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就是量力而行的示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

量力而行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却不知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长平之战时,秦军将领白起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不顾实际环境,只会照搬照抄兵法的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的方法将赵军引入绝境。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时,因为体力不支,在登到 8000米高度时,便停了下来。后来他向人讲起这件事,人们都替他惋惜,为什么不坚持下去?为什么不再攀高一点?为什么不咬紧牙关?
“不。我自己最清楚,8000米是我攀登的最高点,我一点也不遗憾。”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历史上有哪些较经典的量力而行的事件?

保国安邦费文伟费祎是在诸葛亮、蒋琬之后,蜀汉政权的主政者。当初诸葛亮一心北伐,兴复汉室,然而以益州单薄国力,根本不能和曹魏相比。蜀军五出祁山,只有第一次的进攻初期达到一定出其不意的效果,使魏国震动不已,陇西三郡叛魏归汉。但魏国随后即组织反击,并成功在街亭击败蜀军,并加强了对陇西祁山一带的防务,使诸葛亮后四次北伐无功而返。“北伐”除了表示自己的政治态度外,在战略上已经没有意义,对魏国不能造成威胁。诸葛亮死后,蒋琬也继续坚持北伐政策,但雷声大雨点小,事倍功半。因此,当费祎主政后,就放弃了北伐政策,改为凭借两川蜀道天线固守国境,休生养息,使经过诸葛亮北伐后,蜀汉残损的国力得到一定恢复,又能偏安一隅,让所谓“汉室正统”的国祚气数又能苟延几十年。这就是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量力而行成功的例子

中国有个成语叫“螳臂当车,自不量力”。这个小故事告诉了后人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个人都当认清自己,准确衡量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不要硬拿鸡蛋跟石头碰,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呢?因为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去做“挡车”这种拿鸡蛋碰石头的事!谁都清楚鸡蛋碰不过石头,可有人偏要碰碰,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弄的自己“头破血流”实在是太不值得!不过有人不这样想,总觉得不争别的争口气,为了争这口气,不被别人瞧不起,别说是“头破血流”就是“粉身碎骨”也值!瞧,这种人信心多高,志气多大,多勇敢连“死”都不怕。
我认识一个叫王发的人,他与妻子都是所谓的“勇敢者”。王发夫妇看到邻居家盖起了一座小洋楼,心中眼馋的不得了,再看看自己钱袋并不“充实”心中犯了嘀咕,但是为了圆这个洋楼梦,夫妇二人便动起了鬼点子。王发是包工头,便常常扣拿拖欠民工工资据为己有,并且还经常将公家的建筑材料拉回家;妻子则干起了地下工作,经常半夜三更去邻村的庄稼地里偷玉米,扒花生卖钱,这样经过一番“努力”攒下了几个钱,将就着把楼房盖了起来。可虽说住上了楼房,怎么也不觉得舒适,要帐的人天天来索要,夫妻俩天天吵架,妻子一气之下,偷偷喝了药,幸亏被人发现,没有生命危险。可夫妻二人损害他人利益,将自己的家业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始终没有得到片刻的安宁。妻子最近得了一场怪病,大热的天也得穿棉袄,裹围巾;丈夫施工时,不慎从楼上掉了下来,摔成了残疾人。
说到此,又想到前几年父亲讲的一个实例,父亲年轻时远在安徽的姑奶奶,给父亲寄来手表和皮鞋(当时农村根本就没有),父亲穿上皮鞋、戴上手表出去时与父亲同龄的赵某便开始笑父亲,老百姓家穿的这样干啥,别装阔气了,实际上父亲并不是刻意装洋,而是接受了姑奶奶的一份心意。不几天后,父亲同赵某一起去远处打工,赵某很不老实,偷奸摸滑,常拿公家东西,等到赵某有了钱,首先买上了手表和皮鞋,真的是有点可笑,当初自己没有时眼馋别人,笑话别人,而当自己寻捷径有了条件后便将笑话别人的东西统统买来穿在自己身上,实际上这两种不同的行为就产生了两种功效。
这只是两个例子而已,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举不胜举,只是有时表现的方式不同,但性质是同样的,自不量力往往会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有时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所以,每个人当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千万别只顾眼前利益,寻捷径走歪路,要知道量力而行,凭自己的真本事吃饭,才是合乎情理的。

量力而行取得成功的例子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时,因为体力不支,在登到 8000米高度时,便停了下来。后来他向人讲起这件事,人们都替他惋惜,为什么不坚持下去?为什么不再攀高一点?为什么不咬紧牙关?
“不。我自己最清楚,8000米是我攀登的最高点,我一点也不遗憾。”

历史上有哪些较经典的量力而行的事件

丽末年,元国内部因为蒙古和新立的明廷互相争战而战火不休。最後明军驱逐了辽东的蒙人,控制了辽东地区。
高丽末王寻思我高丽国兵强马壮,可以摧枯拉朽之势拔除明军在当地尚未稳的根基。於是派出几番击败红巾贼和元骑的精将李氏,带强军三万出征辽东,为国家带来荣耀。
李氏在威化岛想了想,好像明军上十万,而且刚刚击败元军,势不可当。於是他在心里掂量一下,亮堂了,便回军开京,罢黜了丽王,建立了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