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简介

《军行》是唐代诗人李白(一说王昌龄)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从侧面反映了诗人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诗语言精练,风格刚健,诗人用寥寥数笔,就形象地描绘出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塑造了战士英姿飒爽和勇猛善战的形象;

2、原文

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军行李白古诗原文及翻译

军行李白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译汪敏罩文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三、注释

1、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骝(liú)马:黑鬃黑尾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旧注“赤马黑髦曰骝”。

3、新困闹:刚刚。

4、跨:装上,安上。

5、白玉鞍:指用白玉装饰的马鞍。

6、沙场:战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

7、震:响。

8、匣:刀鞘。

四、作品点评

诗题《军行》的‘行’字是‘歌’的意思。这是一曲充满胜利豪情的军歌,写的是一场血战刚刚结束时的情景。‘战罢’是诗眼,全诗围绕这二字展开。

五、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拿枝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军行

1、作品简介

 帆好 《军行》是唐代诗人李白(一说王昌龄)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察轿搜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从侧败历面反映了诗人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诗语言精练,风格刚健,诗人用寥寥数笔,就形象地描绘出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塑造了战士英姿飒爽和勇猛善战的形象;

2、原文

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军行》(李白)原文及翻译

军行 李白 系列: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衫培埋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中猜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赏析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或蚂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李白的从军行古诗

李白的《从军行》有两首,一首五言、一首七言。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也就是乐府收集的曲调,在这个曲调下通常写作关于征战、兵马的内容,所以称作“从军行”,到后来的诗人创作,开始以内容区分作品,帆世关于边关、将士、战斗的作品,就都命名为“从军行”,而不拘于五言还是七言——因为曲子逐渐散佚,剩下的只是吟诵诗歌,就无所谓歌词长度是否和音乐匹配了。

从军行二首    李白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哗迹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这首五言书写的是边关战士斗志满满,表达出将士们希望在战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一首七言则重点描写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被敌军合围之时,突击射杀地方将领,带领将士突围的英雄事迹。

这是一场败仗,但是虽败犹荣,志气不堕。因为“百战沙场”,这场战斗虽然惨烈,但不过是大大小小战斗中的一场罢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士气不倒,依旧无所畏惧。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出来,这逃出来的千骑并非士气低落,而是奋勇从血泊中杀出,以图后战的英雄。

敢于写败仗,那是因为经常取胜,才有足够的底气和豪气。

这正是盛唐气象,无论乱轿并是在诗里还是在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