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生于598年1月28日,卒于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父母及其他亲人均,因而李世民也是汉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呢?

太宗是汉还是鲜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是不是汉和鲜卑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认知。所以咱们必须尊重历史只说历史事实!准确的说来李世民非汉,也不属于汉族,也不是鲜卑人或者鲜卑族。归根结底李世民属于华夏人,华夏族,华夏子孙,李世民与今天所谓之的汉人汉族,没有半毛钱关系。其理由很简单,汉称由清末民国初而得称,由一群留洋派学习西方回来划分的族群(只讲事实)。今天既然咱们讲到这一话题,那就认真的来讲一讲真实的历史,咱就分几部分来讲诉。

①、李世民曾以华夏之子天之矫子自诩,这足以证明其唐朝宴兄时期没有汉族汉人概念。

②、不论李世民是所谓汉人也好?还是鲜卑人也罢,始终改变不了的一件事是,汉鲜本属华夏族群,李世民为华夏之子,华夏族群之人。大家应该可以看得出李世民自诩华夏之子天之骄子的寓意。

二、华夏民族史(中华民族)

❶、中华历史真的太长太多太乱需要从头到尾整理,中华历史何止五千三百年文明及文化。三皇时期,五帝时代到后来的虞、夏、商、周至民国,上万年的文明文化史。

简单的来说一说华夏大地的历史,就能准确的得出华夏族是被如何切割成多族睁祥腔的。人是随着时间推移四处迁息敷衍而来的氏族,请问一下黄河长江流域一代带我们的祖先最早的起源地在哪?请看下方地图▼

中华远古人类起源于云南的元谋地界,远古人类遗址在长江流域附近,而元谋人距今一百七十多万前,而中华长江流域,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地区气温温和季风气候,适合人类敷衍。

古人敷衍顺流而下可直达沪东地区海口江浙一带。上至黄河流域,下至珠江三角洲地界,中华河流众多四通八达,能到中华任意地域,这就是中华远古人类迁徙轨迹顺流而行轨迹。悉衫

李世民是汉族人吗

李世民祖上是鲜卑人,其鲜卑语姓氏是拓跋灶激,与北魏皇室同姓,只不过后来逐渐汉化。

李世民的祖父李昺的妻子独孤氏,是鲜卑名将,西魏开国功臣,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在朝中举足轻重。

其本名独孤如愿,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其父独孤库依旧是部落酋长。

而且唐太宗李世民的外祖父窦毅也是鲜卑人,北周八大柱国之一。窦是汉姓,其鲜卑姓缺贺氏纥豆陵氏。李世民外祖母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宇文氏。

也就是说,抛开其祖父的隐扮袜族属不论,李世民身上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鲜卑族血统,而且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

李世民是胡人还是汉人?

李世民是汉人。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着名的圆哗尘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橘禅,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

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着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

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芦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李世民早年经历、登基、去世

李世民是什么族的人?

李世民是汉斗棚族的人。

李世民,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李世民为政举措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悉滚外,更接纳封德彝之睁销余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