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计划一般在年初开始制定,可以表格的形式。表格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时间,项目,方法标准,质量控制方式,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执行人,结果评价等等信息。要明白质量监督计划的目的,这个很重要。连目的都不明白的话,写出来的质量监督计划以及之后的质量监督记录都是应付别人的东西。

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按归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

怎样撰写实验室质量监督计划

.目的
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QA和QC工作。

3.职责
3.1 质量经理(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年度QA和QC工作计划,并对QA和QC结果进行评价。
3.2 质量部负责组织QA和QC工作的实施。
3.3 技术经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的技术考核。
3.4 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并负责实施。
3.5 资料管理负责检测标准、规范等文件的跟踪查新。
3.6 检测人员负责QA和QC工作的实施。
3.7 质量监督答凳员负责监督QA和QC工作的实施。
3.8 总经理负责审批年度QA和QC工作计划。
4.工作要求
2008年度质量目标:报告合格率为≥98%,报告及时率≥98%;客户满意度≥95%,客户投诉率≤1%;重大事故率为0,质控数据合格率≥95%。
4.1 实验室内QA和QC
4.1.1 人员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每半年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一次技术考核。
4.1.2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4.1.2.1仪器设举举哪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4.1.2.2 每3个月对有机标准物质核查一次,每半年对无机标准物质核查一次。
4.1.3 玻璃仪器
质量部每月对实验用玻璃仪器进行随机抽检,每批抽取3%,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个。
4.1.4 实验用水
检测人员参照《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对实验用水进行检验,每天对可检验指标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1.5 方法
本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国际、国外和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理员每半年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方法。
4.1.6 环境条件控制
本实验室正码配置符合实验要求的环境条件控制设施,检测人员应每日对所负责区域进行控制和记录。
4.1.7 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同时进行空白平行试验。
4.1.8 凡有标准样品的项目,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标样考核和一次实验室内比对(包括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
4.1.9 所有用校准曲线定量且斜率稳定的项目,须在每批次样品测定时,对曲线进行核查或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4.1.10 检测人员自控:检测每一项目时,应带QC样品(或标样)进行平行质控。
4.1.11 质量部每周随机抽取5%的样品进行密码(或用标样)平行或密码平行加标的测定。当样品少于10个,至少应抽取1个。
4.1.12 每两月对可保留样品进行一次抽检,每次至少抽检一个项目。
仅供参考

实验室如何对检测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

监督,是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的监视、督促和管理。人员监督,即是对人员能力的监督。这里的能力,是指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检测实验室人员所从事的与检测相关工作的初始能力和持续承担该项工作的能力。

怎样开展人员监困橘配督

1、编制人员监督程序文件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应包含人员监督程序文件,明确规定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结果评价,以及监督中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方法。

2、设定监督员

监督员,应由熟悉各项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具备善于观察和良好沟通能力的资深人员担当。其职责是发现偏离、记录分析、适时汇报和监督改进。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没有明确地规定监督员的比例要求,仅强调要进行充分有效的监督。为确保监督的覆盖面,有文献建议,监督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数量之比一般在1∶10~1∶5;

有的建议,监督人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5%~10%;

还有的建议,以监督人员占专业检测人员的10%~20%为宜。

其实,人员监督的目的是保证所有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活动,因此,监督的对象应该覆盖到所有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人员,提出监督的人员比例是不合理的。监督员的数量以能够覆盖检测实验室所涉及的各工作环节、各专业领域和各关键场所为宜。实验室管理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都要有监督员。

同时,实验室要对监督员予以授权并赋予相应的权利,确保其发现不符合工作时,即时处理。如可以当场提出问题,责令立即改正;

当不符合工作处置发生困难时,可以直接向质量主管或技术负责人报告,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可以扣发检测报告;对纠正措施效果不满意伍手时,可以通过和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整改意见。

3、制订人员监督计汪指划

人员监督计划由监督员制订,经技术负责人审批。人员监督计划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监督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一般以表格的形式体现。监督员可根据自身监督的领域特点对实验室年度的质量监督工作计划进行细化,确保监督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监督的对象、监督的重点、以及除了有计划性的监督以外增加对新检测人员等的实时(随机)性的监督。

检测实验室的监督计划应保证在一个认可周期内,实验室所有人员至少被监督一次。因为,实验室人员,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会影响实验室活动,均要受到监督。

4、按计划实施人员监督

实验室按照人员监督计划进行监督。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监督记录和监督评价。年度监督计划是常规监督,监督员不必拘泥于计划,可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运行的具体情况,有侧重点地追加人员监督任务。如遇以下情况有必要追加专项监督:

(1)客户有特殊要求时;

(2)首次分包时;

(3)在实验室场所以外的地点进行检测工作时;

(4)检测结果在临界状态时;

(5)发生质量仲裁或质量鉴定时;

(6)发生客户投诉(抱怨)时;

(7)发生偏离时。

人员监督的具体内容

1、人员监督的方式

人员监督的方式比较多样化,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现场观察、书面核查、提问面谈。开展监督时,可采用单一方式,也可采用多种方式结合。

——现场观察

由监督员对被监督人员进行现场实地操作情况的察看,考核其对管理要求或检测标准的执行能力和对操作过程的掌控能力。这种监督方式侧重于评价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一般适用于有新人员(新进人员、在培人员、短期聘用人员)、新项目(新开展的项目)、新设备(新进设备初期使用阶段)和新标准(新增检测标准或检测标准变更)等情况,尤其是对检测人员的监督。对于新进人员,比较常用的监督方式就是目击现场操作。

例如,羊毛检测人员按照检测标准SN/T0473—2003《进出口含脂毛检验规程》中5.3.1气流仪法,用微拉气流仪进行羊毛细度的检测。在监督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该人员的几个关键操作步骤是否规范、流畅。

——书面核查

由监督员对被监督人员涉及的与监督内容相关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考核其对管理要求或检测标准的理解能力和对操作结果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核查工作记录、检测结果或者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这种监督方式一般适用于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

例如,对于从事合格供应商评价工作有多年经验的员工,监督其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校服务机构的供应商评价时,可以查阅该人员是否建立检校机构合格供应商名录,名录中的各检校机构是否通过实验室认可,已获认可的检校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实验室提出的具体技术需求;是否对每个供应商都逐一评价,评价内容是否涵盖供应商的服务效率、性价比、服务支持能力等;

如有不合格的供应商,是否予以撤除并编制新的合格供应商名录。

以上列举的逐项内容,都能达到规定要求,则可认为该人员具备持续承担合格供应商评价工作的能力。

——提问面谈

由监督员就监督内容对被监督人员进行当面问询和约谈,这种监督方式比较灵活,也适用于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特别是对其持续承担原工作能力的监督。对实验室管理层的监督,就可以采用这种监督方式。


例如,询问检测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其单位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是什么,如何实现该目标;有什么途径可以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程序的偏离;在实验室内部怎样建立沟通机制等。


2、记录人员监督情况


监督员应认真填写监督记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记录的内容应包括监督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等。记录要涉及监督的全过程,对监督方式的合理性、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工作完成的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对监督结果进行评价。


3、评价被监督人员的能力

在监督结果部分,监督人员要对被监督人员的相关能力予以客观、真实的评价。明确被监督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能力,如对法律、法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规章制度的掌握能力、对合格供应商的评价能力、对检测和方法(包括校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的使用能力、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能力、安全性要求识别及执行能力等。当人员监督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不符合时,则要进行不符合工作的说明,并指出需要改进或纠正的方面。

4、处理监督结果

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对需要采取现场纠正时,应要求被监督人员实施现场纠正,并对纠正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做好记录;对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必须出具不符合报告。监督员督促相关人员制订纠正措施计划、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期再实施跟踪,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若纠正措施有效,则可关闭不符合。

监督员定期编写人员监督报告,作为年度管理评审输入内容,也可作为人员培训需求的依据。监督报告要包括监督岗位及人员数量、监督过程、监督结果、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等。答案来自

如何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问题一:怎样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计划 组织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畅: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a)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e) 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组织按这些要求先识别和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然后根据过程逐一形成文件

问题二:如何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组织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a)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e) 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组织按这些要求先识别和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然后根据过程逐一形成文件

问题三:如何编制产品质量计划 40分 1/首先分析质量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并订立目标。你要知道你产品在质量提高方面还需要在哪方面改进常主要可以通过QC七工具之一的特性要因图来分析。
2/考虑要完成目标需要如何改进。考虑改进的方法,首先产品制作最常用的是从4M(人/机器/方法/材料)或者5M(加测量)入手。
3/制作计划。根据5W1H(时候/地点/人物/目的/做的内容/如何进行)展开。这里提到的内容要在计划里体现。高级点可以制作甘特图。
接下来就是要看计划完成的效果,实际上是执行所谓的PDCA循环(计划/试验/检查/执行)。

问题四:如何编制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ITP 1. 什么是质量检验计划
所谓质量检验计划,是指以书面的形式对检验工作所涉及的总体和具体的检验活动、程序、资源等做出的规范化安排,以便于指导检验活动,使其有条不紊地进行。
检验计划是产品生产者对整个禅羡检验和试验工作进行的系统策划和总体安排的结果,确定检验工作何时、何地、何人(部门)做什么,如何做的技术和管理活动,一般以文字或图表形式明确地规定检验站(组)的设置, 资源的配备(包括人员、设备、仪器、量具和检具),选择检验和试验方式、方法和确定工作量,它是指导各检验站(组)和检验人员工作的依据,是产品生产者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计划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检验工作的技术管理和作业指导提供依据。
2.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目的
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实现,有各种不同的复杂生产作业活动,同时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检验活动。这些检验活动是由分散在各生产组织的检验人员完成的。这些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产品及其检验和试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掌握如何正确进行检验操作,如产品和组成部分的用途、质量特性、各质量特性对产品功能的影响,以及检验和试验的技术标准、检验和试验项目、方式和方法,检验和试验场地及测量误差等。为此,需要有若干文件做载体来阐述这些信息和资料,这就需要编
制检验计划来给以阐明,以指导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保证检贺凯拍验工作的质量。
现代工业的生产活动从原材料等物资投入到产品实现最后交付是一个有序、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作孙衫业工种、不同人员、不同过程(工序)、不同的材料、物资、设备。这些部门、人员和过程都需要协同有机配合、有序衔接,同时也要求检验活动和生产作业过程密切协调和紧密衔接。为此,就需要编制检验计划来予以保证。
3. 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检验计划是对检验和试验活动带有规划性的总体安排,它的重要作用有:
(1)按照产品加工及物流的流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统筹安排检验站、点(组)的设置,可以降低质量成本中的鉴别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2)根据产品和过程作业(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检验、试验项目和方式、方法,合理配备和使用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检具,有利于调动每个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
(3)对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并实施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检验职能的有效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4)使检验和试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处于受控状态。
4. 质量检验计划的内容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生产作业组织的技术、生产、计划等部门的有关计划及产品的不同情况来编制检验计划,其基本内容有:
(1)编制检验流程图,确定适合作业特点的检验程序。
(2)合理设置检验站、点(组)。
(3)编制产品及组成部分(如主要零、部件)的质量特性分析表。制
订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
(4)对关键的和重要的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编制检验规程(检
验指导书、细则或检验卡片)。
(5)编制检验手册。
(6)选择适宜的检验方式、方法。
(7)编制测量工具、仪器设备明细表,提出补充仪器设备及测量
工具的计划。
(8)确定检验人员的组织形式、培训计划和资格认定方式,明确
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等。
5.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原则
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形体大小、过程作业方法(工艺)、生产规模、特点、批量的不同,质量检验计划可由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检验的主管部门负责,由检验技术人员编制,也可以由检验部门归口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编制。编制检验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充分体现检验的目的。一是防......>>

问题五: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原则 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形体大小、过程作业方法(工艺)、生产规模、特点、批量的不同,质量检验计划可由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检验的主管部门负责,由检验技术人员编制,也可以由检验部门归口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编制。编制检验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充分体现检验的目的。一是防止产生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二是保证检验通过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2)对检验活动能起到指导作用。检验计划必须对检验项目、检验方式和手段等具体内容有清楚、准确、简明的叙述和要求,而且应能使检验活动相关人员有同样的理解。(3)关键质量应优先保证。所谓关键的质量是指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如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质量特性。对这些质量环节,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时要优先考虑和保证。(4)综合考虑检验成本。制定检验计划时要综合考虑质量检验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检验费用。(5)进货检验、验证应在采购合同的附件或检验计划中详细说明检验、验证的场所、方式、方法、数量及要求,并经双方共同评审确认。(6)检验计划应随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结构、性能、质量要求、过程方法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

问题六:什么是质量控制计划,如何编写 你应该用PDCA的方法来进行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找出问题在做计划

问题七:为什么要编制年度质量计划 年度质量计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质量计划,是当年组织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组织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也建立了中长期的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必然产生“熵”(问题)。而且,任何质量管理体系都存在着进行持续改进的需要。不管是保持(这涉及解决产生的问题)还是改进,都需要通过策划、建立目标、制订计划来进行。但是,质量管理体系又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天天去改变,而应保持其正常运行所需的完整性。除了特殊情况(例如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等),非改不可之外,一年进行一次改进或调整是合适的。本年之内改进或调整哪些内容,怎样改进或调整,正是年度质量计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组织的中长期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年度质量目标的实现来保证。也就是说,中长期质量目标应当分解展开到各个年度。这种分解展开既可以一次性进行,例如今年就把未来五年的展开了(但仍需每年进行调整),又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因此,进行年度质量目标策划是很必要的。 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每年都应当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为其提供切实的质量保证。这也是进行年度质量目标策划的原因。 按GB / T 19000 ―ISO 9000 族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取得的业绩进行测量(包括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一般情况下,审核和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其中管理评审通常又在年底或年初进行。审核和评审中提出的改进要求,也需要通过策划、制定措施、下发计划来落实。年度质量目标策划正好可以将其纳人,统一在综合性的质量计划之中。 此外,按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的要求,每年应当开展的某些质量管理活动,例如质量培训、质量宣传教育、QC 小组活动、内部审核、市场调研、对供方的考察审核、质量竞赛、国家或组织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重要的质量会议等等,也需要经过策划在质量计划中规定,才能落实。 综上所述,组织每年年初都应当进行相应的质量策划,编制年度质量计划。

问题八:怎么样制定品质管理计划 首先要制定目标,然后是行动计划,比如品质日常管制计划,品质改善计划,学习培训计划,考核计划,等等,如果不满意,我还可更详细地给出样版!

问题九:项目质量计划的制定方法 项目质量计划的制定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也叫经济质量法,这种方法要求在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时必须同时考虑项目质量的经济性。任何项目的质量管理都需要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质量保障工作,其二是质量检验与恢复工作。前者产生项目质量保障成本,后者产生项目质量检验和纠偏成本。项目质量计划的成本/收益法就是合理安排这两种项目质量成本,以使项目质量总成本相对最低。 运用实验设计信息是一种计划安排的分析技术,它有助于识别在多种变量中,何种变量对项目成果的影响最大,从而找出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以指导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室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如何写

这个一般是在年初写,对本年度质量控制的迹渗一些安排,比如说质量监督啊,员工培训啊,仪器检定等等一系列的计谈樱划,具体看你们的要求了。这个没有什么格姿侍脊式,就是把时间安排那些列出来就可以了。

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1、明确质量监督的对象

实验室监督的对象是人,主要针对在陪人员,新进人员、换岗人员等,可以理解为重点监督技能不是太熟悉的人。

2、监督体系的建立

(1)监督员的数量:
实验室根据检测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要能够满足工作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应设置不同的监督员,如食品、化工、建材等涉及的各专业实验室,当检验、校准人员在本岗位进行工作时,应按其工作岗位分别设置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10%。

(2)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工作,监督员应由了解检测目的,熟悉检测的方法、程序,懂得结果评价的人员来担当,就专业知识而言,要求其高于一般检测、核查人员陵物。监督员通常是兼职的,当专业科室主任的专业技术能力能满足要求时,也可以担任监督员;当专业科室主任无力承担(如工作量、需要更多专业技术等原因),也可由熟悉本专业的技术骨干任职。

(3)质量监督的时机
人员首次从事某检测、校准岗位工作时,应安排监督。下列情况应安排监督:
(1)新的检测、校准项目开展工作时。
(2)新设备或设备修复后投入使用时或无法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在使用时。
(3)重要的检测、校准任务时,如仲裁检测、验货检验、质量鉴定等。
(4)新标准、新规范、新方法或标准、规范、方法发生变更后首次投入应用时。(5)检测、校准方法发生偏离时。
(6)检测、校准数据出珊临界值时。
(7)顾客有投诉或满意度调查表明检测、校准过程存在缺陷需改进时。
(8)被检测、校准样品或参数的操作难度较大时。
(9)现场检测或校准时。

(4)质量监督如何实施
(1)编制相关程序性文件,明确质量监督的职责分工、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质量监督中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及改进的机会。
(2)制订年度质量监督计划。计划应包括监督的方式、项目、频次、要求等。
(3)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监督记录表。对监督内容进行文件化,监督内容覆盖上年度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设置对检测活动进行评价,以及对不符合检测工作提出处理意见等栏目。
(4)监督拿汪悄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
(5)质量管理部门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并作为管理评审的意见输入相关文件。
(5)质量监督的方式
动态监督是指随时随地的、预先不通知的、对人员现场的检测过程监督,属于日常监督的项目,如新进人员等。静态监督是指有计划的对人员的检测过程实施监督,属于特殊监督的项目,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时等。

(6)质量监督的内容
质量监督的方式有:动态监督和静态监督。
实验室监督又与监督员能力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实验室监督的重点是人员的技术能力,对监督人员应有资格要求,由熟悉各项检测/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的担任,监督的重点是检测/校准的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主要的步骤以及重要的检测/校准任务;制定监督计划,明确对象、内容、时间、地点、确定监督的过程和方法;
监督消渣员应在现场进行观察,如出现了不符合工作监督员应停止其检测活动;做好监督记录,记录应有规定的格式,并对检测全过程进行描述;监督员应对监督的结果做出评价,并由相关负责人确认。监督员在授权范围内,对日常的检测活动有权进行随机监督;实验室应形成管理有序的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对检测、校准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结果。
过程监督的内容包括:人员资格及资格保持的有效性、文件及方法执行的有效性、设备操作的符合性及熟练程度、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的符合性、样品抽取、制备及处置的符合性、试剂或消耗性材料制备的符合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符合性、记录和数据处理的符合性、实验室安全、环保要求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结果监督的内容主要为数据、结果是否准确、可靠以及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等。

3、质量监督的有效性评价

(1)监督员是否能够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措施是否有效。
(3)前期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近期监督中是否再次发生。
(4)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体系运行、技术运作中是否发生。答案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