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首词写李清照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悲痛的感情。暮春的暴雨后,花被雨水打落,已化为尘土,词人睹物思人,心情十分悲痛,与花的形态也十分相似。 在李清照的词中,这些花都是清新脱俗,精致典雅的象征,更是是自己才华横溢、晓畅诗书、孤傲一世的象征,达到人花合一的境界。
武陵春·春晚意像有哪些
《醉花阴》这首词的核心情感是“愁”,可细细想来,这只是“有恃无恐”的“思”而已。赵明诚虽不在身边,可他尚在人间。这声声“愁苦”,不过是爱人之间,互述衷肠的娇嗔而已,愁中有爱,字里行间诠释的是对甜蜜爱情的期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武陵春从意象上来说,春天相对比秋天而悔誉言,更美好、活泼。可在李清照眼里,这时的“春”,如何能比得上《醉花阴》那时的“秋”。同样的写“愁”,那时只是生离,而如今已汪枝是死别了。纵泪流干,哭断肠,爱人已去,爱而不得了。如今的“愁”,“愁”里带碧陵段着绝望,带着对生活生生的厌倦。
李清照《武陵春》解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暗示了作者对故国故人的忧思。
“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
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
全诗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如下: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橡岩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作品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陵咐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梁汪御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象征了什么?
李清照《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写的余燃是暮春时节的景象。这一景象契合李清照当时的心境,是她悲惨命运的象征。
①暮春(农历四月左右)是百花凋零的时节,此句所描写的景象与之契合。
②此时的李清照已经历南渡的颠簸,国破、家亡、夫死,心如死灰。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景象与她此时的心境契合。
③“风住尘香”可理解为青春韶华已经如风一般消逝,无影无踪,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曾经以为的人世间的那些美好的东西,都已烟消云散竖运虚,惘然如梦。“花已尽”除具有上一层涵义外,还可以理解为李清照的自比,自己在国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中饱受折磨,已经心力憔悴,再无少女的情怀,也再无年少时的向往。
总之,此句写暮春时节,既象征着李清照悲惨的命运,悄差也象征着韶光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不可言说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