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

其中前四首为:

其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李鸿章〈入都〉十首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销伏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亏改携李鸿章的胸魄气略。

其中前四首为:

其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歼渣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李鸿章《入都》原文及翻译赏析

入都原文:

其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旅顷如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其五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其十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入都创作背景

清朝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21岁,其年入选优贡,奉父亲李文安之命,自老家安徽入京,以乎厅应翌年顺天乡试。李鸿章入京时作《入都》诗十首。

入都鉴赏

第一首

钩,兵器之形似剑而曲者。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冠「吴」以称。古人咏疆场勋业,每言此物。李公为一介书生,而有疆场建功之想者,盖鸦片战争之割地赔款,为国之辱,胸有郁结也。李公仕宦之后,建水师,兴洋务,谋招商,其终身所事,多为「把吴钩」,与外人斡旋而已。又,「吴钩」,兵器之锐者,自亦可喻己非常之才华。「百尺楼」用三国陈登事。许汜尝拜见陈登,陈登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让许汜「卧下床」。刘备谓许汜:「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陈登字)所讳也」,并谓陈登当「卧百尺楼上,卧君于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李公引此事,言己入都求仕,不为一己。「意气高于百尺楼」者,谓其经国之大志,自有胜于陈登。「一万年来谁著史」句以问为答,谓己可「著史」,且所著之史非百年、千年,而乃万年耳!「三千里外欲封侯」谓己之建功,志在降服三千里外之洋人也。 「随途骥」指跟从乡试之一班俊乂,「定须捷足」则言必得先登也。闲情逐鸥,用《列子·黄帝》海上之人与鸥鸟相游乐事。谓己自当奋力,无心悠闲,不得学海上之人矣。「芦沟桥」在京都西南,为京都要道也。所谓「芦沟桥畔路」,则指李公入都之途耳。「瀛洲」,传说中仙山。《新唐书·褚亮传》载,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命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该馆学士。每暇日,帝入馆访以政事,研讨典籍;又命为学士画像、作赞,题名号于爵里,时人盛慕之,谓入文学馆为「登瀛洲」。句言「有人」,实乃言己,谓己此番入都定当获士人盛慕之殊荣也。

此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公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拆启「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几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第二首

枥,马槽也。《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句谓多年于家,受教受养也。「红尘」,道家对人世之称。「向红尘」云者,谓今当走向社会矣。「驹光」,指人世短暂之时光,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句言二十年来,时有荒怠,于此颇有所悔。「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谓为「出群」,为「图新」,己自不可依恋故里而当入世闯荡也。

下两联接言己入都之后,当结交豪俊,拜望有道之人,借此以增益功底。「胡为」云者,句意似问,

实特强之否定也,谓己绝不抑郁捆束,虚度此生耳。

此诗叙入都之目的为出群,为图新;入都之首要当交结求益。

第三首

入都之途自须越黄河,登泰山,其势与天相连,可俯瞰中土,开扩眼界。言己离乡远行亦半为此也。晋陆机与弟陆云于太康末由吴郡入洛,造司空张华,华一见而奇之,遂为延誉,荐之诸公,名溢京华,声流四表。宋苏辙与兄苏轼嘉佑元年由川赴京,翌年皆中进士,嘉佑六年同中制举科。辙中进士后尚有《上枢密韩太尉书》,欲干谒太尉以养浩然。「入洛」、「来游」,俱为入都,诗引此,谓己之入都亦当如之也。「多谢」,殷切问候之谓也。「咿唔」,读书之声也。句意之表似为对皓首穷经、于世无闻者寄予同情,而实则谓己自此将永别此途矣。

此诗由入都之途可饱览山河秀色,广开眼界说起,而接以陆机、苏辙自励,自信入都将鲲化而鹏运也。

第四首

「往事成尘」谓昔事如烟;「东西南北身」言己当以天下为家。《礼记·檀弓上》载孔子之言曰:「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李公谓己亦应如之,为苍生、为国家而生,为民族、为社会而死,己非一己,乃苍生、国家、民族、社会之人也。白下,南京别称。青衫,学子所服。有感于往昔之多度迷顿,长时不达,年十八方秀才中式,此李公之可慨可叹者也。

「穷通有命」,此乃儒教。李公深信,故无须占卜;至于富贵何时而能周济贫贱,此皆天数耳。长时角逐于士子功名,而「依然一幅旧儒巾」云者,谓己至今仍依然故我也。

此诗追悔往事,虽多不达之慨,然自信乃命数使然。

第五首

「虱处裈」用阮籍《大人先生传》语:「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邱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句承上诗,谓往昔己之于世,如虱之处裈,穷达皆命也。「龙门」,《艺文类聚》引辛氏《三秦记》言鱼跃龙门,「上者为龙」,后因以科举会试中式为登龙门。句谓己欲乘翌年顺天乡试,一跃而除士子之服也。「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逐水源」云者,谓诸多同辈以科举而炫耀,而己已过青春年华,始追逐水源以求一跃也。

求此一跃,缘于「功名」,此两字频添李公之热血满腔。「半生知遇有殊恩」则似言昔时尝有知遇之恩。「半生」若作后半世解,则此句亦自信之语,谓己之后半世将为皇上所知遇也。李公此时落于人后,何至频有此自信之语,抑冥冥有告与?「枨触」,感触也。「闻鸡」用祖逖事。《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刘琨善,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句谓心有壮志,每每有所感触,思图奋发。「记取秋风拭泪痕」者,言己昔有秋试失利之痛也。

此诗言追逐功名之甘苦,申言入都之目的乃欲过乡试,达龙门耳。

第六首

桑干河,京都郊外之水名。「白云」,用狄仁杰事。《旧唐书·狄仁杰传》载:狄登太行,「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时李公父于京都任职,为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句谓父母居于京郊,己所能为者唯遥祝平安耳。李公父于科举入仕前以课馆为业,李公六岁即入家馆棣华书屋接受其父教诲,故诗有「回首昔曾勤课读」语。「负心今尚未成名」,则谓己之有负父教,至今未能成名也。

李公父于道光十八年,即公历1838年中进士,跻身仕途,于宦海之中,固持清节,至此时已达六年。「六年宦海」云云,所言即此。「千里家书促远行」谓己之赴京乃父之函命也。「春明花放」指科举中式;「乌鸟私情」,用李密《陈情表》语。句谓待到顺天乡试中式,庶几始可慰藉父母,报答父母哺育深恩于一二耳。

此诗颂扬父母教养恩德,自信将不负所望。

第七首

「邯郸梦」,典出唐人沈既济小说《枕中记》。卢生于邯郸途中遇道士吕翁,枕吕翁所赐之枕而入枕中,得荣华富贵,醒而后知梦。诗所谓「醒迟」,常解则为未醒,言仍碌碌于建功树名;然人世本如梦,李公乃积极入世者,故李公所言之「醒迟」当别作它解,谓享用荣华富贵久永也。「蓬瀛」,蓬莱、瀛洲,传说中之仙山,借喻殊荣殊遇也。「系人思」,谓牵挂己之慕思。「登鼇顶」,既可解为独占鼇头,中状元,亦可解为立鼇头,入翰林。盖科举时状元及第,则立于镌刻有巨鼇的殿阶石上迎殿试榜;而翰林院学士立于镌刻有巨鼇的殿阶石上朝见皇帝亦典制。「凤池」即凤凰池,既用为中书省美称,亦用喻宰相之职。句谓己既已入世,则应立志功名,中状元,入翰林。至如入中书,为宰辅以「何时」发问者,亦自信此自有日也。

颈联谓己喜诗嗜酒之名士习俗未改,用喻祥瑞。《汉书·王褒传》载上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句谓生有此福,祥瑞自临,我李公宜如此也。

此诗言志,自信冥冥有助,仕途腾达,扶摇青云也。

第八首

「吟囊」,诗囊也,用唐李贺事。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言贺外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入都备办,有一担行李并盛诗稿之锦囊,检点所需携带书籍,想及将赴京,不尽欣喜欲狂。旅途日夜兼程,月夜乘舟于淮河,霜晨骑马于北京德胜门外之蓟丘。为我之行也,故人持赠,妻室治装。所愧者,京都物价高昂,生计所需尚赖父母。「长安居不易」用唐白居易事。辛文房《白居易传》曰,白居易观光上国,谒顾况,顾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食指」,谓居家生计也。

此诗所特需述者为颈联用典之瑕疵。「纯仁麦」为宋范纯仁事。范受父范仲淹之命,自苏州以舟运麦入丹阳,遇故人石曼卿缝亲之丧,扶柩返乡,途无资财,遂全船送之。一本「纯仁麦」作「王祥剑」,「王祥剑」为晋吕虔事。《晋书&S226;王祥传》等载,刺史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吕谓「苟非其人,刀或为害」,乃赠时为别驾之王祥。王佩之,后果为三公。李公于此二典或艰于选择,故有异文。此二事所言之麦、剑,借指故人之所赠虽不无其可,然纯仁麦系赠丧亲者,李公进京赶考,晋见父母,胡可授受此不吉之物?王祥剑而言「共赠」,亦甚不类。

「荆妇」,己妻之谦称也。「陆贾装」用汉陆贾事。《史记&S226;陆贾传》言,陆贾病免家居,卖出使越所得橐中装千金以分其子,以为子孙生计。句之义欲借用以指父母赐予己一房之财物,显亦有大不妥处:李公之父时未病免。且陆贾之家居,乃为避诸吕,此有涉朝政,岂可不为大忌乎?

此诗言打点行装,亲朋相送,自愧入都生计仍需父母扶持也。

第九首

「骊歌」,告别之歌。《诗经》有逸诗《骊驹》篇,为告别所赋,因以为典。「缓缓」者,依依之况也。与亲朋话别筵席,难以舍分。「磨铁砚」,用 五代 桑维翰事。据《新 五代 史》本传云,主司恶「桑」、「丧」同音,劝桑不予进士。桑乃以所铸铁砚示人,谓「砚弊则改而它仕。」卒以进士及第。「撤金莲」用唐令狐绹、宋苏轼事。据二人本传载,绹、轼均尝夜对禁中,唐帝尝以金莲华炬送绹还;宋帝尝「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谓己之入都,立桑维翰之志,誓取进士;效令狐绹、苏轼之功,再回故里时能得帝王以金莲华炬、金莲烛相送也。馆阁,翰林院之称。而今此处正乏人物,正是我文章报国大可为之时。「揽」,撮持也;「苍苍」,深黑也;「迍邅」,困顿也。句谓时尚年轻,终不当久不得志耳。

此诗言别,述愿,立誓,自信将以文章报国。

第十首

父母居京,入都则可拜见,故云「到家」也。「征人北上日西斜」,谓己由皖入都,时值下午也。「槐厅」,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云:「学士院第三厅……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合者,多至入相。」「明经」,贡生。「谬附」,自谦之言。「桂苑」,科举考场。句谓己以优贡入试,中式之席,折桂之位,正虚以己待也。

「短剑」,匕首之类。人间恩怨,一笑可泯,何以用短剑为哉?故「收」;「笼纱」用王播故事。据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载,唐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寺院,随僧食餐。僧人厌之,常于饭后击钟。王播闻钟而往,则饭毕矣。后二纪,王播以重位出镇扬州,见旧时于寺院壁所题之作,尽为碧纱所笼。句谓世态炎凉自可由王播事知之。「驷马高车」,富贵者所有。汉司马相如初赴长安,尝题桥柱曰:「不乘驷马高车,不复过此桥。」尾联言己此次入都,誓求仕途显赫,否则绝不返乡回皖耳。

此诗重在言誓,由「人情冷暖」更生发感悟。

诗词作品: 入都 诗词作者:【 清代 】 李鸿章 诗词归类: 【抒怀】、【壮志】、【追忆】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请问这诗作者是谁,题目是什么?

此诗出自清代李鸿章《入都》十首中的第一首。

原诗:

入都

清代李鸿章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败祥陆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意思:大丈夫单手持握吴钩,心中激情澎湃高于百尺高楼。万年以来都是由宴拿谁书写历史,今朝且看我三千里外建功立名。

定当跟随才德出众之人捷足先登,哪里有闲情逸察顷志学海上之人与鸥鸟相游乐。谈笑之间手指泸沟桥畔之月,有几个人真的能走到皇帝身边,为国效力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21岁,其年入选优贡,奉父亲李文安之命,自老家安徽入京,以应翌年顺天乡试。李鸿章入京时作《入都》诗十首。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收录于《李文忠公遗集》第六集和《李鸿章全集》第37册(诗文)中。

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

第一首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侯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

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几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都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是李鸿章的诗,请详细讲解它的意思。谢谢。

书面意思是:这一万年来都是谁书写了历史,即使是八千里外,也要不远千里,浴血杀敌,立功封侯,表达了李鸿章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此句出自李鸿章的《入都》十首其一,原文是“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欲封侯。”

原文: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野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译文

大丈夫一只手持刀,意气风发,比百尺的楼都高。这一万年来都是谁书写了历史,即使是八千里外,也要不远千里,浴血杀敌,立功封侯。

我要一定比你(指跟从乡试之一班俊乂)先成功,哪有闲情逸致追逐野鸥答简笑,我笑着问卢沟桥边的月亮,有几个入京求取功名的人能够功成名就。

扩展资清含料:

《入都》其一赏析

这咐穗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

第一首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侯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

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几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都

我想知道清末重臣李鸿章的临终遗诗

《临终诗》

[清]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释义:

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扩展资料

李鸿章个人作品

李鸿章的作品,收录于桐城吴汝纶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闷悉袭》(亦称《李文忠公全集》),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

后戴逸、顾廷龙主编《李鸿章全集》,收录李鸿章的奏折、电报、公函、私人信件、诗文等,内容较前书更为丰富。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胸魄气陆段略。其中一首是: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另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李鸿章《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蚂兄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此诗,《李鸿章全集》未加收录,有学者考证其可能是伪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鸿章



李鸿章关于镜花的诗句

1.李鸿章的所有诗词

李鸿章十律

李文忠公鸿章,初以明经入都就试,途中有感,乃成十律。一生事业,已于诗中兆之矣。句云: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行谈脊;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桑于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2.关于李鸿章的诗

李鸿章的七律诗

丈夫档渗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赴试途中有感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

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赴试途中有感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3.形容李鸿章的诗句有哪些

1、“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侍旁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梁启超

2、“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3、“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

4、“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5、“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

4.描写“镜花水月”的诗词有哪些

1. 《咏镜》 作者:骆宾王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2.《春水》作者: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3.《十五夜望月》作者: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情诗其十二》 作者: 仓央嘉措

侯门一入似海深,欲讯卿卿问鬼神?此情惘然逝如梦,镜花水月原非真。

5.《金缕衣》作者: 梁羽生

蜗角浮生换。怅年来车尘马迹,天涯望断。青冢寒鸦啼未了,凄绝此情难浣。更还有幽闺旧伴,死别生离同一恨,梦魂惊,犹似闻低唤。清泪滴,鸳枕畔。深情负尽长遗怨。此生缘,镜花水月,都成空幻。弹剑狂歌临绝塞,云海苍茫人远。挽冰河洗涤尘丝乱。往者如斯随逝水,后来人应得如心愿。殷勤祝,嘘寒暖。

5.李鸿章非常有名的两句诗出自哪一首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

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

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其十】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6.李鸿章在咽气时所作的一首诗是什么 啊

节目咱没看。

早诗倒能给几首: 19岁李鸿章写《二十自述》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青眼邀名士赏赤聊故酬 胸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沤 久愧蓬莱仙导客簪花少 第二首: 丈夫事业误流光悔迟 壮志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觉身先舞镜知颊髭 昔童今弱冠浮碌碌竟何 鸿章20岁进京曾作七律《入都》10首要诗句许: 丈夫手吴钩意气风高白尺楼 万谁著史三千外觅封侯 定捷足随途骥闲情逐野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瀛洲 其二: 频伏枥向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访京师道 藉求文益友胡悒郁吾。

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觅封侯啥意思?

意思是:这一万年来是谁在书写历史,哪怕我要去遥远的三千里外,我也要得到官位,成为书写历史的人。

这一句出自李鸿章的《入都》十首。“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是李鸿章在青年时写下的诗句。这句话可以看做是李鸿章的志向,也是李鸿章青年时立下的誓言。

他一心要做一个书写历史的人,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在努力着把自己写入历史。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李鸿章必然知道自己的一生究竟写了怎么样的历史。

扩展资料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和他同时代的一位大清巨富胡雪岩也是安徽人。如果说胡雪岩一生经营的是生意,那么李鸿章一生经营的就是自己的官位。李鸿章是那个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湖南人曾国藩的学生。

与曾国藩不同的是,李鸿章把军队、权力抓得更紧,一方面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也在官场树敌许多。这是李鸿章的胜利,也是李鸿章的悲哀。

李鸿章是晚清的中流砥柱,他追随曾国藩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企业。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他做了自己应该做祥判纳的事情。

他像一只在风雨中的蜘蛛,辛辛苦苦地编织着晚清那张巨网。只需一场风雨,这一切便被打击得支离破碎,便又得重新开始。

对于李鸿章所签署的一系列卖国条约,今人的评判逐渐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认为李鸿章所做的一切,不冲陵过都是皇帝和太后的意思。朝廷把自己要背负的骂名转嫁到大臣身上,这是历史上惯有的事情,比如倒霉的秦桧与严嵩,都是这样不幸的棋子。

胡雪岩经营的是生意,李鸿章经营的是官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李鸿章的表现越来越像一个在官场上的商人。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得自谨没己难以被替代。

在罗伯特.道格拉斯版《李鸿章传》出版五年之后,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皇帝和太后仓皇出逃,而身为晚清中流砥柱的李鸿章竟然支持了盛宣怀提出的“东南互保”,“坐拥东南、死不奉诏”使得朝廷一度失去了对中国东南诸省的控制。这次举动实际上为十年后的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