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刺激性强,立即反馈操作的效果,控制感强,玩得好立马奖励,还能与他人互动,获得成就感。而看书,独自阅读,书不会说话,看书需要一定的自律,或感兴趣。但无论怎么比,在短时间内,看书都没有玩游戏收益大,玩游戏的受益更多的是感官上的,看书的收益有时是智慧的增加,有时仅仅为了考试考好一些,有时可能还没有受益。而且,相比于文字,人的大脑更喜欢图像、声音,更喜欢多样化的刺激。书中更多的是抽象的概念,需要理解,需要转化,总之要比玩游戏更费力。

为什么玩游戏时不感到疲劳,而看书时容易疲劳?有什么方法去掉看书时的疲劳?

玩游戏时不容易感觉疲劳,那是因为游戏充满了趣味性和刺激性,能使人的大脑感到兴奋,所以不感觉疲劳。而看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明显要低于游戏。尤其是要动脑筋思考的问题,往往容易引起人的疲劳。建议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确保读书学习的有效性。

为什么现在娱乐方式这么多,但爱看书的人却没有减少?

这是因为娱乐方式固然多姿多彩,但是看书才是让人进步的一条道路,大家都知道只有让自己的能力提高,才可以在社会立足。

一、阅读并不一定要在纸质书上看

并且如今爱看书的人没减少,也是因为人们看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今所谓的看书并不一定是要在书桌面前来翻看纸质书本了,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只有专业的书籍才叫所谓的看书,其他的书籍都是无用功的课外书。而孩子们喜欢看的一些小说杂志,在学生时期都会被家长所批评,这类的行为也被那些人所认为是无效阅读,觉得对成绩没有一点帮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所谓的阅读量变得更低,就觉得中国人的阅读水平真的是比不上外国人。

二、因为如今的阅读量已经把课外书也给算上去了

而如今我们所指的看书就不一定是学生时期所学的那些专业课本,反而包含了各种的杂志以及阅读类的书籍。那些所谓的古董调查其实数据并不可靠,其实国人的阅读量也是很高的。就比如说我们在地铁中,有的人在看手机,说不准也是在阅读者某些文章。所以如今所谓的看书并不是单独的以纸质作为限定了,因为我们能够依靠网络进行阅读,用网络来了解世界。

三、通过有效信息输入来看书

正是因为如今娱乐方式的更加多样,让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阅读量来进行看书。不需要带累赘的纸质书本,也依然可以通过手机来看那一些经典书籍。可能你认为一些人正在拿着手机电脑在玩游戏进行娱乐方式,但说不定人家此时正是在通过这些电子产品进行碎片化的阅读。虽然读书的时间很短暂,但却从中收到了挺多有意义的信息的,也算是看有所得。

打游戏打一天都不觉得累,为何看一小时书就感觉很累了

为什么游戏能够让我们如此沉迷,而对阅读却很难提起兴趣。是我们自制力太差?意志太薄弱?还是学习本身太无趣?

先别急,让我们来看一些反例。《游戏改变世界》的作者简·麦戈尼格尔在书中写到:“有人做过调查,发现70%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CEO、CFO在内,每天会花15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的时间玩游戏。”

2013年北京理科状元朱宸卓酷爱《星际争霸》和《魔兽世界》,而且在游戏圈内小有名气2016年湖北省理科状元梅知雨从幼儿园就开始玩CS,而且是DOTA高手。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网游之所以能够使人沉迷是因为自身属性使然,网游的四大属性:目标属性、参与属性、激励属性和社群属性。

目标属性: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路径,让玩家更容易前进参与属性:构建真实丰富的场景,使玩家身临其境激励属性:及时进行激励反馈,调动玩家的积极性社群网络:编织社群网络,增加玩家在游戏中的社交粘性。

以激励反馈为例:为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会比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因为他们马上就会得到小红花和糖果的奖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这也是学霸为什么能够边玩边学的主要原因。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来讲是一样的,攻克难题如同打怪升级,考试排名如同战队PK,他们会把每个阶段的学习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通过不断攻克难题实现这些目标,来完成自己的晋级之路。

同时,他们大都把游戏作为调剂和放松的方式,作为对自己阶段性学习的一种奖励,当他们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在学习和游戏中切换角色,也就不会沉迷于游戏。

另外,学霸们的社交能力通常比较突出,这与他们善于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密不可分,正如游戏战队中的“战斗属性互补”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对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就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场景,没有反馈,没有交流。而这一切,恰恰游戏为我们提前设定好了。我们没有自己设定角色的能力,才会在游戏中沉迷。

反言之,当我们的学习变得目标清晰、场景丰富、反馈及时、交流互动的时候,我们就会像爱上游戏一样爱上学习。

为什么有人一直在玩,但是学习成绩却依然很好呢?

很多人都见到过这种情况,班里面成绩好的同学,他们并不是每天无时无刻的在学习。相反,很多人觉得,他们那些学霸玩得比学渣还要花。其实,这种情况确实是比较常见的。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原因并不是很难。

一,智商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

大家都觉得人与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不排除有一部分人的智商确实是比较高的。可能是因为人家在生长的时候营养比较充足,大脑发育的比较好。好有的人是因为基因比较好,智商比较高。所以人家看书学习的时候一看就明白了,多出来的时间就去玩耍,打游戏等等。

二,人家在家里面偷偷的学习

有些学霸和别人想的不一样,他不想让别人看出来他一直在努力学习,想要打造出来一个高智商的形象。所以他们在学校不学习,和同学们玩,打闹。但是等他们到家之后,就开始偷摸摸地看书学习,做题。别的孩子在学校玩在家玩,他在学校玩在家学习。慢慢的,成绩就拉开了差距了。

三,人家掌握了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方法方式有很多,人家掌握了合适的学习的方法,自然需要的时间就越少。比如说,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在课下做题的时间就需要的少。能在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的,成绩自然就好一些。所以同样是40分钟,有的人学得多,有的人学得少,差距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

所以,大家都心里有数了。其实,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因为智商比较高,很多学生成绩好,就是因为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注意力集中。我建议,如果说自己的成绩较差的话,还是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要在听课效果和课后练习上,多下一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