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和冯小刚虽说都是内地顶尖的导演,但是他们二人之间的差距和格局还是不小的。张艺谋拥有国师”的称号,将其称为和世界电影连接的钥匙并不为过,纵观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光是冲击奥斯卡的影片就达到三部,提名金球奖的则多达五部。冯小刚是开启贺岁档的先锋,大部分电影的评价都很高,但是相对于得到的奖项而言,冯小刚只能说在国内还算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上他和张艺谋相比,还是差别巨大的。并且冯小刚的大部分电影都属于小众文艺影片,整体风格及其相似。

你觉得张艺谋和冯小刚是同一个层次的导演吗?

冯小刚和张艺谋都是导演,也都是非科班出身,而且在国内电影圈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当然有可以对比的地方。只不过比完之后,冯小刚基本就可以扔了,因为他们的差距,大到让人寒碜,比冯小刚的脸还寒碜。
不比那些虚无缥缈的各种奖项荣誉,因为这方面老谋子能够把所有大陆导演绑一起按在地上摩擦,区区一个冯小刚根本没资格跟他比。商业 社会 直接用钞票说话,而且冯小刚也一直坚持票房王道的路线,用这个做对比也不算欺负人。

冯小刚的电影一共获得6次年度冠军,3次亚军,4次第三,合计15次票房前十名,内地总票房合计48.63亿。

张艺谋电影一共获得5次票房年冠,4次亚军,合计15次票房年度前十,内地总票房合计37.1亿。
冯导先不要激动,这只是内地票房。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导演,海外票房也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必须一起加入数据比对。

张艺谋导演影片的全球总票房,也达到了9.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67.1亿,海外票房迄今仍然高于全体内地导演之首。

而冯小刚的电影,基本没有海外票房,甚至港台都没有什么市场,所以就忽略不计了。

比艺术比奖项,冯小刚只能远远遥望张艺谋的车尾灯,而且他前面还隔着贾樟柯娄烨等海外拿奖专业户。
比商业价值,冯小刚在内地市场也早就沦为二流,《我不是潘金莲》为了拍片跟王思聪撕上了热搜,也不过四亿票房。而被媒体炒上天的旷世奇作《芳华》,勉勉强强跨过了十亿门槛,但却让冯导背上了“让女演员给领到跳舞陪酒”的恶名,口碑直接臭了一半。

时至今日,大家对于冯小刚的期许,就是他能不能再出点花边新闻,或者再被揭秘点丑闻。至于他的电影作品,真的关注度极低了,《手机2》还没上映就扑街,基本宣告了冯导市场号召力的终结。

而张艺谋这些年被资本裹挟频繁拍烂片,即使票房口碑都不错的《影》,也被诟病形式大于内容,讲故事讲不清楚。但只要老谋子有作品问世,仍然是院线经理们争抢的对象。也不需要老谋子去撕万达少爷,更不需要对着镜头骂观众是垃圾。电影国师这个名头,足以让张艺谋屹立不倒。

所以冯小刚跟张艺谋的层次差距,属于全方位无死角秒杀的级别。即使张艺谋跌落神坛从此息影,冯小刚突然开窍导演水平暴涨佳作不断,但要追上张艺谋,也得十年以上。
张艺谋与冯小刚两人不是同一层次的导演。虽然近十年来,提起内地导演的话,总是将冯小刚与张艺谋放到一起。但是综合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张艺谋比冯小刚多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综合来说,无论是艺术成就、影视地位或者为人处世方面,张艺谋都比冯小刚要强!
(采访)

冯小刚前段时间在一次采访中还提到过张艺谋。他说,他称自己只拍摄资金只有一亿的电影,这样回本比较容易。同时他还嘲讽了一下张艺谋,他说张艺谋投资了十亿的电影《长城》,因为要三十亿的票房才能回本从而亏了不少钱。其实从这段话我们也能看出冯小刚的内心格局不大,他拍电影的目的不是造福观众做贡献而且为了赚钱!他的本质是一位商人。

张艺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张艺谋拍过很多享誉国内外的名作,比如《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钗》等等。

而且张艺谋对大型活动策划做的比较好。他在2008年开始专注于做大型活动策划的总导演。细数这几年来他策划过的大活动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闭幕式总导演、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宣传片总导演、G20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等等。每一项都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对于这些任务张艺谋作为总导演也是完成的很出色。
冯小刚的电影也是有他自己的特点存在,那就是诙谐幽默。冯小刚以拍商业片为名,他还称自己的电影是“冯氏幽默喜剧电影”。号称“贺岁片第一人”的他,这几年来也拍了不少喜剧电影,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

其实冯小刚就是凭借着这些贺岁片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名气。比如《甲方乙方》、《天下无贼》、《夜宴》、《唐山大地震》、《老炮儿》等等。但是冯小刚的电影语言比较粗糙,而且冯小刚也只是在国内有名气,在国际影响力这点是比不上张艺谋的。

在前面也说了,冯小刚的影视地位是不如张艺谋的。 张艺谋不仅在国内处于靠前地位的,而且在国际上也拿过不少大奖,比如他拿下了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两次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三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等等。而冯小刚在国际上就没什么名气了,他拿的奖一般都是国内的大奖。
(张艺谋、冯小刚)
就捧红明星来讲,张艺谋也是高于冯小刚的。巩俐、章子怡、林妙可、董洁、周冬雨、倪妮……这些女艺人都是张艺谋捧出来的。不得不说,张导挑选演员的眼光毒辣又独特。

冯小刚之前说过的一段话曾经惹怒无数观众。他说,中国的垃圾电影那么多是不是因为很有多的垃圾观众才会有那么多的垃圾电影呢?他这话一说出来,直接得罪了很多人。而且冯小刚还曾让《芳华》里面的女主角陪酒,这段视频在网上也流传过。在不久之前的采访里,冯小刚也暗讽过张艺谋。这么多事一出来,他这个人具体如何还是交给你们评价吧!
而张艺谋为人就比较谦虚谨慎。他拍一部电影从来都不会说自己哪里拍的好,他只会说这次这个电影一般,还需要继续努力。
据我了解,张艺谋,1950年11月14日生于陕西西安,是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著名电影导演,他亦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也给我们贡献了许多比较好的点电影,《长城》《归来》《金陵十三钗》《山楂树之恋》《三枪拍案惊奇》《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一系列经典电影。

喜欢张艺谋导演作品的人比较文化层次高一点,因为不高真看不怎么懂,起码来说我看第一遍,还真不懂电影里面想表达什么!比作品,张艺谋的作品那应该是可以流芳后世的,有些作品中的细节几乎可以做到电影艺术的典范了,张艺谋是用作品说话的一代导演艺术家。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是中国大陆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为主,擅长商业片代表作为《大腕》《天下无贼》《甲方乙方》《我不是潘金莲》《老炮儿》《芳华》等等,票房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而冯小刚,骨子里就是一个生意人,从他拍的电影类型就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都是商业片,再加上冯小刚是有名的老炮儿,一言不合就公开怼网友,性格比较直一点,经常骂人,因此经常有乱七八糟的新闻,所以冯小刚这些年也是挺有名气的。冯小刚导演作品也还是可以的,至少可以笑一笑,比如甲方乙方这些电影看了笑了就没有什么了,至于内涵…好像真不知道,其实电影好不好看是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不一样。所以说这两个导演各有各的好。

张艺谋,用文化夸张来遮掩文化自卑;

冯小刚,以调侃幽默来暴露不入主流。

这两人都是当今中国优秀的导演,不少作品都可圈可点,但是正是通过他们的作品,也能发现存在的明显问题。

张艺谋擅长通过宏大的场面、艳丽的色彩、唯美的舞姿以及夸张的音乐来刺激观众的感官,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但是尽管效果惊人,他的作品还是无一例外地体系出压抑、阴柔甚至有点寒冷的特点,并不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完美呈现,而是有点扭曲,缺乏阳刚和正气,似乎埋藏着某种深深的自卑。

冯小刚的作品充满了贫嘴、调侃,但是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到不少人生的道理,情节也是跌宕起伏,让人啧啧称奇。总之冯导的作品有幽默有智慧,属于比较好看的喜剧。但是反观冯导的作品,其题材大都边缘化,演绎的是一帮似乎在现实中不入主流的人的生活以及心态,不能反映 社会 主体的发展状况。

所以尽管张、冯都是非常优秀的导演,但是都不见得有正确的 社会 导向作用。我们期待有思想的导演,能够正视主体 社会 的发展现实,能够正确领悟中国文化内涵,并能够在影视作品中正确地呈现出来,让观众看了,能够生出真正的文化自信,能够正确看待 社会 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以张艺谋特立独行,不与京圈为伍,看得出其性格执着自信的一面。以冯小刚跪求融入京圈,谄媚京圈,看得出其自卑谄媚的一面。所谓其作品,张艺谋的大部分作品有种气质与隐含的公共责任,这也是其作品受到西方基本认可的原因。冯小刚的作品除了跟风国师数部,大部分比较接地气,但自说自话成份很重,与 社会 大众看似很近,但却隔(不是割)裂,几无 社会 公共责任,这也是其作品算是受大众喜欢,却普遍缺乏主流精英的认可的原因,这也是其为何拼命跪求进入京圈的原因,但也从而导致冯小刚作品接地气,风评不佳的根本原因。

张艺谋的影视作品中,受到颇多奖项肯定,但很少有大卖的,这也与中国影视作品走不出国门的原因有关系。中国影视作品大部分都是自说自话,只表达自我,不表达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这也是中国人大部分的性格。这种看不到的核心主旨是西方文化(影视作品)强烈表达与突出的。张艺谋作品有这些特点,但不够彻底,因此其作品也是评价复杂,东也不是,西也凑合。冯小刚可能就没有这种意识,也可能不愿意如此,混好中国市场就满足了。

张艺谋不标榜自我,但可表达,只是表达模棱两可,冯小刚标榜自我,但表达不出,陈凯歌标榜自我,也想表达,但能力不行,作品总差一口气,姜文是无所谓,其表达也是混乱不堪,自我标榜却又不知该标啥!!!

如果说执导08奥运会还不足以说明张艺谋的实力的话,那么执导国庆70年周年晚会总能说明张艺谋的实力了吧,看过节目的朋友都应该被那一帧一帧的画面感动了吧。
反观冯小刚,一位拍商业片出身的导演,其执导的首部电影是《甲方乙方》,这部电影的风格几乎是贯穿了冯小刚的执导生涯,在冯小刚的诸多影片中我们总能看到这部片子的影子。虽然冯小刚也曾尝试转型拍文艺片,但我个人觉得其拍的文艺片总是达不到文艺应有的深度,更多时候冯小刚是在消费大家对于时代的情怀,如那部《芳华》。
很显然,张艺谋和冯小刚不是一个层次的导演,张艺谋早已是国际知名导演,而冯小刚充其量算是中国半知名导演,为何说他是半知名,因为其正走在没落的路上。自打其和崔永元针锋相对一番后其便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由其执导的《手机2》的上映也俨然成了迷,再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冯小刚多半连半知名导演都做不成了。

《阿丽塔:战斗天使》上映之时,作为监制的卡梅隆来中国宣传时邀请了张艺谋,可见张艺谋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冯小刚貌似很少被国际知名导演邀请,不应该说很少,应该说几乎没有,其倒是经常拿自己的作品和好莱坞电影做比较,如被大家质问其执导的电影中广告植入过多时。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冯小刚都不及张艺谋,张艺谋早期拍过很多富有深度的文艺片,这为其在我国影坛以及世界影坛都打下了根基,纵然张艺谋后来转型拍商业片取得的成绩大不如前,但从技术上来说,张艺谋的执导水准还是值得肯定的,我个人觉得张艺谋的执导水平定然是属于上乘的,只是他不太适合拍商业大片。而冯小刚是比较适合拍商业片的,其也懂得炒作映射之道,故而诸如《私人订制》这样的烂片也能取得还算不错的票房,而纵观其执导的所有影片,有深度的极少。

总之,在我看来,张艺谋早已是大师级的导演,08奥运会和祖国70华诞晚会证明了其实力,而冯小刚只不过是我国影坛的一个跳梁小丑,如今大家都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想跳也跳不起来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张有《红高粱》冯有《甲方乙方》

张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冯有《1942》

张有烂片《三枪拍案惊奇》冯当然也有烂片

至于2008与国庆阅兵,只是机会问题。你给冯小刚了,冯小刚照样能搞出来,并且不比张弄的差。

都很优秀,都很棒。

如果我是决策层,我会把在中国办的赛事开幕给个导演,闭幕式给个导演。总之一句话,给所有能靠得住的导演,如此一来我们的导演更有创作热情,更加爱国。

张艺谋的含金量在网友心中是更高的。从专业上来说,张艺谋是正经的科班出身,而冯小刚是搭上王朔后领着入的行,哪怕他如今功成名就,依旧不能被归入到第五代导演的阵营中。

说到性情人品上,虽然我们对于两人的认知都是来自媒体的镜头与笔杆,但没有对比没有伤害的是,除却超生、以及多情外,张艺谋并没有其他黑 历史 ,也鲜少会因此上报。

这些宏大场面一定少不了张艺谋,张艺谋自从2008年奥运会出名以来,就巩固他的这个地位,大型活动一定有张艺谋的身影。今年国庆庆典,张艺谋导演了国庆晚会,硬是把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发展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他的安排布局来看,不仅周密紧凑,而且,精彩至极,又从他的力作十万人大游行来看,也是很好的国力展现,解放军方阵更是无可挑剔,到武器装备都是尚加的表现,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走的,无一不是张艺谋才华的展示。张艺谋还导演了十月一日的晚上的群众大联欢活动,整个晚会设计得丝丝入扣,有一气呵成的感觉,看得出张艺谋的匠心独运,绝不是空有其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一个典范。比起张艺谋,那个冯小刚就不是对手,虽然两个都是追名逐利之人,但是,就是平常的为人处世来说,都是雄心勃勃的大导演,可以呼风唤雨的人物,都是比较起来冯小刚还是要比张艺谋逊色得多,这不仅从他们导演的电影来看,还是从他们大气磅礴来说,俩人不可能同日而语,张艺谋的 情感 还是要比冯小刚深厚得多……

直白点讲:

张艺谋的作品是国宴

冯小刚的作品是家宴

再说的通俗点,90年代的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吃的都还是玉米面的馒头,那会儿每家的人口都挺多的,大人们白天下地干活,有的在砖厂、水泥厂,还有一些在村里的鞭炮厂里上班。早上开工干活之前,先给家里小孩嘱咐好,大的带小的,小的有时候也能带更小的,中午大人回家做饭。在那样一个物质贫瘠生活水平相对不高的年代里,人们整天吃着粗粮,日子过得还不是有声有色,有说有笑的。偶尔过节,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那心里更是开心的不得了,简直幸福的不能再幸福了。对于老百姓而言,粗粮能吃饱,这是家里的必需品,白面馒头也能吃饱,可这就属于奢侈品了。必需品常有,而奢侈品不常有,这是生活,更是现实。电影也是,通俗的常有,高雅不常有。

拿玉米馒头和白面馒头来形容冯小刚跟张艺谋,不甚恰当,但是在我觉得却很贴切。下面列个表格对比一下二人,一目了然:
这两人在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然是旗帜性的人物了,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在影响力,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看老谋子导演的片子,不为别的,单单是画面的美感, 就足以让你被震撼,时间久了,把你欣赏美的眼光给吊了起来,在欣赏之余再给你来点启发、思考,这是张艺谋一贯的作风, 他的每一帧画面都是艺术,影片更贴合时代去讲故事 ;冯小刚的呢,轻松诙谐又一本正经,讽刺批判再拔高,更多的是贺岁档、喜剧片,逢年过节给老百姓添点笑料,再就着一口小酒,惬意无比,优哉游哉, 他的每一幅画面都是故事,更贴合现实 社会 去创造喜剧 。

把他们俩放一块比较,不管你更倾向于谁,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下的中国电影有此二人,是能够在时代的洪潮中创造出能被人记住的电影作品的,这种记忆,让每一个身为观众的我们感到精神的满足,而电影能做到这些,已经够了。

您认为张艺谋和冯小刚是同一个层次的导演吗?原因是什么?

张艺谋和冯小刚不是是同一个层次的导演。

张艺谋是摄影师出身,他很懂的捕捉画面,更懂得用画面表达情感以及书写恢宏。张艺谋刚刚转型做导演时便拍出了《老井》、《红高粱》这样的佳作,《红高粱》更是我国首个荣获金熊奖的影片,随后张艺谋执导的多部影片也获得了国际性的奖项,诸多的奖项足以说明了张艺谋的实力。

反观冯小刚,一位拍商业片出身的导演,其执导的首部电影是《甲方乙方》,这部电影的风格几乎是贯穿了冯小刚的执导生涯,在冯小刚的诸多影片中我们总能看到这部片子的影子。虽然冯小刚也曾尝试转型拍文艺片,但我个人觉得其拍的文艺片总是达不到文艺应有的深度,更多时候冯小刚是在消费大家对于时代的情怀,如那部《芳华》。

诙谐幽默

冯小刚的电影也是有他自己的特点存在,那就是诙谐幽默。冯小刚以拍商业片为名,他还称自己的电影是“冯氏幽默喜剧电影”。号称“贺岁片第一人”的他,这几年来也拍了不少喜剧电影,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

其实冯小刚就是凭借着这些贺岁片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名气。比如《甲方乙方》、《天下无贼》、《夜宴》、《唐山大地震》、《老炮儿》等等。但是冯小刚的电影语言比较粗糙,而且冯小刚也只是在国内有名气,在国际影响力这点是比不上张艺谋的。

张艺谋擅长通过宏大的场面、艳丽的色彩、唯美的舞姿以及夸张的音乐来刺激观众的感官,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张艺谋的电影更具有艺术性,用艺术电影一点不过。其作品色注重色彩搭配,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作品视觉唯美,容易让观众身临其境。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就充分运用金黄的土地,浅驼色的高粱,大红色灯笼等具有陕北特色的色彩元素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黄土高坡的情境之中。而《满城尽是黄金甲》则用大面积嫩黄的菊花,金色的铠甲一下子就烘托出皇家富贵,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冯小刚的作品充满了贫嘴、调侃,但是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到不少人生的道理,情节也是跌宕起伏,让人啧啧称奇。总之冯导的作品有幽默有智慧,属于比较好看的喜剧。

艺术气息

很多人对于张艺谋作品,初识时也许看不懂、但深入后回味无穷。而冯小刚作品能博人一乐,但长大之后会发现毫无价值可言,就像看了一段精心编排的小品,离喜剧太近、离艺术太远。

我敬重艺术气息浓厚的张艺谋导演,期待他在艺术层面上的更多成功,当然,也对冯小刚的商业片、贺岁片并没有太多的成见,无论是何种层次下的导演,只要能拍出符合群众品味的影视作品,我们都是欢迎的。

两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但在电影领域都达到了功成身就的地位,风格和追求截然相反。总的来说,张艺谋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真正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冯小刚是一位优秀的商业片导演,真正的中国电影商人。

冯小刚和张艺谋、陈凯歌相比怎么样?

冯小刚和张艺谋、陈凯歌相比,显然你把冯小刚单独划一个层次,张艺谋和陈凯歌一个层次,但在我看来,应该是张艺谋一个层次,冯小刚和陈凯歌一个层次,张艺谋更胜一筹。

三人出身

对冯小刚编剧美工出身,对导演的印象就是贺岁片、商业片、现代生活片。

张艺谋摄影出身,对他的印象就是画面的色调和场面,内容偏向一种人物的挣扎,经常造出“谋女郎”。

陈凯歌导演出身的成就就在《霸王别姬》。

三人各领风骚

他们三人各领风骚十几年在中国影视界里堪称大师,但各自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张艺谋讲究场面宏大构思严谨,以中国文化为原素主要体现在文艺片上;冯小刚善常于语言类作品,特别是冯氏幽默但又不失一定的品味高度,敢于拍摄社会敏感话题;至于陈凯歌书香门第出生,喜欢端著就像大多数北京人那样,有口碑的影片就一二部其余都是垃圾,但在影视圈尤其在北京文艺圈他的人脉或影响力要大于他俩。

三人没什么可比性,因为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非要分以下不同的话,我个人感觉冯导属于街井小市民型导演;陈导属于学院派导演不怎么接地气;张导属于那种典型的国风派,带有浓烈的民族特色的导演。

三人风格不同

作为三位国内知名导演,个人风格都比较突出,冯小刚更写实,更易被普通观众接受,张艺谋偏重画面和艺术美感,有审美偏好的观众更喜欢,陈凯歌更偏重写意,对观众意识有一定要求。他们都有好的作品,我也基本都看过。

从他们所导电影的平均水平来看,张艺谋和冯小刚优于陈凯歌,非要将张艺谋和冯小刚比较一下,我认为平均水平张艺谋略胜一筹。但就单片最高质量来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应该最亮眼,影片张力确实很强,其次是张艺谋的活著,再次是冯小刚的集结号。

这三个可算著名的影视导演,同在现实环境暗中使劲分争这个平台的霸主,但他们各有策略,诸有战术。从表面现象上看也没有多少公开的争斗,可见他们个个都不是善叉,更不清楚能看出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但他们一个共同目标是争市场,争票房或者是根本上是争观众。一个贺岁片赶步,一个是红灯笼还有红高梁,另一个忘记他怎么出名的,但总是有一个升值的作品。各有绝巧,也有好伙。

总比,是中国的一,二,三代电影导演给他们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中国电影的开始成熟的道路。他们赶上改开,条件环境更优越,声像乐以及表演都机械化,到现在的数据化,智能化。排影视印视觉效果更提高了几大步。没有老一代影片导演踏路,没有新技术的出现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名气,名声。但不论好也罢,次也罢这类三观不明的人是很难斗胜他的。三角鼎立现象仍然是客观存在,最后出人头的,还是老谋。

冯小刚和张艺谋,谁的知名度更大?

当然是张艺谋了,冯小刚和张艺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要说两人的差别,张艺谋以艺术为目的,兼顾赚钱;冯小刚以赚钱为目的,兼顾艺术;

冯小刚的作品,很合老百姓的味口,接地气,能与人产生共鸣,说白了就是很擅长打感情牌。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调侃、讥讽现实的意味。比如《大腕》里李成儒饰演的精神病患者那句: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天下无贼》表达了对人性中善的呼唤,善良纯净的人最终是可以打动别人的。《老炮儿》又抛出了一个反腐问题。冯小刚是个有才有思想有道义的好导演。

只不过制作成本都不高,知名也就是在国内,在国外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

张艺谋被称之为老谋子,中国最具代表的导演。 为艺而生!世界艺术大师!屹立世界艺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艺术奇迹!振奋国人!震撼世界!

一部《英雄》就没有哪一个导演可以超越,也奠定了他的地位。他的作品气势宏伟,场面宏大,为了拍出好的作品来,从不计代价,是真正的为艺术而献身。

虽然这几年来拍的作品质量有一些下降,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地位。点一下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总导演。

2016年,担任中国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

2019年10月1日,担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总导演。

总结:冯小刚导演,擅长小人物小制作的电影。而张艺谋导演更擅长大制作,大景象的拍摄。

所以说知名度还是张艺谋更胜一筹,毕竟中国第五代领军导演可不是吹的。

所谓的华人第一导演,有没有这个说法还不知道,也许目前还没有人配得上这个称号。但要在冯小刚和张艺谋之中,选出一个更具代表性、成就更高的,我觉得张艺谋还是略胜一筹的。


这两位都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很多作品都在电影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名声。 《红高粱》、《英雄》、《大红灯笼高高挂》、《唐山大地震》、《天下无贼》 等等,这些电影我们都看过,并记忆深刻。

他们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而是从摄影和美术岗位上半路出家的,但电影拍的比科班的人厉害多了,基本上代表了一个时代。


这两位虽然没办法比较,不过从一点上也能看出各自的地位到底如何。

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张艺谋受邀担任开闭幕式的总导演。这次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堪称百年来最盛大的国际性盛会,这次大会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过,更何况是如此重要的文艺演出。


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张艺谋导演了一出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几乎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元首观看了这场演出。

2019年国庆节,建国70周年文艺演出,同样是由张艺谋担任的总导演。

张艺谋还导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焰火表演、APEC欢迎晚宴的演出、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的交接展示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来自国家层面的认可,是兼有政治任务的保障的,一旦出问题,受损的不止是演出质量,对国家形象都是有影响的。

而张艺谋能接到一系列的任务并圆满完成,可见其水平之高。

党和国家都信任他,我们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说他是华人第一导演,虽不中,亦不远吧!

当然是张艺谋,冯小刚跟张艺谋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冯小刚:就这样和张艺谋拉开了差距,一个是靠自己,一个是靠贵人

2022刚开年,张艺谋就交出两份完美答卷。

冬奥会开幕式精彩绝伦,中国式的高级审美和满分创意,获得好评如潮。

同时,由他执导的春节档电影《狙击手》 也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对比之下,贺岁片领军人物冯小刚,依旧有新作问世。

这已是他缺席春节档的第N个年头,去年转战网剧推出《北辙南辕》,也以失败告终。

张艺谋和冯小刚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璀璨的第五代导演,只是如今二人已然拉开距离。

前者靠自己一路逆袭,后者靠贵人步步上位,有这样的结局,似乎并不意外。

冯小刚:一路靠贵人,还是没能实现梦想


01

马末都在某次采访中犀利评价冯小刚。

“他最大的聪明就是懂得利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1958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早年离异,母亲带着两个孩子,靠印刷厂的微薄工资养活全家。

没有余钱买好吃的,酱油泡饭成为冯小刚童年中的记忆美味。

生长在单亲家庭,小时候因营养不良个子矮小,他是大院子弟们欺负的对象。

他总是被孩子们撵着跑,边哭边发誓:长大要混出个人样!

1978年,高中毕业的冯小刚入伍当兵,因在文字方面有些才华,被分到文艺部。

1984年,在部队历练几年的他被调到西直门粮食仓库宣传科,依旧做些文艺工作。

年轻时冯小刚嘴巴甜,能说会道,和科里的同事领导打成一片。

日子虽然过得悠闲,工资却很微薄。

每到夜深人静,冯小刚总在琢磨心中遥远的梦想。

苦难的人生起点,让他在人生每个阶段为以后做足铺垫。


凭借能来事儿的性格,后来的冯小刚被调动到城建公司总工会,前途肉眼可见光明起来。

此时,他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位贵人—郑晓龙。

郑晓龙比冯小刚大6岁,俩人认识时,他担任北京艺术中心主任的位置。

冯小刚对他极为崇拜,追着夸奖,用尽赞美之词。

这番用心没有白费,他最终被对方收为师弟,俩人打成一片。

很快,冯小刚就被郑晓龙推荐郑立会导演的《生死树》中,担任美术助理。

他的电影生涯,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02

接触电影之后,冯小刚凭借文艺天赋和口才,一路做到美术指导位置。

在这期间,他找机会认识了不少文艺界的有名人士,比如王朔、马末都、叶京、海岩等人。

这帮人,也就是网络上盛传的“京圈大佬”。


冯小刚深知想要出人头地,抱紧大腿很重要。

那时王朔凭借几部成名作风头正劲,冯小刚只是个小小的美术指导,压根没途径认识他。

想要搭上关系,只能靠师兄郑晓龙,他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

有一次俩人聊天,他在“无意中”透露自己是王朔的迷弟,并直言想见偶像一面。

冯小刚言辞恳切,眼神真诚,很快打动郑晓龙,竟真的为他牵线搭桥。

1986年,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王朔。

第一次见面,冯小刚就使出优秀的彩虹屁功底,把王朔拍得很舒服。

就这样,他很快被对方收为小弟,成功打入京圈大佬内部。

尽管长得尖嘴猴腮,又没有家世背景,但冯小刚胜在有点小才华,还特别能拍马屁。

他会根据每个大佬的特点,专门研究作品,针对性分析,必要的时候倒背如流。

聚会时,他就化身粉丝伏低做小,把自己掌握的材料洋洋洒洒说个遍。

端茶送水,迎客送人,打杂小弟们干的活儿,他也丝毫不含糊全揽下。

有了这些人脉资源,冯小刚的眼界得以拓宽不少,业务能力也大大提升。

他总是逮着机会虚心请教王朔,拿着自己的本子不耻下问。

客观地说,冯小刚虽然爱拍马屁,但他的才华和学习能力也是一流的。

有了王朔的点拨,他在编剧方面的能力也飞快提升,很快就得到郑晓龙的肯定。

1991年, 他成为郑晓龙导演剧情片《遭遇激情》的编剧。

这是他第一次当编剧,最后顺利获得第11届金鸡奖最佳编剧。

这份荣誉让冯小刚坚定了当编剧的想法,也让他与大佬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同年底,在王朔的极力推荐下,他成为《编辑部的故事》编剧团队一员。

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冯小刚的才华彻底被认可。

由于题材问题,这部剧迟迟没有过审,搁置了大半年终于要开拍了。

项目可以重新启动,可剧本底稿丢失了,王朔一气之下不愿意干了。

此刻冯小刚站了出来,拍着胸脯保证:“我能重新写出来!”

于是他奋笔疾书,没日没夜写剧本,硬是把故事的梗概还原。

郑晓龙等人看过后啧啧称奇:“你还有这样的本事!一点都看不出来不是王朔写的。”

这部情景剧播出后大受欢迎,葛优等人也随之走红。

这之后,王朔格外看中冯小刚,还领着他创立了个电影公司。

王朔负责出钱,冯小刚负责拉业务,到处跑投资公司,认识不少电影厂老板。

有了点钱后,他出手格外阔绰,请老板们吃饭总是抢着买单。

应酬往来之间,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王中磊、王中军认识了。

靠着王朔这颗大树,他在这些人面前总能说上话,时间长了就成了好友。

这也为他后来在荧幕上大放异彩埋下伏笔。

03

王朔虽然满腹文采,奈何为人太清高,言辞也太犀利,作品中更是揭露人性的灰暗面居多。

有人推崇就有人反对,在作品大热之后,后来的王朔迎来事业低谷。

1997年, 社会 主流都在批判王朔,凡是涉及他作品的影视剧都被抵制。

无奈之下,他只能远走美国,临行之前他交代冯小刚:“你该拍电影还是拍电影,不要署我名字就行。”

王朔走后,冯小刚翻拍了他的小说《你不是俗人》

他果真没有在影片中署名王朔,电影在春节上映,卖出3600万票房。

这部电影就是贺岁档先锋--《甲方乙方》

后来,冯小刚还陆续翻拍了王朔的不少小说,比如《过着狼狈的生活》改编的《一声叹息》同样火爆无比。

只是,王朔终究是个文人,骨子里瞧不上这些充满铜臭味的电影。

他对冯小刚的电影理念很不认可,俩人最终渐行渐远。

这并不妨碍他继续结交新大哥,王朔不搭理自己,他就转投王中军。

2003年,冯小刚正式签约华谊兄弟,打算借助这个平台实现梦想。

尽管那时他已出人头地,但其实在冯小刚的心里,也有一个文艺情怀。

拍贺岁商业片是生活所迫,立意深远的救赎题材,才是他想要的。

他找到华谊兄弟,和对方做了个交易。

“我给你们拍一部商业片,公司就给我投资一部我想拍的电影”

后来,冯小刚顺应市场拍了《夜宴》 作为交换,华谊公司为他投资了《集结号》

这样的模式一直持续,华谊公司有了冯小刚这个金字招牌,赚得盆满钵满。

冯小刚也靠这个平台,开始尝试拍出自己的风格。

可惜离开商业领域,他拍的主旋律片子似乎总差了点意思。

2012年,华谊投资2亿帮助冯小刚拍摄《1942》 最终虽收获票房3亿,却依旧亏损。

作为补偿,他后来又推出《私人订制》 算是弥补心中的亏欠。

加盟华谊后,冯小刚走上了人生巅峰,金钱名利早已如过眼云烟。

但他抱大腿的习惯却依旧不改。

2017年《芳华》大获成功,他带着主演苗苗参加私人聚会。

这个聚会上圈内大佬众多,带着几分醉意,冯小刚开始起哄苗苗,让她当众跳舞。

视频流出后,宴会上的几个大老爷们都被质疑了一番。

这次事件后,冯小刚明显低调很多,不再像当年那般肆意回怼网友。

这几年,国产电影开始慢慢走向萧条期,几个大导演的作品都不尽如人意。

冯小刚也在《手机2》流产后,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进入电影行业三十年,一路结交各路权贵,他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文艺梦想。

张艺谋:28岁上大学,成就天才导演

01

世人评价张艺谋:“他是一个最勤奋的天才。”

回首他的艺术道路,这句话确实很贴切。

1950年,张艺谋出生在西安的一个小康家庭。

父亲曾是军人,退役后在农林局工作,母亲是一名外科医生。

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儿童时期的张艺谋拥有出类拔萃的成绩。

除了学习,他还很喜欢画画,对于这个爱好父母也支持,总是给他买各种临摹本。

1968年,由于家庭成分特殊,毕业后他没能继续学习,而是被下放到农村。

母亲总教他:“不要出头,夹起尾巴做人。”

那段时间,张艺谋内心有些自卑,遇事从不反抗,被欺负也不吭声。

插队那段时间的历练,为他今后拍黄土地电影提供不少素材。

1971年,张艺谋结束下乡生活,回城后被分配到咸阳市棉纺八厂,成为一名工人。

那时他已和第一任妻子结婚,拥有稳定的工作,人生方向似乎已经定下来。

张艺谋天生好学,这种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并不是他想要的。

工厂上班期间,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好,画画和摄影,靠天赋和自学创作出一张张优秀的作品。

1978年高考恢复,他第一时间报名,并利用下班时间恶补文化知识。

考学之路并不顺利,尽管张艺谋成绩优异,摄影作品也出类拔萃,但北影老师始终觉得年纪太大,没有收他。

为了能顺利上学,张艺谋往返北京三次,毫无背景的他硬是托人把自己的作品递交到文化部部长的手上。

这种死缠烂打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工作人员,在多方协调之下,北影终于向他发出橄榄枝。

从工厂工人到大学生,张艺谋终于美梦成真,那年他已经28岁。

真正接触到电影圈子,张艺谋的热情与天赋也被点燃了。

工作三年后,他得到在陈凯歌电影《黄土地》中掌镜的机会。

这部电影上映后,震撼人心的画面,史诗级的镜头,让他一举斩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

此后,这部片子又陆续在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张艺谋初战即成名。

但他没有停下学习和 探索 的脚步,依旧孜孜不倦钻研电影相关知识。

1987年,吴天明导演筹拍《老井》 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演员。

好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导演心急不已。

清瘦的脸颊,淳朴的气质,这不就是他想要的演员吗?

吴天明激动的告诉张艺谋:“别找了,这个角色就由你来演了!”

导演给的任务,他欣然接受,为了能拍好,还特意深入乡村体验生活。

连续好几个月,张艺谋都与老乡们吃住在一起。

凭借这股认真勤奋的态度,他在片场呈现出令人信服的演技。

电影上映后,观众也被挖井人“孙旺泉”这角色感动了。

最幸运的是,第一次作为演员参演电影,张艺谋就荣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奖。

如果放到现在,当年风头无两的张艺谋,一定是大家口中的“天降紫微星”

最为难得的是,他没有被眼前的名利迷失,婉拒许多片约,依旧坚定站在幕后。

02

几次跨行成功,让张艺谋有了更多尝试的勇气。

获得影帝的第二年,张艺谋就干起了导演的活。

1987年,在吴天明和西安电影厂的支持下,他开始筹拍《红高粱》

这部电影根据莫言小说《丰乳肥臀》改编,为了能拍好,张艺谋下了不少功夫。

就连女主角敲定,他也要带着演员亲自见一见原作者才安心。

好不容易选出巩俐,他第一时间带着到莫言家,结果对方评价不理想。

“她太学生气了,根本没有乡野气息之美!”

尽管莫言不是很满意,但张艺谋依旧坚定自己的眼光,执意让巩俐出演。

为了能呈现出小说中那片如火如荼的高粱地,他特意找拍摄地的农民签了一份高粱种植合同。

1987年春天格外干旱,高粱种下去出苗后,没有雨水滋润,几乎不长。

张艺谋为此急的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都处在焦虑的状态。

他找到当地县委,几番说情,批下5万吨肥料,这才让高粱的长势追上来。

电影拍摄期间,张艺谋也一直和原作者保持密切联系。

闲暇之余,他会带着主创到莫言家吃饭,针对拍摄事无巨细交流。

这番心血没有白费,《红高粱》上映后,把国内外的大奖都领了个遍。

出道即巅峰,张艺谋的辉煌电影生涯,也从这部作品开启。

03

手捧大奖,张艺谋的时代真正到来。

《红高粱》之后,巩俐成为他的御用女主,俩人陆续合作了多部作品。

这些揭露人性和苦难的片子,让张艺谋的名字风靡国际。

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将他送上电影大师的位置。

这部影片画面唯美,故事情节紧凑,演员的演技更是炉火纯青。

台前幕后共同努力,这部影片最终斩获第48届国际节银狮奖、第36届意大利大卫奖、金鸡电影百花奖等等。

之后,张艺谋开启“造星时代”,挖掘出章子怡、董洁、周冬雨、倪妮等不同时代的“谋女郎”

对于内地演员而言,上张艺谋的电影,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那时,他是影迷心中最伟大的电影人,把黄土地电影中的色彩美学发挥到淋漓尽致。

获得成功后,张艺谋依旧在积极 探索 ,乡土电影已不能在满足他的创作欲。

1996年,急于改变的他拍了《有话好好说》 主演瞿颖、姜文、票房不尽如人意。

他没有灰心,一次的失败没有让他放弃 探索 商业片。

《英雄》《赤壁》《归来》 这些商业大片带有浓厚的资本色彩,虽缺少了文化底蕴,但视觉效果依旧震撼人心。

此时,大众对张艺谋的评价开始动摇,但对于他的审美,依旧赞不绝口。

直到后来《长城》《三枪拍案惊奇》等作品问世,他成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走下了神坛,期间还因为二婚和超生事件被极尽嘲讽。

那几年,张艺谋似乎重新回到小时候被下放的日子,低着头做人,从不回应“负面新闻”。

2015年,张艺谋为了翻身,筹集10亿资金拍摄《长城》,结果只卖了11亿票房。

在他低谷期的时候,冯小刚说了一句:“ 我拿1亿赚10亿,有人以10亿博1亿,真遭罪,搁谁不生气。”

这句话也深深刺痛了张艺谋,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翻身拍出好作品来。

此后他沉浸在创作世界里,积极寻找新的出口。

善良又努力的人总会被命运眷顾,熬过流言蜚语漫天的日子,张艺谋终于重见光明。

2019年,《悬崖之上》大获好评,2022年《狙击手》票房暴涨。

冬奥会的成功,让大家感叹:“我们都欠张艺谋一张电影票!”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张艺谋最终用卓越的实力,续写了辉煌璀璨的后半生

张艺谋和冯小刚,都是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各自有耀眼成绩。

但俩人无论天赋资质,还是做人格局,都相差甚远。

这也许就是,为何他们能在顶峰相见,却无法殊途同归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