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国心系家乡,李宗仁后代向家乡小学捐资32万元,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的家乡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信果小学举行隆重捐赠仪式,李宗仁先生的侄子李伦先生将所筹集到的32万元人民币,委托其在国内工作的侄子李晓进捐赠给家乡两江镇信果希望小学。

李伦先生现年73岁高龄,于50年前侨居美国。虽然侨居美国,但念念不忘家乡,尤为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经常为家乡捐资助学,去年曾捐资4000元人民币为信果小学铺设了水泥路。今年当获悉家乡教育设备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所需时,遂多方筹集资金,以支持家乡的教育事

李宗仁有几个子女

李宗仁有两个儿子。

1,长子李幼邻。母亲李秀文。

李幼邻和母亲李秀文合影。

1918年生于广东新会,1937年留学美国,1942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军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李幼邻1947年携妻女回国,在上海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工作几个月,辞职,到香港与友人合作办厂。1949年12月护送父亲到美国治病,从此定居纽约。1973年10月底,送母亲李秀文回国,李幼邻仍返美国经商。以后多次回大陆探母和观光。1993年5月中旬,李幼邻病逝。其妻珍妮,为美国一混血女子,生有4个女儿,分别叫玛茜、雷诗、文迪、琴妮,均生活在美国。

2,次子李志圣。第二任郭德洁所生。

1937年生,12岁随父母一起到了美国。李宗仁和郭德洁回国后,李志圣同长兄李幼邻住在一起。大学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公司担任广告设计的职务。妻子龚怀磊,四川人,在纽约一机关供职。有一子一女,名字分别叫国钦、珍珍,家庭幸福美满。

附: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1965年7月,偕夫人郭德洁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一生有三位夫人,她们是李秀文、郭德洁和胡友松。

李宗仁和胡友松合影。

李宗仁后代今何在?次子真实身份成谜,6个孙辈终是客居他乡

1965年,曾任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携妻子自美归国,李宗仁的这一次归国无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然而,陪同李宗仁归国的,竟是二房太太郭德洁。他将自己的正房太太李秀文和两个儿子都留在了美国。

究其根源,这背后无疑牵扯出了李宗仁和两位妻子之间的爱恨情仇。

李幼邻的话语背后,尽显对母亲不幸遭遇的不平和怜惜。

李宗仁这一生娶了三房太太,而这三位太太中前两位分别为他留下了两子:老大李幼邻和老二李志圣。

李宗仁的第一房太太名为李秀文,这也是李宗仁的原配太太。

两人出自同乡,皆是来自广西桂林的临桂区。

1911年,李秀文在20岁的如花岁月嫁给了李宗仁,当时的李宗仁还在广西陆军学堂求学,为建功立业打基础,独留娇妻一人在家中孝敬爹娘。

彼时的人们还秉持着结婚要父母做主,承媒妁之言,李宗仁和李秀文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再加上在外求学,这对年轻夫妻的感情更是止步于相敬如宾。

1913年,李宗仁从广西陆军学堂毕业,开启了在部队如鱼得水的晋升生涯。

男人在外建功立业,李秀文和李宗仁之间的相处时间自然被大大缩短。

不过时间的沉淀和距离产生美,也让夫妻俩的感情渐渐升温。李宗仁在休假时常常会赶早奔回八十里外的家中看望妻子和父母。

1918年,李秀文给老李家怀了个孩子。

次年,长子李幼邻出世,而李宗仁完成了成家的责任,再加上各地战乱四起,他开始长期离家率军在外,寻求在事业和革命上的进步。

在抗战期间,李秀文留在了家乡照顾公婆和孩子,长期遭受战乱和离别之苦,带着李幼邻和一家老小勉强维系生计。

日子本就艰难,前线的丈夫还在1924年给李秀文寄来一份书信, 信中写道:“我娶德洁来,为的外面应酬多,身边需要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作个伴嘛,你看好吗?”

为了应酬另娶年轻漂亮的女生,李秀文这才知道长期分居两地让李宗仁变了心,虽然心中满怀不满,可保守温顺的李秀文还是回了一句: “好嘛”。

后来在回忆录中,李秀文回忆: “我听丈夫说得轻松,仿佛这件事对我没有造成任何伤害似的,我也不好说什么,何况我从来不曾对他使过性子”。

当时虽然 社会 普遍认可,妇女要结婚,要有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

可本就是遵从旧 社会 婚嫁制度嫁给李宗仁的李秀文,心中还满是旧 社会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理念,她对于丈夫的再婚和冷淡自然只能默默忍受。

深受李秀文孝敬多年的公婆,自然是看不惯儿媳被欺负。

于是在公婆的安排下,李秀文带着长子李幼邻前往桂平与李宗仁团聚。可李宗仁这位二房太太可不是什么温顺女子。

李宗仁的二房太太名为郭德洁,相比于原配,李宗仁和这位二房太太之间的感情显然更加深厚,甚至连郭德洁的名字都是李宗仁帮取的。

1922年,李宗仁带着部队驻扎桂平,经浔州水上警察厅厅长的介绍,结识了郭德洁。

虽然已有原配,但显然从军在外的李宗仁耐不住寂寞。

经过几次和郭德洁的吃饭约会,李宗仁很快将李秀文抛在脑后,和郭德洁谈起了恋爱。

郭德洁是当时典型的新式女性,她算是最早一批女子学校的学生,而在校期间的学习更是促成了她的进步思想。

所以,对于李宗仁这样一位从军打仗,救国图存的军人,郭德洁平添几分好感。

最终,两人在1924年结了婚。

郭德洁成婚没多久,李秀文便从老家带着孩子来到了李宗仁身边。

郭德洁认为这是作为原配在向自己示威,再加上本来在李宗仁的下属面前,自己才是“李夫人”,可等李秀文来后,自己却成了“二夫人”。

这让两位夫人之间表面和和睦睦,背地里却是冷淡和疏远。

相处的时间久了,郭德洁便自持李宗仁的宠爱,时常争风吃醋。

在家对李秀文爱理不理,冷眼相对,在外对媒体采访时,也暗示要将自己写成正房夫人。

1927年,李秀文陪长子李幼邻赴台湾求学,自此郭德洁正式上位,这场荒唐剧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李秀文离开后,李宗仁和郭德洁更是如胶似漆,整日粘在一起,可郭德洁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反应,这让郭德洁很是伤心。

尽管自己未生下一子,可李宗仁的次子李志圣以“郭德洁养子”的身份进了李家门, 李宗仁的长子李幼邻曾经多次对外公开表示,弟弟李志圣和自己有血缘关系。

外界普遍猜测,李宗仁是在外有了私生子李志圣,为了让儿子认祖归宗,这才让他认了郭德洁做养母,不过从这也可以看出李宗仁的偏宠,按理来说李志圣应当认李秀文这个正牌夫人为母,可李宗仁却选择了二夫人郭德洁。

可见,虽然未曾生下一子,郭德洁却深受李宗仁的独宠。

李秀文在后来的自传中曾说: “我三十多岁就没了婚姻之乐,但还好有儿子陪伴”。

而郭德洁却是始终陪伴在李宗仁身边,包括在李宗仁担任代“总统”时,也是郭德洁陪伴他身旁。

可好景不长,1965年,李宗仁携妻子郭德洁回国,次年,郭德洁就去世了。

虽然已经七十五岁,可李宗仁仍希望可以有人陪伴左右,他再婚娶了胡友松,这位年仅27的花季少女,嫁给了李宗仁不过三年后,李宗仁离世,两人也未曾有机会留下孩子。

尽管在临终前,李宗仁想到了自己的发妻,留下遗嘱让李秀文回国定居,但是李宗仁的两个儿子却还是留在了美国。

1973年,李秀文选择遵从李宗仁遗嘱归国定居,儿子李幼邻陪着母亲从香港经过广州归国。

虽然母子情深,但此时李幼邻和几个朋友在华尔街经商,忙于事业的李幼邻只能留母亲一人在国内,自己则留美,每年往返中美看望母亲。

李幼邻一生娶过两位太太。

第一位是在年少时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他结识了漂亮的混血儿珍妮。

李幼邻一眼就怦然心动,于是对她展开了猛烈地进攻,两个年轻人在20出头的年纪结为了人生伴侣。

相比于父亲,李幼邻和第一位妻子珍妮之间的感情是极好的,两人远在美国,每日都是花前月后、你侬我侬。

李幼邻一生有四个女儿,都是珍妮所生。

大女儿玛茜,生于李幼邻珍妮婚后次年,玛茜长大后嫁到香港,嫁给了广东军事首领陈济棠的公子,夫妻两人感情极好,并且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玛茜和丈夫在香港开了一家房产公司,借着丈夫家的人脉和财力,夫妻二人婚后生活颇为殷实。

二女儿雷诗,作为一位专业的自由撰稿人,她对于中国自己的半个家乡有着颇为浓厚的感情,她曾经专门回祖父的家乡桂林游玩,并且感慨于此地的钟灵娟秀。

在桂林期间,她根据自己祖母的一生,结合了近代的中国 历史 ,写就了《苦与甜》一书,此书一经出版,便受到了《纽约时报》等报刊的推广报道,在美国受到了极大好评。

至于雷诗的婚姻外人知之甚少,外界仅得知她和丈夫留下了一个孩子。

李幼邻最后两个女儿温蒂和简薇,一个出生时刚好祖父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副“总统”,另一个则是出生于香港。两人生活很低调,外界已是不得而知。

尽管珍妮为李幼邻生下了四个孩子,可夫妻两的感情却也渐渐被柴米油盐消耗殆尽,感情的淡薄让他们最终选择了分居两地。

李幼邻留在了纽约,珍妮则是前往三藩市生活。

尽管已是离异,但二十多年的夫妻生活决定了两人已经成了家人,他们时不时会通个电话,交流一番最近的情况。

1973年,年已54岁的李幼邻在中美两国的友好活动上,结识了四十多岁的梁尚莹。

这位勇敢的女子自小家中因为重男轻女断了她的求学资金,可梁尚莹靠着自己的毅力考上了香港大学,用奖学金支撑学业。

之后又靠着在香港中学教书的钱,自己前往美国读了硕士,后又考到了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幼邻被她的性格吸引,最终两人结为伴侣,彼此相互扶持,而李幼邻对她也是十分尊重。

李幼邻曾说 :“我和梁教授一年的开支不过一万美元,这些已经足够他们生活。”

无关金钱,精神上的亲近让他们之间的灵魂依靠在一起,比起第一任混血妻子,同样是中国人的梁尚莹,显然和李幼邻在精神上更加契合,两人的生活恬静而又不失温馨。

1992年,远在中国的李秀文逝世,享年102岁。

远在美国的李幼邻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

他的朋友从美国一份华文报纸上看到了李秀文去世的消息,才赶忙电话联系李幼邻。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幼邻甚至都不敢相信,他赶紧让大女儿打电话到香港问清楚,最终才确定,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

7月13日,李幼邻从纽约直飞香港,后赶往桂林参加母亲的葬礼。

由于当时李幼邻也已是73岁高龄,在奔丧完回美国后,他自己的身体也被病魔击垮。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李幼邻饱受病痛的折磨,可他心中依旧挂念着母亲的墓还没有着落,每每想到这,他总是伤心难忍。

在临终前,他托付友人代笔,寄去1500美金,嘱咐远在中国大陆的亲友为母亲修建墓地的相关事宜,而自己也很快追随了母亲而去。

1993年,在李幼邻死后,他的第一位太太用美国的习俗为丈夫办了葬礼,而第二位太太则是为其守灵送终。

至于李宗仁的次子李志圣,他被收养时中国大陆的国民党已经是必败无疑。1949年,在李志圣12岁那年,郭德洁和李宗仁带着李志圣一同奔赴美国。

在李宗仁侨居美国期间,李志圣和兄长之间的关系逐渐浓厚。

而在1965年,李宗仁归国之时,本打算带上次子李志圣一同归国,可是由于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李宗仁只好托付好友吴尚鹰帮忙带李志圣归国。

可奈何最后吴尚鹰那边出了变故,李志圣一人还是个少年,自然无法独自归国。 自此,李志圣被留在了美国,受兄长李幼邻的照顾。

尽管兄弟俩并不是同一个母亲,但是李幼邻对李志圣还是颇为照顾,幼年时的李志圣由于自幼家境条件良好,所以性子十分顽劣。

父亲归国后,李幼邻这个长兄就成了父亲,他担负起了照顾,教导弟弟的责任。

在李幼邻一次次的苦心教导下,李志圣才终于奋发图强,不再碌碌无为,奋斗两年后凭毅力考上了大学。

除了在生活上和教育上关心弟弟,李幼邻还很在意为弟弟正名,证实其李家后代的名分。

李幼邻曾经一次次对外表示,李志圣是自己父亲的亲骨肉。

在1991年李幼邻回国探望母亲时,他得知桂林一位赵姓老人知晓弟弟的出生之谜,便特意登门拜访。

这位赵姓老人得知李幼邻的来意后,却是笑了笑,摇头不愿意回答。

原因是为了李宗仁的声誉和形象,这件事不能说,他也不愿意说。

李志圣的身世至此成谜,至今依旧无人知晓其生母究竟是谁。

大学毕业后,李志圣选择了广告设计这一领域,在美国纽约一家广告公司中任职,从基层做起,先是做打杂,后来又渐渐靠着能力坐上了总务工作。

之后的李志圣娶了同为中国人的四川妹子龚怀磊,两人共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叫做国钦,女儿叫做珍珍,这对子女的境况便不为外界所知。

1992年李志圣离休,于2016年4月7日,在台儿庄战役研究会中担任名誉会长。 只可惜,李宗仁两子和几个孙儿孙女,最终都还是客居他乡,令人唏嘘。

李宗仁的后代情况

身在异国心系家乡 李宗仁后代向家乡小学捐资32万元

2004-08-11 16:40:07

中新北部湾网8月11日电(蒋志强)最近,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的家乡——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信果小学举行隆重捐赠仪式,李宗仁先生的侄子李伦先生将所筹集到的32万元人民币,委托其在国内工作的侄子李晓进捐赠给家乡两江镇信果希望小学。

李伦先生现年73岁高龄,于50年前侨居美国。虽然侨居美国,但念念不忘家乡,尤为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经常为家乡捐资助学,去年曾捐资4000元人民币为信果小学铺设了水泥路。今年当获悉家乡教育设备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所需时,遂多方筹集资金,以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在义务教美国小朋友学中文时,他倡议跟他学中文的美国小朋友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资助中国的小朋友上学。此次李老先生所捐赠的32万元人民币就包含了许多美国小朋友的捐助款。因此,李老在热心捐助家乡教育之际,也成为中美友好的使者。

目前,两江镇信果希望小学已将李伦老人捐助的32万元人民币购置了25台教学电脑、1400多册图书及速印机、体育、美术、音乐器材等教学用具。完

李宗仁后代有多少人

三房太太留两子

李宗仁这一生娶了三房太太,而这三位太太中前两位分别为他留下了两子:老大李幼邻和老二李志圣。

李幼邻一生有四个女儿,

李志圣娶了同为中国人的四川妹子龚怀磊,两人共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叫做国钦,女儿叫做珍珍,这对子女的境况便不为外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