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 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张昶等等、明朝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

理学代表人物是谁?

程颢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政治上,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你如何看待这些思想?

理学在北宋时得到蓬勃发展,它以理为核心,由儒学发展而来,并且融合了佛家和道家思想。理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理学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朱熹称得上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前人包括程颢程颐两兄弟的理学思想,同时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更为系统的理学体系,在宋代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对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性即理,他将理看作是世界的本源,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他将理分为仁,义,礼,智,信,他将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他认为具有天命之性的人是至善至纯的,不需要后天的教育就能够保持这种天性,但是具有气质之性的人容易受到外物的影响,是有善有恶的,对于这类人要对他进行教育,使他保持纯洁的天性。也就是说教育的作用是能够使人变化气质,使人发挥气质之性中的善性,以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朱熹也以理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非常实用的朱子读书法。

但是朱熹的理学思想也遭受了后世许多人的批判,例如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他们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不符合人性的,他们主张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应该顺应人的本性,更加注重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具有真学实学的人,在学习方法上也更加注重实践,主张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军事方面的知识,反对理学家所主张的静坐读书。总之,对待理学思想,应该辩证地看待,理学确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也有其糟粕,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