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惠,西汉太原人,武帝时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0余年始放还,后代替苏武为典属国,通晓西域情事,昭帝拜为光禄大夫,封长罗侯,官至右将军。常惠之后又有数人封侯,太原常氏由此显赫。班固所作的《汉书》也曾特别为他列传。他为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 大贡献。

2、常璩,东晋时史学家,曾在成汉任散骑常待等职,入晋后居建康,所著《华阳国志》记述了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期间的巴蜀史事。

3、常林,三国时魏国人,官至大司农,封高阳乡侯,其后累世官宦。其后代历魏晋南北朝,有多人入朝为官

姓常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常
一、 姓氏源流
1、 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
2、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
3、 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
4、 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北宋真宗名赵恒,古时“恒”“常”义相近,故因避皇帝讳,改恒姓为常。
二、 迁徙分布 常姓发源于今山东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战国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于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并已散居于大江南北。汉初有一支常姓迁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时,山东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汉末至三国时,常姓有一支迁入四川。魏晋南北朝时,有常姓迁入甘肃。隋唐时,新丰(今陕西临潼)人常衮迁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有常姓迁居福建、广东,最后到达云南、贵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广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清代以后,又有部分满族人融入常姓。从历代繁衍迁徙情况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甘肃分布最广,江苏、四川、浙江次之。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知人堂”:唐朝常何,贞观时为中郎将。太宗要百官上书议论国事,常何是武人,不会写,只好请门客马周代写了三十多条。太宗看了很高兴,表扬常何写的好。常何不愿偷功,就告诉太宗说:“我不识字,这是门客马周代写的。”太宗马上封马周为监察御史,并表扬常何知人,赐予绸缎三百匹。常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县,大致为今山东西部地区。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县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四、历史名人
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
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
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
唐朝常何,贞观时为中郎将
唐朝常兖,官至宰相
唐代画家常粲 有《孔子问礼》、《山阳七贤》等图,并立释迦、女娲、伏羲、神农、燧人等像传于世
秦朝常得志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博学善属文,官至秦王记室。及王薨,过故宫,为五言诗,辞理悲壮,甚为时人所重。复为《兄弟论》,义理可称
唐僖宗朝常重胤 翰林供奉
西汉有太原人常惠,武帝时随苏武出使匈奴
三国两晋时期常骞治毛诗、三礼,以清尚知名
东晋时有史学家常璩三国魏温人常林,官大司农,封高阳乡侯,其后累世官宦;4世孙常珍北魏时任南安太守,珍子常坦,官镇远将军;坦子常爽,官宣威将军,爽子常文通,累官镇西司马、南天水太守;文通子常景,官车骑将军、秘书监
隋炀帝时有屯用主事常骏
唐代有诗人常建,高僧常O
南宋理宗时常挺,官参知政事(副宰相),封合沙郡公
蒙古有常德曾于蒙古宪宗九年(1259年)奉命由和林出发,西觐皇弟旭烈兀于西亚
明初名将常遇春,勇猛善射,屡立战功,死后追科开平王
明初散曲家常伦......>>

古代有哪些姓常的名人? 历史名人常 惠,西汉太原人,武帝时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0余年始放还,后代替苏武为典属国,通晓西域情事,昭帝拜为光禄大夫,封长罗侯,官至右将军。常惠之后又有数人封侯,太原常氏由此显赫。班固所作的《汉书》也曾特别为他列传。他为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 大贡献。 常璩:东晋时史学家,曾在成汉任散骑常待等职,入晋后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所著《华阳国志》记述了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期间的巴蜀史事。 常播:江原(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人,汉末三国时名士,以孝著称。常骞:汉末三国时江原人,学识渊博,为人清尚,名噪一时。 常林,三国时魏国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官至大司农,封高阳乡侯,其后累世官宦。其后代历魏晋南北朝,有多人入朝为官。 常璩:蜀郡江原人,东晋史学家。曾任成汉散骑常侍等职,入晋后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著有《华阳国志》、《汉之书》等。 常善:北周高阳(今属河北省)人,累有战功,封永阳郡公,历任刺史,政绩卓然。 常景:北魏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封濮阳县子,官终仪同三司。有才思,雅好文章,曾撰门下诏书凡四十卷,著述凡数百篇。 常爽:字仕明,北魏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不受礼命,后为宣威将军,徙避凉州。少已深研五经百家,曾授门徒七百余人。著有《六经略注》等。 常何: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是隋末唐初的一个重要人物。唐代贞观时任中郎将,曾将贤臣马周推荐于太宗。 常建: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诗人,开元中进士第。大雨中,为盱眙尉。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沦于一尉,士论悲之。作品多五言,题材多山林、寺观。后人辑其作为《常建集》。 常粲、唐代画家。与常重胤父子二人均为长安人,道释人物为二人擅长所在,善为上古衣冠。咸通中路岩镇蜀,颇加礼遇。有《孔子问礼》、《山阳七贤》等图,并立释迦、女娲、伏羲、神农、燧人等像传于世。 常伦:字明卿(1492-1525),号楼居子,其先曲沃人,后徙居山西省沁水,明代散曲家。官至大理寺评事。作品有《常评事集》、《写情集》等。 常得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博学善属文,官至秦王记室。及王薨,过故宫,为五言诗,辞理悲壮,甚为时人所重。复为《兄弟论》,义理可称。 常重胤:唐僖宗朝为翰林供奉。其父常粲,善画人物、故实画。重胤师范其父,亦善写貌,其人物画尤得其父传神之法。唐末政治失轨,乱事四起,常重胤亦避难入蜀。当僖宗皇帝幸蜀,回銮之日,蜀民奏请重胤留写御容于成都大圣慈寺。内外官属,咸谓其为南朝道释人物画之圣手张僧繇之后身。常重胤亦尝写文武臣僚真像于壁,毫发不失,极得神采。又于宝历寺画请塔天王像,亦极为佳妙。贯休赞之曰:“贫道观画多矣,如吾子所画,前无来人,后无继者。”益州名画录列为妙品。唐张彦远于宣宗朝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于论画六法一篇中,申论谢赫人物画之六法论,并标示人物画须神气与形似并重,形似为表现神气之要素,须形神兼顾方能逼肖。其论说对唐代人物画之影响颇钜。常重胤之人物画,今虽不存,仅见于著录,然由著录之记载,亦可想见其画形似、神采兼备之貌。 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怀远人,汉族,明代名将。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

古代有哪些姓常的名人? 常遇春

从古至今姓常的名人 明朝常遇春

古代有没有姓常的英雄和名人? 常遇春

南阳姓常的有几个名人 南阳!??你是说的河南南阳吗

南阳姓常的有几个名人 刘秀 刘玄 马殿甲 阴丽华 邓禹 吴汉 马成 岑彭 贾复 杜茂 任光 马武 刘隆 陈俊 诸葛亮 李严 黄忠 文聘 邓芝 邓艾 许攸 张衡 张仲景 张释之 范蠡 百里奚 范晔 庾信 庾信 岑参 岑文本 张巡 左雄 铁铉 庞振坤 彭雪枫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姓由 5分 由姓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相传是晋国外迁到秦国任宰相的由余的后代,姓氏即来源于他的名字。另一支出抚同时的楚国,由两位名人的名字而来:其一是出身于公族的王孙由于,另一位是楚国大夫养由基,他们的后代都有人以由为姓。
由姓在历史上形成了长沙等郡望。历史名人有:汉代长沙太守由章、平原相由广国,明代隆庆进士由礼门、沁州知州由九峰等。当代分布较广泛,并在满、蒙古等民族中有一定数量人口。

方城县姓常的有几个名人 sB

常姓的历史名人

常惠,西汉太原人,武帝时随苏武出使匈奴,昭帝拜为光禄大夫,封长罗侯,官至右将军。
常璩,蜀郡江原人,东晋时史学家,曾在成汉任散骑常待等职,入晋后居建康,著《华阳国志》。
常播,江原(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人,汉末三国时名士,以孝著称。
常林,三国时魏国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官至大司农,封高阳乡侯,其后累世官宦。
常善,北周高阳(今属河北省)人,累有战功,封永阳郡公,历任刺史,政绩卓然。
常景,北魏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封濮阳县子,官终仪同三司。
常爽,北魏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不受礼命,后为宣威将军,徙避凉州。
常何,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贞观时任中郎将,曾将贤臣马周推荐于太宗。
常建,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诗人,开元中进士第。
常粲,唐代画家。与常重胤父子二人均为长安人,道释人物为二人擅长所在,善为上古衣冠。
常伦(1492-1525),其先曲沃人,后徙居山西省沁水,明代散曲家。官至大理寺评事。
常得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博学善属文,官至秦王记室。
常重胤,唐僖宗朝为翰林供奉。其父常粲,善画人物、故实画。
常遇春,安徽怀远人,明代名将。臂长善射,勇力绝人。

历史上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起源
常氏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邑於常,因以为氏。又云为黄帝臣常先之后。又恒氏汉文帝时避讳改姓。
历史名人
* 常璩:东晋史学家
* 常建:唐代诗人
* 常兖:唐朝宰相
* 常遇春:明朝开国大将
* 常荫槐: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官员
现代名人
* 常枫:台湾资深演员
* 常昊:中国著名的围棋高手
* 常隆庆:著名地质学家
* 常富宁:ESPN球评
* 常万全:中国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 常振明:中信泰富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 常永祥:中国举重运动员

常姓起源及简介 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导读: 常姓的起源是什么?常姓历史悠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七位姓氏,分布于河南、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山东、山西、安徽、陕西、辽宁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那么,常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常的名人有哪些呢?姓常的明星有哪些?快点随我了常下常姓起源及简介吧。

常姓起源及简介

常姓的渊源主要有四大支:古常国、姬姓(山东常邑)、姬姓(江苏延陵)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古常国。相传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常侯国,黄帝之臣常先、常仪均为古常国之后裔。常姓的历史虽十分悠久,但常姓在夏商时代的活动没有任何资料,古常国的后代失去了音信。仅在春秋时留有一点痕迹,春秋时莒国有常仪靡之地,在今山东莒县北,或为常仪族所居过的地方。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封于康,称康叔封,康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古城。周成王时转封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先建于商朝国都朝歌城郊,今河南淇县东北。卫康叔的支庶子孙食采于常,在今山东滕州东南,子孙遂以邑为氏。姬姓常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三支源出姬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太伯和仲雍,吴王封其支庶子孙于常,也就是吴先祖曾居住的延陵古城,即今江苏常州,子孙遂以邑为氏。

第四支源出芈姓。楚大夫恒思公之后有恒氏、常氏。到北宋时,为避真宗赵恒的名讳,改天下所有恒姓为常姓。其实恒、常两姓原本一家,同出一祖宗。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常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西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流入,外族的常姓是组成我国常姓的重要成分,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件有:两晋时期的山越族,隋时西域鄯善右族均有常氏。宋时恒氏因避真宗恒之名讳,改为常氏。到清朝时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常佳氏均集体改姓常氏。随后的蒙古人、回回人都有改本民族姓为汉姓常,这些北方地区外族常姓人群与汉族混居,逐渐地融合同化成了汉族。

历史上常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常姓活动在山东、浙江一带。两汉时期,常姓西移经河南达山西、四川。三国两晋时,四川和河南形成了常姓主要的生息地。同时常姓挺进甘肃,在隋唐时期成为望族。到唐宋时期,常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

宋朝时期,常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〇六位。四川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常姓总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这二省占常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山西、广西、湖北五省。当时常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以西部四川、东部豫皖鲁为中心的两大块聚集区。

明朝时期,常姓大约有9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山西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总人口的26.8%。常姓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这四省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宋、元、明600余年,常姓人口主要向北部、东南地区迁移,晋、豫、鲁、冀为常姓的聚集中心。

当代常姓的分布

当代常姓的人口已达24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常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目前常姓主要集中于河南、新疆二省区,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安徽、黑龙江、陕西、云南,这六省只集中了34%。全国形成了关内豫冀晋、关外黑吉辽两块常姓聚集区占从明朝至今600年间,常姓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东南向中原的强劲回迁,以及由华北向东北的移民。

历史上姓常的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常姓历代名人48名,占总名人数的0.1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常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常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常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 9%;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八位。

常姓血型:

常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1.8%,A型占28.6%,B型占30.1%,AB型占9.5%。

姓常的明星

常方源

常远、常方源、常香玉、常铖、常甄华、常戎、常洪松、常光希、常枫、常征、常彦、常晓阳等等。

常姓的起源是什么?名人有哪些?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5、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常姓:
① 裕固族常曼氏、柯尔克孜族额齐克氏、土族常鲜氏,汉姓为常。
② 水、蒙、满、回等族均有常姓。回族中的常姓,据《回回姓氏考》载:“金吉堂称:常志美字蕴华,其先撒马耳汗人……后至济宁,与当地常姓联宗遂姓常。”
得姓始祖:康叔。康叔为周武王少弟,因其封地为康邑,故人称康叔封,亦称康叔。
常 惠常 璩常 播常 林常 璩常 善常 景常 爽常 何 常 建常 粲常 伦常得志常重胤

常家族的祖先是哪个朝代的

常氏

分布地区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县,大致为今山东西部地区。江原郡: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一带。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涉县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东北)。

历史来源

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

「常」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武王克商后,文王子于康国,世称康叔,武庚叛乱被平定后,康叔又被转封于卫国。后来,康叔又分封其子于常邑,其后逐为常氏。二﹕因避讳而改,《世本》载春秋时楚国公族恒惠公之后有恒氏,一度改为常氏。来避宋真宗赵恒的名讳。「恒」和「常」义相同。三﹕又据《路史》云,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亦有常氏。神话中黄帝大臣常先与常曦之后。

得姓始祖

康叔为周武王少弟,因其封地为康邑,故人称康叔封,亦称康叔。周初,商纣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后被镇压,康叔由此又受封原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并建立卫国(今沿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后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时诸侯有分封采邑之制,康叔有一子受封于卫国分封出来的一个采邑——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秦统一天下,卫国被灭,其后有人以邑为氏,称为常姓,尊康叔为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山东、江苏为早期常姓发源地,此种发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于大江南北,据载,战国时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区以及南方吴、楚等国,均有常姓。西汉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常惠,曾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十余年后返汉,官至右将军,封长罗侯,其后又有数人封侯,太原常姓由此显赫。与此同时,常姓在起源地山东亦形成一大望族,遂有平原郡望。汉末三国之际,“蜀之江原(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常氏多显者。”时有名人常播、常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甘肃常姓繁衍茂盛,遂成望族。曹魏时,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常林,封高阳乡侯,官拜光禄大夫,其后人多入朝为官,家族荣耀显贵,在河内形成望族。常林四世孙常珍,携家眷徙凉州(今属甘肃省),后人亦多官宦,遂形成常姓的武威郡望。隋唐时期,常姓名人多出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和陕西新丰(今临潼东北)两地。新丰常姓职仕朝廷者多人,甚为显赫。时有新丰人常衮徙居闽(今福建省)地,后人遂在闽、粤一带繁衍,故闽、粤常姓多以新丰为宗,以常衮为开基祖。宋代因避真宗名讳,恒姓被迫改为常姓,这为常姓家族注入一股新泉。此期常姓迁徙足迹自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往福建、广东一带,后入云南、贵州等地。明代有山西常姓被迫迁周边省份之人烟稀疏之地。清代常姓有入台,定居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约占全国汉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世上姓常的有多少人、各在什么民族?

据统计,常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粗略一算,也有200多万。 山东、江苏为早期常姓发源地,此种发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于大江南北,据载,战国时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区以及南方吴、楚等国,均有常姓。西汉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常惠,曾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十余年后返汉,官至右将军,封长罗侯,其后又有数人封侯,太原常姓由此显赫。与此同时,常姓在起源地山东亦形成一大望族,遂有平原郡望。汉末三国之际,“蜀之江原(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常氏多显者。”时有名人常播、常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甘肃常姓繁衍茂盛,遂成望族。曹魏时,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常林,封高阳乡侯,官拜光禄大夫,其后人多入朝为官,家族荣耀显贵,在河内形成望族。常林四世孙常珍,携家眷徙凉州(今属甘肃省),后人亦多官宦,遂形成常姓的武威郡望。隋唐时期,常姓名人多出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和陕西新丰(今临潼东北)两地。新丰常姓职仕朝廷者多人,甚为显赫。时有新丰人常衮徙居闽(今福建省)地,后人遂在闽、粤一带繁衍,故闽、粤常姓多以新丰为宗,以常衮为开基祖。宋代因避真宗名讳,恒姓被迫改为常姓,这为常姓家族注入一股新泉。此期常姓迁徙足迹自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往福建、广东一带,后入云南、贵州等地。明代有山西常姓被迫迁周边省份之人烟稀疏之地。清代常姓有入台,定居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约占全国汉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