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江子鱼:体无鳞,小型鱼完全裸出,稍大鱼则有粗糙骨板出现,通常沿背鳍与臀鳍基底以及侧线排列为3纵行,头部及尾柄上下亦有小骨板;无眼侧完全裸出。侧线略呈直线状,有颞上枝。背鳍起点偏在无眼侧,约与上眼前缘相对。腹鳍略对称。尾鳍后缘圆形或截形。有眼侧褐色或灰褐色,或有小型暗色斑纹。

偏口鱼:体长卵圆形,侧扁,尾柄狭长。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上眼位于头部被缘的正中线上。口大,前位,左右对称。有眼侧大多被弱栉鳞,间或杂以圆鳞。无眼侧被圆鳞,侧线几乎呈直线状。背鳍始于无眼侧。有眼侧的胸鳍较长。

石浆鱼和偏口鱼哪种鱼好吃

这个根据个人喜欢
偏口鱼的嘴大,个头也一般比小嘴鱼大。石浆鱼无论从颜色、体形上都与偏口鱼极为相似,唯一的区别是,石浆鱼的背上有一条结石状的凸起,手摸上去有明显刺手的感觉。而七星,也跟偏口鱼极似,只不过背上有七颗星状的花纹,鱼越新鲜,这花纹越是明显。“从味道上来看,各有所好,有人喜欢偏口,有人偏爱小嘴。一般来说,七星鱼和石浆鱼的肉感觉更嫩一些。

偏口鱼与石斑鱼的区别

偏口鱼和石斑鱼的区别
偏口鱼就是比目鱼,偏口鱼身体扁平,成长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体长卵圆形,侧扁,尾柄狭长。石斑鱼又叫鲙鱼。一般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

石匠鱼和鸦片鱼区别

石浆鱼和偏口鱼的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物特性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石浆鱼

石浆鱼,别名舌鳎鱼,是鲽形目、舌鳎科鱼类。

2、偏口鱼

偏口鱼,别名高眼鲽,是是鲽形目、鲽科鱼类。

二、形态特征不同

1、石浆鱼体长,甚侧扁,不对称,呈舌状。成鱼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吻突出,吻端圆钝。吻部下弯如钩。口小、下位。下颌常为吻部的钩状突所包围。无眼侧上下颌牙细小,绒毛状,形成一牙带。眼小,上眼不接近头背缘。鳞细小,多为栉鳞。背鳍和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无胸鳍。

2、偏口鱼

体长卵圆形,侧扁,尾柄狭长。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上眼位于头部被缘的正中线上。口大,前位,左右对称。有眼侧大多被弱栉鳞,间或杂以圆鳞。无眼侧被圆鳞。侧线几乎呈直线状。背鳍始于无眼侧。有眼侧的胸鳍较长。尾鳍呈截形。

三、生物特性不同

1、石浆鱼

石浆鱼栖息于浅海底层泥沙底质海区,摄食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等。繁殖期为3~10月,因种类而异,自南而北依次延迟。在海湾河口附近产卵。

2、偏口鱼

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冬季栖息于水深60-80米的水域,有的在180-270米深度可见。翌年春末夏初向浅海移动。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生殖期,之后散布于30-60米的海域索饵。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次为虾类、头足类、棘皮类和多毛类。

石夹鱼和偏口鱼区别

石丁鱼学名龙头鱼,属于龙头鱼科。 龙头鱼局灯笼鱼目,龙头鱼科,分布于太平洋、印度北部的河口,为沿海中、下层鱼类,是中国沿海常见食用鱼类。体长达41公分(16吋),色暗,淡灰色或褐色,具黑色细点。口大、前位,尾鳍叉形,胸鳍及腹鳍大。本属有几个近缘种分布于从非洲到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偏口鱼,即比目鱼,高眼鲽,是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总称,包括鰜科、鲆科、鲽科、鳎科、舌鳎科鱼类。偏口鱼身体扁平,成长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头小吻短,体扁平而阔,呈卵圆形,眼间隔窄,呈隆起嵴状,体一面是黑色,一面是白色,常以白色的一面附于海底泥沙处平卧,以黑色的一面朝上,游动时则摇动其扁平的身躯前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近海水域,是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