观察这个世界的运转,你就能够看清哗旅这槐芦掘个世界的生灭往复的变化。

天地万物芸芸众生、万事万物来回往复的发展,没有什么事能永远的发展下去,最后它会又回到根上来,回到万物运行的原始状态,再从无到有、从静生动,往外生发,这是万物运行的铅核规律。这种来回的状态是生命本常的状态,它一直在这么运转。洞悉了这种常规的、常理的状态,才是个明了世界本质的人。如果看不清生命本质,我们就会因为欲望越来越大而妄作妄为,妄作的人就一定会大难临头。

明白这个世界发展是从无到有,从有又回到无,这种来回往复的状态,心胸就会宽广,宽广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能做到公平了,就能够成为真正的领导者,这样就能够跟天和道特别接近了,这样才能长久运行下去,终生不会遭致太大的灾难。
【个人感悟】
《道德经》本章老子阐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常”。“常”是万事万物发展往复的一种规律,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本质,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真理。

道家的“常”佛家叫做“轮回”——《圆觉经》说:“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道家的“常”《易经》叫做“阳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家的“常”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矛盾的对立面”——毛泽东说,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统一、转化,推动事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式发展。

道家的“常”用现代人语境叫做“周期”——

时间有周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历史有周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经济有周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生命有周期——生老病死,循环往复;

气运有周期——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暮去朝来,日月轮转;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潮起潮又落,云卷云又舒;花开花又谢,月亏月还盈。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周期轮回。
2021年12月27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宇宙真是无中生有的吗?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从空无中产生,又将复归于空无,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无是世界的本质,有是世界的表象。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空与色,无与有都是对立的统一体。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

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吗?如果不是,宇宙何时诞生?宇宙有多大?是什么形状的?宇宙由什么构成?宇宙万物从何而来?其本质是什么?宇宙如何演化,其最终结局又将如何?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与生俱来。揭开宇宙的奥秘关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关乎人类文明的 健康 发展。因而,我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宇宙万物的终极答案。

虽然,迄今为止人类最远的足迹只是登上最邻近的月球,而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飞越太阳系去 探索 恒星际空间。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寻宇宙的秘密。近百年来,关于宇宙的各种科学理论层出不穷,各种重大的科学发现也陆续发布,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宇宙的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宇宙中的我们,要想了解宇宙的全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于宇宙的形状,至今没有一个定论。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是可以弯曲的。 把宇宙视为一个整体空间,如果知道宇宙的质能总量,我们就可以用相对论计算出宇宙的形状。如果物质产生的引力大于某个临界值,宇宙将是球形结构;如果等于临界值,宇宙将是平的;如果小于临界值,宇宙将是马鞍形结构。2013年,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宇宙在相当大的尺度上,几乎是平直的,就如同一张白纸。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推断,宇宙其实是有限的,形状类似五边形组成的12面体,就像让判侍一个足球,直径大约只有70亿光年。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像个甜甜圈。斯蒂芬? 霍金认为宇宙有限但没有边界,宇宙的形状可能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几何图形。在自然界中,分形无处不在,宇宙可能也是个超大的分形结构。

最新研究表明,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直径至少可达到920亿光年。由于宇宙仍在膨胀中,宇宙的直径还在不断扩大。

从宇宙的大尺度看,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是星系。据理论估算, 宇宙可能包含约2万亿个星系 。这些星系,依据彼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重力相互作用,组成了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整体上看,星系在宇宙中呈现类似蜘蛛网或神经网络的分布结构。

星系的大小差异很大,直径一般从几千光年至几十万光年之间,个别大的可达几百万光年。星系的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百万至万亿倍之间。 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坦吵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可达上千万光年以上。若干个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冲侍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直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

星系主要构成物质是恒星,也包括一部分星团、星云和星际物质。这些物质围绕着星系质量中心运转。 一般认为,绝大部分星系的中心包含一个特大质量黑洞。 由于形成的过程不同, 星系的形状和结构各异,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包括数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银河系总质量约为太阳的2千多亿倍,其中90%的物质为恒星。恒星常聚集成团,除了大量的双星外,银河系里已发现了一千多个星团。银河系里还有气体和尘埃,其含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气体和尘埃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聚集为星云,有的则散布在星际空间。

银河系呈椭圆盘形,是一个棒旋星系,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由四条对称的旋臂构成,旋臂间相距约4500光年。太阳系就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支臂猎户臂上。斗转星移,太阳系以250公里/秒的速度围绕银河中心旋转,旋转一周约2.2亿年,银河系则以600公里/秒的速度相对于邻近的星系在运动, 这相当于我们即使躺着不动,每天也会在宇宙空间中移动5,184万公里,或是每年189 亿公里。

在银河系的中心区域 ,星系核剧烈活动,不断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红外辐射、X射线辐射和γ射线辐射, 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巨型黑洞,其总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250万倍 。黑洞密度极大,体积极小,时空曲率也很大,其强大的引力导致光都无法逃脱,因而被称为“黑”洞。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不过可以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从而得知其存在。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后,发生引力坍缩,从而产生了黑洞。

各类星球是星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类别很多,一般主要包括恒星和行星。恒星是指靠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自身能发热发光的星球,比如太阳。行星通常指具有一定质量,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比如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恒星在其生命周期,还会演变为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白矮星、夸克星等等。决定恒星演化和最终命运的是恒星的总质量。小质量的恒星(比如太阳),会先膨胀成为(红、蓝、白)巨星,然后塌缩变成白矮星或蓝矮星,经过辐射丧失能量后成为红矮星,再成为黑矮星,最终消失。大质量的恒星则会先变成(蓝、白、红)超巨星,然后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最终会成为中子星、夸克星或黑洞。中子星最终丧失能量,形成黑矮星。而黑洞则会向外辐射粒子,或许会变成白洞,或许会完全蒸发。

宇宙各类星球的大小悬殊,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其对比结果是相当震撼的。地球直径约12756公里,约为月球直径(约为3,500公里)四倍,体积则相当月球的五十倍。太阳直径约139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约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A的直径约251256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约197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764万倍。人类已知体积最大的恒星-盾牌座UY(红色特超巨星)直径约2376511000公里, 相当于地球直径的约18.6万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6467万亿倍。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如果乘坐每小时300公里的高铁绕行地球赤道一周,约需6天时间。同样的高铁,绕行周长约437万公里的太阳需607天;绕行周长约789万公里的天狼星A需1096天;而绕行周长约74.7亿公里的盾牌座 UY则需2841年!

如果把地球缩小为一颗米粒,按同等比例缩小,则太阳相当于一个大苹果,天狼星A相当于一个足球,盾牌座 UY相当于一个中型 体育 馆。全球约有70亿人口,如果把盾牌座 UY平均分给每个人,则每个人可以分得约92万个地球!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类真的很渺小!

事实上,各种可观测到的星球、星系等天体,只占宇宙总质能的一小部分。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等研究表明: 宇宙可能由约4.9%的重子物质(可观测物质),26.8%暗物质,68.3%的暗能量组成。 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组成尚不是很清楚。不过,无论是什么物质,最终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中物理化学特性相对稳定的最小单元。 比如我们常见的水,如果我们将水不断的分解下去,在不破坏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情况下,最小单元就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H2O)可以进一步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但这时它的特性已和水完全不同了,再也不是水了。再比如我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它是由氧分子(O2)所构成的。一个氧分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二个氧原子,但这时它就不是氧气了。最简单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称单原子分子,比如氦和氩等分子。而最复杂的分子可以由成千上万,甚至几百万个原子组成,比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聚合物。

构成分子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称为元素。宇宙中已发现的元素共有118种,其中有94种存在地球上。 人体就是由多达90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都可以在地壳表层找到。人体的常量元素包括氧65%、碳18%、氢10%、氮3%、钙1.5%、磷1%、钾0.35%、硫0.25%、钠0.15%、氯0.15%、镁0.05%。其中氧、碳、氢、氮、磷和硫是组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的主要成分。

原子的结构有点类似太阳系,中心的原子核就像是太阳,而核外的电子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样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当然,电子的运动要复杂的多。除了氢的同位素氕的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之外,其他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一个正物质的原子(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因而正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当正原子的质子数与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数量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原子直径的数量级大约是10 -10m。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一般为10 -27kg。

根据标准模型理论,质子、中子还不是最基本的粒子。目前已发现的基本粒子共61种,可以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两大类。 其中,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包括36种夸克和12种轻子。而玻色子是传递各种作用力的粒子,包括8种胶子、2种W粒子、1种Z粒子、1种光子和1种希格斯粒子。

夸克是一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互相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粒子叫强子。强子中最稳定的是质子和中子。夸克可分为6味(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底夸克,顶夸克),每味3色(红、绿、蓝),再加上各自对应的反粒子18种,总共有36种不同状态(这里所说的味和色并不是味道和颜色的意思)。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费米子,只受电磁力和弱力的影响。轻子包括电子e、μ子、τ子3种粒子以及各自的中微子3种,再加上它们各自的反粒子6种,共有12种。电子e、μ子、τ子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它们的反粒子e+、μ+和τ+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微子及其反粒子不带电,是中性粒子。

胶子共8种 ,静质量为0,自旋为1,具有色荷,是传递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具有色荷的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胶子而实现的。胶子具有色荷,胶子之间也有强相互作用,胶子本身可放出或吸收胶子。W粒子和Z粒子都是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W粒子共2种,分别带正电荷与负电荷。Z粒子则只有1种,为电中性,且为自身的反粒子。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粒子,也只有1种。在所有玻色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不是规范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负责将质量赋予规范玻色子和费米子。

标准模型的所有61种粒子都已被实验证实。但还有1种粒子没有被包括在标准模型中,也没有被观测到,它就是传递引力作用的引力子。自然界有4种基本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传递后3种力的玻色子都已经被发现,唯独传递万有引力的粒子目前仍未知是否存在。不过,科学家们相信,从量子引力的观点出发,引力子是必定存在的。因为引力在量子化时,引力能量可以是一份一份的,引力能量必须由引力子作为载体将能量传递到无限远处。

现在我们已经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宇宙万物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下一步我们来讨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宇宙万物从何而来?其本质是什么?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皆有其因缘。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而世间万物追溯到过去,应该有个起源。那么,我们的宇宙起于何时?源于何处?

关于这个问题,一种简单直接、符合我们生活常识的答案就是宇宙是稳定恒常的,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就如我们每天的生活,太阳总是在早晨从东边升起,在傍晚从西边落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腊月,循环往复不断。万物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宇宙在根本上不随着时间变化。

但是,天文观测却发现宇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1922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观测到河外星系有“红移现象”,他发现: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遥远的星系均远离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而去,同时,它们的红移随着它们的距离增大而成正比地增加。这意味着,宇宙正在不断的膨胀。这就好比我们吹一个气球,如果我们在气球上标记2个点,就会发现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据此推理,在过去,星体相互之间的距离要比现在更近。这意味着在足够远的过去,它们应该处于同一个地方。

现代主流的科学理论认为宇宙是在约138亿年前由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奇点)通过大爆炸后不断膨胀而形成的。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后,宇宙体积不断扩大,密度不断变小,温度不断降低。在不到10^-12秒内,温度下降到约10^15度,宇宙的四种基本力先后出现:最早出现的是引力,其次是强相互作用力,然后是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相互作用力。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逐步形成:先是传递引力相互作用的引力子,其次是夸克、玻色子和轻子,再次是质子、中子,及其它们的反粒子。随后宇宙不断膨胀,温度和密度继续下降,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卡尔·萨根在《伊甸园的龙》中提出的宇宙年历,如果把宇宙的138亿年 历史 压缩为1年,则那么:1月1日,宇宙大爆炸;5月1日,银河系诞生;9月9日,太阳系诞生;9月14日,地球诞生;9月25日,地球产生第一个生命;12月14日,多细胞生物诞生;12月29日,第一批灵长动物出现;最后一天的晚上10:30分,第一批人类才出现;最后1秒种,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最后0.02秒,我们才刚刚有了互联网。

宇宙包含约2万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又包含数亿个恒星,如此庞大的物质,是如何由一个无限小的奇点“爆炸”而成的?物质的终极来源是什么?大爆炸理论是否不可信呢?

但是观测事实又令人不得不对大爆炸理论的科学性表示信服。比如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他们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的辐射温度是2.7K,与大爆炸理论预言的温度非常接近。另外,大爆炸核合成理论所预言的氦-4、氦-3、氘和锂-7等轻元素的丰度与实际观测可以认为是基本符合,这也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强有力支持。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它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并给出这些轻元素的相对丰度。

如果宇宙确是由奇点“爆炸”而成的,那么在“爆炸”前,物质、能量、时空是否存在?

世界万物,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生灭变化的过程。宇宙也不例外,也有一个创生演化(成住)的过程。宇宙万物是“无中生有”的,宇宙的演化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在“无”的时候,创生的力量是最大的,随着“有”的增加,创生的力量逐步减少。宇宙创生的一刻就是奇点。

奇点是空亦非空。说是空,因为奇点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说是非空,因为奇点蕴藏着创生宇宙的巨大力量。

奇点是空亦非空看似很难理解,不过我们如果用简单的数学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则显得并非是不可能的。“零”就是一个具有似空非空属性的数字。“零”既表示什么也没有,即“空”;又可以分为“+1”和“-1”,“+2”和“-2”,或者“+1.1”和“-1.1”,“+i”和“-i”等等。正数和负数、实数和虚数都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可以代表正能量和负能量,或者正物质和反物质。正如由“零”可以分开为无穷多个数的集合,真空也可以产生正能量和负能量,或者正物质和反物质(是否会有正空间、反空间,实时间,虚时间的存在?)。 在奇点,能量为“零”,质量为“零”,空间为“零”,时间亦为“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德经》描述世界万物创生的过程。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来比喻:道是一切的本源,道生出一个零(空),零分为正数(正物质、正能量等等)与负数(反物质、负能量等等),正负数(阴阳)通过各种演化,生出了更多的数(万物)。

宇宙虽大,但物质肯定是起源于极微小的粒子。在量子的世界,物理规律与我们日常所见的宏观世界截然不同。要想解开世界起源之迷,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一条十分关键的物理定律。

1927年,海森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也即我们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当我们精准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时,它的动量就存在不确定性,反之亦然。类似的不确定性关系也存在于能量和时间、角动量和角度等物理量之间。这个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最基本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不确定性原理看似只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但其中却隐含着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它表明世界是基于概率的,我们不可能精准地预测未来,世界是不能被机械决定的。同时,这个原理也与宇宙的创生有着重大的关系,这就是量子涨落。

量子涨落是指不确定性原理允许在空无一物的空间(纯粹空间)中随机地产生少许能量,前提是该能量在短时间内重归消失。产生的能量越大,则该能量存在的时间越短,反之亦然。

能量(可转化为质量)与时空是矛盾统一体,产生能量的同时,必然产生时空。 如果定义能量为正的,则时空为负的能量。时空的本质表现为万有引力。引力本身具有负的能量,因为引力是吸力,假设无限远的热能是0,那么当物体靠近后因为引力做功使得其势能为负值。在量子涨落产生的能量的瞬间,同时产生一个引力场。引力的负能量与能量对应的正能量互相抵消,使整个系统的总能量为0,并没有产生新的总能量,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由于能量是量子化的,时空也必然是量子化的,而不是连续的。

宇宙大爆炸就是由一次量子涨落引发的。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空间越小,偏离守恒的动量越大,时间越短,偏离守恒的能量越大。在起始阶段,时间极小,空间极小,所以能量、动量很大。真空的涨落表现为正反粒子不断产生和湮灭。涨落一旦产生,就会像推倒多骨诺牌一样产生更多的涨落。连锁反应造成了宇宙大爆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扩大,量子涨落产生的能量、动量逐渐变小,宇宙便慢慢冷却下来。

理论上,量子涨落所产生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或者能量所转化而成的正物质和反物质应该是一样的多,这样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但实际上,我们只观测到宇宙存在正物质所构成的天体和少量的反物质粒子,却至今还没有发现反物质天体。当今世界主要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似乎压根不存在于自然界。正物质为什么比反物质多?正物质对反物质的绝对优势,或者说正反物质的不对称问题,是一个需要透彻说明的经验性事实。

当暴涨结束后,构成宇宙的物质包括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以及其他所有基本粒子。此时的宇宙仍然非常炽热,以至于粒子都在做着高速随机运动,而粒子-反粒子对在此期间也通过碰撞不断地创生和湮灭,从而宇宙中粒子和反粒子的数量是相等的(宇宙中的总重子数为零)。直到某个时刻,一种未知的违反重子数守恒的反应过程出现,它使夸克和轻子的数量略微超过了反夸克和反轻子的数量——超出范围大约在三千万分之一的量级上,这一过程被称作重子数产生。这一机制导致了当今宇宙中物质相对于反物质的主导地位。

要解释这个问题,或许我们需要引入“多维空间”的概念。简单的说,一根直线就是一维空间,一个平面就是二维空间,一个立体就是三维空间。我们所生活并能感知的就是三维空间,如果再加上时间,就是四维时空。

根据M理论,时空应该是十一维的,也即十维的空间加上一维的时间。由于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对四维以上的多维空间很难从形象上去理解,只能从数学上去想象或理解。以三维为例,我们能感受到的方向是前后、左右和上下,而在四维空间里,还会多出一个方向“内外”。即四维空间有四个坐标轴,其中第四条垂直于另外三个坐标轴。就像平面是立体的切面一样,三维空间也只是四维空间的一个“切体”。空间既有延伸的维度也有卷曲的维度,在十维空间中有七维空间是卷曲紧致的。由于卷曲维度的大小约为普朗克尺度,因而很难被观测到。

M理论认为质能在自身维度下不守恒,会逃逸到更高维的空间。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正物质为什么会比反物质多。 因为大量的反物质粒子可能通过一种类似于“台球跳跃”的机制逃离了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而进入了更高维的空间,并被囚禁在更高的七个维空间里,从而没有被我们观测到。

我们打台球时,有时击球会遇到台球跳出桌面的情况,也即是台球从二维的台面逃逸到了三维的空间。如果台面是绝对平滑的,台球也是绝对为圆球体的,理论上台球不可能跳出桌面。但事实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台面有细小的起伏,而台球表面也细小的凹凸。所以,在恰好的击球角度和力度下,台球便有可能跳出桌面,从二维空间进入了三维空间。

同样,由于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涨落产生量子泡沫(又叫时空泡沫,1955年惠勒根据量子力学提出的概念)。在量子泡沫的普朗克长度量级,时空不再是平滑的,许多不同的形状会像泡沫一样随机浮出,又随机消失。不过,就如台球桌面从远处看是平滑的, 从宏观角度看,宇宙空间也是平滑的。这如同我们从飞机上俯瞰大海,海面看起来是平滑如镜的。随着飞机降落,我们开始看见海面上的波浪。如果我们坐在船上,还会发现海面有急流、漩涡和泡沫。普朗克长度是目前物理学所能描述的最小尺度。相对于普朗克长度,像质子那样的基本粒子都将是一片汪洋大海。

量子泡沫使一维、二维、三维空间变得不平滑,像波浪一样有极其微小的起伏。当粒子在这样的空间发生碰撞时,就会像台球一样从一维空间逃逸到二维空间,从二维空间逃逸到三维空间,从三维空间逃逸到四维空间。以此类推,由于某种原因,反物质粒子在碰撞中逃逸到更高维的空间。宇宙中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可能就是通过这种机制逃逸并囚禁在高七维空间中物质和能量。

真空非空。量子理论预示,真空中蕴含着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绝对零度下仍然存在,称为真空零点能。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提出了一项检测这种能量存在的方案,经精确测量后,证实了真空零点能确实存在。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确定。因而即使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粒子必然还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静止下来,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确定,而这是违反不确定性原理的。粒子在绝对零度时的振动(零点振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真空零点能。它表明了真空非空,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据估算,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达10 19焦耳每立方米,约相当于278万度电能。 狄拉克从量子场论对真空态进行了描述,把真空比喻为起伏不定的能量之海。

宇宙有创生演化的过程,必然会有衰退灭亡的结果。日落日出,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花开花谢。世间万物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宇宙应该也是如此。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未来有三种命运。一是“大膨胀”,宇宙会永远膨胀;二是膨胀然后开始收缩,最后在“大紧缩”事件中崩溃;三是“大撕裂”,宇宙向外加速,撕裂星系和恒星,只剩下冰冷的残骸物质,在宇宙加速度过大时,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无法再拘束住自己,最终所有的物质将会分崩离析四处抛散。这三种命运,哪一种才是宇宙终极结局?

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收缩,一直收缩到一个无穷小的点;而超弦理论认为,宇宙收缩到普朗克长度以后就达到极限,之后会再次大爆炸,一直这样循环往复下去……

宇宙的这种大爆炸、膨胀、收缩、回到奇点,然后又大爆炸、膨胀、收缩、回到奇点的过程,就像我们日常所熟知的钟摆。钟摆摆动是靠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来实现的。如果我们把钟摆拉高,由于重力的影响它就会往下摆,但由于到达最低位置时它具有一个速度,所以不会停在最低位置,而是继续冲过最低位置,在动能的推动下往另一个方向拉高,到达最高位置时又往下摆。如果没有能量的损耗,钟摆会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钟摆往上拉高就如同宇宙的膨胀,往下摆就如同宇宙的收缩,最低位置就如同奇点。

宇宙大爆炸,然后膨胀,是宇宙创生演化(成住),从“无”到“有”,从“空”到“色”的过程;宇宙收缩,然后回到奇点,是宇宙衰败灭亡(坏空),从“有”到“无”,从“色”到“空”的过程。

【这是个混沌的世界,终极的答案深埋苍穹。我是ZERO博士】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相对论》

2. 霍金,《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

3. 曾谨言,《量子力学》

4. 大栗博司,《超弦理论:探究时间 空间及宇宙的本原》

5. 百度百科:宇宙、星系、银河系、超弦理论、标准模型

万物皆周期,一切有聚散

暮去朝来,日月轮转;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潮起潮又落,云卷云又舒;花开花又谢,月亏月还盈。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周期轮回。《圆觉经》说:“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时间有周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史有周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济有周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生命有周期——生老病死,循环往复;气运有周期——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周期普遍存在,其阴阳交互、盛衰更迭、张弛有道的背后,体现的是对立因素之间的此消彼长,本质是事物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毛泽东说,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统一、转化,推动事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式发展。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本质,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真理。

我们将物质、精神、形态、气运的会集状态称为“聚”,分离状态称为“散”。聚散两相依,一切有周期。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世间万物的聚散本源吧。
一、宇宙有聚散

宇宙大爆炸论讲,宇宙发起于138亿年前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那时全宇宙的物质能量皆集聚于此。随着“砰”的一声大爆炸,无穷的粒子向四周扩散。在扩散中,温度在降低,时空在冷却,形成原子、分子,复合成气体,凝聚成星云。星云舞动着、旋转着,又汇聚成恒星和星系,形成如今的宇宙。宇宙之大,源于“聚”燃亮而成于“散”;繁星之众,起于“散”而汇于“聚”。

二、地球有聚散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46亿年前,宇宙星云尘埃集聚演化出原始太阳和地球。高温的地球岩浆不断地向外喷散气体,构成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汇聚成雨水,落到地表,形成海洋。32亿年前,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24亿年前,陆地初现在海洋之中。魏格纳说,大陆本是一整块,聚集在一起,但因地球自转而开始分裂、漂移,形成当今地球七大洲、四大凯段族洋之格局。

三、物质有聚散

物理学讲,在物理变化上,固态是聚,气态是散,液态居中间。生命源泉之水,常温常压为液态,冷却凝盯弊固成为冰,加热沸腾成为汽。水冰汽,三者实同一,皆因聚散而生异。化学讲,在化学变化上,化合反应是聚,分解反应是散,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居中间,催化着原子有聚又有散。物质有聚散,推陈又出新,构成了这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

四、生命有聚散

蒙田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孕育出的宝贵生命,是这世间最伟大的奇迹。刘禹锡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命属于物质而又超脱物质,在聚散轮回中发展前行。生物学讲,生命由父母双亲的精卵聚合、孕育而成;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佛陀说,诸般体相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四大聚合则成之为“色”,四大离散则终归于“空”。

五、国家有聚散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讲,“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纵观中国之历史,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从秦汉一统,到三国鼎立;从西东两晋,到南北双朝;从隋唐帝国,到五代十国;从宋元明清,到军阀割据的民国,再到大一统的人民共和国,交替出现的统一和分裂,体现着国家内部聚散格局的变化。横看全球之格局,中美两个当今世界之强国,由敌对到缓和,由建交到对抗,由猜疑到合作,亲密时是战略伙伴,对抗时是竞争对手。亲疏相间,聚散相依,一切皆因利益而起。

六、社会有聚散

原始社会,人类居无定所,渔猎而食,三五成群,随遇而栖。农耕社会,人类开始定居,耕种饲养,族群聚集,村落兴起。工商业社会,人类继续聚集,工商贸易,高楼林立,城市崛起。试看现代之中国,城市化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10%,上升到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20%,从2000年新千年新世纪的40%,上升到2010年的50%,再上升到2020年的60%,一路攀升,一路聚集,未来还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80%。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分散归于聚集。

七、产业有聚散

农业有聚散——威廉·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作为农业生产之根本的土地,从封建社会聚集于地主,到新中国土改后分散给农民,从“人民公社”时期聚集于集体,到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给农民,再到现代化聚集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分循环,聚散交替。工业有聚散——原材料被输入工厂聚集,制成品被输出市场发散。商业有聚散——金钱发散,货物聚集;货物发散,金钱聚集。

八、经济有聚散

基钦说,经济3-4年一个周期;朱格拉说,经济10年一个周期;库兹涅茨说,经济20年一个周期;康德拉季耶夫说,经济50-60年一个周期。但无论是哪种周期,经济由繁荣转为衰退时,总会缩聚经济活力——市场紧缩,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失业上升;经济由萧条转为复苏时,总会散发经济活力——市场活跃,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上升,失业下降。经济活力的聚与散,造就了经济发展周期。

九、金融有聚散

金融学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聚散资金和风险的中介和平台。银行有聚散——一头揽储将资金聚集,一头放贷将资金分散,充当桥梁,赚取利差,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保险有聚散——通过承保理赔对保费资金进行聚散,通过“大数法则”对风险进行聚散,扶危济困,雪中送炭。证券有聚散——股市中,当资金和人气聚集时,多方共振,牛气冲天;当资金和人气散去时,萎靡不振,一熊到底。

十、人生有聚散

宫崎骏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有缘的人聚在一个车厢,共度一段美好时光。在途径的每一站,有人上来,组成新的车厢,继续前行;有人下去,挥手道别,期盼再见。李叔同说,“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亲人、朋友、同学、同事、战友,因缘而聚,缘尽而散,事不由人,情不由己。在人生的长河中,缘分如同花朵,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有缘在一起时就要好好地珍惜,无缘而分开后就要在心头牢记。大好时光,莫失莫忘。

万物皆周期,一切有聚散。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聚散造就世界,聚散铸就生命,聚散成就人生。让我们敬畏这因聚散而造就的世界,珍惜这因聚散而铸就的生命,感恩这因聚散而成就的人生吧!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循环,周而复始,那生和死是否也有一个循环?轮回一说是真的?

你是一个聪明人,很确定的说:你的想法是对的,万物都是生死循环的,生命是死亡后诞生,诞生后死亡.佛物氏学中所说的就是:万物都有前世,来世未,未来世,死亡就罩橘散是意味着从新开始的,包括宇宙也是死亡后诞生,诞生后再死亡循环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循环运动和生灭循环的,佛陀早已经觉悟出来了这些万物的运转规律,所以佛学中说的.前世今生.轮回并不是迷信,其实是宇宙中存在的万物生死循环规律,而因果定律就是推动万物按规律运行的自然法则,为什么每个人出生命和福德不同??就是因果定律的运作产生定数,伍搜过去世做恶今世出生命就不好.没福德,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常想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人似乎也没有理由会例外,难道真的有转世轮轨?

是转世轮回吧,其实,如果放在以前,说轮回是迷信还可以理解,如果现在你还这么认为的话,你就OUT了,其实轮回并不是你想像的那到神秘,就像手机的信盯凯息数据一样,我们带着自己数据只是换了一个衣服而已,而肉身就是我们的衣服,就像我们换手机的原理是一样的呀,这样理解你可能就会有所体悟了,我们不停地换着手机,而手机里的信息永远都是那些,自始至终都没有换过,包括喜欢的音乐,图片,还有家人的电话,你换手机的时候,它们是不是跟着你一起来到新的手机里呢,所以,你想的是一种感悟,还没有到体悟的阶段,但是这个原理,这个循环是有它的循环往复的规律与规则的,如果你能发现这个规则的话,就像手机的功能再多,它也是由芯片组成的一样,我们循环这是由这些规则决定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的话,走进佛法是最正确的选择,你会发现,它不是宗教,是真相,凯悉唤它会告诉你人为什么会在此,为什么产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在你的身边还不是在别人身上,如此种种的,祝福你朋友,有这样的领悟的人,一定是智慧有所开发的,加陆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