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诗的语言明白晓畅,近似白描,给这首诗增添诗意和典雅的是最后一联用了两个典故,蓬山和青鸟, 一般说来,用典如果生硬,易使连贯流畅的画面或意象中断,李商隐这首诗的典故与诗情诗意结合的天衣无缝,不着痕迹,甚至因用典增添了典雅和诗意,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能够秘响旁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句诗就是一个画面,一首诗就是一组画面,它们在读者的脑海中呈现和流动,诗中有画的妙境就产生了,用典不仅无碍于诗意的传达,由此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简要分析李商隐《无题》的艺术构思的特色。

李商隐《无题》的艺术构思的特色:
(1)形散而神不散:围绕"闷消梦",以"梦为远别"这条感情线索来组织全篇;
(2)采用倒叙、插叙结合的结构:首联倒叙写梦醒后的惆怅,其中首句点明时间是在二人分别后;颔联插入梦中情景,然后转向现实中的写书信、环顾房间和抒发不得相见的感叹;
(3)虚实转换,梦境与现实交替。首联写梦醒进入现实;颂罩数颔联写现实中对梦境的回忆,然后转入现实中写书信;颈联两句野首抓住现实与梦境之中环境的相似之处,梦境与现实交替出现。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如下:

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流露的那种相思、追求、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以及明知志向难酬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 李商隐“无题诗”的这唯腔种艺术构思是对我国古代诗歌比兴寄托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一)在诗中的体现。

李商隐在诗里有偏爱描写的意象。他爱写“雨”、“蜡烛”、“柳”、“风”、“蝴蝶”、“夜”等意象。雨,飘飘洒洒,柳,寄托着离愁别绪,蜡烛,摇摇曳曳,忽明忽暗……诗人选取的意象本身就带有朦胧感。除此之外,诗人还借用一些特别的修饰,让这些意象变得轻盈、空灵,甚至难以感知。

(二)在典故中的体现。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还体现在其对典故的运用上。古代文人诗歌喜欢用典故,特别是唐代五、七言今体诗的体制定型销猜以后,这种风气尤为普遍。李商隐在其诗歌中对典故的运用有其特别之处。

晚唐描写情爱的诗歌很多,和李商隐合称“温李”的温庭巧、合称“小李杜”的杜牧等都指斗衫有不少情爱佳作。相对来讲,在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近600首诗中,情爱诗不占多少比例,读者真正最耳熟能详的其实还是情爱诗。感受李商隐诗的距离美,最适合的方式就是认真对其情爱诗进行品读和解析。其中最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名句。

李商隐无题诗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对爱情阻隔的抒写显示了诗人不求解脱,直面阻隔之痛的心力,他总是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在痛彻肝肠的绝望悲哀之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对情的执著,一意承受阻隔之痛的偏执都是李商隐所特有的,特别是那种用自己整个生命来祭奠求之不得或得而复失的爱情梦幻的抒写方式是以往诗文中所没有的,对读者所形成的心灵撼动力也是从未有过的,而这也是李商隐无题诗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
无题诗不仅形式多样,在语言表达方面也独具特色。诗歌不但语言华美,词藻绚丽多彩,更是以典故精工见长。诗人特别注重创造优美的意境和警句新语,善于融化典故如同己出,运用虚字回施照应,造成奔流疾走的气势,并且注意韵律的和谐优美;同时注重心灵世界的表现,将内心的感激镇伤情绪注袭模入诗中,造成了诗歌凄艳浑融的风格,使得诗歌的整体意境显得深邃朦胧。
无题诗用埋没意绪的方式来隐藏内心世界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却又不能完全将其掩盖起来,因而就会给读者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为了不让这种感觉形响读者的阅读享受,诗人采取了蹙金结绣的写作方式明禅粗,以这种华美来吸引读者,可谓是非常高明的。

李商隐无题诗的作意及风格特点

作意: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风格特点:

1、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氏裂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歼衫闭深沉和缠绵。

2、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

同“东风无力百花残”(释义: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

3、一比多喻。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4、想象具体,思念深切。

《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扩展资料: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释义: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简介: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塌橡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点

一、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二、诗中运用典故,意境含蓄,情味隽永。
三、语言清丽精工,音韵和谐。
总之,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用含蓄象征的手法,丰富的想象,链困优美的语言,曲折细致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有气唯闷氛、有追求指唤弯、有意境,融艺术性、生活性、思想性为一体,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无题诗”的这些特点,在我国文坛上影响非常深远,为后人所喜爱,并广为传诵、引用。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如下:

第一、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李商隐“无题诗”的这种艺术构思是对我国古代诗歌比兴寄托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意境含蓄,情味隽永。诗中用了典故,境界偏恍迷离,愿望是有的,至于现实呢,如觉其有,又似觉其无。这样,全诗的意味就不是浅尝即知的了。

第三、语言清丽精工。作者力图构语造梁凳意不落俗套,并具有诗的醇美,因此遣词造句非常精细妥贴。例如,古时常说“别易会难”,而作旅物者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相会本已困难,分别更使人难过),这就颇有新意。

以上三个特点大体上也就是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这些诗,除了七律形式之外,还有五古、七古和七绝等。绝大多数的诗中都用了典故,而寓意却不如本篇的明朗,相反,还令读者颇费猜详。这也是造成后人对他的“无题诗”作出种种猜测的重要原因。

无题诗:

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一共拆渣液收入了十六首,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什么特点

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用含蓄象征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斗亮言,曲折细致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有气氛、有追求烂返、有意空历宽境,融艺术性、生活性、思想性为一体。
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一共收入了十六首,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简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抒写主人公心里活动的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宴弯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隐祥如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灶启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赏析李商隐《无题》的艺术特色大神们帮帮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咐 这首《无题》描写了爱情的珍贵难得和对爱情的贤贞不渝,真实地反枯扰岁映了封建文人对爱情生活的挚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可看作一首爱情诗,并无更深政治寓意。 此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首联写见难别难,颔联写爱情之生死不渝,颈联拟想别后对方的生活,尾联表达了无望中的希望,层次清晰,拟想合理,淋没睁漓尽致地表达了情人们的离别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之情。此诗语言精美,丰富多彩,“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象征,“春蚕”二句的比喻,使诗歌在表达感情方面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深含。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是此诗的风格特色,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