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题目的书法家只有两个,简介如下:

1、高凤翰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汉族,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人。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2、费新我是用左腕运笔而名闻遐迩的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其隶法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学名斯恩,原字省吾,字立千、号立斋,后改名新我,湖州南浔双林镇人。中

历史上有没有用左手写字的书法家

据说旧时社会上基本认定右手为 “正手”, 那么基本可以肯定在那个 “敬惜字纸” 的年代是不大会出现公开只用左手写字的人的。除非是有残疾的
高凤翰(1683-1748)1737年以后右臂瘫痪,开始用左手书写。
当代书家费新我(1903-1992),文革期间右手受伤,改以左手执笔。
以上两例,书史称“左笔书家”,虽然可能并非天生左利手,但都在经历挫折后后天习得左笔技巧。

中国左撇子名人榜都有谁?

中国左撇子名人有:乒乓球女将王楠、书法家郑元祐 、羽毛球名将林丹、书画家高凤翰、女排名将李盈莹等。

1、乒乓球女将王楠

王楠7岁开始打球,于1985年开始接触乒乓球,1989年进入抚顺市体校,师从张晶清;1992年进入辽宁省队,教练是张抗美;1993年底入选中国国家队,当时主管教练曾传强。左手横拍的王楠在入选国家队一年后就夺得1994年瑞典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1995年又在中国公开赛中再夺女子单打冠军。

从1996起在国际乒联公布的女单世界排名中位次逐年提升,1996年第5,1997年第3,1998年第3,1999年第1,2000年第1,2001年第1。

2、书法家郑元祐

郑元祐聪颖好学,十五能诗赋;年幼时伤右臂,遂以左手写字,字体规范,并能书多体,为元代书法家,受世人赞誉。他自号尚左生,学者称遂昌先生。他居于钱塘期间,便在文坛树立了名声。元泰定帝年间(1324-1328),郑元祐移居平江(今苏州市)。以后四十年侨居于吴中,在此期间,他的声望更高了。

3、羽毛球名将林丹

林丹,汉族,1983年10月14日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单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亚运会、亚锦赛、全英赛、全运会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双圈全满贯选手,被誉为中国羽毛球一哥,21世纪初期世界羽毛球四大天王之一。

4、书画家高凤翰

高凤翰(1683—1749年),字西园,号南村,自号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曾任安徽歙县县丞,去官后流寓扬州。擅画山水、花卉。山水师法宋人,近赵令穰、郭熙一派。55岁左右,右手病疫改用左手,更号“尚左生”刻印“丁巳残人”。其画具有宋人雄浑之神,元人静逸之气。秦祖永《桐荫论画》评道:“离奇超妙,脱尽笔墨畦径,法备趣足,虽不规规于法,而实不离于法。”

5、女排名将李盈莹

李盈莹,女,2000年2月1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效力于天津女排。

中士军衔。曾入选中国U18国少女排,获2014年U17亚少赛第一副攻,2015年U18世少赛当选最佳主攻。国际智能体育大会在津启动李盈莹担任形象大使。2021年,李盈莹入选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排球项目运动员名单。

古今中外有那些书法家或者其他名人用左手写字?

左撇子名人榜
政治家军事家
亚历山大大帝 古希腊马其顿国王。建立了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恺撒 古罗马政治家、统帅和作家,以独裁统治著称。
拿破仑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军事家、统帅。
法皇路易十六 在位时法国爆发革命,死于断头台。
伊丽莎白女王 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女王。
英王乔冶二世 英国英明君主。
拉美西斯二世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创造了古埃及最兴盛的时期。
以笏 圣经传说中,古以色列左手刃敌酋,把以色列从异族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英雄。
查里曼皇帝 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里曼帝国皇帝。推行扩张政策,使帝国疆域西邻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和波西米亚,北达北海,南迄意大利中部。
雅本奇 印加帝国皇帝,经历古印加帝国最辉煌的时代。
伊丽莎白二世 现英国女王。
英王乔冶六世 二战时英国国王,爱美人舍江山的情种。
圣女贞德 法国女民族英雄,抗击英国入侵者的斗士。
圣雄甘地 印度国父。
邱吉尔 二战时英国首相。
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总理。
卡拉汉 英国首相。
德克勒克 南非总统。
卡斯特罗 古巴总统。
李显龙 新加坡总理。
噶非而的 美国第20届总统。
胡佛 美国第31届总统。
杜鲁门 美国第33届总统。
福特 美国第38届总统。
里根 美国第40届总统。
乔治·布什 美国第41届总统。
克林顿 美国第42届总统,就是绯闻多一点。
巴顿将军 二战中美国著名将领。
鲍威尔将军 美国将军,国务卿,以指挥海湾战争而闻名。
史瓦茨科普夫将军 美国将军。
--------------------------------------------------------------------------------
科学家
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相对论提出者,获诺贝尔物理奖。
牛顿 物理学家数学家,创建微积分理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弗兰克林 美国著名科学家、国务活动家。用有名的“风筝实验”,证明雷电是云层放电现象。
玛丽·居里 镭的发现者,两获诺贝尔奖的波兰女科学家。
李政道 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奖。
莱纳斯·波林 著名化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
奥古斯特·皮卡德 深海潜水器发明人。
艾伯特·施伟策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医生和传教士。
艾伦·特宁 英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
奥古斯特·皮卡德才 平流层发现者。
埃德温·巴茨·奥尔德林 宇航员。
沃利·欣垃 宇航员。
--------------------------------------------------------------------------------
企业家
福特 汽车大王,他用左手创造了一个坐在轮子上的民族。
奥尔兹 奥尔兹汽车创始人。
盖茨 微软创始人,世界首富。
福布斯 美国传媒大王。
约翰·洛克菲勒 石油大王,有史以来首位亿万富翁。
大卫·洛克菲勒 美国银行家,曾是洛克菲勒家族在金融界的掌门人。
卢·格斯特纳 IBM总裁。
戴维斯 戴维斯网球公开赛创立者。
艾仑·芬特 著名电视制造商。
--------------------------------------------------------------------------------
艺术家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科学家,工程师。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画家、建筑师、诗人。
拉斐尔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他的画现为天价。
鲍勃·迪伦 美国著名民谣诗人,曾被《时代周刊》列为二十世纪风云人物。
巴赫 德国著名作曲家。
莫扎特 奥地利音乐家。
--------------------------------------------------------------------------------
文学家
马克·吐温 美国著名小说家。
歌德 诗人。
海涅 诗人。
倪匡 笔名卫斯里等,华人著名科幻小说家。
琼·吉尼特 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
秋原一至 日本九十年代最成功的商业漫画家,作品有BASTARD等。
宫本茂 日本电子游戏制作大师,任天堂游戏文化的缔造者。
--------------------------------------------------------------------------------
演员
卓别林 喜剧大师。
马丽莲·梦露 好莱坞著名艳星。
嘉宝 好莱坞著名女影星。
罗伯特·德尼罗 好莱坞影星。
吉米·亨德里克斯 美国黑人摇滚乐手,天才的电吉他手。
保罗·麦卡特尼 英国披头士乐队灵魂人物之一。
赵本山 中国著名艺术家,“刘老根”还在用左手吃饭。
许志安 香港天王歌手。
--------------------------------------------------------------------------------
运动员
本格森 瑞典,31届世乒赛单打冠军。
朴英顺 朝鲜,33、34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冠军。
小野诚治 日本,35届世乒赛单打冠军。
蔡振华 中国,36、37、38届世乒赛团体冠军。
盖亭 法国,42届世乒赛单打冠军。
王涛 中国,43、44届世乒赛团体冠军。
刘南奎 韩国,24届奥运会单打冠军。
陈静 中国,24届奥运会单打冠军。
王楠 中国,27届奥运会单打冠军,女双冠军,45、46届世乒赛女单、女双冠军,47届世乒赛女单、女双、混双冠军。
阎森 中国,27届奥运会男双冠军;46、47届世乒赛男双冠军。
秦志戬 中国,46届世乒赛男女混双冠军。
杰克逊 原公牛队主教练,曾是NBA著名的左撇子球员。
王治郅 登陆美国NBA的首位中国篮球运动员。
金世镇 韩国排球运动员,亚排联“亚洲第一主攻手”。
马拉多纳 阿根廷著名球星,四次参加世界杯赛,曾率阿根廷队夺冠。
罗纳尔多 巴西著名球员,两度评为世界足球先生。
米卢 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作足球运动员时左脚踢球。
沈祥福 中国国家足球队中方主教练,作足球运动员时左脚踢球。
赵剑华 中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曾获汤姆斯杯、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世界大奖赛总决赛等世界比赛的冠军。
陈宗明 马来西亚著名左撇子青年羽毛球手,是世青羽赛史上第一位连续两届夺得冠军的球员,同时也是双料冠军得主。
扬阳 中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
麦肯罗 美国网球明星,曾四获美网冠军、三获温网冠军。
塞莱斯 美国著名网球运动员,前南斯拉夫网球运动员,共9次获得世界4大网球公开赛的冠军。
纳芙拉蒂洛娃 网球女王,捷克人入籍美国。获四大公开赛单打冠军达到18次。
伊万尼塞维奇 克罗地亚大力球手,大满贯单打2001年温网冠军。
科达 捷克著名网球运动员,大满贯单打1998年温网冠军。
栾菊杰 中国著名女击剑运动员。
马克·斯皮兹 6枚奥运游泳金牌得主。
麦克·维尔 加拿大,2003年美国高尔夫名人赛冠军,获高尔夫四大赛冠军。
鲍勃查尔斯 1963英国高尔夫公开赛冠军。
穆勒 美国拳王,1994年世界拳击协会和国际拳击联合会双料冠军。
塞纳 巴西赛车王子。
--------------------------------------------------------------------------------
其他
查尔斯王储 可能将来成为英国的国王。
小威廉王子 可能将来成为英国的国王。

元朝教师、书法家郑元简介,郑元在文学上有何成就

人物生平

郑元(元朝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顺帝至正二十四年),遂昌航头人(今妙高镇二都街)。宋末元初随父举家徙居钱塘(今杭州市),后来侨居吴中近四十年,晚年命名其文集为《侨吴集》。郑元在吴中士人中影响很大,时人和后人都把他做为吴中学人的代表,当时吴中碑碣序文之作多出其手。明弘治九年(1496年)吴中张翥说他是“吴中硕儒,致声前元”(张翥刊《侨吴集》后),给他很高的评价。清康熙时长洲顾嗣立编《元诗选》收录了他二十几首诗,乾隆时编四库全书,收录他的《侨吴集》,他的诗文受到重视,《浙江通志》、《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均有记载。

郑元聪颖好学,十五能诗赋;年幼时伤右臂,遂以左手写字,字体规范,并能书多体,为元代书法家,受世人赞誉。他自号尚左生,学者称遂昌先生。他居于钱塘期间,便在文坛树立了名声。元泰定帝年间(1324-1328),郑元移居平江(今苏州市)。以后四十年侨居于吴中,在此期间,他的声望更高了。

元“素不喜著书”,曾经对学者说:“经则经也,史则纬也,义理渊薮在焉。学者能尽得古人之意鲜矣,况敢私有所论述乎!”表明他重视经史反对空谈、义理的学术思想,时人称其为有识见(苏大年《遂昌先生郑君墓志铭》,《侨吴集》附录)。平江为路治所在地,物产丰富,寓公雾会,学者云集,元“富贵声利一不动其心,浙省台宪争以潜德荐之,自以臂疾不愿仕”(顾嗣立《元诗选》)。至正五年(1345)进士,直到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平江路授官为儒学教授,元欣然而往,说:“讲学,吾素志也。”然他居此职位仅一年时间,便称疾而去。后又升任江浙儒学提举,亦不辞,曰:“文台也,儒者之职也”。

郑元的文章颇负盛名,“为文章滂沛豪宕,有古作者风,诗亦清峻苍古”(顾嗣立《元诗选》)。当时,昆山富豪顾仲瑛轻财结客,筑别墅,名曰玉山佳处,取杜甫诗语,匾其读书之处曰玉山草堂(《侨吴集》卷10《玉山草堂记》),成为四方文人名士文会之胜处,“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士与朝士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至焉。至则欢意浓浃,随兴所至,罗尊俎陈砚席,列坐而赋……仙翁释子,亦往往而在,歌行比兴,长短杂体,靡所不有”(《云阳集》卷6《草堂名胜集序》)。当时参加文会的有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郑元、陈基等,这些人都以文章儒学擅名当代,《元史》、《明史》都有他们的传记。郑元堪称玉山草堂坐上宾,“玉山主人草堂文酒之会,名辈毕集,记序之作多推属焉。东吴碑碣有不贵馆阁而贵所著者”(顾嗣立《元诗选》)。馆阁实为一种文体,是指翰林院、集贤院、奎章阁学士院等馆阁文臣应诏撰写的制书诏命以及其他朝廷应用文字,文体、书法均力求典雅、工整,都有固定格式。但是郑元所作碑碣,文章书法皆绝妙,其影响胜过馆阁体,为东吴士人所推崇。

虽负盛名,但郑元始终不忘故乡,他著的《侨吴集》、《遂昌山人杂录》等。把著作之名冠以“遂昌”和“侨吴”以表示他是侨居吴地遂昌人。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黄沙腰上定村《郑氏族谱》中有他描写的《定溪十景》诗,落款是儒学提举元著。定溪为钱塘江流域上游支流周公源中游的黄沙腰镇上定至下定溪流之一段。曾为郑氏一派系居住地,是郑元的同一氏族。据笔者了解,这是郑元描写遂昌山水的唯一文稿。虽然郑元留下有很多的作品,但是直接写遂昌方面的内容还不曾发现过。现按笔者的理解把该十首诗加以标点和编排整理,以飨读者。

早年生活

郑元早年居钱塘(今杭州市),钱塘为故宋首都,“是时,咸淳诸老犹在,元佑遍游其门,质疑稽隐,克然有得,以奇气自负”,这种经历使他对自南宋以来江南的故家文献,以及社会隐忧有较深刻的理解。元佑儿时伤右臂,及长,能左手作楷书,规矩备至,世称一绝,遂号“尚左生”(顾嗣立《元诗选》),因此,在钱塘期间,郑元还在文苑中树立了名声。

元泰年间

(1324—1328),郑元移居平江(今苏州市),以后近四十年,都侨居于吴中,在此期间,他的声望更高了。元佑“素不喜著书”,曾经对学者说:“经则经也,史则纬也,义理渊薮在焉。学者能尽得古人之意鲜矣,况敢私有所论述乎!”表明他重视经史反对空谈、义理的学术思想,时人称其为有识见(苏大年《遂昌先生郑君墓志铭》,《侨吴集》附录)。平江为路治所在地,物产丰富,寓公雾会,学者云集,元佑“富贵声利一不动其心,浙省台宪争以潜德荐之,臂疾不愿仕”(顾嗣立《元诗选》),直到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平江路授官为儒学教授,元佑欣然而往,说:“讲学,吾素志也。”但是,他在这个职位上只有一年时间,就称疾而去。

郑元的文章颇负盛名,“为文章滂沛豪宕,有古作者风,诗亦清峻苍古”(顾嗣立《元诗选》)。当时,昆山富豪顾仲瑛轻财结客,筑别墅,名曰玉山佳处,取杜甫诗语,匾其读书之处曰玉山草堂(《侨吴集》卷10《玉山草堂记》),成为四方文人名士文会之胜处,“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士与朝士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至焉。至则欢意浓浃,随兴所至,罗尊俎陈砚席,列坐而赋……仙翁释子,亦往往而在,歌行比兴,长短杂体,靡所不有”(《云阳集》卷6《草堂名胜集序》)。当时参加文会的有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郑元、陈基等,这些人都以文章儒学擅名当代,《元史》、《明史》都有他们的传记。但郑元堪称玉山草堂坐上宾,“玉山主人草堂文酒之会,名辈毕集,记序之作多推属焉。东吴碑碣有不贵馆阁而贵所著者”(顾嗣立《元诗选》)。这里所说的馆阁是一种文体,馆阁是指翰林院、集贤院、奎章阁学士院等馆阁文臣应诏撰写的制书诏命以及其他朝廷应用文字,文体、书法均力求典雅、工整,都有固定格式。但是郑元所作碑碣,文章书法皆绝妙,其影响胜过馆阁体,更为东吴士人所推重,从这个方面说,郑元堪称东吴士人领袖。他所做的一些碑碣等文字,在叙述碑碣主人的行事中,往往反映了元朝吴中的社会风俗及情况,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绪。

元朝统一

江南成为朝廷财赋源薮,但是江南赋税繁重导致许多富民纷纷破产,苏、松尤其严重。郑元表达了对赋重民困的看法。后至元年(1335—1340)间,他说:“长洲旧为平望县,其以里计者未必数倍子男封邑也,其以财计未必男尽田、女尽蚕也。其秋输粮夏输丝也,粮以石至三十有万,丝以两计至八万四千有奇,余皆略之也。使钱尽翻其町疃,桑植尽植其垣滕,然后输公上者,可以无阙也。奈之何闲田惰农与水旱更相病,然则其民力如之何而不瘁哉!故自昔号为兼并,及今无块壤以卓锥,无片瓦以覆首者矣,其困疲之极如此。”(《侨吴集》卷11《长洲县达鲁花齐元童君遗爱碑》)他还说:“国家疆理际天地,粮穰之富,吴独赋天下十之五,而长洲县又独擅吴赋四之一。”(《侨吴集》卷9《长洲县儒学记》)他批评了国家只重视赋税征收而轻视东南水利的经济政策:“内附后,务田租岁入之多,而其所以忧水为民害者寝不复讲。国初尝立都水监,近又立庸田司,岁预勒首令状秋收有成数,而水旱不恤也。于是农始告病焉。”(《侨吴集》卷8《祈晴有应序》)江南赋重的结果就是江南经济的凋弊和富民的破产:“江南归职方,浙西为故宋内地,豪宗巨党以自附丽,于昔者不可谓不多也。六七十年之久,太平之泽涵煦而生植者,岂异于昔哉!然其间衰荣代谢,何有于今日人事之亏成,天运之更迭,非惟文献故家牢落殆尽,下逮民旧尝脱编户齿士籍者,稍觉衣食优裕者,并消歇而靡有孑遗。若夫继兴而突起之家,争推长于陇亩之间,彼衰而此盛,不为少矣。”(《侨吴集》卷8《鸿山杨氏族谱序》)郑元的诗生动形象地表达重赋之下的吴中社会经济凋弊残破景象:“中吴号沃壤,壮县推长洲。秋粮四十万,民力疲诛求。昔时兼并家,夜宴弹箜篌。今乃 *** 声,未语泪先流。委肉饿虎蹊,于今三十秋。亩田昔百金,争买奋智谋。安知征敛急,田祸死不休。膏腴不论值,低洼宁望酬。卖田复有献,惟恐不见收。日觉乡胥肥,吏台起高楼。坐令力本农,命轻波上沤。”(《侨吴集》卷1《送刘长洲》)他对江南富民的破产感触良多,说“江南乔木几家存”(《侨吴集》卷2《送范子方掌故》)。这些,既反映了元朝中后期吴中经济社会凋零残破的情况,又反映了郑元不满意国家过分掠夺吴中财赋的思想。

元十九年

(1282)实行海运,江南三省赋税秋粮都通过海运运往大都,朝廷在平江设海道万户府,每年分春运和夏运,把江南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大都。郑元身为东吴文人领袖,参加东吴文人之聚会,接触许多海运大员,耳濡目染,了解到海运粮食的漂没失陷,以及运夫在海上生命无保障,对海运中死难的运夫充满同情:“有家国天下者无不役之民,得其民而驱之以涉天下之至险,则无有甚于漕民者”(《侨吴集》卷11《亚中大夫海道副万户燕只哥公政绩碑》);“今夫海,天下之至险也,而国家岁漕东南粟,由海达直沽,自非天佑休显,渊神川后效职致命,则何以必其无虞也哉!”(《侨吴集》卷11《前海道都漕万户大名边公遗爱碑》)他了解到大都的粮食供应,不满意大都仰食海运粮,说:“钦惟世皇,东征西伐,岂知东南之稻米,然既定鼎于燕,有海民朱、张氏设策通海运,用海艘顺不浃旬而至于京畿。其初不过若干万,兴利之臣岁增年益,今乃至若千万,于是畿甸之民开口待哺以讫于【今】”(《侨吴集》卷8《送徐元度序》);“京畿之大,臣民之众,梯山航海,云涌雾合,辏聚辇毂之下,开口待哺以仰海运,于今六七十年矣”(《侨吴集》卷11《前海道都漕万户大名边公遗爱碑》);“京畿,天下人所聚,岂皆裹粮以给朝暮,概仰食于海运明矣”(《侨吴集》卷11《亚中大夫海道副万户燕只哥公政绩碑》)。这些文字,对大都仰食海运并且使江南赋重民贫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至正十三

江南富民纷纷破产,昔日的荣华富贵不复存在。同时,北方地区水利失修,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他对此持批评态度。至正十二年(1352)海运不通,宰相脱脱建议开展京畿屯田水利,以就近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至正十三年(1353)朝廷派徐元度等人出使江南,“召募江南有赀力者授之官,而俾之率耕者相与北上”,郑元参加了吴中士人欢送徐元度的聚会,并且写了《送徐元度序》,他首先回顾历史上水利与国家强盛的关系:“周以后稷兴,故其子孙有天下于郊庙,荐享其功烈而被之诗者,一以农事为言。……成周之有天下,豳雅之陈,不惟其他而惟切于有衣食,宜乎登歌雅颂之不敢少忘,故能历祀八百与夏商比隆也。秦起,号富强,盖其民不耕则战。汉以孝悌力田选士,故其得士为多,赵充国平西戎,建置屯田,边费为省,降是莫不以屯田致富强也”,周秦汉唐之兴盛富强,皆以发展西北农功水利。而“我朝起朔漠,百有余年间,未始不以农桑为急务。……中州提封万井,要必力耕以供军国之需,如之何海运既开,而昔之力耕者皆安在?此柄国者因循至于今,而悉仰东南之海运,其为计亦左矣”,批评了国家实行海运后西北田土不耕水利荒废的情况。其次,他批评了北方不宜水稻的论调:“水有顺逆,土有柔坚。或者谓北方早寒,土不宜稻。然昔苏珍芝尝开幽州督亢旧陂矣,尝收长城左右稻租矣。隋长城以北大兴屯田矣,唐开元间河北河东河西左右屯田岁收尤为富赡。由此言之,顾农力勤惰如何,不可以南北限矣”(《侨吴集》卷8《送徐元度序》),驳斥了以南北限水利的说法,认为西北有发展水利的条件。最后,他认为国家召募江南农师必须解决好他们在北方的生活实际问题:“然吴下力田之民,一旦 *** 募,捐父母弃妻子去乡里羁凄旅,欲其毕志于耕获,虽岁月不堪久,然亦必使之有庐井室灶,有什器医药,略如晁错屯边之策,庶乎人有乐生之心,无逆旅之叹”,此时,郑元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希望西北水利能成功地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但却无限伤感,说:“余老矣,尚庶乎其或见之。”(《侨吴集》卷8《送徐元度序》)以他在东吴文人中的地位,和他文章的影响,他对江南赋税繁重、富民破产、大都仰食海运粮,以及西北水利的态度,实则反映了东南士人的态度。

郑元所代表的东吴士人,关心东吴地方利益甚于国家利益,他们所提倡的西北水利,其实质是通过发展西北水利,就近解决大都粮食供应,以缓解对东南粮食压力的一种手段。当元末天下大乱时,东吴士人对朝廷不再抱有希望,纷纷投靠张士诚:“东吴当元季割据之时,智者献其谋,勇者效其力,学者售其能,惟恐其或后。”(天顺四年云间钱溥倪云林《清闵阁集》序)“东南文士多往依之”,郑元也进入张士诚幕府,而且“最为一时耆宿”(顾嗣立《元诗选·郑元诗序》),这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郑元所代表的东吴士人在对国家的东南经济政策的不满情况下的政治态度。至正二十四年升江浙儒学提举,元佑欣然不辞,说:“文台,儒者之职也。”居九月,感微疾而卒(《侨吴集》附录苏大年《遂昌先生郑君墓志铭》)。最后需要指出,郑元所提倡的发展西北水利以就近解决大都粮食供应以及减轻江南赋税的思想,在元明清时期,实际是代表了江南士人的思想,也因此之故,他虽然只经历过两任短暂的学职,但其诗文为时所重,他自己也被后人视为吴中硕儒,以学人之身登吴中文坛而为领袖。

定溪十景

定溪十景元·郑元

岩泉洒瀑

乾坤作大匠,铸两石堂。

终无斧凿痕,尚有玲珑窗。

泉泻一瀑布,寒飞六月雪。

水晶插天柱,东风响惊泷。

龙泓祷旱

龙鳞数九九,鱼鳞数六六。

有鱼化为龙,行雨应列宿。

村农鸣鼓祈,旱魃骇雷逐。

水神和阴阳,锡我荒年谷。

大楼禅庵

劫外有一夫,种果结茅庐。

白云护深阴,青萝挂高榆。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

忆昔拄杖人,襟胸多踌躇。

新庄仙石

崔嵬两石,岩不可即。

藤绕紫云气,鸟印苍苔迹。

涓涓春水流,花雨掷。

深山多赤松,樵牧如相识。

上溪观渔

扶筇出上游,桃瓣逐水流。

丝竿老矶石,蓑笠伴羊裘。

得鱼筌柳枝,博酒醉溪头。

不羡披逆鳞,应无波涛忧。

小洋歌樵

老稚渡深源,松间拾坠柯。

相顾惟相笑,并行还并歌。

谷口遏云落,肩头担月。

忘劳且密约,风雨莫蹉跎。

郊首劝耕

鹁鸠啼春雨,荷犁向东郊。

少壮勤垄亩,场圃免荒抛。

桑田足衣食,贡赋入包茅。

闭户黄昏后,催科吏不敲。

山头归牧

苜蓿向春肥,三五山头牧。

落梅过前川,束挂茧犊。

烟逐晚风飞,香觉菰炊熟。

归去饱黄昏,衣和月宿。

石鹰穿云

星精雕苍犬,雄昂何巍巍。

磷峋出青嶂,披锦帏。

狡兔惊窟走,乌雀拍空飞。

林壑敛瞑色,孤含夕晖。

双峰联障

屹立太微星,卓卓摩苍冥。

芙蓉连枝出,莲花并蒂呈。

叠嶂对岷峨,崇岗倚井陉。

造化设奇险,东首作藩屏。

有哪位艺人是用左手写字或做事的呢?

5566的许孟哲
王力宏
吴镇宇
杰出的左撇子艺术家、文学家和演员
艺术家中的左撇子尤其显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都是左撇子,他们创造了世界艺术史最辉煌的篇章。达 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端庄贵妇的微笑深深印在每个人心中。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则建造了恢弘的教皇梵蒂冈城圣彼德大教堂并创作了那些传世的精美壁画和雕塑。
毕加索则是左撇子艺术奇才,这位西班牙画家主张以创造抽象的形以表现科学的真实。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风近似表现派,后注目于原始艺术,一度倾向写实,最终转为超现实主义。他的画是当今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价格最高的,动辄一副画数千万美元并不稀奇。
对于他的抽象画、变体和色彩,很有些人不理解,看不懂。这位左撇子画家解释道:“右撇子不懂左撇子在作什么!”谁能不为《英雄》交响曲所折服?它的作者贝多芬是左撇子。谁又能不知道音乐家巴赫、莫扎特?他们还是左撇子。
我国宋代有一位著名画家叫赵广,擅长画马和人物。适逢贼人造反,他也落入草寇手中。贼人知赵广会画画,逼他给虏来的妇女画像,以留作纪念。赵广拼死不从,贼人怒,砍去赵广右手大拇指,欲使其再也不能画画。赵广是左撇子,平定叛乱后,他又用左手拿起画笔。赵广名声大振,不过他从此只画观音,以谢神灵保佑大难不死之恩。
中国人大都读过倪匡(笔名卫里斯等)的科幻小说,人人儿时都看过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向往汤姆的冒险生活,希望得到同样的财富。这两位著名的作家是左撇子。
不过马克·吐温走上文学之路却似乎是另一位左撇子在冥冥之中指引。小时候,贫困的马克·吐温失学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他的收入只能够自己吃住。一天他在街上行走,迎面吹过来一页纸。他弯腰拾起,这是一页从《贞德传》上撕下来的讲述贞德被困卢恩堡的故事。当时马克·吐温并不知道贞德是谁,但从那时起,他开始搜读各种记述贞德的书,并开始自己写文章。正是这偶然拾起的一页纸,唤起了马克·吐温对文学的热爱,并从一个小印刷匠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上天引导马克·吐温的,正是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一位著名的左撇子女杰。
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左撇子更加光芒四射。电子游戏已深深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而自电子游戏产业诞生以来,没有一个制作人的成就和荣誉能够望及宫本茂大师的项背。宫本茂是天生的左撇子,他在全世界游戏制作人和玩家的心目已经完全被神化,其亲手创造的不朽名作《马里奥》系列达到了累计销售约两亿本的天文数字!比之更可贵的是宫本茂的游戏制作理念成了广大游戏制作人奉为圭臬的宝贵文化财产。二十多年来,宫本茂亲炙的产品创造了五十亿美元以上的直接利益。撰写游戏发展史时无法回避任天堂,而宫本茂就是任天堂游戏文化的缔造者。
演艺圈更是左撇子云集。马丽莲 梦露,好莱坞著名女影星,被称为再无第二人的艳星。嘉宝,好莱坞著名女影星。卓别林,喜剧大师,在世界电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罗伯特 德尼罗,好莱坞影帝,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左撇子。
在美国和欧洲,摇滚乐手的知名度不亚于总统。被称为摇滚乐之神的黑人摇滚乐手亨德里克斯,当今最红的英国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保罗 麦卡特尼,他们还是左撇子。
我国著名艺术家赵本山,显然是个未改造好的左撇子,“刘老根”当了经理,还是左手使筷子,让左边的人多少有些别扭。他的幽默和智慧,和常用左手,还是有些关系的吧。

名人励志故事:残疾少年用左手书写大学人生

夏夜,在上海宝山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儿子正在狭小的客厅里埋头练习书法。他左手握笔,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碑帖,落地电风扇支支呀呀地摇着头,几个小时过去了,小家伙头上冒出了汗水。夜深了,他关灯睡在了客厅的地板上。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里两居室的房子,客厅也就是他的书房兼卧室。
妈妈从里间看到客厅的灯灭了。郊区的夜晚有些凉,她拿了条毛巾毯给儿子盖上。半睡半醒的儿子翻了个身,右手伸出了毛巾毯。那是一只触目惊心的右手,由于先天残疾,右手手掌完全萎缩,手指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妈妈叹了口气,转回房去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桌上儿子墨迹未干的四个字“苦尽甘来”,忽然间,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泪水控制不住地扑哧扑哧掉下来。
小家伙叫陈磊,今年刚刚20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常人眼中的残疾人,却能用左手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不久前,陈磊收到了来自上海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入取通知书,他以高出本科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的确是苦尽甘来,陈磊用书写水墨的左手,把忧郁的童年、残疾的痛苦、学习书法的磨难都付与纸笔,写出一手质朴动人的书法。但是那些书法在陈磊妈妈看来,实在是一种刻骨难忘的记忆。儿子的坎坷经历一下子从记忆深处被重新拣拾,那些刻骨铭心的细节,非但没有模糊,反而清晰一如昨日。
失望中遇到卢春龙
陈磊出生的时候,在病房里属他最漂亮,别的宝宝眼睛都是一条缝,陈磊的眼睛却是大大的,而且看得出是双眼皮。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忍不住说,“从来没有见过月子宝宝长得这么端正的。”不过当所有人看到陈磊小小的右手时,都无奈地摇头叹息:“真是作孽啊。”小陈磊的右手有着先天残疾。
陈磊的妈妈直到现在还是不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医生抱着小陈磊给家里人看的时候,自己是多么快乐。但接下来从医生口中抛出的一句话,“你的孩子右手先天残疾”,让这份快乐仅仅持续了那么短短的几秒钟,之后,痛苦便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而且是那么突然,让人手足无措。
有病当然要想办法治,虽然是工薪阶层,但为了孩子,家里花多少钱也要医好孩子的手,于是还在襁褓中的小陈磊就被送去做各种检查。为了不让小陈磊乱动,每次检查,医生都要把他捆得牢牢的。因为要医病,孩子不在身边,陈磊妈妈等于做了个空月子,而且是个眼泪不断的月子。
检查中,医生的一句话又让整个家庭彻底陷入了绝望。“先天的残疾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小陈磊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家里坚决地签字把孩子接了出来。如果不可能康复了,他们不想再让小陈磊遭罪了。
爸爸妈妈借了很多关于小儿肌肉萎缩的医学书翻看,像什么抓握能力、肌肉张力之类的名词渐渐地烂熟于胸。他们根据书里讲的让小陈磊做些抓握动作,不过到后来陈磊的右手手掌连一些基本的抓握反应也消失了。
看着正在慢慢长大的小陈磊,妈妈有时候会对爸爸说:“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当初这个小孩我们就不要了。”虽然是句随口说说的抱怨,但这个时候,这对普通的夫妇还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人真的很难接受一个残疾的孩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妈妈会胡思乱想,如果抱着小陈磊从楼上跳下去,也就一了百了,不用再受苦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陈磊的舅公舅婆来了,他们能理解小陈磊父母那种矛盾的心境。“这么好的孩子,你不要就给我吧。”这句半开玩笑的宽慰,打消了陈磊妈妈放弃孩子的念头。
陈磊在一天一天地长大,失去了右手功能的孩子,习惯着用左手对付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从系鞋带、刷牙、洗脸开始。陈磊逐渐发现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这是两个相反的世界,自己是那么格格不入。他时常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独臂大侠,一个人用左手对付着一群右手拿着兵器的妖怪。可现实生活中,他就像是一个妖怪,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不和他说话。
要上学了,不管春夏秋冬,陈磊总是喜欢穿件长袖衣服。坐在教室一角的陈磊,习惯用宽大的袖口遮住自己那只残缺的右手。陈磊最不愿意上的是写字课,教室里同学们齐刷刷地用右手写字,而自己偏偏要用左手。班级里的同学好奇地看着他,这时陈磊就会恶狠狠地瞪着对方,像是用眼神在保护自己那已经脆弱得禁不起任何打击的自尊心。那个时候,学校对陈磊来说充满了恐惧。
舅公舅婆知道了这个情况,提出了要么让小陈磊去学学书法,借学书法的机会让陈磊多和同龄人交流交流。其实,舅公舅婆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出的这个主意,因为他们认识一个非常好的书法老师卢春龙。
卢春龙是上海颇为知名的书法家,陈磊的舅公舅婆也曾经跟随过卢老师学习过书法,所以两家关系比较近。关于陈磊的情况,卢老师也经常从陈磊舅公舅婆那里听说了不少。有一次,卢老师对陈磊舅公舅婆说,让孩子跟着他学书法吧。卢老师星期六有个书法班,让陈磊去参加,至少能让他多接触同龄孩子。
就这样,上初一的陈磊第一次来到卢春龙家。那是一个大热天,陈磊穿着一件长袖衬衫,宽大的袖口遮住他残缺的右手。舅公舅婆把陈磊带到卢老师面前,陈磊一言不发,低着头不停地用左手扯着自己的袖管。卢老师看着陈磊,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热吗?”说话间,卢老师利索地帮陈磊卷起了袖管。其他学书法的小朋友惊讶地看着陈磊。就在这个时候,卢老师对大家说:“陈磊是你们的新同学,他右手受了伤,只能用左手写字,你们要多照顾他。”其实,从那一刻起,卢春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陈磊树立自信心。他轻轻地摸着陈磊那只始终不愿露出来的右手,像爷爷般慈祥地说了一句:“孩子,你很棒,你一定能行。”自从那天起,这句话便无数次地出现在了卢春龙和陈磊的交谈中。
左手写字考验的不仅仅是陈磊
在卢春龙看来,要让陈磊找回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陈磊右手无法握笔的事实摆在眼前,因此,要想让他写书法,只能用左手。
左手写字谈何容易。卢春龙想到了一个人——着名的左笔书法家费新我。其实,在书法功底大同小异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求新求变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出路。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界就可以说得上无奇不有,有倒立着写书法的、有在显微镜下写书法的、有用嘴咬住毛笔写书法的、有用手指沾墨写书法的。费新我60岁前和平常人一样,用右手写字,60岁后因为右手受伤,只能改练左笔书法,不料反而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书法路子来。陈磊天生只能用左手写书,或许这是上天给他关上一扇门后,又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窗。
卢春龙知道在教陈磊左笔书法时,自己先要解决左笔书法里的一些疑问。连续一个月,卢春龙茶饭不思。每天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用左手握起毛笔,一撇一捺,亲身体验着书写左笔书法时遇到的每一个难处。一个习惯用右手写书法的人,突然间写起了左笔书法,这种别扭可想而知。刚开始的时候,卢春龙写字时连重心都摆不稳,他只好将整个身体靠在书桌上。大热天,为了安静地练习书法,卢春龙门窗紧闭,几个小时左笔书法写下来,全身浸满汗水。
卢春龙的女儿心疼了,推开门,劝老爷子不要这样拼命了。卢春龙是知名的书法家,平时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女儿劝爸爸不要再教小朋友书法了,“何必如此辛苦呢,甚至还要去教这样一个用左手写字的学生。”卢春龙瞪了女儿一眼说:“人家有困难,求上门来,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我既然收了陈磊做学生,就一定要教好他。”说完又关上门,开始研究左笔书法。卢老师把自己在练习左笔书法中的一系列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整整三大本的笔记,反复研究。就这样,为了能有针对性地教陈磊写字,卢春龙当起了左撇子。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卢老师觉得自己对左笔书法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可以开始教陈磊写了。那天,平时滴酒不沾的卢春龙,小酌了几杯,乘着酒意,他写下了一幅字“曲径寻幽路无涯”送给陈磊。这是对他的勉励,也希望他能知道,在书法道路上,一定要有艰难跋涉的勇气和毅力。
陈磊开始练习左笔书法了。每个礼拜,他都要在卢老师的家里上书法课,按照卢老师的要求,学习如何用左笔运笔,如何控制毛笔的力度。卢老师用左手给陈磊写下了许多字帖,供他临摹。不过,当时年仅13岁的陈磊身高不到1米6,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力度,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卢老师从来不批评他,总是鼓励他要继续努力,陈磊也能明白老师的苦心,天天回家刻苦练习书法。
妈妈从来没有看到过陈磊那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自从陈磊上学以后,他总是闷闷不乐,放学回家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看电视,父母问他什么事情都不理不睬。自从跟卢老师学了书法,每天回家完成作业,就开始练字,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在自己家的客厅里,陈磊第一次铺开了宣纸,拿起了毛笔,就连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也吸引不了他。
卢春龙给陈磊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写一个“书”字。繁体字“书”笔画众多,对练习书法基本功很有帮助。陈磊拿着老师写的书字回家反复观看,老师的“一横”在哪里发力,在哪里收笔,看懂后,慢慢临帖。一个“书”字,陈磊临摹了上千遍。先在报纸上练,等到写得纯熟了,再在宣纸上写。左手写得有些麻了,用力甩甩,继续练。写满了“书”的报纸和宣纸慢慢地垒高,妈妈拿起最上面一张,觉得已经写得很好了,“陈磊,可以歇歇了,写得像样子了。”“不行,离卢老师的要求差的远呢。”陈磊摇摇头,继续埋头练字。
周末,陈磊到卢老师家上书法课,陈磊用左手紧握的毛笔,有力地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有棱有角的“书”字。陈磊笑了,他知道他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这个时候,卢老师却背过脸去。当卢老师再一次转过身时,陈磊发现,老师哭了。在看见学生取得成就时,每个老师都会从心底感到喜悦。卢春龙也不例外。但在陈磊看来,卢老师喜悦的泪水让他终身难忘。
第一次穿上短袖T恤,露出可爱的右手
从书写“书”字开始,陈磊写了七年的书法,而卢春龙也免费教了他七年。对于陈磊而言,书法已经成为了他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卢老师这里,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更找回了自信。
陈磊还记得他第一次因为书法获得的奖励。那是陈磊学习书法一年以后,还是一个大热天,学校第一次举办文化艺术节。班主任动员大家报名参加,同学们面面相觑,正在这个时候,陈磊举起了右手,“我参加”。这个时候,大家忽然发觉去年还天天穿着长袖衬衣的陈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穿上了短袖的运动T恤。他并不避讳在同学面前举起那只残缺的右手,因为他已经摆脱了心理上的残缺。陈磊用他的书法替班级拿到了学校文化艺术节的二等奖。同学们惊讶了,大家没有想到右手残疾的陈磊能够用左手写出这样漂亮的书法。
不少家长开始用陈磊做例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陈磊,你只要有人家一半刻苦,我们就念阿弥陀佛了。”很多同学也以陈磊做榜样,甚至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陈磊,虽然身有残疾,但他那种刻苦的学习精神,让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汗颜。学习上,我一定要向他看齐。”
通过几年的书法学习,仅仅17岁的陈磊获得了全国书法少年组6段证书。大大小小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很多评委在看了陈磊的书法作品后,打电话给卢春龙问陈磊是不是真的用左手写书法?他是怎么刻苦练习的?听完了陈磊的故事,评委无不被这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感动,有评委对卢春龙说,从陈磊的书法里面,他读出了一颗饱经磨难又满含深情的心灵。
陈磊要考高中了,卢春龙告诉陈磊,“我看你艺术上面有特长,去考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吧。”卢老师希望陈磊把艺术当作自己的终身职业来从事。其实卢老师为陈磊考虑了很多,如果像一般孩子那样读高中,上大学,陈磊右手的残疾会给他带来很多不方便,如果走他擅长的艺术道路,独辟蹊径,说不定就能成才。但是陈磊的父母觉得本身家庭的条件并不好,自己也一点不懂艺术,况且孩子还是个残疾人,和那些从小受到良好艺术教育的小孩子一起竞争,行不行。他们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对于陈磊高中的选择一直举棋不定。
卢春龙知道了这个事情,他约了陈磊父母长谈一次。那天,卢老师什么也没有多说,只是找出了陈磊第一次完成的书法作品,和最近得奖的作品。看着儿子的作品,从稚嫩的一笔一划,到如今洒脱的泼墨挥毫,陈磊父母下定了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儿子去念艺术类学校。
进入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后,陈磊继续在卢春龙那里上课,风雨无阻。卢春龙照样免费教授着这个早已当作自己“孙子”看待的陈磊。三年后,陈磊告诉“爷爷”自己决定要考大学,考艺术类大学。卢春龙笑着点了点头。卢老师给陈磊拿来了很多考艺术类大学需要的专业考试资料。71岁的老人还亲自写字帖给陈磊临摹。陈磊的艺术专业考试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全市1000名,这对于一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没有加分,没有照顾,和正常人一样考试,一样接受专业老师苛刻的打分。最终,陈磊以超过录取分数线近20分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那天下午,陈磊准时来到了老师卢春龙家中进行书法练习。“爷爷”,一进门,陈磊一边挥动着手中那张粉红色的高考成绩单一边亲热地喊着。望着眼前这名自信满满的少年,卢春龙欣慰地笑了,“孩子,你很棒”。

简介饶宗颐故事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说: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

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说:饶宗颐先生治学,与世俗迥然不同。数十年间,著述逾千万字,于学术文化,中西古今,无不会融通贯,得其窍要,及前沿之地位,开风气之先声,为海内外同知共仰。2003年辑成出版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论文集》,煌煌二十巨册,洵非一般学人所能臆想。

作为一个学者能得到如此的评价,已经独步当代了。即便用再多的语言已属多余,我不想多费口舌再讨论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在这里,我只想谈一谈饶宗颐的书写与笔墨情怀,让我们从日常书写走进饶宗颐的世界。

渊源有自、师古有道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人手。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

大概10岁左右,饶宗颐跟他的伯父习画,后又经杨艳启蒙,杨艳的父亲杨国崧是任伯年好友,家中有很多任氏作品。饶宗颐跟随杨艳勾勒任伯年的人物,奠下了他在人物画上基础,杨艳先生本人的花卉亦近海上任伯年、吴昌硕。山水则带一点闽派作风,这是当时一般在潮州地区画家的常见风格。

毫无疑问,饶宗颐的学书之路跟别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发端于童子功且渊源有自。从资料来看,饶宗颐在绘画上似有名师指点,于书法一途,则没有大师指导,但常规的系统书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在结体上,这对他以后的书写之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然,饶宗颐的童子功不只是书画,兼有大量的阅读,“天啸楼”的富有,滋养了这位后来的国学大师,也孕育了这位书画家的艺术情怀。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他的书法能够神追古人又极具个性。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他写金冬心漆书,参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健,又生动有趣。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篆书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龙笔,且扩展其功能。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一级作家雷铎在《旷世奇才大宗师》一文中说:“以我之见,先生之游艺,比诸治学,近其趣而异果,殊其途而同归。其游于艺也,发轫乎未冠之岁,而成就于知命之年。其沉潜久兮,其成就高兮,其题材广兮,其风格丰兮,其韵味隽永兮。先前,画论家把中国画分为‘画入画’和‘文入画’,我以为,饶先生的独创,使中国画的风格又多了一种,姑命之为‘学者画’,即诗人的才情更加上学者的。”这一段揭示出饶宗颐的读书和书画途径,并对其成就给予极高的评价,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饶宗颐的书法绘画是属于无意于佳、水到渠成的至高境界,非今天我辈的功利心态可比。这对当代书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博采众长、大成焕彩

无论是在学术史上还是艺术史上,大学问家或者大艺术家常常是博学的通才,饶宗颐也不例外。

饶宗颐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画上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章草取法简而参以急就章。行草好唐怀素与宋黄山谷、米南宫。隶书取径张迁碑、石门颂及开通褒斜石刻,而参入清人意趣,篆书于天发神谶碑,浸淫至深。正是在广博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其书写技巧得到锤炼和升华,其书法视野得到开拓,其书法学养得以丰厚。其学书过程不仅遍临经典,而且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思考对传统书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且留下了精辟的理论,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营养。饶宗颐的“学书十要”对书法技法、学书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饶宗颐的厚还得益于他的学术研究。他对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这三个近世显学,钻研极深,故于甲骨、楚帛书、侯马盟书、流沙坠简等出土古物上文字、涵咏体会,能以其坚劲线条及浓厚个人气质之结体,写出这些古文字。所谓通,就是打通书法技巧、贯通书学之理,借鉴学术之理。饶宗颐把书写的经验、学术的积累,人生的涵咏汇聚成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思考,幻化成笔下的文字,泄性情于毫端、凝睿智于笔墨,表现出卓然超人的书法境界。

饶宗颐在通达方面,汇集大成,独树一帜,表现出极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学术方面,饶宗颐总是独辟蹊径、知难而进,不畏险途,勇于探索,正是这样一种探索、创新精神,才成就了饶宗颐在众多学术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贡献,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才使得饶宗颐的书画不染时风,独树一帜。也正是这样一种坚韧精神,才造就了一位长寿国学大师。

黄苗子曾赞饶公“‘落笔便高’,笔笔有书卷气。又因其才学过人,胸纳浩然气,笔起快哉风,山水花卉各有特创,尤以佛教人物白画与张大千氏同誉,公以正养气,以奇治学,奇正相生,研究学术而登象牙之塔,作书画则成一家面目,尺幅而藏大千,书画相成,合璧生辉,故有‘旷世奇才’之誉,堪称当代学苑宗师、艺林大匠焉。”

陈传席赞曰:“思翁有云:‘一一毫端百卷书。’今之书人,唯饶公宗颐有之,馀之自称书家者,实书界之皂隶也。

饶公者,吾国当代硕学之儒也,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诗词,无一不通,书法乃馀事耳。然余每见其大字,如骠拥千骑,凭陵大漠,似鹏陟南溟,水击三千;而小字,则浑厚中饶其逋峭,苍莽中见其娟妍。清人金冬心之后,鲜有能之者也。”

所谓名至实归,用在饶宗颐身上最为允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学术以及书画翘楚,乃饶宗颐也。

学富五车、书写性情

饶宗颐是一座伟岸的山,是一片深邃的海,他的才情和他的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使得他变得越老越丰厚。从他弱冠之年续编其父饶锷《潮州艺文志》开始,在他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开出繁盛的学术之花,泽惠后人。这不仅是历史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学术的营养使其生命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并经年常青,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吾辈怎能不感叹于其间的奥妙,又怎能不高山仰之,鞭策自砺。

饶宗颐之所以能够在学术和书画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有一颗童心——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他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看似轻松幽默的话语包含了他的达观和童真,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精神,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的独特的书画艺术。另外一点是他的书写情怀,所谓书写情怀,就是生活之闲暇可以以书画以寄情,生活之沧桑可以以书画以移情,生活之劳碌可以以书画以悦情。

饶宗颐的书法没有时代的躁,也没有书生的弱。能达到力能扛鼎,也能做到举重若轻。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非凡人所能体察。通过其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想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温文尔雅而不失博大气魄,气度不凡而又持之有度。其用笔碑帖兼融,方圆并举,其写意快慢自如,书写性灵,表现出极强的自信和童真的天趣,不为时风、不为名利,只是纯粹的书写。这才是书写的最高境界。

饶宗颐是“当今集学术和艺术于一身的一代英才”,他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众家,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而沁人心扉的书卷气息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饶宗颐是一个书画大家,但是他并没有像今天的许多人去孜孜以求于技法,他是用心灵和性情去写、去画,他曾戏谑说:我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后来(混充)变成一个艺术家……我说的学问是艺术的基础,学问是艺术的资料。就这一点来说,书画家没有学养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书画家,而历史上的杰出书画家无不是如此。

饶宗颐的学术滋养了他的书画成就,他的书写也成就了他的长寿生涯,他对书画延年既是一个实践者,也是一个倡导者。1994年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在香港大学制作“天涯共此时——神州掠影:中国书法艺术与养生之道”时,饶宗颐为高尚仁教授即席挥毫:“春暖观龙变,秋高听鹿鸣”,对高尚仁以现代科学方法和观点来探讨书法治疗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2003年8月底,饶公患上了轻度中风,他的右手偏瘫,不能提笔。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主任郑炜民博士去看望他,饶宗颐跟郑炜民说:“炜民,我将用左手写字画画,学高凤翰一样。”当时饶公已经用左手执笔,练习写字。到2003年12月24日,饶公来学术馆,走进他的画室内,开始画画;他已经用右手执笔绘画的,很快就画成一幅《灵鬻山图》,这幅画的题字则是大约半年后才加写上去的。饶公先左手,后右手,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著恢复了左手的功能,重新利用他的智慧的手书写性情,挥洒人生,他的书画情怀和书写实践验证了书画延年益寿的功能。

当代著名的评论家陈传席曾经这样评价:“清季以降,吾国善书者,吴昌硕、徐悲鸿、于右任、谢无量之后,吾独知有饶公,馀子不足道也。然吴书雄健浑厚,徐书沉雄宽博,于书醇朴圆融,谢书雅宜清新,而饶公之书,劲瘦清绝,笔沉墨实,独绝于今。其工处在拙,其妙处在生,其奇处在涩,其胜人处在精气内敛,下笔有斩钉之力,落墨有浇铁之慨,骨劲力沉,翰飞戾天,至于神明焕发,意态随出,顾非书入三味者,不能造此也。”

这个评论会让很多人不舒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书法家如果没有学养和人格作为支撑,注定不会受到世人的崇敬和瞻仰。

饶宗颐就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

有人用左手写字的吗?

因为他们是左撇子
我们当中中有一小部分是左撇子。研究人员发现10到15%的人天生就有当左撇子的倾向。我们知道左撇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同寻常的,也有助于他们变得更有创造力或音乐天赋,但我们仍然不清楚当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时,是什么造就了左撇子。
在左撇子背后科学上的成因还没有达成一致。关于遗传差异和大脑结构上的因素已经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和假设,并且新的研究也在拓展这些遗传和大脑结构上的因素。
虽然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影响惯用手的确切因素,但他们知道左撇子父母的孩子确实更容易遗传这种特性。也有一些新的科学线索指明了探索的道路。