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觉迟原本就是一个酷爱旅行的女子。零五年,她来到藏区寺庙孤儿院义工支教。受活佛所托,寻找那些散落在草原山区的孤儿及失学儿童。前后记下六十万字日记,用心灵完成这部作品。江觉迟希望能通过这本书遇到一个有机缘的人,寻找到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一个汉族女子,一个藏族男子,5年,25个孤儿。酥油灯下,60万字日记。纯净的爱情,如蓝云里的月亮。一部真实得令人摒住呼吸的书。 一首用生命书写的善与美的歌,一个足以让人心灵重生的故事。潘石屹、麦家、安意如、王小山、胡赳赳、姚晨等人被《酥油》深深感动。本书是一本小说,作者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原形,用细腻温暖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志愿者的艰辛往事。江觉迟希望能通过这本书遇到一个有机缘的人,寻找到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

酥油的好坏如何鉴别

1、看颜色,植物油发青黄,动物油白亮。

2、闻气味,植物油清香,动物油有油腻味。

3、尝,植物油进口是草香,动物油进口是荤香。

4、环境测试,植物油滴在桌子上低温不凝固,动物油凝固。

酥油的外观为粉状固体,实际上是油脂的微粒被蛋白质等胶态物质包裹而成。生产中将油脂和乳化剂、明胶、酪朊等蛋白质或淀粉在水中乳化,然后再喷雾干燥成粉末状。

由于油脂被胶体物质所包裹,油脂与外界空气隔离,因而保存性好。此外粉末起酥油不向外透油,能保持干燥而易与其它食品混合。粉末起酥油中含油量为50-82%。

扩展资料:

酥油的成分是脂肪,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含胆固醇少,长期食用酥油的藏族民众身体强壮,抗寒能力强,平均寿命也长。

藏区牛奶除提取酥油外,藏族民众还用它制作奶茶或酸奶子。酸奶子康区称“学”,有两种,一种是用鲜奶发酵制成,味带甜:一种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发酵制成,味酸。

酸奶状似豆花,可直接或放糖饮用,有时用馍馍或锅魁蘸着吃。酸奶子不仅是草原夏天的饮料,也是藏族民众充饥解渴的食品。

奶饼在木雅地区的种类较多,一种是用未提炼酥油的奶酪制成,不带酸味,称“甜奶饼”,形同小锅盔,有两层较厚的酪皮。

另一种是“麻花绞”奶饼形同麻花,撕开呈纤维状,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酪制成;还有一种是各地都普遍制作的“本脱”,呈坨状;将“本脱”揉搓成颗粒状,晒干即成奶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酥油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舌尖上的美食——藏区酥油与奶制品

微电影酥油灯讲的是什么意思

由藏族青年小伙旦正多杰拍摄的微电影《酥油灯》12号母亲节在百度爱奇艺网重磅首播。

该剧讲述了主人公东周年轻时因失手误杀了阿玛卓玛的儿子,而被判入狱,出狱后他压抑不住心灵的愧疚感,决定去找老阿妈赎罪,希望能得到她老人家的原谅。载他去老阿妈家的摩托车司机是个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知道东周大叔的事情后原本叛逆的心灵慢慢被融化。而老阿妈在东周大叔的细心照料后不久,年迈的阿妈卓玛终于含泪辞世而去,随即东周大叔当了僧人,用一种信仰继续他未完成的赎罪,与此同时叛逆的年青小伙用有限的生命领悟到了无限的人生。

供佛灯用的酥油怎样分别好坏

酥油好坏的鉴别----鉴于网上很多非专业人士以及非学佛者对此问题的胡乱回答,误导诸位有情,所以特此阐述,以正视听。

酥油,是一个大类,它的基本定义为:常温下会凝固、可食用、有起酥性。这三个也是鉴别酥油的基本方法。

酥油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酥油和植物酥油。按市场销售的产品来细分就更加多样了。以下做简单介绍:

1.真正的藏地酥油:从牛羊奶中用脱脂法制得,现在基本上以机器代替人工,只有在偏远地区还是以手工提炼,所以不要去相信那些几年前的网文,它已经过时了。真正的藏地酥油价格高昂,保质期短,有一股膻味及奶酸味,杂质含量高,用做燃烧,效果一般,性价比低。适合食用。藏地酥油实为地域特色而产生,高寒地区无其它油脂来源。这也是在南方富庶之地无此奶酥油的原因。

2.假冒的藏地酥油,因为藏地酥油售价高,所以假冒的就很多。特点是:藏地产,有奶香味,颜色靓丽,杂质少。其实是由植物油做的。

3.纯植物酥油:价格便宜,颜色洁白,燃烧效果好,常温下会凝固,适合做灯盏,燃烧效果好,成形差。

4.化学植物酥油:在纯植物酥油中加入色素,香精,稳定剂,石蜡等等化学药品所制而成。颜色靓丽,有香味,成型好,表面光洁,可做灯盏。

5.化工酥油:将植物油经氢化处理后的氢化油做为原料,添加各种化学物品所制而成,相对化学酥油成本更低。

6.粉状酥油:氢化植物油。

7.液体酥油:分为两种,一种是标明可以食用的,它的原料就是普通的食用油经过改性,然后配合专用灯芯以达到较好的燃烧效果;另一种是不可食用的液体酥油,它的原料是煤油和醇化酒精。

市面上的酥油基本上就这几种,但是在淘宝上还有一种特级酥油,效果不错,评价很高,具体情况不详。

酥油的鉴别主要看燃烧和品尝。好酥油的燃烧效果只会随环境变化而有影响,酥油本身不会有质量的变化。好酥油也可通过食用来鉴别。

酥油最科学的鉴别方法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