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驹,又称魏桓子,春秋时期晋国魏氏领袖,与赵襄子、韩康子共灭智伯瑶,三分其地;

2、魏应,东汉今文经学家,曾参与汉章帝时期在洛阳白虎观举行的著名经学会议;

3、魏征,字玄成,祖籍巨鹿,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唐代名臣;

4、魏源,字默深,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倡导变革;

5、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曾“九合诸侯”,使晋国成为山戎之主,谥号昭

历史上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魏延、魏徵、魏子建、魏源、魏收等。

1、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

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2、魏徵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3、魏子建

魏子建(474-533年),字敬忠,定州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人。北魏大臣,历史学家魏收之父。

初任奉朝请,迁太尉从事中郎,出为东益州刺史,镇抚武兴氐族。回京供职,授卫尉卿,迁左光禄大夫、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罹患中风,上书辞职。

永熙二年(533年),去世,追赠定州刺史、仪同三司,谥号文静(靖)。

4、魏源

魏源(1794.4.23-1857.3.26),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5、魏收

魏收(507~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人。南北朝时期大臣、历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机警敏捷,颇有文采,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初仕北魏,拜太常博士。再仕东魏,拜散骑常侍、中书侍郎、修撰国史。

北齐建立后,拜中书令、魏尹、秘书监、著作郎,迁特进、尚书右仆射,掌管诏诰,总议监五礼事,参与修定律令。

天保八年(557年),加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时年六十六,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写北魏历史,联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人辑有《魏特进集》存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姓

姓魏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姓魏的历史名人有:
1、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2、魏相: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人,西汉丞相,宣帝时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其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
3、魏延: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后被封为南郑侯。
4、魏舒:西晋任城樊(今山东省济宁)人,晋武帝时为司徒,其人能断大事,为时人所推崇。
5、魏收: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西)人,北齐史学家。北魏时曾任编修国家历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以才学闻名于世。曾编撰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
6、魏徵: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曾任谏议大夫,敢于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7、魏胜:字彦威,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省)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于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
8、魏源:原名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湖南省隆回县)人。道光进士,官内阁中书,晚年任高邮知州。近代著名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他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变革。魏源不以诗名,但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战争时期的许多名篇,感情炽烈,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激情。他还有许多山水诗写得气象雄伟,瑰丽悦目,有的还具哲理意味。魏源的诗风格遒劲,激越奔放,但律诗用典较多,显得费解,韵味不足。著有《古微堂诗集》和《清夜斋诗稿》。

姓魏的历史名人

姓魏的历史名人有魏武子、魏颗、魏绛、魏斯、魏无忌等等。

1、魏武子

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魏犨又称魏武子。《左传》载其为毕万之孙,《史记》载其为毕万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

2、魏颗

春秋时代晋国魏犨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的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

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3、魏绛

魏犨之子,春秋时晋国卿。晋文公时,魏氏列为大夫,徙于霍人。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晋悼公元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

4、魏斯

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继魏桓子即位。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其在位期间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日益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5、魏无忌

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历史上魏姓的名人

1、魏收(507~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人 。

南北朝时期大臣、历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机警敏捷,颇有文采,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初仕北魏,拜太常博士。

再仕东魏,拜散骑常侍、中书侍郎、修撰国史。

北齐建立后,拜中书令、魏尹、秘书监、著作郎,迁特进、尚书右仆射,掌管诏诰,总议监五礼事,参与修定律令。

天保八年(557年),加太子少傅。

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时年六十六,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写北魏历史,联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

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人辑有《魏特进集》存世。

2、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

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3、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

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

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随刘备入蜀,与黄忠等统军平定广汉郡,刘备称汉中王后负责镇守汉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提出子午谷奇谋。

阳溪之战大破郭淮、费曜。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在诸葛亮指挥下,和高翔、吴班等一同于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战果。

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

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4、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

公元前445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

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

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

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

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重用卫人李悝,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推广农副业成功经验,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为了平衡粮价,李悝还实行了平籴法。

在丰年的时候,国家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在灾年的时候, *** 把国家粮仓储存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市民,使市民不致买不起粮食而流离失所。

这样,魏国很好地平衡了农民与市民的利益,国家储备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国家抵抗灾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

5、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

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

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击继任魏国国君之位,是为魏武侯。

魏武侯即位后仅仅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

李悝是法家的先行者之一,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

好在父亲给自己留下极为强大的家底。

在经历短暂的休整后,魏武侯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征战天下。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魏冉。

魏冉(?—约前264年),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战国韩邑,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

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襄王,亦帮秦昭襄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襄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襄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代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公元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葬于此地。

姓魏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姓魏的历史名人:

1、魏文侯

(前472年―前396年),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2、魏武侯

(?—前370年)汉族,姬姓,魏氏,名击。东周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

3、魏惠王

汉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

4、魏昭王

(?─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

5、魏延

(公元169年-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

魏姓,晋国六卿之一,是当代中国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魏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后魏国被晋国消灭,封给大夫毕万,后人以邑为氏,尊毕万为得姓始祖。

截至2013年,魏姓人口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有570万。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28%。

姓魏的名人

魏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位。

历史上部分姓魏的名人

魏武子(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魏犨又称魏武子。《左传》载其为毕万之孙,《史记》载其为毕万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

战国魏文侯魏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公元前年,继魏桓子即位。

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GJ敢真正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魏冉,亦称穰侯,为中国战国时代的政治家。秦武王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推荐了白起,加上自己的战功,多次战胜魏赵等,得到很多赏赐,比王室更富有。范雎乘机向秦昭王说宣太后魏冉泾阳君高陵君等过份奢侈,于是秦昭王免去魏冉的相国位置,把魏冉等迁到关外封邑。

魏豹(?前年),秦末人。原战国时魏国的贵族。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继投刘邦,又叛归项羽。后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为汉将周苛所杀。

魏相(?前年月日),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胡同)人,古代政治家,西汉著名大臣。他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霍光死后,官至丞相,封高平侯。

魏延(?-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蜀,因屡立战功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蜀汉建立后升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将军。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奇谋,但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

魏元忠(?-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

魏徵(年-年月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胜(~),中国南宋勇将。字彦威,宿迁(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在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出兵南侵的时候,他率军三百,收复海州。年,他一度被贾和仲诬陷,后来魏胜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

魏良辅(-),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魏象枢(年月日年月日),字环溪,号庸斋,晚称寒松老人,山西蔚州(今河北省蔚县,蔚州在康熙三十二年以前属山西省大同府)人。生于年九月二十日(月日),逝于年七月三十日(月日)。顺治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

魏源(~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姓魏的女明星:

魏蔓魏雨琦魏佳庆魏如萱魏圣美魏秋桦魏靖轩魏敏芝魏晶等等。

姓魏的男明星:

魏君子魏宗万魏小海魏骏杰魏绍恩魏鹤龄魏鹏飞魏阿挺魏大航魏德礼魏晨魏千翔魏隽展魏德圣魏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