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人生后期十分坎坷。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她对其心灰意冷,并写下诗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钱财,趁虚而入,对她百般示好。她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

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是如何的坎坷?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

李清照画像(6张)(12张),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穗游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此族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森洞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才女李清照,她的一生究竟有多么的坎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文学家李格非之女。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环境里,通晓音律,擅工书画,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之说。 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些令人动容的诗句都是出自李清照。词的风格往往反应着诗人的心境,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前后风格反差明显,李清照的词前期以闺中之情为主,轻快浪漫;后期词风转向沉郁悲伤。一个人词风的变化与她的生活变动息息相关。李清照后期遭遇晌稿帆了什么变动,使自己郁郁寡欢呐?

李清照的童年生活十分幸福,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进士,曾拜苏轼门下学习,名列"苏门后四学士",著有《洛阳名园记》等。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精通文学,是名门闺秀。父母为她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氛围。可以说李清照从小就是按照名媛培养的,也是因为父母的宠溺和见识卓越,李清照养成了温婉但又坚强的性格。

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为人津津乐道。李清照十八岁才满京城时就嫁给她第一任丈夫赵明城,两人相互欣赏,自由恋爱。李清照这一时期的词作多清新活泼,表现了自己幸福的生活,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婚后生活可谓幸福美满,因两人的家境都很好,不用为生活发愁,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日常生活就是赏花赋诗,各地游玩收藏古玩字画,收集金石。闲来无事时,泡一壶淡茶,相互考对方的文化功底,夫妻二人过得不要太自在。

李清照的幸福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婚后第二年就因为朝廷的新旧朋党之争李清照的父亲就被革职了,李清照不得不搬离京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正月,赵家也因朝廷朋党争斗没落,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这时两人的生活虽然俭朴,但青州古城是文物之邦,夫妻二人在此处收集到了许多书画大家的作品,日子过得与之前并无二样。李清照命运真正的转宴雹折点是在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李清照44岁,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李清照与丈夫南下逃亡。

靖康二年(1127)3月,赵明诚到江宁为母亲守丧,南宋朝廷命赵明诚任守江宁府。当时时局混乱,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只想赶紧稳定政权,拒绝北进中原,一心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建炎三年(1129)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逃亡过程中,赵明诚染病去世。至此李清照国破家亡,独自一人守着珍贵的文物,在这乱世漂泊。

张汝舟,时任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李清照初见此人时觉得此人温文尔雅,见识广博,最重要的是他在李清照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让李清照觉得张汝舟是自己可以依靠的人,于是不顾世俗的眼光,选择再嫁。然而,李清照并没有过上她以为的琴瑟和谐的美好生活,婚后的她才发现张汝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他压根就没有学识,他的一切都是伪装好的骗局,所有的温柔都是为了骗取李清照的信任,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李清照收藏的字画,金石。

李清照的收藏品在漂泊的过程中已经所剩无几了,发现这个事实的张汝舟露出了他本性,开始对李清照实施家庭暴力。李清照可是一个独立坚强不屈的女子,当即一纸诉状申请离婚,并列举了张汝舟官位升级作假的证据。婚是离成了,但按照当时的法律妻告夫是需要判处三年徒刑,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获释。

虽然历经了这些磨难,李清照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她还坚持创作,关心国家大事,缅怀亲人,留下了多首敬唯精彩诗词。绍兴二十五年(1155),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李清照的命运如何

李清照的命运由靖康之变划分为两段。

详情如下:

1.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生活优越,18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攻破了汴京,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2.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搏察笑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没拆撰《金石录》,多年的背井离乡,李清照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基含,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