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即唐太宗,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

李世民是什么王

秦王

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别    称

唐太宗,天可汗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

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朝陵纤弊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历代评价

《旧唐书》:“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

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

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

终平泰阶,谅由斯道。

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

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

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竖慧,虫流尺族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

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李世民”的简介是什么?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咐岁颤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雀谈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衡败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李世民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唐朝。李世民(598年1月28日或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

李渊、李世兄嫌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袭拆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羡禅手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李世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助力父亲完成开国大业,并因为战功卓越,而被唐高祖封为秦王。但是由于自身的才干突出,深受很多大臣、大将的信任,因此成为太子李建成继承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李世民-剧照

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为唐高祖李渊生下的唯一嫡子。最后,又促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称唐太宗。


从这也可以看出,李世民骨子里就是一个不甘于人下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兄长和父亲。在继承皇位面前,他觉得自己并不差,可为什么要立兄长李建成为太子,而不是他?因而从唐朝开国开始,李世民的心里就深深地埋下了要取代李建成成为太子,继承皇位的种子。

李世民继位-剧照

李世民继承皇位以后,很快便表现出了超越父亲李渊的治国才能。


初期,他采用道家“无为”的思想,强调与民休息,并且相较于唐高祖之前,还削减了百姓的差役,减轻了税负。除此之外,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手段,使百姓能够安心种地或立业,从而促进了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唐朝百姓生活-剧照

在个人方面,他提倡一切公用都要简化,节俭支出。这从历史中记载的长孙皇后曾穿过缝有补丁的衣物就可以看出这一提倡的确落到了实处,也就是以身作则。因此,这些都是李世民继位后能够快速衡冲恢复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的有效举措。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布局奠定“贞观盛世”

朝堂之上-剧照

除此之外,在政治上,中央朝廷采用三省六部制,这是继承自隋朝的制度,因为腊铅能够有效削弱相权,而且还能令权力之间产生制衡作用,有利于朝廷的稳定。再加上他察纳雅言,鼓励纳谏,所以也产生了与魏征的一段佳话。


地方上,他采用的依旧是自隋朝而来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道(行政单位),则能有效地控制地方,便于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强化统治效力。

仿唐朝时期的街道

在经济上,他采用的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存。因为如果直接开始过渡到租庸调制的话,可能会造成地方经济不稳或社会动荡。两者并存,则能一步步发展,一步步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和生产力的变革。


再加上他本人非常注重农业,经常在栽种稻谷的时候亲自下地,给百姓树立一个好榜样。因为皇帝都在下地种田了,那么自己又没皇帝那么尊贵,不赶快种田那还干什么呢?

唐朝繁荣的景象

再加上他自身的魄力和眼光,在重农抑商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放了商业,从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这体现在唐朝的坊市酒肆非常发达,并且形成了集市和商业街的雏形。而且,他还鼓励生产和制造,并允许本国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域,进一步开拓了唐朝产品的市场。而这些,对于今天的经济发展都可以有所借鉴。


在文化上,他兼收并蓄,包容万族,从而使轮拦好唐朝文化和外族文化之间产生积极的碰撞,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唐三彩,以及唐装,都是唐朝文化与外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另外,他还注重著书印书,重视藏书馆建设,由此为唐朝学子提供丰富的文献典籍提供的物质保障。这一时期,各地学堂的发展也极为活跃。


为国家树立军事保障和明君

唐朝军队-剧照

在军事上,他平定突厥,并被其称为“天可汗”。但是,唐朝的军事却不是靠完全的武力来征服他国,而是只是用作防守。只有当他国来入侵的时候,才会进行反击,保卫本国的领土和主权,保卫本国的人民。因此,唐朝的外交做得也非常好,万国诚服。


也正是因为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作为,才使唐朝快速恢复国力,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而唐朝的国富民强,也被外国所羡慕,但还没有结束,这只是开始。李世民又以自己和古代明君为典范,教育自己的儿子李治,使其也成为一代明君。

李世民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灶芹历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首昌奠定了隐搜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简单介绍

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2、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3、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了建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4、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孙散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5、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外开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凯前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6、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盯凯清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