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国,是今台州市二千二百年之前的称名。夏时期为防风氏。商时期为越。西周时期为于越。春秋时期为东夷。战国时期为东越。秦时期为东瓯。西汉前期称东瓯国,后期为回浦。东瓯国的辖地,北至于今宁波宁海,西南至于今温州苍南,西界于今丽水,西北界于今仙居。春秋战国时期所著《山海经·海内南经》记:“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
越王勾践的后裔东瓯王的封地,大致在今日浙东南的温州市和台州温岭一带。东瓯,现在仍是浙
中国西汉东瓯国在哪里?
东瓯王城在今闽北直到会稽。西汉时越国复国,会稽郡废为闽中郡。这句话就是说会稽郡并入闽中郡。西汉的会稽郡管辖属冶县(今福州)。会稽郡全境从江苏到福建。东汉以后会稽郡缩小变成从绍兴到福州。东瓯王城在今闽北将乐,因水来自将溪,东越王乐野宫在此,又以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得名将乐。越国迁徙主要有两支,一支迁徙瓯江,一支迁徙闽江。越王玉前333—前 (越国迁都福州, 徙居越迁山(今福建省长乐县〕。越王宰勋前333—前(越国迁都瓯江) (今福建建江闽江上流,今福建武夷山) 。闽江不止建溪一方之源,有源自戴云山的大樟溪和尤溪,有些连合流都没有。故闽江上为建江,下为闽江。古时上为瓯江,下为闽江。有些历史书把闽江也名建江混为一谈,实自古不同名。后期,东瓯王与东越王不和争斗东瓯不敌,被迫弃王城率部众北迁江淮。汉帝又封无诸孙子繇王居股替代东瓯王。东瓯王城尽归繇王居股所有。《史记·东越传》载:(汉)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所以叫摇王。古汉字繇同摇,繇王就是摇王,居股继承摇王东瓯王,也叫摇王居股。繇字义从系,繇是从摇王之系,故名繇王。福建闽北曾经有一支强大的瓯族,故闽北主流地名叫建瓯。欧冶子,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福州古称东冶和冶城皆因欧冶子之故。福州城内有一座山叫`冶山'皆因欧冶子居住之地故名冶山。福州还有欧冶池是欧冶子最早的铸剑池。另福建建瓯湛卢山,天下笫一剑山,均有欧冶子铸剑遗迹。另一说为古代瓯江流域生活着的闽族匠人。这里欧江就是建江。欧冶子在福建的建瓯松溪湛卢山铸就湛卢剑,天下第一剑。建瓯的建江古时又名瓯江皆因东瓯族之故。
温州古代是什么国
温州古代是东瓯国。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历史悠久,古代称瓯越。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 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现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据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东瓯国的史料记载
东海国是汉初所封东南越族三王国之一,因其建都于东瓯(今浙江温州市),故俗称东国。东瓯王摇系越王勾践所封瓯王后裔,也应是越国被楚破灭后流徙于浙南的越人贵族。秦末农民起义、诸侯叛秦时,摇与无诸都怨恨秦军灭其家国、废其王号,赐辱姓驺.遂从诸侯灭秦。项羽灭秦主命之时,他们又皆受斥不得封王,直到刘邦立国、汉惠帝继统之后第三年(前192年),推举闽君摇,认为他功多,其民便附,于是就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东瓯国地以瓯江、飞云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从前浙南的温、台、处三州地区。
东瓯国存在仅54年。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谋反,想策动闽越王和东瓯王追随他,闽越王不从,独东瓯从吴。吴王事败之后,东瓯王受汉廷之命,杀掉刘濞以谢罪,因此得以保全。刘濞之子刘驹亡走闽越、怨恨东瓯王,屡屡怂恿闽越王击东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受困,粮食将尽,派人向汉廷告急求救。汉武帝即命将从会稽发兵,浮海救东瓯。援军未到,闽越王已撤军。东瓯国自知无法抵抗闽越王的不断侵扰,只得请求汉廷准其举国徙中国,得到许可,于是末代瓯王欧望率领宗族及部众4万余人迁移于庐江郡(今安徽巢湖周围),从此国灭。东瓯国地旋即为闽越王所占据。
东瓯与闽越贵族同荣辱。摇与无诸同是闽地的越人首领。东瓯与闽越有着共同的族属与文化。东瓯国历史悠久,是古老的南蛮部的海滨方国,与闽方国一样。《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闽在海中。说明瓯、闽在远古时期都曾受海侵影响而成水乡泽国。《逸周书》还称: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越瓯翦发文身,记载了闽、东瓯族人的生活习性。东瓯国久负盛名的是兵器铸造,著名的即欧治子出自东瓯。他所铸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等宝剑,名震天下,传说他就曾在浙江绍兴和福建松溪湛庐山、福州冶山等地铸过剑,因而留下遗迹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